《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4531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诗四首》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成就以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呤十首及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相对于汉魏旧乐府而言的“即事名篇”的诗歌。她是在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元白”)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又名“元和体”、“长庆体”。“志在兼济,行在独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诗的分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常用对比手法。注重人物描写。“白诗四最”: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 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古诗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

2、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轻 肥 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

3、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本诗写作背景,他们神态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请问他们是什么人

4、?人们说是宦官。穿着朱绂的都是文官,穿着紫绶的全是武官。这些人耀武扬威地赶赴军中的宴会,坐骑跑得飞快,弄得尘土飞扬,旁若无人的骄横之相十足。军中宴会的场面是多么豪华:杯子里斟满了醇美的名酒,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罕见的食品;手中掰着的水果是名贵的柑橘-洞庭橘,口里吃着的细肉是天下的美味-天池鳞。酒足饭饱之后,心中安然自得,神气更是十足。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一年江南正闹旱灾,衢州一带上演着人吃人的悲剧!,轻肥前面八句写出权贵赴宴的气概。中间四句写出了酒食的丰盛。“食饱心自若”由奢转写骄。最后两句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乐一悲。内臣集体行乐图,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

5、的情感。,轻肥:对比手法,本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它运用了对比手法。诗的前面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后面写江南天灾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前后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诗中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只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去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显然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唐代规定:三品以上为紫色官服,四品、五品穿绯(红)色官服,六、七品为绿色官服,八、九品着青色官服。,作品描写了一副怎样的轻裘肥马的图画,请抓住诗中的一些有丰富意蕴的字词来揣摩,并体会作者所表达

6、的感情。,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花非花本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即博喻手法,具有朦胧诗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曾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花非花采取三字句与七字句相结合的方式,后被引为词调。语言浅显,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7、,花非花 白居易,花非花:博喻手法,此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使用的是博喻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诗的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虽系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夜半来,天明去”,乍一看以为是记梦,但下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可见又不是记梦了,“梦”在这里也是一比。“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来”、“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这样使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杜陵叟 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

8、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唐宪宗总算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罪己诏;但实际上不过是搞了个笼络人心的骗局。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写作背景:,杜

9、陵叟、找出文中交代老翁现状的句子,体会感情。、结合本文分析作者感情的转变。、体会老百姓、长吏、皇帝三者在文中的关系,反映了什么样的现实情景。、说说你对长吏的认识。,根据诗歌的内容把这首诗划分为四层:,第一层(1-7句):写出灾情的严重。第二层8-11句):写出官吏们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第三层:(12-15句):写诗人难以抑制愤怒之情,改用第一人称,痛斥。第四层:(16-23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令免税。,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多数枯黄而死。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

10、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鉴赏要点:,1、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的方式剥削农民的暴行进行深刻的揭露。2、人称的变化表现了诗人激愤的感情。,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参考转化】:新酿的美

11、酒,酒滓像绿蚂蚁一样浮在表面,用红泥做的小火炉刚把它温好。晚上天要下雪了,能来喝一杯吗?,杜陵叟:讽刺手法,本诗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的暴行进行了深刻揭露。“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这种“双簧戏”的演出,封建统治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诗的讽刺力度可见一斑。,问刘十九:情景交融,本诗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至此情景达到完美结合。,鉴赏要点,轻肥:对比手法花非花:博喻手法杜陵叟:讽刺手法问刘十九:情景交融,免费学科网,海量精品,免费下载,【免费学科网】80万精品资源 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