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3315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诗四首》优秀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居易诗四首,1,说说你所了解的白居易,2,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有“诗魔”和“诗王”之称。,3,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常用对比手法。注重人物描写。“白诗四最”: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 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4,回

2、眸一笑百媚生,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别有幽愁暗恨生,几处早莺争暖树,转轴拨弦三两声,日出江花红胜火,长恨歌长恨歌长恨歌琵琶行 钱塘湖春行琵琶行忆江南,课堂积累-白居易诗歌佳句,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地愿为连理枝。此情绵绵无绝期。此时无声胜有声。谁家新燕啄春泥。未成曲调先有情。春来江水绿如蓝。,5,花非花,6,讨论:,花非花诗意朦胧。你认为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诗意的?有何奇特之处?,表现一种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人或物的追念、惋惜之情。,7,博喻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作用: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

3、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8,许多文学作品都善用博喻:,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先生 春,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闲愁”。,用牛毛,花针,细丝、薄烟等景象作比,喻雨之形。,9,朦胧诗,淡淡的哀愁,10,1、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即真娘墓 简简吟,11,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

4、生菜样,飘摇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2,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13,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14,轻 肥,15,解 题,秦中吟轻肥 出自论语一书的雍也

5、章中的“乘肥马,衣轻裘。”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喻指豪华生活。,16,背景: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17,课文探究:(一)赴宴,1、谁“乘肥马,衣轻裘”?2、“乘肥马,衣轻裘”去哪?3、以怎样的神态去?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18,一群神态骄横的人充满在道路上,鞍马之光照亮尘土。请问这是些什么人?有人说是宫中的内臣。用红色丝带系着佩玉的那些人都是大夫,用紫色丝带

6、系着印章的那些人是将军。他们意气洋洋地赶赴军中宴席,骑马飞驰而过,像云团一样离去。,唐代规定:三品以上为紫色官服,四品、五品穿绯(红)色官服,六、七品为绿色官服,八、九品着青色官服。,19,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宦官的?,先写:骄照后点:内臣,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20,朱绂紫绶夸如云,骄的原因: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令人触目惊心。,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21,(二)宴中,1、吃什么?喝什么?2、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22,精美的酒器中盛满了醇美的酒,桌上

7、罗列着水中、陆上的各种精美食品。用手掰开洞庭橘,切开大海中的鱼。吃饱了饭内心安然自得,喝够了酒神气更加高扬。,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作者用了铺张,夸张和渲染来描绘“军中宴”的豪华场面。菜单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23,(三)社会,第三层与前面两层形成怎样的关系?有何作用?,24,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描绘了 一幅惨烈的画面,与前面宦官们豪华奢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

8、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小结:,25,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炭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26,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27,问刘十九,28,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是如此吸引人!,新酒,红炉,酒是新酿的酒,炉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素,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绿蚁”,29,情是如此真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暮雪就要飘洒下来,森森的寒意阵阵袭来,自然引起酒的渴望。,温馨舒适的环境和诚挚亲切的问候大概比美酒更让老朋友陶醉欣喜,充满人情味,使人如沐春风。,天气,情感,30,讨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和感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

10、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景与情完美结合。,31,杜 陵 叟,32,自读课文,要求:掌握字音结合注释理解诗句,33,细读诗歌,思考:,诗歌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有何遭遇或举动?,34,写作背景,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

11、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35,讨论:,如何看待长吏、皇帝、里胥的行为?长吏:皇帝:里胥:,明知天灾不上报,反而急敛暴征,自私自利,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办事拖拉,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助纣为虐,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双簧戏,36,双簧戏,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范成大后催租行淡黄竹纸说蠲逋,白纸仍科不稼租。朱继芳家桑,白居易是最早,最有力揭穿这种双簧戏的现实主义诗人。,37,再读诗歌,探究:,诗中的叙述人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写?前七句是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12、制,再现百姓受灾的现实。第八句至结尾,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语气强烈,写出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遭遇和对统治阶级的控诉,也表现 了诗人的激愤之情。,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38,白居易用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和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极为精练的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对“双簧戏”的揭露,增加了诗的讽刺力度,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白居易在这首诗的现实批判性,39,鉴赏要点,轻肥:对比手法花非花:博喻手法杜陵叟:讽刺手法问刘十九:情景交融,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