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592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

2、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写

3、作背景,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66岁,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63岁的辛弃疾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宰相韩侂胄(tuzhu)起用,利用其主战派元老招牌作号召,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巩固自己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重要基地。辛弃疾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就把他调离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听课文录音,正音,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千,英。舞,风。斜,寻,人。想,金,气。元,封,赢。四,望,烽。可,佛,一!凭:廉,尚?,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英雄无觅,(英雄业绩),(用金属制成的长枪)(精锐部队),(草率

5、),(落得)顾,回头,(不堪,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找典故。1.再读诗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人?(1).写到几个人?(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请分别用一句简炼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寄奴曾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拓跋焘击败宋文帝,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孙权其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

6、.“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典故一:孙权,孙权其人:,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国家太平的国君了,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 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作者情感与立场?,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刘裕其人:,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

7、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典故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流露出什么感情观点?,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

8、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人无能,表达自己抗金救国的热情。,宋文帝,典故三:刘义隆,1.刘义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结果是大败而归。,作者主张北伐啊,但他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佛狸祠,拓跋焘,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瓜步山上(今扬州附近)。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

9、小字。当年他率兵击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成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典故四:佛狸祠,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他对国

10、运的担忧之情。,廉颇,典故五:廉颇,1.廉颇的处境如何?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3.“凭谁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已呢?虽满怀爱国热情,可是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勿忘记了国恨家仇,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大举入侵,占领扬州一带。辛弃疾率领起义军在这一带

11、英勇抗击金兵,使其南侵以失败告终。次年,起义军内部出现叛徒,叛徒张国安杀害耿京挟众降金。辛弃疾遂组织五十人的队伍闯入金营,于五万军中活捉张国安,统帅起义军突骑南下,投奔南宋。其时辛弃疾年23岁,距他写这首词时(1205年)刚好四十三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

12、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用典意图:,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这最后一句充分地表现出辛词“豪放悲壮”的风格特色。,结构梳理,孙仲谋,刘 裕,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廉 颇,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赞叹惋惜),(赞叹之情),(警告当局),(怒斥偏安),(壮志未已),借 古 讽 今,上 片,下 片,总结归纳,把握主旨情感:,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艺术技巧:,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思考:,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