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907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性肿瘤,教学要求,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的概念与分类、;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点、识别与判定的要点;熟悉:常见的职业性肿瘤的特点。,主要内容,概述 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 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案例分析,一、概述,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据国家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城市居民 和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 的首位均为恶性肿瘤,超过了脑血管病,上升到第一位。,一、概述,职业性肿瘤的定义: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肿瘤。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而诱发的特定

2、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4%。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约占90%。,1、我国确定的职业肿瘤,联苯胺所致 石棉所致 苯所致 氯甲醚所致 砷所致 氯乙烯所致 焦炉逸散物所致 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膀胱癌;肺癌、间皮瘤;白血病;肺癌;肺癌,皮肤癌;肝血管肉瘤;肺癌;肺癌。,一、概述,1755年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Percival Pott首次发现皮肤癌及阴囊癌多发与长期接触煤焦油有关。这种阴囊癌被称为“扫烟囱者癌”1875年Volkmann报道,褐煤干熘工厂的工人常发生皮肤癌。19世纪英国纺织厂中接触润滑油的工人也同样发生皮肤癌及阴囊癌。19世纪后期有人报

3、道除煤焦油外,石油蒸馏成分(润滑油)也有致癌性。当时已大规模发展染料工厂,膀胱癌因而增多。,一、概述,19世纪后期,发现德国铀矿矿工肺癌死亡率很高。在航空仪器、钟表表面板、道路标志等工业中使用大量镭配制而成的夜光涂料,使很多工人发生了癌症。1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接触X线的医师及技术人员患肺癌、白血病增多,也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很多职业都可能引起肿瘤,如果不加强劳动过程中的保护,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职业性肿瘤发生,从而危害职工的生命健康。,一、概述,职业性致癌因素:1物理因素A.热、光线:热对皮肤、粘膜的机械刺激也会引起癌症。即电磁波中的热线(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以及包括这一

4、切的太阳光线,经过长时间照射后,可发生皮肤癌。一般癌前要经过皮炎、皮肤变性、色素沉着等变化过程,潜伏期可达2030年。,一、概述,例:在印度北部的克会米尔地区,牧羊者腹部多发生皮肤癌,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习惯是将一种特殊形状的陶器,用炉火烧过后缠在腹部用来保暖,长时间会引起炎症,并逐渐由瘢痕而变成癌。红外线也可引起癌,煤炉工、焦炭炉工、锅炉工、锻工、冶炼工、火工、玻璃工等暴露于高温的人,因经常受到强烈的红外线照射,而易发生皮肤癌,,一、概述,B 放射线和放射性元素:电离辐射如X射线、镭、氡等放射性元素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照射,都有致癌的可能性。体外长期接触放射线可发生皮肤癌、白血病、肉瘤或骨肉瘤。

5、长期吸入放射性粉尘可诱发肺癌。例:二次大战中,日本广岛、长崎因原子弹爆炸而“幸运”逃脱灾难的10万幸存者中,其后发生肺癌和白血病的人大于正常人群中的比例。,一、概述,例:1895年发现X线不久,一位操纵X线球管4年,年仅33岁的X线技师,由于用右手指甲进行照射实验而发生了癌,并转移至肘及腋窝等处,这是X线引起癌变的最早记录。例:1929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夜光涂料的工作人员,由于放射性而引起骨质变性及骨髓瘤。据报道,用这种涂料绘图及进行彩饰工作的女工,常有用舌舔画笔的习惯,使夜光涂料从口腔吞下引起骨髓瘤。,一、概述,2.化学因素:化学致癌物是最常见的职业性致癌因素,还有一些工业生产过程可能引起职业

6、性肿瘤。迄今为止,国际上公认的人类化学致癌物有39种,其中21种是肯定的,18种尚未最后肯定。我国在重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新修订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入的职业性肿瘤有8种,即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以及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一、概述,A石棉:分蛇蚊石和闪石两大类,以蛇蚊石石棉(温石棉)在工业上用途最广,另外还有闪石棉、蓝石棉、铁石棉、直闪石、透闪石和阳起石。其中致癌性最强的是蓝石棉。吸人石棉、粉尘不仅能导致肺部纤维化,而且能诱发支气管肺癌、胸腹膜间皮瘤和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癌症研究

7、机构(IARC)已将石棉列为人类的致癌物之一。,一、概述,B联苯胺:为白色或淡红色的粉状或片状结晶,主要用作染料中间体,其衍生染料有250多种,还可以用于有机化学合成、橡胶、塑料、印刷工业。此外,联苯胺还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试剂。联苯胺主要危害是引起膀胱肿瘤。IARC认定对人类致癌的芳香胺有联苯胺、p-奈胺、4-氨基联苯胺等。,一、概述,C苯: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在工业中主要用作橡胶、树脂、漆、脂的溶剂或稀薄剂和药物、染料、洗涤剂、化肥、农药、苯酚、苯乙烯等的合成原料,甲苯、二甲苯、汽油中混有微量苯。苯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主要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严重的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甚

8、至白血病等。,一、概述,D氯甲醚:又称氯甲基甲醚,是重要的工业化合物和实验用试剂。本品主要用作甲基化的原料,包括离子交换树脂、防水剂以及纺织品处理剂的生产,也用作聚合反应的溶剂等。在酸性条件下,氯离子与甲醛可形成氯甲醚,故在有甲醛和氯离子同时存在的工业环境中,如纺织、造纸、塑料和橡胶等工业中,也有可能形成氯甲醚而存在于空气中。氯甲醚对皮肤、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氯甲醚和双氯甲醚有致癌作用,是人的致癌剂。,一、概述,E砷:是早为人类所知的古老毒物或药物,但元素状态的砷很少见,多以硫化物或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环境中。无机砷的用途较广,可用于除草剂、防腐剂、颜料、玻璃脱色剂、医药、半导体、

9、合金硬化剂、煤气触媒剂等。砷的污染还可来自于有色金属冶炼和砷矿开采。无机砷可引起肺癌及皮肤癌,而有机砷目前尚无证据证实有致癌作用。,一、概述,F: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芳香味的气体,是聚氯乙烯(PVC)的单体,主要用于PVC塑料,也可与醋酸乙烯或丙烯腈制成共聚物,用作绝缘材料、粘合剂、涂料、仿制合成纤维的原料,还可作为化学中间体或溶剂。氯乙烯主要引起肝血管肉瘤。,一、概述,G:二恶英:是以2,4,5-三氯酚(TCP)的衍生物作为除草剂和落叶剂使用和制造时的代谢产物,是多氯甲苯、多氯乙苯、多氯联苯呋喃类物质(PCDFs)、多氯联苯二恶英类物质(PCDDs)等有毒化学晶的俗称。主要来源见于含多

10、氯联苯基类混合物等有机氯化合物的焚烧,氯酚和苯氧基酚除草剂工厂泄漏排放等。二恶英被WHO列为与杀虫剂DDT毒性相当的有毒化学品,同时被列入内分泌物干扰物,具有高度致癌作用,为一级致癌物。二恶英可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肿瘤。二恶英污染较广,可在土壤、污水、室内外空气、动物性食物及奶中检出。由于二恶英是非常稳定的混合物,一旦释放入环境,将持续存在,因此其对健康的危害性已引起全球的关注。,一、概述,F烟煤:是在高温缺氧的焦炉炭化室内干馏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蒸汽和烟尘,在装煤、出焦、漏气和息焦时弥散到焦炉的工作场所空气中。这些从焦炉逸出的气体、蒸汽和烟尘统称为焦炉逸散物。煤焦油挥发物是焦炉逸散物

11、的一组重要成分,含有各种多环芳烃,包括苯并(a)芘、苯并(b)蒽等公认致癌物。焦炉逸散物可以引起肺癌、皮肤癌。,一、概述,H铬酸盐:近几十年来发展也很迅速,皮革、颜料、催化剂、电镀、木材保存等工业均需要铬化合物。但铬酸盐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接触铬酸盐还可以引发鼻中隔粘膜糜烂、穿孔和皮肤溃疡乃至肺癌。I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接触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羰基镍可致机体中毒,镍及其水溶性盐类对皮肤可以致敏,甚至可以引起鼻窦癌和肺癌。,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根据目前的认识包含三个阶段(1)启动阶段(2)促进阶段(3)演变阶段三个阶段连续进行(可能稍有重叠)最后导致肿瘤形成

12、。,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启动阶段:一般认为是细胞增殖分裂过程中,基因受致癌因素作用而发生突变,而这种突变又经过细胞增殖分裂被固定下来,并能传代。具有该阶段作用的物质称为“启动剂”,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促进阶段:该阶段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已启动的细胞分裂生长。特点是“促进剂”单独作用无效,必须在启动之后数周才可能产生作用,该阶段具有可逆性,有剂量关系及阏剂量。因此该阶段是肿瘤形成过程中较易受到干预的阶段。,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演变阶段:指肿瘤形成过程中,在促进之中或之后,细胞表现出不可逆性基因组,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方面逐渐表现出肿瘤特征。演变阶段涉及到遗传物质的重大改变

13、,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丢失、易位等。,三、职业性肿瘤特点,职业性肿瘤除具备一般肿瘤的特点外,同时有其自身的特点:1、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的部位。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也可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却诱发膀胱癌。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可以导致肺癌,也可引起皮肤癌。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三、职业性肿瘤特点,2、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条件:职业性癌症要在一定条

14、件下才能发病。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苯胺的同分异构体中的位异构体为强致癌物,而位异构体则为弱致癌物;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只有经肺吸入方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没有致癌作用;接触致癌物需要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才能发病。,三、职业性肿瘤特点,3、潜伏期: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发生癌症,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所谓“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如石棉致胸膜间皮细胞瘤,潜伏期可达2060年,平均为40年左右。也有少数潜伏很短,如苯致白血病,最短仅需4个月。,三、职业性肿瘤特点,4、年龄: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与潜伏期长有关。不过,由于工

15、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种类和数量增咖,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提高的趋势。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三、职业性肿瘤特点,5、病理类型: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说恶性程度方面也有特殊性。有些职业性肿瘤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性度高,如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性,往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病人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对于鉴别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定的意义。,铀矿工肺未分化小细胞癌,铬致鳞癌,家具工所致鼻窦癌

16、大部分为腺癌。,四、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1、临床观察 2、实验研究 3、流行病学调查,表2-5-1 IARC依据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其他证据 综合评价人类致癌因素时使用的指导方针 各组的证据组合分组 对各组的描述 流行病学证据 动物证据 其他证据1 因素、混合物或暴露环境 充足 任何一个 任何一个 对人类有致癌性 比较充足 充足 强阳性2A 因素、混合物或暴露环境 有限 充足 阳性 很可能对人类有致癌性 不足或无 充足 强阳性2B 因素、混合物或暴露环境 有限 比较充足 任何一个 可能对人类有致癌性 不足或无 充足 阳性 不足或无 有限 强阳性3 因素、混合物或暴露环境 不足或无 有限

17、 阳性 对人类有致癌性不能分类 未分类4 因素、混合物或暴露环境 提示无致癌性 提示无致癌性 任何一个 可能对人类没有致癌性 不足或无 提示无致癌性 强阴性,1、临床观察,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到的肿瘤,分析和探索其发生的环境因素,是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重要方法。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是识别职业癌的第一线索。,2、实验研究,用可疑致癌物作动物诱癌试验或体外试验,观察能否诱发与人类相似的肿瘤或判定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在实验肿瘤学上推断其致癌性。目前实验研究主要以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为主。,表 2-5-2 对动物诱癌实验的要求要用两种动物(一般为小鼠和大鼠),每组雌雄各半;每个实

18、验组和相应对照组要求有足够动物数,每种性别至少只;投药和观察时间必须能够超过该种动物期望寿命的大部分(大鼠和小鼠一般为年);在实验组中,施加的剂量至少有两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应接近最大耐受剂量(T);如条件允许最好设三个剂量组;结果的确定要有足够量的动物病理学检查;用合适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1)充分致癌性证据: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多种属动物;在多个试验(最好不同给药途径或不同剂量);在不同部位或不同肿瘤类型,或在发生年龄上程度异常。其它证据包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体外试验或化学结构方面提供致癌性佐证。,2)有限致癌性证据:结果显示该物质有致癌性,但因下列原因所限制:

19、研究只限于一种动物或单一试验;剂量不足或动物接触时间不充分,或因存活性差没有充分的观察,或动物数太少;同时产生自发的恶性肿瘤以及目前又难于单从组织学上把它归类于恶性的肿瘤,如小鼠的肺与肝肿瘤。,3)不充分的致癌性证据:由于在主要的质量或数量上的限制,研究结果不能被解释为有致癌作用或没有致癌作用;因实验的限制,该化学物没有显示致癌作用等。,当将动物致癌实验资料推至人的时候,要考虑到如下问题: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所有化学物质也能引起人类癌症。引起动物致癌剂量是否对人也同样有效。,(2)体外试验,1)较常用的这类试验有:Ames试验;DNA修复试验;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包括人的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

20、体互换试验;哺乳细胞恶性转化试验。,2)体外短期试验的解释及其局限性:短期试验结果预测化学物质对人的致癌性的价值评价不一,和人及动物实验之间的相关性也难以确定。这类试验和动物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大约为。,3、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因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因为研究的对象是人。,(1)因果关系的强度 因果关系的强度是指接触组和对照组比较其相对危险的程度()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这是指对某致癌因素引起的因果关系调查研究的广度()接触水平一反应关系 接触可疑致癌因素的剂量或水平越高,癌症的发病率也越高,提示存在接触水平一反应关系。,()生物学合理性 物质危害作用产生的机制

21、必须符合生物学基础。()时间依存性 即在时间上,作为原因的“接触”必须在作为结果的“效应”之前。(6)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制订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在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调查研究资料和诊断标准的制订情况,由卫生部组织专家讨论制订了我国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94-2002,2002-4-8发布,2002-6-1实施).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适用范围 诊断总则 诊断细则 处理原则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四、职业性肿瘤的诊断,肿瘤诊断明确 1.必须是原发性肿瘤.2.肿瘤的发生部位与所接触致癌物的特定靶 器官一致.3.经细胞病理或组

22、织病理检查,或临床影象检 查,或腔内镜检查等确诊.有明确的职业性致癌物接触史 1.接触致癌物的年限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 定.2.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3.结合工作场所有关致癌物接触状况综合判 断.,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肺癌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2.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7年以上(含7年)。3.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4.石棉肺合并肺癌者即可诊断。间皮瘤 1.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2.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含1年)。3.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职业接触:含石棉矿石或岩石的开采、运输、粉

23、碎、筛选、包装;石棉丝、石棉布等石棉纺织品的制造;石棉水泥的制造或用它制作石棉板、石棉高压管、石棉圆筒;锅炉包履、船舶的隔壁衬里、内燃机接口填缝、垫圈等耐热石棉制品的制造;汽车、卷扬机等的刹车带、离合器衬片等耐磨耗性石 棉制品的制造、检修、更换;,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职业接触:有电绝缘性、保温性、耐酸性等性质的石棉纸、石棉毡等石棉制品(用作电棉绝缘纸、保温材料、耐酸建 筑材料等)、或含石棉的电解隔膜、砖瓦、墙粉等充填剂、塑料等制品的制造;石棉的喷贴作业;用耐热性石棉制品进行绝热包覆作业;以石棉制品作为包覆材料或建筑材料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船舶等的检修或拆毁、废料处理

24、;石棉制品加工过程的钻孔、切断作业。,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发病年龄,死亡年龄:根据Hueper(1966)的归纳,肺癌合并石棉肺的平均 死亡年龄,美国为50岁、加拿大为57岁、英国为44.6 岁、德国为52岁、意大利为49岁。并发间皮瘤的发病年龄,平均52岁(31-68岁)。朱惠兰等报告的45例石棉厂工人肺癌,发病年龄平均 55.9岁(男57.9岁、女50.4岁),一般在确诊后1年内 死亡,与同期全国肿瘤调查资料相比,男、女工肺癌 的死亡年龄,平均提前1.5岁和8岁;26例石棉矿工人 肺癌,发病年龄平均56.4岁,死亡年龄平均57.1岁;7例间皮瘤的死亡年龄平均为63

25、.7岁,最小年龄53岁。,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接触时间:Hueper等报告,接触石棉尘发生肺癌的时间平均16-20年,但在各国也有仅接触石棉尘1-5年,甚至4个月后发生肺癌的病例。报告的55例石棉肺并发间皮瘤,接触石棉的时间,平均为14年(4-42年)。朱惠兰、王治明等报告,接触石棉尘工龄不足5年者有的发生了肺癌。发现有工龄不到4年而死于胸膜间皮瘤者。日本横须贺共济病院报告的39例间皮瘤,其接触石棉的时间,平均27.6年(3-47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潜隐期:石棉所致间皮瘤的潜隐期通常比肺癌长。从开始接触石棉尘到发生肺癌,多数报告认为平

26、均20年以上,但也有报告说4年或6年就有肺癌发生。日本尸检例,肺癌潜隐期最短11年,最长46年,平均32.6年。间皮瘤的潜隐期,平均43年(7-68年)。朱惠兰等报告,石棉厂工人肺癌发病的潜隐期,平均21.7年(男21.21年、女23.2年),最短8.8年,最长33.7年;石棉矿男工肺癌发病的潜隐期,平均22年6.8-32.3年)。间皮瘤,潜隐期平均28.8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发生部位:主要发生在胸膜(包括纵隔胸膜、横膈膜胸膜),其次发生在腹膜。通常胸膜间皮瘤占80%以上,但美国和瑞典的绝热绝缘工腹膜间皮瘤较多(Rusch,1990;Suzuki,2001)我国

27、也是胸膜间皮瘤比腹膜间皮瘤多,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诊断 1.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2.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3.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4.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职业接触:联苯胺主要作为染料中间体合成染料,其 衍生染料已达250多种,用于纺织印染和有机化 学合成、制革、塑料、印刷,在橡胶工业用作硬 化剂,也用作试验室试剂,用于检验高价金属和 血色素检查,也可作为显微镜用色素。在联苯胺 的生产和上述使用过程,都可能接触到联苯胺。,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联苯胺所致

28、膀胱癌,发病年龄、死亡年龄Case(1954年)报告,染料工厂接触芳香胺(包括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0.5岁,比一般人群的膀胱癌发病年轻20岁。石津澄子(1975年)报告,对105例接触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患者统计结果,发病年龄平均为47.3岁(29-60岁)。Scott(1962年)对55例、石津澄子(1975年)对27例接触芳香胺(包括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统计结果,其发病时的年龄,平均分别为50.4岁和48.2岁,而死亡时的年龄,平均分别为53.7岁和51.8岁。我国毕文芳、冯佩文等报告,接触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发病年龄平均为52.6岁(35-68岁),死亡年龄为48-72岁。,五

29、、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接触时间:Case等在2466名仅接触1年芳香胺(包括联苯胺)的工人中就发现486例膀胱癌患者。而Scott在接触6个月以上的667名工人中,发现123例膀胱癌,表明接触较短时间,即可诱发膀胱癌。日本职业性疾病的认定标准规定,从事接触联苯胺及其盐类3个月以上原发的泌尿系统(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肿瘤,即可诊断。,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潜隐期从开始接触联苯胺到发生膀胱癌的期间,据Scott(1962年)归纳的资料和石津澄子(1974年、1985年)统计的资料,潜隐期的平均为16-22年,最短者仅1年,最长者50年,见表6-11

30、。我国毕文芳、冯佩文等报告,接触联苯胺后发生膀胱癌的潜隐期为3-29年,生产和使用联苯胺工人发生膀胱癌的潜隐期平均分别为16.5年和21.3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联苯胺所致膀胱癌,发生部位 接触芳香胺(包括联苯胺)引起的泌尿系统肿瘤,据石津澄子对日本146例的统计分析,单纯发生于膀胱的癌症最多,有123例,占84.2%;膀胱并发肾盂或输尿管或前列腺癌症者12例,占8.2%,两者合计135例,占92.5%。而发生于膀胱以外泌尿系统癌症者共11例(肾盂和输尿管癌症5例,输尿管癌症4例、肾盂和肾脏癌症1例、肾盂癌症1例),占7.5%。,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苯所致白血病,诊断 1.经细胞病

31、理学检查确诊。2.苯作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3.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4.如有慢性苯中毒史者所患白血病即可诊断。,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苯所致白血病,职业接触:苯可由煤焦油提炼和石油裂解重整获得。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合成和制造乙苯、苯乙 烯、环己烷、苯酚、异丙苯、烷基性洗涤剂、马来 酸酐、香料、调味剂、染料、颜料、医药、农药、化肥、炸药、增塑剂、防虫剂、防腐剂、酒精变性 剂、绝缘油、燃料等多种化工产品;还用作油脂、油墨、油漆涂料、喷漆、树脂、橡胶、凹版印刷等 的溶剂和稀释剂;作为胶粘剂用于制鞋和箱包业;还添加到汽油中用作抗爆剂。在以上生产和使用过 程,都可能接触苯。,五、常见

32、职业性肿瘤介绍-苯所致白血病,发病年龄、死亡年龄Vigliani(1976)报告的意大利13例使用含苯胶粘剂 在工厂及家庭粘鞋而发生白血病的患者中,发病年龄 明确的9例,其发病年龄平均为53.7岁(35-66岁)。原一郎(1988)报告的日本18例苯接触白血病患者的 发病年龄平均为41.6岁(21-61岁)。尹松年等(1986年)报告的我国28例苯作业工人白血 病的发病年龄平均为39.7岁(24-62岁);而4例对照 组白血病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6.7岁(34-72岁),前 者的发病年龄比对照组提前。Infante等(1977年)报告的8例苯接触工人白血病的 死亡年龄平均为49.3岁(28-65

33、岁)。,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苯所致白血病,接触时间 接触苯的时间短至6个月、1年就有发生白 血病者,平均多在接触苯10年左右发病,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苯所致白血病,潜隐期Vigliani(1976)报告意大利米兰于1942-1975年观察到的接触苯的11例白血病病例的潜隐期平均为12.3(3-24)年。Aksoy报告的从接触苯到发生白血病的31例土耳其病例的发病潜隐期平均为9.93年。我国尹松年等报告的28例接触苯所致白血病的潜隐期平均为 11.4(0.8-48.5)年。接触苯的时间短至6个月、1年就有发生白 血病者,平均多在接触苯10年左右发病,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苯所致白血病,

34、发生部位 造血和血液系统。,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甲醚所致肺癌,诊断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2.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3.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4.工作场所中甲醛、盐酸及水蒸气共存时产生的二氯甲醚所致肺癌可参照本标准。,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甲醚所致肺癌,职业接触 一氯甲醚(氯甲甲醚)一般含1-7%的不纯物二氯 甲醚(双氯甲醚)。一氯甲醚主要作为甲基化制剂,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离子交换树脂、纺织品处理剂、防水剂、杀虫剂的制造,也用作聚合反应的溶剂,在 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甲醛能生成氯甲醚,所以在纺 织、造纸、塑料、橡胶等工业

35、,也可能接触氯甲醚。二氯甲醚用作甲醇、甲醛及盐酸氯甲基化的反应液。氯甲基化的最大用途是制造阴离子交换树脂,还用作 染料、颜料、甲基化剂的原料。在以上生产、使用和 运输过程,可能接触一氯甲醚或二氯甲醚。,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甲醚所致肺癌,发病年龄、死亡年龄Figueroa等报告的14例一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4.9岁(33-55岁)。德国Thies等报告的8例和日本原一郎报告的13例二氯 甲醚所致肺癌的发病年龄,平均分别为50岁(31-65 岁)和44.2岁(33-70岁)。Lester等报告的20例一氯甲醚所致肺癌的死亡年龄,平均为48.7岁。薛寿征等报告的15例氯甲醚所致肺

36、癌的死亡年龄平均 为49.7岁(32-64岁)。,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甲醚所致肺癌,接触时间Figueroa等报告的14例和Lester等报告的20例一氯甲 醚所致肺癌的接触时间,平均分别为8.6年(1-14年)和6.7年(0.1-16.5年)。Thies等报告的8例和原一郎报告的13例二氯甲醚所致 肺癌的接触时间,平均分别为6.6年(6-9年)和7.3年(1.9-12.4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甲醚所致肺癌,潜隐期 从开始接触二氯甲醚至发生肺癌的潜隐期,Thies等和原一郎报告,平均分别为12.3年(8-16年)和13.5年(3.4-23年)。薛寿征等报告,我国15例接触氯甲

37、醚所致 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9.86年(2-20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砷所致肺癌、皮肤癌,诊断:肺癌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2.含砷采矿及冶炼累计接触工龄3年以上(含3年)。3.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皮肤癌 1.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2.无机砷作业接触工龄5年以上(含5年)。3.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4.有慢性砷中毒病史者所患皮肤癌即可诊断。,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砷所致肺癌、皮肤癌,职业接触 无机砷化合物指三氧化二砷、砷酸铅、砷酸钙等由砷酸和碱生成的化合物。它们的用途较广,主要用于制造枯叶剂(砷酸钠、砷酸)、除草剂、农药杀虫杀鼠剂(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钙等)、防腐剂(

38、锌铬砷酸盐)、颜料、涂料(亚砷酸氢铜、乙酰亚砷酸铜)、玻璃脱色剂、锌选矿剂、医药、合金硬化剂、煤气触媒剂、脱硫剂和半导体原料等。在以上无机砷化合物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以及含砷矿石的开采、用含砷矿石为原料冶炼铜、金、铅、锡等有色金属时(能生成副产物三氧化二砷),都可能职业接触无机砷化合物。,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发病年龄、死亡年龄云锡1985-1989年发生的406例肺癌的发病年龄平均为54.96岁。刘玉堂等报告的53例砷所致肺癌的死亡年龄平均为55.4岁(39-74岁),其中接触砷量较多的砷冶炼工肺癌的死亡年龄平均仅为46.43岁,比全国一般居民的肺癌死亡年龄明显提前。,五

39、、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接触时间德光行弘报告,日本一家铜冶炼厂的11例砷所致肺癌 死亡病例中,也有只接触砷2-3年者。,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潜隐期一般砷所致肺癌的潜隐期较长。Lee等(1969年)报告,潜隐期的长短和接触砷的程度 成反比,高度、中度、低度砷接触者的潜隐期,平均分 别为34年、39年和41年。Kuratsune等(1974年)和Tokudome等(1976年)报告 的11例铜冶炼工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37.6年(26-48 年)。云锡矿工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34.822.48年,而1985-1989年发生的406例肺癌的潜隐期,则平均为46.72 9.15年。

40、刘玉堂等报告的57例砷所致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22.4 年(6-54年),其中接触砷量较多的砷冶炼工的肺癌潜 隐期,平均19.14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发生部位 砷所致肺癌的好发部位,未见报道。砷所致皮肤癌的特微是全身性多发性,最常在有皮肤过度角化和有疣赘的地方生成皮肤癌。,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诊断 1.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2.从事聚氯乙烯生产,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接触史,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3.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职业接触 氯乙烯单体主要用作制造聚氯乙烯塑料的原

41、料,也用作醋酸乙烯、偏氯乙烯、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苯乙烯等共聚合物的合成原料,这些塑料和树脂用作绝缘材料、粘合剂、涂料、纺织合成纤维,而广泛用于建筑业、家庭用品、电气制品、包装材料、消费材料、交通运输领域。还用作推进剂、化学中间体或溶剂。氯乙烯合成过程的转化器、分馏塔、贮槽、压缩机等处,及聚氯乙烯和其他共聚物聚合、离心干燥、成型、加工等过程,都可能有氯乙烯单体逸出,使工人接触到聚乙烯,特别是在清洗或检修聚合釜设备时,可能需要进入聚合釜内工作,工人可能接触大量氯乙烯单体。,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发病年龄、死亡年龄NIOSH统计的58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发病年龄为

42、37-71岁。Pirastu等报告的7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死亡年龄,平均为48岁。我国报道的1例,死亡年龄只有39岁。,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接触时间NIOSH统计的58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接触时间为4-32年。IARC统计至1984年发生的114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接触时间,平均为21年(4-38年)。Pirastu等报告的7例,平均接触氯乙烯的时间为16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潜隐期1974-1982年国外报道的99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发病潜隐期,平均为21.9年。其中法国、瑞典和美国病例的发病潜隐期平均为24-25年,而

43、德国病例的发病潜隐期平均为18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焦炉工人肺癌,诊断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2.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3.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焦炉工人肺癌,职业接触 在生产炼铁用焦炭、炼铁用煤气、铸造用焦炭和城市燃料用煤气的过程中,都能从炼焦炉或煤气发生炉散发出焦炉逸散物。在炼制焦炭的过程,当炉顶加料、开启炉门、推焦机推至熄焦车运至熄焦塔、用水熄灭 红热的焦炭使之冷却等过程,都能职业接触到焦炉逸散物。,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焦炉工人肺癌,发病年龄、死亡年龄Kuroda和Kawahata(1936年)报告,21例煤气制造工肺癌中,

44、除去退职后10年发生的65岁病例,20例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3.3岁(35-54岁),比一般人群肺癌的发病提前。徐厚恩等(1986年)报告的27例焦炉工肺癌的死亡年龄,平均为53岁(33-72岁)。,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焦炉工人肺癌,接触时间Kuroda和Kawahata报告的肺癌病例,从开始接触煤气发生炉逸出物至发病的接触时间,平均16年8月(9年3月-23年3月),而河合正武等报告生产设备和作业方法改善后发生的6例肺癌,接触时间平均为27年4月。,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焦炉工人肺癌,潜隐期徐厚恩等(1986年)报告的27例焦炉工肺癌的发病潜隐期,平均21年(13-37年)。发生部位河

45、合正武等(1975年)对33例煤气发生炉作业工人肺癌中有发生部位记载的31例统计的结果,发生在肺门部的中心型17例,而发生在肺末梢部的14例。,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诊断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2.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3.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职业接触 铬酸盐制造作业,是指焙烧铬铁矿石(FeOCr2O3)制造重铬酸钠和用重铬酸钠进一步制造铬酸钠、铬酸铅、铬酸锌、铬酸钾、重铬酸钾、重铬酸铵等铬酸盐的作 业。在铬铁矿石的粉碎、混料、下渣、焙烧、浸取、拉 渣、中和、压滤、中和蒸发、酸化、蒸发浓缩、

46、除硝、结晶、脱水、包装等生产过程,可能职业接触铬铁矿石、铬酸钙、铬酸铬、铬酸钠、重铬酸钠等的粉尘或烟雾,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年龄、死亡年龄美国NIOSH1975年报告的10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 发病年龄,平均为54.5岁(43-63岁)。日本的渡部真也等(1975年)报告的10例,发病年龄的平均为50.6岁(27-65岁)。蔡世雄等(1994年)报告的31例铬酸盐制造作业男工的肺癌发病年龄平均为59.89.7岁。30例铬酸盐制造作业男工的肺癌死亡年龄平均为60.99.4岁。渡部真也(1984年)报告的25例铬酸盐作业工人肺癌死亡的平均年龄为55岁,而一般人群的

47、肺癌预期死亡年龄为62岁。一般年龄越大癌症的死亡率越高,但铬酸盐制造作业工人年龄越小,肺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越大。,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接触时间 美国、德国、日本报告的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病例的接触铬化合物时间,平均分别为16-17、22、26年,最短分别为4、5、8年;但Mancuso等报告的美国7例肺癌,其平均和最短接触时间分别只有8.86年和2年。,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潜隐期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报告的铬酸盐制造作业工人肺癌病例的潜隐期,平均分别为17-26年、27年、24-25.4年和18年;而最短潜隐期分别为4、7、9和2.2年,五、

48、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生部位Fisher等对38例检查的结果,发生在右肺的25例,占 65.8%。Hueper把93例分类,发生在肺上叶、下叶和肺门部的分别有40、33、20例,肺上叶较多。Bidstrup报道末梢型多见。Baetjer报告的11例作了尸检的肺癌中有10例组织学所 见记载的均为支气管癌。但Fisher对38例检查结果,只有10例是主支气管癌,其他28例发生于肺叶,认为肺野型较多。Abe等和三上洋等报告了日本北海道铬酸盐制造厂的20例肺门型肺癌和1例肺野型肺癌。佐野辰雄等、竹本和夫等报告的15例中,由区域支气管至中心部发生的13例,从肺实质发生的只有2例。,

49、六、案例分析,案情摘要:患者王某,女,1971年7月出生。1990年11月至1998年3月曾在我市某家具有限公司从事油漆和拼色工作。主要接触职业病危害为苯、甲苯和二甲苯,职业性苯接触时间约为5年零5个月。期间所在工作场所空气苯浓度时有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999年10月至2005年8月曾分别在3个用人单位从事送奶、摆摊卖水果和商店营业员工作。期间所从事的工作未发现存在可致白血病的职业病危害,也未发现接触其他易诱发白血病的因素。患者于2006年1月患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06年3月经我市某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该患者所患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从事职业无关。患者不服,要求进行职业病诊断进行鉴定。,

50、六、案例分析,讨论:1、患者所患”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否为职业病?如是职业病应诊断为什么?2、诊断职业病的依据是否充分?3、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谁出?,六、案例分析,分析:1、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该患者有明确的苯接触史,临床表现与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相符合,这即确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经调查该患者未接触除苯以外可致白血病的致病因素,这即排除了其他致病因素。综合分析后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和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将本病例诊断为职业性接触苯所致白血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