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4630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zwl002《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含流程图).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文中修改的文字部分以紫色标出,增加的单元格以淡黄色填充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1) 课标要求: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2) 教材分析: 本章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通过本章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能、电功率、电磁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高中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等内容作铺垫。本章在教材关于电学知识中的地位,如下图所示: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到了本章内容综合性强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上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一、二节内容的学习着力在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节和本节内容的学习着力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教材安排学

2、生在掌握欧姆定律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电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素养。教材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对用电安全的影响入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电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又提高在帮助他人时讲安全、讲规则、讲科学的意识。另外课本还要求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电路故障,学会电路故障的排除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了解短路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基本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教材还介绍了避雷针和STS阅读材料,使学生注意避雷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本节课内容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对于提高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

3、义。2、 教学对象分析(1) 学生基础分析:所任教年级的学生男生人数423人,女生人数314人,男生所占比例明显偏大。绝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浓厚,课前、课中、课后的参与度都很高。并且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涉猎了部分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基础。学生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具有物理学科中探究规律的基本能力。学生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对电学故障分析有一定认识,这也为安全用电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积累了很宝贵的小组合作经验。学生在本册书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并使用过传感器,具有利用传感器和相应的软件

4、进行物理实验的基础。(2)偏差认识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学知识认识不到位,根据粗浅的直觉,错以为电都很危险,都是谈“电”色变。 对于如何将所学的电学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对短路和断路的意识形态模糊,对于初学者,学生容易混淆。3、 教师自我分析我们认真研读学习了新版物理课程标准,深刻体会生活物理社会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除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常用的办公软件,还能够利用Microsoft FrontPage制作网页,以及html语言架构适时测评网站,以及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辅助教学。4、 教学环境分析网络环境教学;两位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和足够大的操作台

5、,操作台上放置实验器材;电压、电流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结合TriEiLab软件;课堂中配备视频直播技术,可以随时观察每组学生实验情况,利用视频切换技术,随时随地切换到大屏幕,解决教师演示实验不够真切,学生观察不到位的真实困境,以及分享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5、 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其中贯穿物理方法的引导(分析法、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节课课前学生通过课前浏览互联网站自主预习安全用电相关知识并制作安全用电预习成果PPT,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课堂“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呢?”这一环节,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使用演绎的方法推导得知高压危险的

6、原因。在“灯泡不亮,是什么原因呢?”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实验,运用分析法,归纳法等进行探究。本节课中还渗透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等。课堂上先通过学生的分组汇报交流,引出课题,教师借助演示实验、问题激趣、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安全用电的道理和常识并了解断路和短路,学生再通过传感器技术认识短路的危害,通过阅读课本了解雷电相关内容。课后让学生通过在线即时测试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和常识;(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断路和短路;(3)知道避雷针在安全用电中的应用。2、

7、过程和方法 (1)通过学生合作小组展示“安全用电”,初步体验物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2)经历“高压电”“电路状态”等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彰显新课标的STS理念。(3)经历“短路危害”“模拟高压”实验,将传感器技术与实验电路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避雷针的引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生合作小组活动,感受到物理的学习是对科学的追求,培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利用传感器技术克服电流表量程制约的局限性从

8、而直观地探究了短路的危害、利用传感器进行模拟高压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科学的价值与魅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4)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教学重难点】重点1. 安全用电常识。(依据:需要学生将前三节所学知识在此应用,起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效果。通过让学生课前到学习网站自主预习以及课堂上参与活动体验、观察教师演示等方式,让学生领略到生活中充满物理,并能够认识不安全用电会带来的危害,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安全用电的常识体系。)2. 知道短路的危害。(依据:利用传感器技术克服电流表量程制约的局

9、限性,直观地呈现出短路的危害,以此对短路危害这一教学重点予以突破。)3.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科学作风。难点学生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和常识。(依据:这是要求学生可以将课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高,且还要完整表达,难度就更大了)【教学器材】挂图、投影仪、录像资料、电学实验器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源、灯泡、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摄像头、计算机。【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安全用电的素材(传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师生平台)1、生活中与电有关的不安全的事例。2、电流大小对生命体的影响。3、避雷针。同

10、时平台内教师也准备了一些关于安全用电的素材设计意图: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通过一些感官的刺激(情景),师生产生共鸣,学生有学习的冲动,有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学流程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整合意图整合点分析一、创设情境(4分钟)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安全用电素材,并谈感受学生合作小组展示本组制作的安全用电预习成果PPT并谈感受(一位学生播放幻灯片,一位学生讲解图片,两位学生以访谈形式谈及感受)以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结合多媒体技术整合,体现以生为主,以需为主的理念教师将学生交流后产生的疑问板书,形成本节课框架学生困惑(4个

11、问题)根据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展开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整合,体现以需为主的理念二、新课教学1、高压电危险(8分钟)在学生的作品中截取其中两幅图片(来自于学校门口)请原创作者解释一下电压达到多少伏是高压电呢?师:同学们回忆,实验室所用的一节新电池电压是多少?师:这样的电危险么?师:刚才有小组同学汇报,人在高压电线旁被电击受伤的案增加的图片例。问题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学过的电学知识分析一下呢? 师:那多少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呢0.10.2 mA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1 mA 左右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人尚可摆脱电源超过30 mA感到剧痛

12、,神经麻痹, 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达到100 mA只要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友情提示:人体的电阻为1200欧姆生(拍摄照片的学生):高压电危险,不能靠近总结:电压为1000V或以上的称之为高压电。生:1.5伏生:不危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最终学生得出原理性的解释依据:I=U/R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压越高时,电流会越大,这样就会有危险。生(计算):不高于36伏 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总结”取材贴近生活,体现STS的新课标思想删掉了实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引起新老知识的碰撞展现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色,同时培养

13、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为学生留有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结合视频直播技术,以学生实验为展示主体,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感受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2、电路的三种状态(10分钟)刚才也有小组同学汇报,用电不当导致家用电器损坏的案例。问题2以手边的不亮灯泡为例,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不能发光呢?【情景展示】通路器材:电路板 师:展示一通路状态的电路师:有一组同学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会怎样呢?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通过讨论汇报结果,最终学生得出灯泡不亮的2种可能性:断路与短路总结:通路:电流处处流通断路:电路某处断开短路:电流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接通 生:有一盏灯泡不亮,电路中电流变大变“教师总结”为“学

14、生总结”透过现象分析背后,这种正是科学探究的精神所在,这一环节,呈现情景,提出问题,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方法和精神。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结合视频直播技术,以学生实验为展示主体,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感受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增加实物图片3、电路短路故障的危害(8分钟)我注意到有小组同学汇报,用电短路导致起火的案例。问题3同学们能想办法告诉我短路的危害有多大吗?电流传感器结合电脑软件显示电流大小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研究,并汇报结论:短路会导致I极大,十分危险!开放性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最终得到结论,体会STS的意义和成就感。

1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利用电流传感器技术突破实验电流表的量程限制,准确测量短路电流的大小,实现重难点的自然增加实验数据图像突破。4、雷电的形成(3分钟)我还留意到有小组同学汇报中提到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问题4同学们能告诉我雷电是怎么形成的吗?(图片、视频)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当两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空中放电现象,产生强大的闪光和声音,这就是雷电。体现回归课本的理念。利用图片、视频整合,起到情景激趣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避免雷电伤害(4分钟)既然大家知道了雷电的成因问题5那么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雷电灾害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汇报(P

16、PT)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的整合6、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能安然无事?(5分钟)老师今天上班的路上看到了这个场景问题6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意图探究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能安然无事?合作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实验设计意图,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验意图实验。学生思路:用2根金属夹子充当2只脚,夹在220V的电线上两夹子上接电流传感器增加实物图片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从安全性上,由教师在220V下利用传感器进行模拟高压实验,探究小年安然无恙的原因根据学情和课堂教学实际可选择的开展与否通过整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物理走

17、向生活、社会。增加实验数据图像三、小结与反馈(3分钟)【投影】思维导图例1:对于人体而言安全电压是: 例2:短路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例3:【反馈练习】(学习网站)学生思考回答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四、作业布置完成评价手册对应内容课外衍生:以“安全用电”为题,写一篇电脑小报,提交到学习网站。【板书设计】1、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原因I=U/R2、断路: 短路:(危害:)3、 雷电的形成: 避雷针 可以避免雷电的危害附:教学流程图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流程图根据学情和课堂教学实际可选择的开展与否视频直播技术视频直播技术课 中课 后课 前互联网技术学生

18、利用互联网浏览,开展自主学习架构复习网站,提供在线测试反馈短路使灯不亮;短路的定义及判断方法“思维导图”等多媒体技术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归纳教师辅以“思维导图”传感器技术、视频直播技术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小鸟为什么在高压线上安然无事?教师用问题串形式引导、按照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以220V模拟高压操作教师用问题串形式引导组织交流秩序PPT等多媒体技术学生利用PPT进行交流如何避免雷电伤害Flash、PPT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雷电是怎么形成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问题串形式引导传感器技术、视频直播技术学生开放性探究实验:短路的危害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问题串形式引导断路使灯不亮;断路的定义及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问题串形式引导R一定,I与U成正比教师引导学生辨析I与U成正比PPT等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问题串形式引导为什么高电压危险?教师组织交流秩序学生利用PPT进行交流架构预习指导网站,提供相关互联网搜索引擎链接学生利用互联网浏览,开展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