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75851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时代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和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市卫生资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本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所指医疗机构含各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各类专科医院、专门疾病防治院(所、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计生服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门诊部)以及体检中心、急救援中心(站)。规划背景资料采取2015年底卫生统计数据,规划期为2

2、017-2020年。一、规划背景(-)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显著增加2015年市常住人口671.51万,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关于人口指标发展预测,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703.69万。人口总量增加对医疗卫生需求总量扩大。根据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412.87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流动人口的变动、人口城镇化的加速使得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紧张。且2015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5.08万人,占总人口的12.74%,已经超过国家规定老龄化社会7%的标准,我市是“未富先老”典型地区,加上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

3、从农村流入城市,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交织将给医疗服务的发展带来新挑战。(二)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新需求,要求卫生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机构与之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需求将不断改变。一是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大。预计到2020年全市年门诊人次总量将达4067.90-4597.82万人次。二是需求结构不断变化。2015我市居民死因监测显示前三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快速变化,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希望获得更优质、更多样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对医疗卫生水平将有更高的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

4、的矛盾日趋突出。(三)城镇化建设加快,对医疗资源布局提出新的要求根据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要求,将继续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重点做强市域中心城市,强化县(市、区)域中心城区,择优培育重点乡镇,合理调整引导一般乡镇,努力促进城镇体系整体协调发展。市中心城市以信州区为核心逐步扩大到县、广丰区,城市人口将增加至200.03万。城市的扩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医疗卫生事业的伴随发展,并与匹配,这既是城市社会发展的硬件环境,更是城市居民享有适宜卫生服务的需要。(四)城乡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有了更高的需求2015年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2.37亿元,增长14

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2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2元;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发展预测,2020年全市GDP为27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0元。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费用支付能力日趋增加,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但总量大增,并呈现多层次性和多样化格局,“十二五”期间市属医院健康体检人数逐年以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扩大了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五)医改政策实施,城乡居民潜在的医疗需求将转为实际需要随着医改政策的实施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利用相应增加。根据市卫生计生统计数据反映

6、,市各级医疗机构2010年出院病人数为647543人次,2015年为950254人次,增长46.75%o随着医改政策的实施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利用相应增加。二、现况分析(一)医疗资源配置情况1 .全市总体情况市2015年共有医疗机构461所,其中,医院154所,中心卫生院76所,乡镇卫生院16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8所。开放床位数25147张,其中,医院病床17187张,卫生院6130张,妇幼保健机构680张。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3.74张,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低全国L37张、低全省0.59张)。2 .医院等级分析市现有三级医院3所,病床数198

7、6张,病床数仅为全市床位总数(25147张)的7.97%,远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规定,“(一级+二级):三级医院=70:30”的配置标准。现有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8.93%,高于国家规定的上限(93%);二级医院在中心城区10所,病床使用率平均82.29%;二级医院在县(市、区)48所,病床使用率平均89.04%o这些数据说明,市域三级医院过少,中心城区尤其紧缺。中心城区二级以下医院数量多,属低水平重复,致利用率低下,应该选择条件较好的二级医院,加强建设和管理,升格为三级医院。将条件较好的县级二级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3 .按县域资源分析按照国际国内通常使用的指标,即:县

8、(市、区)人口数、土地面积和国民生产总值三个指标,将全市医疗需求量分为“一个中心”、“三个片区”,着力强化中心城区医疗中心作用和辐射功能,把信州区、县、广丰区纳入为市域中心。做强“三个片区”。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为一片区;德兴市、婺源县、玉山县为一片区;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为一片区。根据2015年统计反映数据,现有医疗机构和病床分布情况与上述不一致,有的县(市、区)还差距不小。鄱阳县、广丰区、横峰县、弋阳县千人人口病床位数不足;铅山县、玉山县、余干县、万年县相对不足;信州区、县、德兴市、婺源县千人人口病床位数相对宽裕。4 .按医院类别分析全市医院类别基本齐全,临床小专科大致齐备,2015年

9、卫生统计显示,市城区床位使用率超过96.43%。儿科、妇产科、眼科病床位使用率高达130%以上,这些专科均有很大发展空间,应加强建设。县(市、区)医院临床小专科情况,全市儿科病床1743张,妇产科病床2870张,眼科338张,口腔科20张。医院临床小专科病床不足,不能适应本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乡镇卫生院妇产科设置和产床数量严重缺少。全市24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产床数762张,60%以上乡镇卫生院取消产床或未设置产床。5 .医疗技术人员分析全市卫生人员总数314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973人,其他技术人员1365人,管理人员956人,工勤人员217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

10、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0396人,注册护士10815人,分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7.07%和40.65%,非医师、护士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高。全市千人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55人,注册护士1.61人。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分别低于全省0.13%和0.35%o根据2015年底卫生统计数,医院床位数25147张,医师10396人,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41,护士10815人,床位与护士比例为1:0.43,市城区和大部分县(市、区)均达到或接近国家规定配置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防治(站、所)、诊所、门诊等非医院类机构的医师护士严重短缺。三、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

11、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机遇,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增加、调配、整合机构、病床和卫生技术人员等医疗资源,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加强薄环节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我市提升老城区、拓展城北、城东片区,推动市中心城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规划原则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省卫生计生委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体

12、系,根据我市未来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医疗服务规模及需求控制等方面因素,结合市发展实际,制定2016-2020年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1 .合理调整布局。医院设置规划应根据区域需求,注重区域人口、人口对应中心城区发展布局,适应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社会资本开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不作布局限制。2 .医院规模控制。建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1200张床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省卫生计生委备案;达到或超过1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其床位增加须经省卫生计生委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按照省卫生计生委2020年全

13、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规定,新设置三级医院病床不超过800张,新设置二级医院病床不超过350张,中心卫生院病床50-100张,一般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不超过20-50张。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不设置病床。(三)规划框架L市域中心城区。现域为信州区,拓展至县、广丰区,成为城镇体系的核心和中心城市。建设原则是,适应城区扩展适度增加医疗资源,将市立医院、县人民医院、广丰区人民医院建成三级综合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保院建成规范化三级专科医院。加快市人民医院的城北院区建设、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和儿科大楼、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重合)、市妇

14、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区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迁移建设、(国际)友谊医院三级医院建设。适度开发老年病院、护理院站、医养结合,以强化中心城区的医疗中心作用和辐射功能。3 .县域城区(1)鄱阳县、余干、万年等县,建设原则:满足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优于县城的标准设置医疗资源,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2)横峰县、铅山县、弋阳县等县,建设原则:依据区域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完善县域医疗中心的功能,重点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建设,满足区域人口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3)玉山、德兴、婺源等县(市),建设原则:巩固完善县(市)域医疗中心的服务

15、功能,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4 .重点乡镇。广丰区洋口镇中心卫生院、湖丰镇中心卫生院、五都镇中心卫生院;玉山县岩瑞中心卫生院、樟村中心卫生院;横峰县葛源中心卫生院;铅山县永平中心卫生院;弋阳龟峰镇中心卫生院;德兴市花桥镇中心卫生院、泗州镇中心卫生院;婺源县江湾镇中心卫生院;清华镇中心卫生院、赋春卫生院;万年县青云镇中心卫生院;鄱阳县田皈街中心卫生院、凰岗镇中心卫生院、石门街中心卫生院;余干县瑞洪中心卫生院、黄金埠中心卫生院。建设原则是:根据小城镇建设的需要,调整设置卫生院,将重点镇建设成示范中心卫生院。一般乡镇:市域内的其它乡镇,建设原则:每个乡镇设置一个卫生院,重点乡镇根据乡镇规模、人

16、口多、有习惯性病人流向的乡镇可设置中心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置一所产权公有村卫生计生标准化服务室。城区街道办:按照街道办事处区划或以城市3-5万人居民规模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范围内可以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四、规划目标及主要指标根据市社经济发展及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基于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及服务能力状况,根据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16-2020年医疗服务体系资源要素设置目标。期末与期前比较资源指标2020年2015年增幅(%)千人口床位数4.63.7422.99%千人口医生数1.921.5523.87%人口护士数2.4

17、1.6149.07%医院床位总数321472514727.84%三级医院数163433%三级医院床位数80001918239.7%二级医院数544812.5%二级医院床位数13500998635.19%中心卫生院数7676中心卫生院床位数317929069.38%乡镇卫生院165165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38232244.91%村卫生计生服务室1/村1/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街道办1/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站38市急救中心县急救站11巾中心血站11社区卫生服务站仅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难以覆盖区域设置。五、建设项目与配置资源(-)医疗资源设置1 .着力强化市本级中心城区辐射功能。将市中心城区划分为

18、6个片区,县区域划分为3个片区,加强重点镇和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3 .重点镇和一般镇卫生院建设(1)建设重点镇(19个),先行建设示范中心卫生院。(2)依据全市一般城镇建设的规划,调整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布局,中心卫生院病床50-100张,一般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不超过20-50张。(3)全市设中心卫生院76所,乡镇卫生院165所。(4)乡镇卫生院完善产科建设。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中心城区和经济板块中心城按照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分或3-5万城市居民规模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地区可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城市居民不少

19、于0.7万。期末状况:至2020年末,医院数增至476所,17所三级医院,54所二级医院,87所一级医院;13所专科防治机构;2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卫生院76所,乡卫生院165所。病床数增至7200张。规划预留机动病床指标病床7200张(含规划增设或提升的14所三级医院病床数),以备规划期间特殊情况扩展医疗服务的需要。(-)急救网络与血站建设急救网络:为适应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救援需要,强化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继续加强、完善市急救中心建设,形成多部门联动、市、县一体的医疗急救体系。构建高水平的医疗急救与重症处理平台。在经济板块城区设医疗急救分中心;各县城依托县医

20、院建立院前急救站。血站建设:构建与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以及临床用血需求相适应的采供血服务体系,改善和提高采供血综合服务能力和血源利用效率。中心城区进一步完善市中心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定点增设无偿献血屋,更新装备、优化内部人员结构;在各县城设置血库,以满足临床用血及成分血液的医疗需要。(三)医疗资源配置要求1 .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发展三级医院,限额增加二级医院,不再增设一级综合医院,发展急需专科医院,适度开发健康体检、医疗康复、护理院、老年保健、医学美容等专科机构或专科服务。2 .市(县、区)中心城区不再增设一级综合医院。可设置少量的短缺专科医疗机构。3 .所有市医院、县医院设置中医科,乡

21、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能开展中医药服务。4 .市、县医院适度扩展儿科、妇科、眼科、口腔科专科。5 .乡镇卫生院所在地从严控制一级医院、诊所、门诊部的设置。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或专科医院分设,一时分开有困难的,也应两块牌子,分开核算。(四)医疗服务支持系统1 .教育:继续扩大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升在职卫生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医学教育资源,培训稀缺专业的临床医师和急需的专业人才;三级医院医师队伍只接收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人员,硕士、博士人员比例分别不低于20%和10%,二级医院医师队伍接受人员80%以上为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同时有计划地向省内外引进人才,以

22、优化卫生技术队伍素质。2 .科研:加大科研投入,组织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层级关系的医疗、教学、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拓展科研项目;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结合业务搞科研,鼓励医务人员研究理论、总结经验,力争更多的科研成果,带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地区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全面推进医药科技进步。3 .信息: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卫生机构和卫生事业管理,促进城市与乡村合作、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合作、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服务合作,提高健康信息资

23、源和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五)人力资源配置按照2015年每千人口1.55名医师,1.61名护士的规划目标计算:2020年期末,全市医师总数应达13511人,护士总数应达16889人,减去现有医生数和护士数后按年均分,每年应净增医师623人,净增护士1215人。加上医护人员总和22%的医技人员,每年应净增加卫生技术人员2242人。三级、二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以病床数为基数。每病床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标准:三级医院为L16人/床,二级医院为0.97人/床,其中医师约占30.69%,护士约占49.76%,医技约占19.55%o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院、急救网络、采供血机构、疾控和监督

24、机构的人员配置,近几年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均有明确规定,应予严格执行。中医机构的资源配置应突出中医特色。既充分利用国家和本省的中医药教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中医药高级、优秀人才,又注重保护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通过师传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六)仪器设备配置各级各类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和申购手续,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经专家充分论证,计划购置医疗设备。卫生行政部门采用准入手段管理仪器设备,控制医院滥购仪器设备行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在前几年国家装备的基础上,填平补齐,完善配套,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设备添置应与人才培养、房屋安排相匹配,做到人尽其才、物

25、尽其用,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六、保障措施1 .加强政府领导,密切部门配合制定和落实区域卫生规划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是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要切实履行政府责任,把解决群众医疗卫生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通过调整、整合现有资源,优化配置新增资源,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2 .明确投资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完善的卫生投资政策、稳定的政府投资是实施区

26、域卫生规划、发展我市卫生事业的重要保障。要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对医疗事业的投资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逐步增加政府卫生投入,政府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是财政支出的增幅。同时政府要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调控,禁止规划外新建医院和盲目扩大医院规模。3 .引入市场机制,支持社会办医规范社会办医、外资办医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模式办医体制和经营形式。制定优惠政策,并预留一定的机构和床位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院。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7、的格局。4 .改革管理体制,严格区域管理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的原则,强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市内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任何医院及其主办部门和投资主体不得擅自扩大医院规模,不得擅自添置须经审批的设备,不得擅自开展须经准入的技术,以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有效,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益。5 .发展医疗保险,健全保障体系以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注重解决老人、儿童和特困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设立医疗救助基金,对困难人群参保及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制,逐步实现全市统筹,分层次享受,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6 .强化监管机制,严格依法执业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严格依法执业,净化医疗市场,促进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建立运行规范、竞争有序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