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6535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国际金融学概要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台灣金融國際化的發展策略,本章大綱,第一節 推動金融解除管制第二節 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第三節 提高交易所的成本效率第四節 新台幣國際化尖鋒對話:台灣金融業打亞洲盃有勝算嗎?,推動金融解除管制(1/4),台灣金融自由化的發展歷程利率自由化:台灣的利率自由化係採漸進方式逐步撤除各種利率管制,首先係於1976年開始建立貨幣市場,成立專業短期票券金融公司,利用貨幣市場利率作為銀行業利率自由化的催化劑,再漸次擴及至銀行業存、放款利率。迨至1989年7月,主管當局刪除銀行法中管制銀行存、放款利率的規定,銀行業存、放款利率完全由銀行自行訂定,至此,台灣的利率已全面自由化。,推動金融解除管制(

2、2/4),匯率自由化:台灣自1979年2月成立外匯市場,廢除外匯集中清算制度,取消新台幣兌美元的基本匯率(即固定匯率)制度,改採機動匯率制度,匯率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並准許外匯指定銀行持有外匯部位。迨至1990年12月29日起,新台幣匯率由各銀行自行訂定並掛牌公告,至此,匯率可說已完全自由化。,推動金融解除管制(3/4),資本自由移動:台灣自1987年以來,即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開放資本自由移動。經過多年的逐步開放,2003年10月起,資金進出台灣幾已完全自由。在不涉及新台幣的外幣資金進出方面,已達完全自由;而在涉及新台幣的外幣資金進出方面,除有關經常帳的資金進出已完全自由外,資本交易方面,經

3、主管機關核准之投資及與貿易有關的資本交易亦已完全自由,僅短期性之金融外匯收支尚有額度的限制(公司行號全年累計結售或結購金額不得超過5,000萬美元;個人全年累計額度則不得超過500萬美元)。,推動金融解除管制(4/4),金融自由化的最佳順序(見表7-1)國內實質部門自由化應置於第一順位。國內金融部門的自由化應是整體自由化措施的第二順位。對外實質部門的自由化應該是排在第三。最後才是對外金融部門的自由化。,表7-1 經濟與金融自由化的最佳順序,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1/9),發展境外金融中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專供國外貸放者與國外借款人間之交易,稱之為轉口或境外(offshore)交易,而主要提

4、供此種服務之金融市場可稱為境外金融市場(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或境外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台灣係透過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ffshore Banking Units,OBU)來發展境外金融中心。近年來,為便於國際金融業務之推展及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台灣貨幣當局除繼續放寬設立OBU之審核標準外,中央銀行並自1992年5月起准許其擴大承辦業務的範圍。目前OBU得承作境外客戶之外幣信用狀開發、外幣保證、承兌及外幣票據貼現等業務,並得辦理新種金融商品。,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2/9),此外,為發展OBU成為海外台商的資金調度中

5、心,近幾年來中央銀行及相關政府單位並已循序開放兩岸金融業務往來。,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3/9),建立台灣人民幣離岸中心台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金融基礎工程已建置完備(見圖7-1)台灣人民幣離岸業務已具國際化台灣人民幣離岸業務成長快速截至2015年6月底,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辦理人民幣業務之家數分別為69家及59家,辦理的人民幣業務已頗具規模(見表7-2)。此外,人民幣兌美元之外匯交易量,亦居新台幣以外之外幣兌美元外匯交易的首位(見表7-3)。,圖7-1 發展台灣人民幣離岸市場之金融基礎建設,表7-2 台灣人民幣業務統計,表7-3 台北外匯市場各幣別交易概況,發

6、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4/9),台灣人民幣業務未來拓展重點台灣人民幣去化與回流機制的問題台灣人民幣離岸業務成長快速,惟外界迭有關心台灣人民幣去化與回流管道不足的問題,要求央行應儘速建立去化與回流管道。台灣人民幣之去化與回流管道,與其他重要之人民幣離岸市場(如香港、新加坡與倫敦)相較,並未比較少,只有在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RQFII)機制方面,因服貿協議尚未通過,台灣金融機構仍無法以RQFII資格投資中國大陸資本市場(見表7-4)。,表7-4 台灣、香港、新加坡與倫敦人民幣去化與回流機制比較,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5/9),發展境外金融中心須注意的問題由於境外金融中心通常受到較少的

7、管制,因此資金極易流至此一市場,使得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浸蝕,更扭曲了貨幣總計數所顯示的訊息。將境外金融市場由國內金融市場區隔出來,使得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力降低,並且因之增加了個人顧客尋求金融服務的成本,這是因為,個人的交易量較小,通常無法接近境外金融市場。境外金融中心的設立可能導致逃稅與資本逃避,嚴重影響政府的稅收。,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6/9),台北亞太金融中心發展計畫所謂國際金融中心是指某一金融中心,其規模足以受到國際的重視,並吸引眾多外國金融機構參與市場。通常所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境外金融中心,但境外金融中心卻不一定能稱得上是國際金融中心。一個城市要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須具

8、備幾項基本條件:國家政治穩定。國家經貿與金融實力強大。資金、資訊及人員自由進出國境。外匯市場、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健全,並具備一定的深度。,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7/9),基礎設施完善,電訊與交通設施便捷,費用亦合理。累積豐富的金融資源,經常帳又持續呈現盈餘,足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租稅減免措施優惠或至少符合國際慣例。與金融業務有關之法令規章完備,且符合國際慣例。金融管理健全。有足夠的、兼具專業金融知識與嫻熟外語等素質優秀的人才。會計師與律師等相關服務業能充分支援。適切的地理位置,並擁有特定腹地。,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8/9),發展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國內資產管理業務更快速成長,

9、以市場整體規模來看,在境內基金部分,截至2007年12月底止,合計資產規模為2兆409億元新台幣;在境外基金部分,截至2007年10月底止,合計國人持有之金額為2兆239億元新台幣。鑑於國內資產管理業已有很好的發展基礎,為使其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吸引國人財富回流,以及外資金融機構來台設立區域總部,馬英九政府主政後,積極推動亞太資產管理中心(Asia-Pacific regional asset management center)發展計畫。金管會於2013年起再啟動台灣的金融業打亞洲盃計畫,宣稱將落實把台灣打造成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施政方向,而不是淪為口號,期望達到全世界來投資台灣,由台灣投資全世

10、界的目標。,發展金融中心與資產管理中心(9/9),目前香港及新加坡為亞洲兩大資產管理中心,即使近年來它們的成長相當快速,但彼等的資產管理產業在國際間的分量仍屬偏低。在2006年底,據估計,香港及新加坡資產管理業者所管理的資產分別為7,800億美元(對GDP比率為414%)及5,800億美元(對GDP比率為424%)(見圖7-2),香港及新加坡資產管理產業的資金大多來自海外,以2006年底而言,新加坡來自海外的比重為84%;至於香港則為64%(見圖7-3)。同期間,它們的投資也都是以配置於海外為主,其中,配置於亞太地區的比重最高,香港高達80%,新加坡則為57%(見圖7-4)。,圖7-2 香港及

11、新加坡資產管理業的規模,圖7-3 香港及新加坡資產管理業資金來自海外的比重,圖7-4 香港及新加坡資產管理業資金投資地區的配置比重,提高交易所的成本效率(1/3),台灣的四合一整合方案行政院會於2007年10月3日通過證券暨期貨週邊單位整合(四合一)方案,擬將證交所、櫃檯買賣中心、期交所、集保公司分兩階段整合。第一階段,先成立台灣交易所控股公司,至於財團法人櫃檯買賣中心則轉投資成立櫃檯買賣公司;櫃檯買賣公司、證交所、期交所、集保公司等四家公司再以換股的方式,成為台灣交易所控股公司的子公司。第二階段,是在控股公司成立後的一到三年內,整合四家子公司的業務,並且推動控股公司上市和成立監理中心,讓我國

12、的證券市場與國際接軌。,提高交易所的成本效率(2/3),台灣交易所控股公司成立後可達成的效益,包括單一窗口與國際接軌;整合資源,提升經營績效;降低成本,回饋參與者;提高市場安全性,以及確保監理獨立性,提升監理效率。國際間交易所的整合概況以水平整合模式出現,例如藉由合併提供類似服務的證券交易所,其大抵是將不同的交易平台合併為一個整合式的平台(例如Euronext或OMX的例子)。組成控股集團,至於其交易平台則仍然各自獨立(至少在初期是如此),例如NYSE Euronext。,提高交易所的成本效率(3/3),交易所整合行動的誘因主要是著眼於證券交易時的規模經濟及範疇經濟的效益,技術進步則是促成整合

13、的重要驅動力量。一方面,其帶來市場參與者的擴大,因此可以提高交易量及流動性,並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對時效及容量的需求,則促使交易所的競爭加劇,因此須在技術上做出更大的投資;基於此,交易所產業的合作有助於節省成本來擴大營運績效。促使交易所整合的另一主要原因,實與交易所由會員制轉為股份制(demutualisation)有密切關係。過去10年來,國際間的交易所確實大規模地由會員制轉為股份制;根據世界交易所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WFE)的統計,2005年該聯盟所有會員中以追求利潤為目標者占73%,但是,2000年及1998年則僅分別占6

14、3%及38%而已。,新台幣國際化(1/3),國際通貨的功能就其作為交易媒介之功能而言,其可作為民間國際貿易及償還國際金融債務之清算的媒介通貨(vehicle currency),亦可作為官方機構進行外匯干預的干預通貨(intervention currency)。就其作為記帳單位而言,其可使用於商品貿易及金融工具之報價通貨(invoice currency),亦可作為官方機構釘住匯率的釘住通貨(pegging currency)。就其作為價值貯藏之工具而言,不論民間或官方都可以握持以維護其資產價格,詳言之,可作為民間存款、放款之銀行業務通貨(banking currency),以及官方構成外匯

15、存底之準備通貨(reserve currency)。,表7-5 國際通貨功能,新台幣國際化(2/3),新台幣國際化的效益新台幣國際化之後,台灣得以發行新台幣之方式取得外國提供之產品及勞務,因而享有國際鑄幣權(international seigniorage),同時因進口無需動用外匯,可節省外匯存底。新台幣國際化之後,貸款、投資及進出口均以新台幣計價,交易亦透過本國金融機構來進行,因而有助於我國金融市場之成長及國際競爭力之增強。新台幣國際化之後,因為國人可以新台幣進行國際交易,因此可享有無匯率風險之比較利益。新台幣國際化可顯著提升台灣的國際金融地位。,新台幣國際化(3/3),新台幣國際化的負面

16、影響新台幣國際化之後,資金得自由進出,因而削弱中央銀行管理匯率之能力,使匯率產生較大的波動,進而吸引投機性資金進出,造成匯率更大的波動,不利經濟之穩定成長(對於台灣這種小型而開放的經濟體尤甚)。由於資金進出自由,增加國內、外利率間之連動關係,可能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貨幣供給額管理之能力,貨幣政策之自主性因而受到不利影響。因中央銀行匯率政策及貨幣政策自主性降低,國內經濟及金融發展容易受到國外因素的影響,一旦國外經濟、金融、政治或外交等因素發生任何變動,皆可能對國內產業活動及長期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衝擊。,尖鋒對話:台灣金融業打亞洲盃有勝算嗎?(1/2),尖鋒對話:台灣金融業打亞洲盃有勝算嗎?(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