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供应链重复采购中的博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供应链重复采购中的博弈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供应链重复采购中的博弈分析 供应链重复采购中的博弈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供应链重复采购中的博弈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供应链重复采购中的博弈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观点,通过对无限次重复采购过程中交易双方的博弈分析,并建立出一般模型,进而具体分析影响交易双方合作动机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使交易双方整体收益最大化。关键词
2、 供应链采购管理博弈论一、引言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在企业及其上游企业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提供了保证。传统采购管理的重点放在与供应商进行买卖交易的活动上。采购企业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由于供需双方都是经济利益的实体,遵从个体理性原则,在交易中常常隐瞒信息,互不信任,这种采购管理思想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的博弈,大大增加了损害伙伴企业利益的可能。本文以一条供应链上的两个相邻企业(制造商和供应商)作为研究对象,对无限次重复采购情况下交易双方的因应策略进行了讨论。二、无限重复采购情况下交易双方的博弈分析 本文把供应商
3、和制造商之间长期或多次发生的采购看作无限重复采购,并做以下假设:1.供应商和制造商在进行一次性采购之前互不了解。2.个性理性原则。供需双方以本企业利益最大化为交易原则,对伙伴企业会采取合作,也会选择隐瞒信息。3.一方一开始合作,如果另一方也选择合作,双方就一直合作下去,但如果一方一开始选择不合作,则另一方将在随后的交易中永远选择不合作以示报复。下面我们举一个完全信息的博弈例子。其支付矩阵见下表。先分析交易双方的行动策略。双方在无限重复采购博弈中的策略组合分别是:S1(合作g-合作合作,合作z-合作合作);S2(隐瞒g隐瞒隐瞒,隐瞒z隐瞒隐瞒);S3(合作g隐瞒隐瞒,隐瞒z隐瞒隐瞒);S4(隐瞒
4、g隐瞒隐瞒,合作z隐瞒隐瞒);(“合作g”表示供应商选择合作;“合作z”表示制造商选择合作)。无限次重复博弈的交易双方的每一次采购博弈也都构成纳什均衡。此时,我们引入贴现系数(01)(主要由订购费、订货费、库存费等相关费用的时间价值来决定,的意思是说下一时间的一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元人民币),可以把每次采购交易的收益转换为净现值(NPV)。下面对制造商在应对供应商不同策略时的总净现值进行分析:1.供应商首次选择合作的情况如果制造商应对以合作,随后双方一直采取合作,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如果制造商始终采取隐瞒,随后双方一直采取隐瞒,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1)如果NPV1NPV3,即,亦即贴现系
5、数时,制造商始终采取隐瞒战略的总收益比始终采取合作战略的总收益要小。在本例中,不妨设,此时NPV130NPV324,双方的策略组合为S1。(2)如果NPV1NPV3,亦即,用表1来说,则NPV1NPV315,此时,制造商选择合作或隐瞒策略收益相等,双方的策略组合为S1或S3。(3)如果NPV1NPV3,亦即,在本例中,不妨设,则,制造商会采取隐瞒策略应对供应商,双方的策略组合是S3。2.供应商始终选择隐瞒的情况如果制造商也始终选择隐瞒,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如果制造商首次选择合作,随后双方一直选择隐瞒,此时制造商的净现值为:如果NPV2NPV4,即1,制造商会始终选择隐瞒,双方的策略组合为S2
6、。可以看到,当交易中的一方首次选择合作策略时,越接近1,就是说,明天的一元与今天的一元越“足够”等价,另一方就越热衷于在每次采购中采取合作策略。当交易中的一方首次选择隐瞒策略时,另一方的最优策略就是始终采取隐瞒。三、结论与建议本论文主要分析了供应链上的供需双方在多次采购中的博弈策略,并找出了如何规避交易双方选择隐瞒、抛弃合作的措施,具体说:在重复采购中,交易双方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注重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因为这相对增大了支付矩阵中的b,而减少了a,这样贴现系数大于的可能性就越大,交易双方采取合作策略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另外,企业要推行JIT(准时制)采购,因为影响的因素主要是采购资
7、金的周转速度和采购原料利用率,推行JIT(准时制)采购管理,小批量、小周期采购,推行经济订购批量(EOQ)采购,会使相对增大,这样既有利于减少交易双方在采购中采取隐瞒策略的可能,也有利于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积压,增大生产的柔性和企业供应链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8、&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
9、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
10、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