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7437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山XX山风景区规划.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山XX山风景区规划 第一章 规 划 总 论1规划目标建立XX山风景区旅游产业体系调整完善规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2规划区范围XX山风景区位于X山半岛的西南部,大约东经12145,北纬2914,属X山县泗洲头镇辖区,濒临蟹钳港,距县城丹城镇19.6公里,距宁波市区74.6公里。根据风景区自然地貌、风景资源的分布状况及景观空间的完整性、土地利用的连续性和建设上的可行性,本规划将XX山风景区界线确定为:东侧以泗洲头港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南侧起自峙前岭经虎头岩大麦山大尖山峙后岭至北侧大塔岗,沿山脊连线自然构成一椭圆形的区域。规划区面积为15.074Km2。 3. 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坚持“严格保护、统一

2、管理、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2)综合协调原则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3)市场原则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旅游业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结合历史文化、港湾风情等人文景观特色,引导开展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等旅游度假活动。(4)可操作原则 旅游开发策划避免华而不实,脱离实际。力戒片面追求规模宏大,忽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脱节的弊病。4规划阶段划分风景旅游区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

3、本项规划针对XX山风景区近期建设的需要,结合远期发展目标,提出规划期限为:规划近期:1999年-2000年规划中期:2001年-2005年规划远期:2006年-2010年同时延展考虑2010年以后规划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强调远景发展的时空结构和产业体系组织。5规划依据(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20 建设部发布 城建(1993)848号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8 浙江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公布(4)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 中科院国家旅游局主编 (5)X山县泗洲头镇总体规划(1997

4、2010) 1997 泗洲头镇人民政府第二章 风景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 景区概况11 自然环境XX山风景区位于X山半岛的西南部,东濒蟹钳港,沿岸为泥质滩涂,泗马公路贯穿景区。XX山主峰海拔388米。从地质构造而言,XX山位于茶山火山穹隆东南隅,东、南与岳井凹陷相邻,北为泗洲头火山洼地。三面皆丘陵、港湾,依山傍水。主峰与基座岩石各异。基座岩石较古,距今已有一亿余年,由火山碎屑岩、凝灰熔岩、粉砂岩及泥岩等堆积而成。主峰岩石是沿火山溢出地表的熔岩流,由西向东扩展,有如热粥泼地,覆盖于基座岩石之上,在特定地段构成陡峭岩坡。后经风雨冲蚀,形成断崖,地质学称之为似喀斯特地貌。景区内树木葱茏,植被完好,山林

5、湖谷,各具魅力。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景区内年日照总时数为1,6702,048小时,以百分率表示(实照时数与应照时数之比)在3846%之间。各月日照百分率以6月最少,2月、3月次之;8月、12月最高,达4962%。年均气温为161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左右。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28。无霜期240天左右12 社会人文XX的雄奇秀姿,历代志书早有记载。唐时,三国袁术后裔袁卫从河南汝阳迁至宁海鉴桥。其后于元末明初,袁千二、千四兄弟及陈氏迁至XX山北麓今峙后建村。明万历,黄氏亦迁居XX山南麓今峙前,延绵不绝,开发宝山。南宋宝庆四明志即有XX建寺

6、的记载,并云“郑仁宽、廉布、吴说尝有题咏,今皆不传”。明嘉靖宁波府志载:“上有一石如香炉,内有云气,如烟如雨”。大清一统志记:“XX山,岩石奇怪,极具天巧,有瀑布倒流百余丈”。清乾隆、道光县志皆称此岩为香炉岩,内有气,如烟如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僧智滔于山南麓结庐建XX禅寺。熙宁元年(1068),加赐“寿圣”二字。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赐“XX广福院”额,后屡修屡圮,今部分寺舍尚存,为旧X山十八寺院之一。宋有XX寺碑,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载:“太平兴国二年,僧智滔建寺,进士俞让记。”今残碑尚存。相传元末朱元璋折兵逃至寺内避难,得XX仙气,终成大业。遂拨银修葺,封为“天下第二寺”

7、,并立一碑,名“长生碑”。山顶有灵静庵、灵云庵、延寿阁,清光绪间重建,凭岩构筑,古朴清幽。另有倒流庵,亦名水月庵,在峙前倒流岩上。寺庵香火颇盛,每逢九月初九,善男信女不绝于途,文人墨客亦登览赋诗,传咏不衰。目前景区有三个行政村,其中:上峙后村126户、466人;下峙后村272户、862人;峙前村152户、565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海涂养殖、渔业和农牧业,工业与商贸业基础薄弱。13 风景旅游XX山风景优美,历代推崇,游人不绝。民国X山县志记载更详:“XX山,在西溪岭之南二十里,玲珑奇巧,宛如天工,瀑布缥渺,虹垂林际,长百余丈。有猿时出没瀑间,激波喷沫,如弄潮然。每大雨,水声直捣岩下,轰然如万人

8、鼓石。皆山茶秋兰,清芬袭人。有草名岩松,邑人取植于盆。又有船艇、蛎蝣之迹印岩石间”。清县人潘瀛彦有游XX山诗:“XX渺天际,薄暮气氤氲。架屋凭岩谷,开轩半水云。斜阳渚前没,虚簌座中闻。濠濮悠然想,平生鱼鸟群。”千丈岩为XX山主峰,亦其主景。陡峭如屏,高百余米,宽约六百米。横空出世,上遏浮云。壁立千仞,登临其巅,令人惊心动魄,为X山境内第一巨岩。前人曾赞曰:“灵鹫飞来留片石,岩花梦后化奇峰。”又有诗:“万八峰头少此峰,仙人桥上觅行踪。一炉天地问陶冶,峭立尘寰迥不同。”XX山风景区现在的游客主要以来自本县及宁海邻近乡镇的观光拜佛香客为主,年约23万人次。2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本次规划按照中国旅游资源

9、普查规范(试行稿),对XX山风景区所辖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周密的普查,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资源构成如下:XX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表资源类型 资 源 名 称地文景观类千丈岩 骆驼峰 XX石笋 倒流山 仙人洞 仙人捣臼水域风光类龙潭瀑布 倒流瀑布 倒流水库 岔坑水库 蟹钳港生物景观类古 银 杏 XX茶林 XX竹海 千年神龟古迹与建筑类灵云寺 灵静庵 XX寺 水月庵 XX台 袁家祠堂休闲求知健身类重阳节登高礼佛 双日同升购物类海 鲜 杨 梅合 计 六大类,二十五种旅游资源单体3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1)峰奇石异景区山峦起伏,移步换景,群峰相连如画卷,别有风韵。柱峰形异多象形,状态万千,每

10、至云蒸雾绕,群峰宛如空中楼阁,点缀于云海之中,望之心旷神怡。其中巨石突兀如天造地设,拔地而起,直耸云天,气势磅礴,在整个风景区中占据核心的地位;石笋造意奇特,悬崖披绿,幽谷叠翠,野花丛生;百步登云险、陡,久负佳名;驼峰形态逼真,鬼斧神工,生动而富有灵气;仙人洞草树遮掩,幽深诡秘;仙人捣臼,年月悠久,涵义非常;山体周围多有狭缝,惊险异常,攀沿而上,是勇敢者的运动。(2)秀水流丽风景区范围内水景资源丰富,有瀑布、溪流、水库、海湾、潮汐等。彩虹飞瀑(龙潭瀑布)悬崖之上飞泻,水珠溅玉,水雾漫舞;倒流瀑布狂风咆哮之时,风遏水势,使之不落而倒流,乃奇景也;倒流山山顶之上有人工水库三处,高山平湖,点缀于山林

11、幽谷之中,仿似陶潜笔下“桃花源”;淙淙溪流时而穿行于深林幽壑之中,清澈见底,时而飘忽难寻,只闻水声潺潺。蟹钳港海水随潮汐涨起涨落,一日之间,景色变幻多次。起潮时水如白练,水面浩渺,群岛如翡翠般点缀其中,风景旖旎。(3)林幽涧碧XX山风景区不仅岩峰奇特,而且树茂林丰,山色葱郁,翠竹、灌木、山花等杂立其间,愈显婀娜多姿。山坡更有波浪起伏的茶林、竹海,满目扑绿;柑桔、杨梅、板栗种植基地颇具规模,村中尚存古银杏,可三人围抱,每逢收获季节果实累累,令游人称奇。(4)乡村风情浓郁XX山风景区原有多处古迹,如古庙、古宅等,现存有XX山顶的灵云寺、灵静庵,倒流山顶的水月庵;上、下峙后两村中尚有少量清末的古宅。

12、灵云寺、灵静庵两处古朴淳厚,空气清新,居高而望,一览无遗,是观风景的好去处。九九重阳节是XX山的盛大节日庆典活动,每至此时,周围民众络绎不绝而来,登高烧香拜佛,是极富趣味的民俗项目。乡村人家的独特风情、恬静质朴的港湾氛围令人陶醉;而蟹钳港出产的小海鲜则更令游人大快朵颐。4.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对风景区的风景资源、整体环境、客源市场、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XX山风景区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四点优势和三点不利因素:(1)优势:资源相对集中,特色鲜明,便于开发XX山风景区的主要游览景点基本集中在XX山、骆驼峰与倒流山上,具有六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适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

13、自然风光、乡村风情和宗教文化吸引尤为突出,而这些突出的风景旅游资源与今后一段时间主流客源群体的时尚趣味颇相吻合。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景区基本上以农业、渔业为主,没有带来污染的工厂。山岭绵亘至海,山林面积较大,森林植被生长良好,空气清新,小气候宜人,对生活在拥挤的城市中的居民来讲,来此修身养性、休闲度假,极富吸引力。区位优势突出,客源市场广阔景区地处浙东沿海、长江三角洲富庶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捷,客源市场广阔,且邻近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区、宁海南溪温泉度假区,与松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近在咫尺,同处宁波滨海黄金旅游区,可构成资源互补,形成综合优势,发展观光、休闲、度假事业潜力巨大。地区经

14、济实力雄厚宁波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X山县也是浙江的经济强县。目前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已受到社会各界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可得到相应的财力支持。(2)不利因素基础设施薄弱。现有的景区道路状况显然不够理想,其它如供水、供电等也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建设。景点级别普遍偏低,规模较小,缺乏高品位、高知名度的景点。景区知名度不高,由于缺少系统的开发与宣传,目前的影响范围局限于X山、宁海等周边区域。5. 总体评价XX山风景区峰奇石异,谷深涧幽,瀑布飞泄,清溪娟秀。自然风光秀丽,乡村风情浓郁,土特产品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具有发展风景旅游、休闲度假的基础条件。通过建设、培育,改善不利因素,重点发展特色旅游

15、项目,着力加强营销宣传,中远期可发展成在华东地区有一定知名度,对沪、杭、甬及周边区域客源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综合观光度假区。第三章 风景区布局与景观设计1. 景区性质11 性质以山奇水秀林茂、滨海乡村风情浓郁为特色,融旅游观光、礼佛朝圣、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山水、品味田园风光、感受港湾风情、享受消闲世界的需求。12 主题定位巍巍XX 浙 东 第 一 壮 观青青世界 休 闲 养 生 天 地 2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21 功能分区根据景区的资源类型、主题构想和景点内容设置,本规划将景区划分为四类功能区:游览观光区 本功能区的旅游内容以景观游赏为主,开发建设应突出自然景观和人

16、文景观,适当安排一些相关的游乐项目,具体有:彩虹飞瀑景区、妙峰骆驼景区、云帆济海景区、XX仙境景区和灵佛石窟景区。佛教文化活动区 本功能区包括XX仙境景区和灵佛石窟景区。利用现有寺庙基础,营造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吸引礼佛朝拜游客。山林养生度假区本功能区包括桃源天地景区,其旅游内容以度假、休养和风景游赏为主。开发建设结合自然景观条件,强化自然养生内涵,充实娱乐、健身等参与性旅游活动项目,中远期安排度假基地和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接待服务区 旅游接待区是指上峙后、下峙后、峙前三个旅游村。分两期开发,近期主要以下峙后为主。本区是游客聚散、购物、娱乐和休息的主要场所。22 布局结构XX山风景区总体布

17、局采用“一轴两翼”式结构,将景区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组团,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主题,便于开发与管理。“一轴”即是观光轴,包括两区(五景区):游览观光区、宗教文化活动区(彩虹飞瀑景区、云帆济海景区、妙峰骆驼景区、灵佛石窟景区、XX仙境景区)等。“两翼”即是山林养生度假区和旅游接待服务区,包括桃源天地景区和峙前、峙后服务区。3. 景区规划31 彩虹飞瀑景区本景区为入口景区。从龙潭坑进入景区沿溪流而上,小道旁是翠绿的树木,环境静谧。淙淙流水汩汩作响,阳光穿过浓密的树木,稀稀疏疏的照射下来,留下斑驳的亮点。扑鼻而来的尽是泥土的芬芳,是一个涤荡瑕秽、陶冶心灵的佳处。转入峡口小溪突而不见,隐秘难

18、寻,遮掩于杂草野花之中。路转带回,忽闻雨瀑之声如琵琶声起,一道凌空四十米的瀑布如天外飞来,粒粒珍珠散落而下,这里原为“龙潭瀑布”。因瀑中偶有彩虹出现,重命名为“彩虹瀑布”。瀑布四季流水不断,如遇多雨时节,更见壮观。绕山而上,登至瀑布之崖上,眺望远方,可伫足领略山林之宁静。景区设计风格为“幽、静”。规划要点:(1)龙潭坑入口处营建草坪广场,以江南风格设计入口门楼。外广场左侧建一停车场,植草砖地面铺装,供游览车停转。入口广场内外可适当布置购物、餐饮设施,构成景区第一个游人聚散点。入口区建筑风格宜自然质朴,体量适配。(2)入口广场后有一巨大岩石,号之为“迎客石”,刻“XX仙境”四字于其上,构成入口区

19、标志景观。(3)过入口广场,沿山坡进行园林化设计,可种植大面积杜鹃花,营造“杜鹃坡”景观。(4)改善彩虹瀑布水流。瀑布上方沿山坳建一长度约200米左右的小水库,便于蓄水,并调节瀑布水流。瀑布口应拓宽,使之飘落如水帘。水库沿山体形成一小湖,命名为“湖山清晓”。(5)湖边小路旁原有枫树,建议在山坡上加大种植面积,形成“丹枫坠露”景观。(6)瀑布之下可引山溪水在龙潭坑入口区建水景园,内养各色金鱼,以供游人观赏。此处为“龙潭观鱼”。(7)中远期改善入口广场至鸟舌山连堤及鸟舌山景观,方便并引导游客游览蟹钳港风景。景点:入口门楼、杜鹃坡、龙潭观鱼、彩虹瀑布、迎客石、湖山清晓、丹枫坠露、鸟舌观潮32 妙峰骆

20、驼景区景区位于骆驼峰下,龙潭岭与XX岭之间区域。沿驼峰山腰前行,绝壁峭立,树木参天,充满野趣。骆驼头峰与颈之间有一狭小的山罅,仅容一人站立,风声起时,呼呼作响,此处名为“黑风口”。骆驼峰西侧XX岭,上有一堡垒,旧时名“XX台”,清康熙二十三年置,曾驻嘹兵五名。现虽已荒废,稍加修葺,仍不失古朴之景。景区设计风格为“险、妙”。规划要点:(1)沿驼峰峡口至黑风口修建凌空栈道,长约100米,增加游览的惊险刺激成份。命名为“凌云栈道”。(2)驼峰峡口及黑风口悬崖上可适当增加摩岩石刻,题刻景名、诗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3)XX台宜重建,扩大规模,内置一小型博物馆,以古兵器、古战图及X山沿海抗倭史加强景区

21、历史文化底蕴。景点:凌云栈道、黑风口、XX古堡、骆驼峰33 云帆济海景区沿XX岭南侧而下,山腰有一平坦开旷之处,现建有吴公庙,是观赏XX山、骆驼峰风景的最佳地点之一。其东侧山岙植有大片杨梅林,丰收时节,果实累累,游客游览妙峰骆驼景区后,可在此休憩、徘徊、留影、品茗,尽享自然之趣。景区设计风格为“旷、远”。规划要点:(1)在现状吴公庙位置修建“济海楼”,建筑外观以中国传统风格设计,主体建筑及两翼辅助用房,除部分用作行政管理中心外,可布置餐馆、茶室、旅游纪念品商店,吸引游客驻足停留,休息购物,构成景区第二个游人聚散点。(2)济海楼前山坡平台进行园林化改造,定名“云帆广场”,布置标志性建筑小品。游客

22、可在此一睹巍巍XX壮观,摄影留念,必要时可作小型集会、演出广场使用。(3)引山间小道至杨梅岙,开发果园观光游览项目。景点:济海楼、云帆广场、杨梅岙34 XX仙境景区景区位于XX主峰,景点密集。山顶有灵云寺、灵静庵,山脚有XX寺。游人可沿老虎岩,从百步登云而上主峰,若追求惊险、刺激,亦可沿东麓而上。因坡度极陡,带有一定危险性,拟建登山石阶,配以安全护栏。游人历险而上岩顶“望景台”,骆驼峰、XX石笋俱收眼底,一种胸怀若谷的豪情盈满心间。如遇晴天,万物皆披银光,远处波光倒映山影,蟹钳港白帆点点,花岙岛若稳若现,一派海天风光。景区设计风格为“庄、灵”。规划要点:(1)修建两条登山步道至山顶,分别为:西

23、线:济海楼寺前XX寺百步登云XX山顶;东线:济海楼XX石笋登峰造极观景台XX山顶。东线山陡林密,峰回路转,景点较多,更具游览趣味,但路途相对较艰险,年老及行动不便者可选择较为舒缓的西线登顶。(2)山顶灵静庵建筑已较破败,宜逐步缩小规模,或予以拆除,现状位置改造成山顶观光平台及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构成景区第三个游客聚散点。 (3)灵云寺是XX山宗教活动中心,宜提高寺庙的规格,严格寺院规制,完善空间结构布局,以体现纯粹的宗教氛围。规划以佛教寺庙“伽蓝七堂制”格局进行重建,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鼓楼为基本内容,依山而筑,层层递进,营造既紧凑又宏大的气势和境界。(4)XX山最高峰定名为“

24、金顶”,建观光廊亭,供游客远眺、休息。山顶区域适当点缀佛教题材的建筑与园林小品,以渲染佛教文化活动区的气氛。 (5)中远期可考虑逐步修复XX寺,扩大“天下第二寺”的影响,满足游客礼佛朝拜的需求。景点:千丈岩、石笋、仙人捣臼、金顶、登峰造极、望景台、百步登云、灵云寺、XX寺35 灵佛石窟景区 景区位于XX后山,自然植物茂密,覆盖浓郁,山势险要,峰岩错列,幽兰小径,左弯右拐,妙趣无穷。传统景点有:仙人洞、金猴听瀑、仙人桥等。景区设计风格为“野、幽”。规划要点:(1)改仙人洞为“灵佛石窟”,变平淡之处为神圣之地。洞窟宜挖深加大,最深处供佛陀坐像,两侧布置五百石罗汉。同时改善洞窟通风条件,禁止焚烧香烛

25、,提倡香花献佛。洞口以凌空栈道与步游道相连。(2)景区内重新引进放养猴群,恢复群猴拦道、金猴听瀑景观。(3)重建仙人桥景点,桥下再行挖深,桥面以塑巨石手法铺设,两旁宜不设护拦,仅布安全网为保护,引游客作有惊无险之行。(4)XX竹海应扩大面积,营造幽深的绿色世界。景点:灵佛石窟、金猴听瀑、茶垄飘香、仙人桥、XX竹海36 桃源天地景区景区位于倒流山上,树木丛郁,山路狭长且险。游人登上山顶以后,只见树丛枝繁叶茂,小道难寻,盘旋而入,惊诧之间,只觉眼前突放光明,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山岙,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菜地,水月庵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还有如镜的水面,景色怡人。令人顿生世外桃源之叹!景区设计风格

26、为“清、明”。规划要点:(1)本景区位于倒流山,现状登山步道狭小难行,交通相对不便,开发成本较大。本规划作中期开发项目考虑。(2)本区设计主题为山林养生度假。据传陶弘景曾于县城西北大丹山炼丹,可深入挖掘这一人文资源,提炼传统养生方法,倡导回归自然的健康生活新方式。山林度假中心由游客接待区、森林浴场、木屋度假区,林果观光区等部分组成,设计上突出环境质朴自然,建筑原始粗犷、野趣天成,保健活动科学规范的特点。(3)聘请自然保健养生专家,归纳提炼森林浴程序,并按此规范构筑森林浴场步道系统和活动区布局,使森林浴有章可循,同时对疗养者辅以专业气功训练指导,提高疗养游客对森林浴的兴趣和信心。(4)度假中心尽

27、可能保持原始天然的生活方式,让疗养游客饮山涧清泉,食山珍野味,闻鸟语蝉鸣,呼清新空气,观林海山色。最大限度保持与大自然的直接亲近和接触,产生独特的旅游生活体验,从而创造XX山养生度假游鲜明的区域特色。(5)重新设计、命名区内景点,进一步改善景观环境:在倒流山山腰平坦处建“文峰塔”,点缀于山林之中,构成景区游人视觉的聚焦点;倒流水库定名为“镜湖”,周围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林相,营造“镜湖青黛”景观;岔坑水库两旁以桃花杂植,寓意“桃花闲池”;木屋度假区沿水而建,取名“绿水人家”。景点:文峰塔、镜湖清黛、绿水人家、倒流瀑布、水月庵、桃花闲池37 旅游接待服务区本区分峙前服务区,峙后服务区两大片,包括

28、上峙后、下峙后、峙前三个行政村。现状村镇建设和发展缺乏规划,建筑杂乱无章,道路年久失修,无给排水,公厕等基本卫生设施及餐馆、旅店等商业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较差,保持整洁难度很大,尚不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根据区位状况和交通条件,本规划建议近中期旅游接待服务重点放在下峙后、峙前,近期尤以下峙后为主。上峙后村应逐步限制其村镇建设规模,鼓励村民向下峙后搬迁,为远期景区发展高档次休闲度假项目提供建设用地和相对独立、静谧的空间。设计风格为“乡村风情”规划要点:(1)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重新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设置村庄的布局结构,规范控制民居建筑风格,完善给排水系统,新建无害化公厕,改善环境卫

29、生。整修道路、溪流,加强绿化、美化村庄,着力塑造山明水洁、绿林成荫、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鸡犬相闻、邻里相亲、民风淳朴的人文生态环境,重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2)适当保护现有古民宅和乡土气息浓郁的宅间巷弄,选择其中条件较好的独立园落开办农舍旅馆,改善其内部设施,布置独具情调的农具,为久居城市的游客提供独特的农家生活氛围。同时利用XX山、蟹钳港特产的山珍海味,整理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菜肴系列,进而创造整套“XX海鲜宴”、“XX海螺宴”,使之成为独具一格的名牌旅游产品以吸引游客。(3)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和观光林果业,培育四季鲜果、蔬菜供游人观赏、采摘、品尝,为游客提供参加耕作

30、、滩涂捕捞等劳动机会。(4)近期下峙后服务区应以袁家祠堂为中心布置商业网点,形成旅游购物街,同时按传统风格整修袁家祠堂,扩大其外广场,使之兼具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和小型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功能,丰富景区游览项目。(5)XX岭北侧近中期可考虑规划建造乡村度假中心。度假中心由沿山坡分布的多栋独立式别墅组成,辅以商务、健身与娱乐设施。别墅建筑形式为干阑式仿木二层楼,底层架空。外观淳朴自然,室内设施豪华舒适,满足高消费游客的需求。4景点分期建设计划鉴于景区面积大、基础差的实际,遵循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建议各期开发建设任务为:近期:主要任务是保护环境,保护风景资源,强化植树造林和环境绿化,控制景区内乱搭乱

31、建,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建设重点景区,初步适应观光旅游事业的要求。建设重点:彩虹飞瀑景区、妙峰骆驼景区、云帆济海景区、XX仙境景区及下峙后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中期:开发的主导思想是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按总体规划建设好各景区,充实完善已开放的游览区,达到基本全面开放的要求,提高景观质量,满足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建设重点:灵佛石窟景区、桃源天地景区及寺前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远期:景区的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各项设施不断完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充实部分内容,使景区环境清新幽美,满目绿荫。各景区景点特色鲜明,各项用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做到内外交通安全便捷,服务舒适卫生周到,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32、,特色旅游项目引人入胜,形成XX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完整的产业体系。第四章 专 项 规 划风景区保护规划风景区保护包括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对风景区整体环境的保护。XX山风景区依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在开发上重视生态保护,从用地布局、景点建设、旅游项目设置、游线组织等方面牢牢贯穿“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主题思想,旨在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舒适的旅游环境来招徕游客,拓展市场。11 风景资源的保护XX山峰奇石秀,树茂林丰,其区域内山体岩石形态万千,秀逸突兀。地表分布有樟科、壳斗科、冬青科、荨麻科、玄参科、大戟科、榆科、含羞草科等多种植被。山上散布三个小水库和两处瀑布水景,有

33、灵云寺、XX寺、灵静庵、千年神龟等建筑古迹和生物景观。本风景区具有代表性的地貌景观。111 风景资源保护原则责任原则 风景区自然资源的管理要责、权落实,设施、制度配套;协调原则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要求协调统一,绿化、环保步调一致;因地制宜、资源互补原则 风景资源利用在体现规划意图、整体风格的同时,须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各组成单元要有机配合,资源互补,综合发挥景观功能;远近结合原则 注重风景区分期建设规划与阶段生态保护目标的一致性,处理好远期、近期开发的关系,作好重植再建、环境净化等后备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续利用”。112 保护措施(1)分类保护山体岩石保护XX山珍珠岩群在湿热气候条

34、件下,矿物风化迅速,新鲜岩体的自然风貌容易风化受损,在开发保护上宜实行分区隔离、区别对待。对XX石笋、骆驼奇峰等富有特色的地貌景观可用植造地被层,如青苔、地锦、地衣等,既达保护目的,又具绿化功能,同时构成对游人攀登的自然限制。文物古迹与景点保护对风景区内古寺名庵、祠堂、石刻等人文建筑古迹进行修缮,恢复历史旧貌,供人们凭吊、朝拜或休憩。古树名木保护对风景区内银杏、黄杨等古树名木应调查、记录与挂牌说明,进行专项管理保护,构筑景点以供游人观赏。水景保护XX山水景资源珍贵,对龙潭瀑布、倒流瀑布,倒流水库,岔坑水库等水域景观进行重点保护,处理好蓄水、用水、排水等关系,实现水体、水质标准化管理。(2)分级

35、保护根据规划,将景区分为三个等级的保护区(详见附图):一级保护区指XX山景区中景点集中需重点保护的地段,应严格保护原有景物景点的完整度,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空间环境的自然风貌。其景点建设必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规划布局主旨和风格神髓,严禁开山采石、造坟建墓,加强林带的管理,增加绿化屏挡,其自然植被的改造须符合景区景点的功能要求;二级保护区为景区山林背景区域。二级保护区内应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和山林景观的整体完美,不得开山采石、造坟建墓,严禁建设有污染的生产项目,加强林带的管理及封山育林工程,逐步扩大风景林的比重。村镇建设区包括上峙后、下峙后、峙前等行政村落及周围农田,主要加强植树绿化,积极发展

36、旅游观光农业、观光林果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村落建设区应加强规划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景观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12 景区环境保护 121 现状 XX山景区内行政村落布局分散,山体中上部林相茂密,大气质量达国家级标准,山脚靠近村落区段因人为污染,大气质量有所降低;XX山水源系天然雨水汇聚而成,质量甚优,山下受农事活动的影响,造成水体局部化学农药污染,使水源质量有所下降。XX山静谧秀雅,无污染工业,无噪声干扰,具备天然的休闲养生条件。122 存在问题(1)山下各行政村落居民环保意识差,卫生设施落后,垃圾、排泄物、污水等随意排放,影响景区整体风貌;(2)对游人、香客缺乏规范的管理措施,纸

37、包瓶罐乱扔,造成视觉污染;(3)渔业、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频繁的农事活动使水域受到污染;(4)行政村落建设规划混乱,建筑无整体协调美感,制约景区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建设的管理水平。 123 保护原则及措施风景区的环境保护结合远、近期发展规划,体现“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的原则,成立专门性保护机构,制定专类保护条例,从管理制度、意识教育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景区规划、布局要求自始至终体现生态环保意识,结合远近规划,对区域内不利条件加以改造利用;(2)加强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对风景区污水分级处理达排放标准后结合农田灌溉,服务于农业生产;(3)加

38、强旅游服务基地环境保护,度假村、游人服务区建设应与环境相得益彰,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景观建筑标准要求,服务基地基础设施规范配套,其污水、污物要妥善处理;(4)注重旅游村落及居民点的环境保护,彻底改变村落“脏、乱、差”的现状,加强周边绿化,改善修整村落整体形象,结合环卫管理,配置服务设施,便于开展旅游观光接待。2风景区绿化规划21 景区植被现状XX山风景区植被隶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集中分布有针阔混交,阔叶混交等自然林带及竹、茶、杨梅、柑桔、桃等经济林带。经初步调查统计,该区域植被分属50多科120属300余种,主要由樟科、壳斗科、禾本科、松柏科、冬青科、大戟科、荨麻科等次生林种群组成混生

39、植被群落。整个山体植被分布集中,各林带衔接自然,具典型浙闽地域丘陵植被特点。22 存在问题(1)原始林种群锐减,次生林比重过大,林带生长逆演过程加剧;(2)林相外观参差不齐,种群分布不均,阔叶林与针叶林比例失调,植被景观单调;(3)经济林布局散乱,数量偏多,造成风景林、自然生态林生长空间局狭;(4)景区植被储备更新应引起重视,封山育林、繁殖保护工作不如人意;(5)山林景观资源利用率低。23 规划措施231 规划原则(1)林相植被修缮、改造要贯穿“经济林与风景林、生态与风景景观结合”的指导思想,创建风景经济林群落,为养生休闲、观光度假创造良好背景和氛围;(2)景区绿化规划遵循“生态、风景景观统一

40、”原则,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植被再植,提高风景区复被率和环境质量;(3)对度假区、居民村落等各级旅游服务基地和道路进行重点绿化,植物造景与绿化屏挡相结合,改善风景区环境景观;(4)保护和发展本区濒危植物资源,加大物种繁育驯化力度,增加景区林相丰度和景观可视率;同时依凭自然条件引进观赏动物,以增加动物景观。232 景区山林背景绿化规划该区域绿化规划以景观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旨在维护和改善群落环境,恢复地带性植被类型和非地带性植被类型,加速植被顺演,不断提高森林复被率,形成林丰景幽的山地生态观光度假背景林带。规划措施:(1)背景林区边缘设置隔离带,高1.52米,选用绿篱树种,既保护林带不受

41、人为破坏,又作为服务建筑设施的绿化屏障。在景观衔接上力求自然过渡,追求整体协调美感。供选树种:杜鹃、山茶、塔柏、龙柏、鸭绒毯草等;(2)背景绿化林区在顺乎自然、维护林相原貌的同时,对内部树种适当调整,加强主景树的迁地保存和扩大繁殖,减小林隙郁闭度,摒除林内枯死树木,确保林带整体风貌和景观质量;(3)条件成熟时,通过环境监测和土质理化分析,对背景林区大气、土壤进行监控管理,提供植被顺演生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濒危树种、老龄、染病虫树种的保护管理,确保林相的整齐度和自然风貌。233 游览路线绿化规划根据规划,其绿化遵循“因地制宜、自然配植”原则,通过“借佳景、摒劣景”,依山因势,使游览道路与景区环

42、境自然融合。步道两侧密林带加以修缮,林下自由配植灌丛花卉,无林处两侧配植绿篱树种,夹以草本花卉,突出山花烂漫,异香泌脾之“雅”。具体措施:(1)夹景、对景结合,营造“曲径通幽”之视觉美感;(2)变幻障景,林密之处开辟“绿色风景窗”,营造“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绿化效果;(3)灵活变化林相外观、乔、灌、密、疏互换,刻意展现内涵风貌;绿化供选材料:黄杨、女贞、茶条槭、枸骨、瓜叶菊、金盏菊、三色堇、香石竹、迎春、地锦、红枫等花木。234 景点、景区绿化规划景点、景区绿化旨在强调规划设计意图,强化风景景观功能效果,通过植物造景,对原自然生态、风景、经济等林带适度改造、美化,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1

43、)彩虹飞瀑景区 本区域系景区入口。根据规划拟在龙潭坑入口处营建草坪广场、停车场自由式饰物花坛及花篱带等,结合淙淙流水,翠木绿荫,营造“幽、静”的环境氛围。具体内容:入口门楼绿化 拟在具典型江南风情的门楼上覆以绿带、花饰,使人文建筑溶于自然,过渡和谐。供选材料:吊兰、常春藤、迎春、五叶地锦、倒挂金钟等;入口广场绿化 改造现状龙潭坑景点,拟建草坪广场,孤植风景树,围以中央喷泉雕塑花坛,用草花镶边过渡衔接自然林带。整个设计不拘形式,自由式绿化布局突出“自然、野逸”之风格。供选材料:结缕草、天鹅绒草、罗汉松、银杏、贴根海棠、红枫、地被菊、玫瑰、十姐妹等。停车场绿化 拟设一自由式饰物图案花坛,供选材料:

44、黄杨、女贞、郁金香、建筑小品、虞美人等。坡带绿化 广场外山坡拟建植花带,供选材料:杜鹃、玫瑰、芍药等。(2)云帆济海景区 该区域绿化结合现状杨梅等经济林,利用绿化装饰和园林建筑小品,点缀烘托“济海楼”、“云帆广场”等人文建筑景观,突出“旷、远”之风格。供选材料:鸭绒毯草、冬青、紫荆、元宝枫、一串红、鸡冠花、各种动物雕塑等。(3)灵佛石窟景区 本区绿化紧紧围绕“朝拜、礼佛”景观功能,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结合原有奇石茂林,适当改造修缮,配以少量人工植被,营造“虔心求佛”之区域景观特色。供选材料:雪松、塔柏、菩提树等。(4)XX仙境景区 本区绿化在利用保护阔叶林的同时,修缮古树名木、增植针叶林,并

45、结合桃林等经济林,配以草本花卉点缀各景点,营造浓郁的参禅礼佛氛围。供选材料:马尾松、美人蕉、石楠、枫香等。(5)桃源天地景区 本区绿化旨在营造山林养生度假的良好环境条件,采用自由式布局,根据各景区功能,注重建筑区绿化与背景山林的和谐统一。突出景区“静、幽”之特点。供选材料:桃、梅、杏、李、贴根海棠、早熟禾、爪叶菊、连翘、一串红及各种建筑装饰小品等。(6)旅游接待服务区 本区绿化主要集中于街道和建筑群周围空间,配合服务功能,营造“清新、舒适”的休憩、居住、饮食环境。绿化设计形式灵活多变,在兼顾整体协调的同时,可自由写意、创造区域景观特色。供选材料:海桐、龙爪槐、香樟、枫香、匍地柏、麦冬、葱兰等。

46、235 绿化保护措施(1)做好护林防火工作(2)培育苗木,加强绿化林带植树造林及日常管理3 旅游服务基本设施规划旅游基本设施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景区立足于现状,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资源的优势和潜力,规划系列配套服务基本设施,旨在保障和提高旅游风景效益。31 现状经初步调查,XX山风景区范围内上峙后、下峙后、寺前三行政村无餐饮住宿设施。泗洲头镇上饮食、住宿设施亦很不发达。目前有小型餐馆三家,可供100人就餐;私营旅店二家,提供床位二十张。随着XX山风景区的开发,如何使泗洲头镇的接待服务设施与XX山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有机衔接,已成为景区建设的重要课题。32 规划措施

47、(1)景区近期服务本设施规划本着“实用、科学、合理”的原则,集中投资、重点建设;加强现有服务设施管理,从环境卫生、价格监控、员工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2)结合上峙后、下峙后、峙前三旅游村的现状设施,扬长避短、推出具乡村风味的农家餐饮特色服务。 (3)配合景区区域景观功能,增设露营、野餐等基本服务设施,迎合游客猎奇心理、满足冒险精神需求。 (4)积累资金,逐步加快大型、高标准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以提高旅游接待规模和挡次,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和吸引力。按通行估算标准和方法作如下估算:以初中期年均10万人的游客量估计,对饭店床位的需求量为:B = KL / PQ日均游客量 K游人需求量L平均住宿天数 P理想床位利用率Q顾客中游人比率B27325%1/70%90%108每日约需108个标准床位。中远期兴建120个床位左右的标准住宿酒店以满足市场需求。(5)培训导游人员,注重文化素质培养,推出团队旅游服务项目,以增加游客量和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6)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