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74549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3:“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申报指南内容目 录“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容减量、稳定化和无害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5“城市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5“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监管和技术标准研究” 课题申报指南14“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 课题申报指南19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二八年十月一、指南说明水专项饮用水主题“饮用水安全保

2、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我国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水质风险问题不明确、水质标准不协调、水源保护与管理不规范、技术规范不健全、应急机制不到位等问题,以完善我国相关水质标准和规范、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提高供水系统科学管理水平、初步建立饮用水安全管理和应急系统为目标,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为构建针对水源保护-净化处理-安全输配全过程的、集水质监控、风险评估、运行管理、应急处置于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技术支撑。“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设置以下7个课题:课题1:饮用水水质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课题2:饮用水源与饮用水水质标准支撑技术研究

3、课题3: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4: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研究课题5: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研究与示范课题6: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7: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综合集成研究其中,课题6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二)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城市供水企业多种运营机制并存、政府监管缺乏有效技术手段的现状,研究开发我国城市供水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信息平台和监督平台,研究构建一套面向政府监管需求、行业引导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供水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促进城市水务行业的良性发展。(三)研究内

4、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城市供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对供水行业各类绩效评估指标进行归类、评价和筛选,构建可用于政府、行业、企业各层面需求的城市供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成本、绩效相关数据库。 2、城市供水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开发针对不同类型供水企业的统一尺度评估模型,构建信息采集、交换及网络传输系统平台,并以若干水务企业为示范基地开展应用示范。 3、城市供水绩效评估管理体系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构建城市供水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与反馈机制,并开展应用示范。(四)考核指标和预期成果形式:1、建立适用于中国城市供水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方法和绩效指标体系各1套;2、构建跨流域区域性绩效管理信息化

5、平台1个;3、建立3个以上供水企业的绩效评估示范;4、编制完成城市供水绩效评估指标手册(试行)和城市供水绩效评估技术指南(草案)各1套;5、形成城市供水绩效评估管理体系框架方案(送审稿)1套;6、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其中SCI、EI或国际水协刊物收录论文4篇以上;7、培养专业人才20名以上。(五)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六)课题经费来源及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24万元,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160万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城市污水处

6、理厂污泥减量、无害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和 “城市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报指南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二八年十月一、指南说明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以及环境保护要求,以城镇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针对我国各地城镇现阶段的水环境污染仍然主要来源于常规污染物的问题,从污染源削减、水环境污染治理、节水减排与水再生利用等多个角度出发,按照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不同需求,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通过技术应用和工程示范,形成解决城市水环境关键核心问题的技术方案,大幅度提高我国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技术水平,分阶段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的标准化

7、、设备化和产业化,建立城镇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整治的技术支撑体系。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将初步完成关键技术攻关,为有效控制水环境常规污染和污泥二次污染,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实现城镇水环境初步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完成若干新技术的探索性研究与工程示范。“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共设置以下9个课题:课题1:高截污率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运行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2:高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无害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4:缺水城市雨污水再生处理和不同途径用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5:城市

8、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6: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阻断、工程修复与原位多级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7:城市轻度污染景观河湖多元生态水质改善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8:小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9: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综合集成其中,课题3和课题5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二、指南内容课题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无害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一)研究目标 以有效防止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二次污染、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为目的,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开展污泥高效浓缩脱水、污泥生

9、物干化和综合利用、污泥干化焚烧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并进行工程示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路线和设备。 (二)任务分解本课题包括3个子课题,按课题或子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申报,子课题申报书编制提纲与格式要求参考课题申报书编制提纲与格式要求(附件4)。子课题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高效浓缩及脱水技术与设备研究1、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浓缩脱水效率低的问题,重点研究提高污泥浓缩脱水性能的方法,污泥高效浓缩脱水技术与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浓缩脱水新技术。研发的技术与设备与国内外现有技术和设备相比,具有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实用性,通过工程示范和产业化

10、,能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到推广应用,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高效浓缩脱水技术体系。2、考核指标:(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不高于60%,耗能较常规脱水工艺减低10%以上。(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脱水示范工程规模不低于60吨/天(污泥含水率以80计)。(3)申请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58篇。3、经费来源及构成本子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30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1。4、子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子课题2. 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干化与土地利用技术研究1、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城市污泥脱水后含水率较高,污泥深度脱水困难,污泥干化能耗高,污泥

11、后续处置困难的迫切问题,重点研究低能耗的污泥生物干化技术与有机质循环的土地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污泥生物干化预处理技术(含添加物料的优选与参混技术,或其他适用技术);生物干化工艺和过程控制优化技术;强化生物干化的菌种优选技术;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与钝化技术;嗅味控制技术;生物干化污泥产品的无害化土地利用技术(包括土壤修复与改良,植被及园林绿化利用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生物干化与土地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实用性,易于产业化和技术的推广,并开展示范工程。2、考核指标(1)污泥生物干化达到含水率不高于50%。(2)生物干化污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

12、用泥质(CJ248-2007)。(3)生物干化污泥工程示范规模不低于60吨/天(污泥含水率以80计),且生物干化后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土地利用。(4)申请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58篇。3、经费来源及构成本子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1。4、子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子课题3. 城市污水厂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研究1、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的迫切需求,重点研究污泥间接式热干化和清洁焚烧的成套技术与设备,焚烧灰综合利用途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干化焚烧新技术。研发的技术与设备与国内外现有技术和设备相比,具有技

13、术先进性和经济实用性,通过工程示范和产业化,能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到推广应用,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干化焚烧集成技术体系。2、考核指标(1)污泥干化热耗(每蒸发1吨水分所消耗的蒸汽量)80%,灰渣热灼减率5%,污泥焚烧厂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2)开展12个污泥干化焚烧示范工程,规模不低于100吨/天(污泥含水率以80计)。(3)污泥焚烧灰综合利用率不低于50。(4)申请发明专利46项,发表论文1015篇。3、经费来源及构成本子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40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1。4、子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12月20

14、10年12月。课题5:城市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研究目标根据国家关于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和节水减排的战略方针和政策,针对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当前节水减排任务重等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节水的科技含量,并以科技手段促进工业和生活节水,提高城市的节约用水水平,大幅度降低污水排放量,减轻城市治污压力,促进城市的节水减排,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为改善城市水环境做出贡献,全面开展城市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十分必要。课题将开展城市节水指标优化技术集成和评价体系研究与示范;典型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城市公共建筑与居民生活用水及城市供水系统的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开

15、发应用,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应用研究与示范等,同时通过示范地和示范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并为节水设备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二)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节水指标优化技术集成和评价体系研究与示范。通过对典型城市的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市政设施建设等与城市节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机理的研究,并在对现有城市节水指标进行系统研究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节水指标的优化和技术集成及评价体系研究,并通过示范城市的应用,为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提供进一步的技术支持。.典型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典型高耗水工业,开展节水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与

16、示范,促进清洁生产,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及降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通过具体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有效降低工业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进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提高工业企业的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工业企业的节水减排。. 城市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生活用水的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应用的研究与示范。针对城市生活用水(公共和居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节水技术、设备及节水器具的应用研究及非传统水资源在生活用水方面的利用研究,注重高效节水器具、节水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示范项目进行推广,有效地促进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减排。(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1、通过典型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减排关

17、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使示范企业节水指标优于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2、通过进行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的应用研究,并在建筑面积不小于5万m2的公共建筑或建筑小区进行示范应用,使自来水用量降低15%以上,污水排放量减少15%以上,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3、编制城市节水减排关键技术指南12套。4、申请专利35项。5、建立和完善有关节水标准3项以上。(四)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配套经费的不低于1200万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城市水环境系

18、统规划与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监管和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申报指南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二八年十月一、指南说明本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和管理技术薄弱,以及由此导致的功能规划分割、基础设施整体功效差、行业效益低等突出问题,结合城市水环境系统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负荷大、排污强度高、环境系统构成复杂和控制难度、风险大的特点,建立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技术体系及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城市水环境系统评估考核及督查核查综合管理技术,制定适用于小城镇的水环境系统管理技术指南。形成以标准为基础依据、以规划为调控手段、以监测、预警为监管工具,以优化管理为保障措施的城市

19、水环境系统规划和管理综合技术体系,在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综合监管与绩效评估、城市水环境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与测试评估平台、技术整合与系统集成平台和技术转化与工程示范平台的建设,为各级政府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设施运行监管和污染监控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形成新一代城市水环境安全保障国家技术体系。“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与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设置以下8个课题:课题1: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研究与示范;课题2: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的监控和预警研究与示范;课题3: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4: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运行绩效管理课题5: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优化模式和管

20、理技术研究课题6: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监管和技术标准研究课题课题7:城市水环境管理政策与水务产业发展研究与示范 课题8: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基础支撑平台其中,课题6采取公开发布指南,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监管和技术标准研究(二)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管理技术体系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小城镇水污染治理工作未能全面有效进行的局面,开展我国不同类型小城镇的水污染治理规划、运营监管和保障机制的系统研究,提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的标准、规划技术方法、运管监管体系和村镇水污染防治保障机制,为全面提高我国小城镇水

21、污染治理的管理水平提供管理技术支撑。(三)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小城镇水污染治理分类实施方法与标准研究通过对我国不同类型小城镇的水环境保护需求、经济社会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基于目标管理的小城镇水污染治理分类方法与技术路线。结合水专项“小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提出与我国水环境保护需求、小城镇水污染治理水平相适应,并且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小城镇污水治理标准。2、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的规划技术与方法研究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目标定位、水环境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系统研究不同类别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的规划目标、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

22、要素、规划内涵、规划实施技术、相关支撑要求等,提出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治理和县(市)域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的技术与具体方法,完善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的相关技术规范。3、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与监管模式和技术研究通过对现有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监管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系统研究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运营与监管的目标、对象和内容,建立小城镇水污染治理信息采集系统,提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的运营与监管模式,构建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运营与监管的方法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4、村镇水污染防治保障体制机制研究通过对村镇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与收费标准、村镇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与优惠政策、村镇水污染治理设施

23、建设工程质量保障机制、村镇水污染治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系统研究,提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污染防治保障体制机制。(四)考核指标与预期成果1、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满足管理部门需求的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统筹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2、提出一套小城镇污水治理标准建议,该标准建议必须至少考虑六种不同类型小城镇,满足我国水环境保护需求,与小城镇水污染治理水平相适应,并且具有现实可操作性。3、提出一套全国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技术方法。4、提出一套适合我国不同类型的县(市)域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技术指南。5、提出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技术规范修订版的建议稿。6、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我国小城镇水污

24、染治理运营管理模式。7、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监管模式及监管技术体系;8、提出一套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污染防治保障体制机制。(五)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六)课题经费及来源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700万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研究”主题“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项目“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课题申报指南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二八年十月一、指南说明水专项战略与政策主题“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项目设置以下3个课题: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试点示范研究;农村水污染控制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饮用

25、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本指南针对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课题发布。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政策体系研究是水专项总体实施方案要求战略与政策主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基本目标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保证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的实现。该项研究需要突破饮用水安全保障政府监管技术体系、可持续用水管理政策制定技术、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安全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环节。根据战略与政策主题实施方案,对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课题提出以下研究任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战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城镇供水管理和安全责任机制、城乡区域统筹供水安全管理机制等研究与示范。根据本项目实施方案

26、论证专家组的论证意见和主题专家组的意见,该课题承担单位决定采用择优委托方式确定。二、指南内容(一)课题名称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与政策示范研究(二)研究目标本课题分三阶段实施(“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本指南主要针对第一阶段(2009-2010)。该阶段的目标是:针对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存在的管理法规及其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估与预警能力不足,饮用水净化处理与输配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以全面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目标,系统地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水质净化、安全输配的全过程管理政策、体制和机制研究,建立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与监管体系,并

27、进行试点示范,指导和进一步规范各地饮用水安全管理。同时,申请择优单位应在课题实施方案中对后两个阶段提出目标设想。(三)研究内容根据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本课题设置的研究内容如下:1、饮用水安全管理法规、政策和监管体系研究与示范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规体系及其相关配套的政策体系研究;国家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研究;选择典型省市开展地方饮用水安全法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研究与示范。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与环境监管机制示范研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指标体系研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数据库设计研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战略评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及水量供给监管机制研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机制

28、研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示范研究。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与示范研究水源保护区问题识别与补偿政策评估;饮用水源保护区补偿区域识别;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与价值损失预测方法分析;饮用水源保护区经济补偿方法;饮用水源保护区经济补偿模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赔偿方案研究;选择典型区域进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示范。4、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体制与预警机制研究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中行为主体的作用机制研究;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比较研究;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责任机制研究;饮用水水源监管责任机制研究;饮用水水源水质评估和突发性污染预警信息共享及通报机制研究。5、城市供水系统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29、研究自来水厂运行管理研究;城市输配水系统运行管理研究;城市二次供水系统运行管理研究;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6、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研究在新的城乡水务一体化机构改革框架下,开展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建设资金筹措、政策支持和保障等实施政策体系研究;区域供水管网间互联互供规划研究;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管网间互联互供规划研究与突发事件应急调度和管理机制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区域的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运行和管理模式与机制研究。(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1、提出饮用水安全保障国家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政策体系、国家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地方饮用水安全保障监管体系,并选择若干省(

30、市)及地方进行试点示范。2、提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战略评估初步报告。3、提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政策、机制与模式建议。4、提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经济补偿定价方法及补偿模式建议。5、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体制改革建议、饮用水水源水质风险评估导则草案,构建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预警机制。6、提出自来水安全运行管理规范草案1套,城市输配水系统安全运行管理规范草案1套,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标准草案1套,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1套;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范草案1套;城市突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草案1套。7、提出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实施政策建议1套,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运行管理模式2套以上,建立区域供水管网间应急联合调度管理示范平台。(五)课题实施年限20092010年(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上限为492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