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7618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革带来好机制,机制浇开效益花信用社(银行)调研报告:改革绩效调查花钱买来好机制,是国家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政策设计的理念和出发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如何用好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以达到“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笔者对县农村信用联社进行了改革绩效调查:近年来,县联社不断深化改革、谋求跨越式发展,一举甩掉了连续8年亏损帽子,连续四年实现大幅增盈,并成为宜春市农信系统中多个项目的先进单位。县农信社的快速、稳健发展,得益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得益于机制的创新和体制的转换,得益于立足“三农”的市场定位,得益

2、于形成了改革的长效机制。一、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不仅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农信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县联社从产权制度入手,探索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新模式,明晰了县级联社的产权关系,全面实行了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加快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和内控机制。(一)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县联社以筹建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联社为契机,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撤销了15个法人机构,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县级联社,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规范了股金结构,设置了资格股和投资股,建立了新的产权关系,至2005年

3、10月31日止已募集13412户自然人和10家法人,股本金3389.38万元,其中:资格股877.73万元,投资股2511.65万元;抓住政策扶持的机遇,行之有效地做好了清产核资,风险防范等工作,发挥好扶持政策的启动作用和延续作用,改革工作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2005年12月25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大会召开,新组建的县联社构建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明确了“三会”职责,标志着县联社在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强化约束机制等方面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二)改革用人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人在生产力要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人的因素需要靠好的机制去调动,

4、去激励。县联社“破旧立新”,从创新用人机制入手,建立起健全的全员合同制、干部竞聘制、员工竞岗制、资质认证制度,通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员工优化组合,全员持证上岗来激发员工的活力,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近年来,县联社通过建立中层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锻炼、培养基层优秀员工,至目前有9名员工已提拔为机关科室正、副科长,2名员工已培养成为基层信用社主任;对8名不称职的信用社负责人进行了免职、取消岗位待遇;城区网点负责人一律实行竞聘上岗,员工优化组合;全县员工一律通过考试考核,公平竞争,几年来中层干部交流人员达100%,轮岗员工167人,落岗员工11人。完全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了身份界限,

5、拓宽了用人渠道。至今,联社有中层干部60人,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为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5%,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三)完善绩效挂钩,激活经营机制。要使激励和约束更为有效,就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目标责任分解和业绩考核的办法,完善考核考评制度。县联社通过完善绩效挂钩,使员工效益与业绩挂钩,等级的升迁、干部的任用重点看业绩。对社主任实行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目标责任百分量化考核,对社主任的收入、考核、奖惩、提拔与经营效益挂钩,有效激发了基层社班子的整体效能。员工的绩效薪酬和有关定期性补贴不再按资历分配,而是以岗位确定系数,以业绩确定薪酬,将绩效薪酬与个人完成的业绩挂钩,彻底改变同工不同酬和多劳不多得的

6、局面,使员工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确保各项经营目标的落实和利润指标的实现。(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县联社在总结以往内控管理得失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了财务、信贷、人事、稽核监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内控制度,大到整体经营发展思路,小到具体各个环节、几乎涵盖了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将省联社下发的各项管理办法及规定编印成农村信用社文件选编,下发至各基层信用社和机关科室学习和执行,今年以来,县联社以流程化管理为契机,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全面推行各岗位业务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按照管理操作流程办理各项业务,使得一切工作都从制度出发,依靠制度进行管理工作,指导全县农村信

7、用社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使机构内部各部门、各工作岗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用制度来牵引改革,推动改革。二、坚持“三农”服务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最终目的是要加强和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支农服务是否得到增强,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县联社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注重加强改善支农服务工作,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创新支农品牌,拓宽信贷领域,全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效益的提升。(一)立足做强做优,唱响小额农贷品牌。该联社

8、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积极改进贷款方式,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授信管理方式,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巩固和发展信用村(镇)建设和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成果,提升小额农贷品牌,改革二年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7亿元,5万多户农民受益,贷款面达到73.3 %。全县共有16个乡镇,14个行政村开展了创评活动,评定文明信用农户8400多户,投入信贷资金13930万元,支持农村粮食生产、蔬菜、香菇、花卉、苗木种植、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项目,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铺就农户办贷的“绿色通道”,搭起农民致富的“金桥”。 (二)打造支农亮点,树立农业主导贷款品

9、牌。为策应县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有机强县”的发展理念,该县联社将四万亩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兔羊工程及相应龙头加工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项目,确立信贷投向,把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作为支农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紧盯各乡镇的优势农业“有机生态工程”、“兔羊工程”、“基地建设”提供信贷资金服务,支持有机生态农业开发项目贷款4530万元,种植优质水稻6万亩,种植百合、木姜、脚板薯、德国小葱、草莓、毛豆等有机农产品7500亩,支持畜牧养殖基地78个,支持百合等系列加工企业5个,共创产值2.56亿元创利390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00元以上,使百合系列产品成为经济的一大特色品牌

10、。截止2005年12月末,全县农业贷款余额达3.5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97.91%,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2亿元,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三)完善信贷支农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加快农业发展,需要完善的信贷支农机制作保障。为此,该县联社一是加强信贷支农队伍建设。精简内勤人员,充实支农力量,信贷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2。二是信贷员实等级管理和末位淘汰制。每年对信贷员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按支农面、贷款总量、收息率、不良贷款清收计划等对其进行百分制考核,2005年对10个考评末位者取消了贷款发放权,予以下岗收贷,增强了信贷员做好支农工作

11、的紧迫感。三是加强信贷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近年来先后举办10多期信贷员培训班,培训信贷员650余人(次),适应了支农工作需要。四是加大信贷支农考核力度。规定新增农贷占比必须达到75以上,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40以上,并将其纳入信用社主任任期目标考核,并与绩效薪酬挂钩,增强了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自觉性。 三、形成改革的长效机制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在组织形式上实现变化,而是要形成改革的长效机制,促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开展业务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一是加大传统产品的创新力度,以方便农民存款和农民用款为目的,创新存贷款方式,有效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12、二是拓展中间业务领域,在办好代发工资、代收税款、代理社保等代收、代付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办代理小额农贷和公证贷款业务等中间业务品种,实现产品多元化,降低产品单一的财务风险。三是强调成本核算,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一方员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有市场、有效益的生态农业、科技项目、龙头企业倾斜,加大支农贷款的营销力度,另一方面优化存款结构,努力降低成本存款比重,降低资金综合成本。近年来, 全县存款净增4.4亿元,其中低成本资金净增2.2 亿元,组织资金创历史新高。累计发放各项贷款9.2亿元,其中农业贷款7.2亿元,个体、民营企业贷款2.1亿元,提高了了资金的运用效率。(二)多举清非攻坚,努

13、力提高资产质量。该县联社始终把防范贷款风险,盘活不良贷款作为化解金融风险,搞活经营、提高经营效益的硬仗来打,向不良贷款要资金、要效益。首先在总结以往信贷管理得失的基础上,确定了“走好三步棋”的战略思路,第一步:“信贷管理规范年”,健全制度,规范操作。第二步:“信贷管理质量年”,提高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第三步:在巩固“信贷资产质量年”成果的基础上,从“堵源、化险”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打好清非攻坚战,切实保全信贷资产,力促不良资产双降。围绕这个战略思路,通过健全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对贷款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了新增贷款的优良度;实施贷款微机管理,提高了信贷管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规范了贷款操作;严

14、把贷款发放和管理关,提高审贷和风险管控的工作质量,切实提高和改善了信贷资产质量;实行绩效挂钩,按绩计酬,落实了清收盘活目标;推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了贷款的实际价值、风险程度和质量,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加大了不良贷款清收力度,采取先易后难、一笔一策、一户一策、分类处置的办法,运用内部职工工资扣收、停薪清收、责任清收、限时清收,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多管齐下,多法并举,不良贷款实现“双降”。截止到2005年末,不良贷款绝对额比年初下降1300万元,占比下降至20.17%,股本金余额3389万元,资本充足率从改革前的2.79%提高到10.37%

15、。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三)强化内控监督,化解经营风险。制度的生命在于得以真正付诸执行,从而成为发展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制度得以贯彻、落到实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县联社充分发挥稽核监察的监督职能作用。组建了一支灵活机动的稽核队伍,把基层16名年富力强,懂业务、政治文化素质高的同志充实到稽核小分队的岗位上来,稽核小分队把加强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作为稽核工作的重点,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和风险状况,坚决进行查处,绝不手软。查处各类违规人员100人,罚款金额31890元,从而使员工的规范经营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构筑“五防二保”屏障,将案件防范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社主任任期经营目标考核内容,

16、与单位评先,年终奖励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使各项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从根本上防范案件的发生。全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四)提高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再好的机制离开高素质的人才也难以以挥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该县联社一方面加强中层班干部的管理,抓好了干部任用考核,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抓员工教育和员工培训。联社机关坚持并利用每周二为学习日、各信用社坚持每月不少于二次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重视信用社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敬业”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勤奋、严谨、忠诚

17、、开拓”的企业精神,以学历教育和员工培训相结合为切入点,提高员工整体学历水平和素质,并认真做好新员工的公开招聘工作,吸收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以人为本求发展。目前,在职员工中专以上学历占比达91.6%。凭借着改革的东风,县农村信用社焕发出勃勃生机,存贷业务发展两旺,到2005年末,实现账面盈余782万元,实际盈余1900万元,比改革前增盈1849万元,全县以社为单位盈余面达100%;各项存款余额7.6 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改革后两年超过改革前7年的增量,存款总量位居全县金融机构第一;各项贷款余额5.7亿元,比年初净增1.3亿元,比改革前增加2.16亿元,增长61%,其中农业贷款达3.5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95%以上,存、贷增幅明显高于全县金融机构和全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走在了全市兄弟单位的前列,一举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