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8215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摘 要“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中国古代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仁爱思想中就渊源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得以发展、兴盛,并逐步成为了学校管理、教育改革的一种思想和追求。一所好学校,要有一个好校长,更要有一支好的干部教师队伍。所以作为校长,应高度重视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积极创新教师管理体制,以人为本,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应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育教

2、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的关键。关键词: 以人为本;校长;管理策略前 言现代的依法治校,强调法律制度要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的个性在法治中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法制本身初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用法律手段来保障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已经开始成为现代学校依法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中,校长所担当的角色应该是多重的,既是学校管理者,也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既是有实践经验的心理学家,又是学校发展的经营者。所以校长必须有效地抓好学校管理,并在管理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一、校长角色重要性学校是航船,校长无疑是舵手,领

3、导是一门艺术,孔茨等在管理学一书中认为:“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他们的任务的艺术。”领导是一种影响力和能力。作为领导者,校长的行为是影响教师积极性,进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达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践中,积极的领导功能和心理效应能够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健康有效地进行。(一)校长要影响学校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校长应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校长的风格气质,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师生员工。所以,校长不仅是自己的、家人的、更是学校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校长高尚的情操,丰

4、厚的文化底蕴,执着的工作态度,娴熟的工作方法,校长对教师的宽容。对同事的合作,无不影响着学校。校长对教育的激情,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的奉献;校长对教育敏锐的洞悉和准确的把握;校长对教育的活力、恒心,对教育的追求和探索;校长对教育炽热的情怀;校长对教育的创新,对教育求变的思维和不变的热情无不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师生员工。校长要有怒不形,遇喜不亢,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中和为贵,清淡致远。什么时候顺情理,什么时候顺事理,该理智的时候理智,该动情的时候动情;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偏左,何时偏右,校长完全要感觉把握好,才会对学校形成积极的影响。(二)校长要把握学校校长每天都在处理事情,有小事,有大事,有

5、阶段性重要事情,校长们视轻重缓急,视远近左右,都要把握度。什么时候扬,什么时候抑,都要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考虑公平,什么时候考虑效率,都要有法可依。管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失重思维”。说地球上的植物生长条件,一般说,有阳光、雨露、空气。其实,前提是地球引力。因植物发芽先出根,相反方向再出颈。失去地球引力,则植物不能生长,而为失重。1它提醒我们校长们考虑问题,处理学校事情,首先考虑大前提,大前提错了。其他还能对吗?学校利益分配,往往难为校长们。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眼前利益,长远利益。校长应把握的原则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高利益。校长处理事情可以借鉴书法规则。书法叫满而不塞,疏而不漏,浓淡相宜,干湿

6、得法,深浅有度,刚柔并济。书法如此,做人何不如此。管理是否也如此?校长管理学校,有的用规章制度管理;有的实施达尔文适者生存末位淘汰办法;有的树积极的校风,以精神为主激励,让大家有一种精神;有的张扬个性,因为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说是通过每个人的个性体现的;有的把先祖留下的中国儒家情感管理放在首位。上述各项综合运用为宜,且把握适度。学校出台政策,实施管理办法要视校情而定,时间、地点、事件是否适宜,否则宽严皆误。成功的校长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成功的校长有足够度量去容忍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有足够的智慧去区别上述两件事。乱世用奇,治世用正。以奇始,以正合,始终是不变的道。校长把握学校是

7、否也如是考虑,但不能乱用为佳。23(三)校长要引领学校校长实行激励原则。信仰激励,让学校的教育思想,发展前景,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事业激励,为教师设计发展生涯,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物质激励,实行既要考虑“效率”,又要考虑“公平”的分配机制。校长实施愿景管理。学校愿景即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等。只有把愿景变成每个教职员工的愿望,愿景管理才能实现。愿景在学校是把校长的工作由监控下属,变成下属一道为共同的愿景,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去奋斗,让他们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管理层的压力去工作;提倡每个人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愿景管理,强调的是引导,而不是控制;强调的是效益

8、,而不是效率;强调的是个体在团体中的能动作用,发挥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愿景管理下,学校各种元素在一种信仰的引导下产生互动,从而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校长实施积极的评价。世纪年代以来,评价进入了结果认同时期,进入了“个体化评价时期”,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协商、沟通、理解、让步、合作、提升。当前我们教育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量化”多,“质性”少。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科学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创新性评价,这些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促进了个体和谐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要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评价应是过程,是改进,是教育。少一些终结

9、性评价。校长实行文化管理。学校文化是对学校各类人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或影响作用的价值观念的总和。主要指学校通过相对稳定的管理和教学所形成的、对全体师生的态度、思维及活动方式具有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校建立一种崇尚变革的学校文化。唯有创设崇尚变革的文化,才会带来不断更新和持续发展。随着崇尚变革的价值观念逐步被接受,教师必然由个体到群体逐渐开始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方式。学校的变革便会悄然而至。学校文化应内涵于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构建、学校管理、名言警句、教具学具及校园建设等之中。学校文化中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不可小视。好的校训能影响几代人。好的校歌,学生能唱一生。这些势必感染

10、、熏陶、影响、同化着师生。这就是学校文化。健康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是学校的无价之宝,是校长的无价之宝。二、学校管理的新走向学校管理首先是教育的管理,教育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在教学思想中植入文化管理。教学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管、监、压”,而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摒除浓厚的功利色彩,让学校、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总的来说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作为一所学校的带头人,校长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 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这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当然也是现代教育文明管理的基本内涵。因而在现代

11、学校管理中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如一地把“以人为本”思想放在首位。积极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方法措施、成效与经验。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优化学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4学校文化管理的实施 :(一)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软要素“文化力”来发挥管理作用的。因此,自觉进行高品位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区别只是在于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低品位的还是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继承、创新和整合,使先进的、

12、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从学校文化的形态来说,应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学校文化创建,增强学校核心发展力。 (二)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校风,内隐的则是学校价值观念。学校价值观为学校全体师生提供了共同愿景,影响着师生和学校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和发展方向,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校文化管理就是要通过调整、创新和整合,塑造正确的学校共同价值观,以实现对教职工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三)建设教职工的精神家园。学校文化管理是一种柔性化、隐性化的管理,所以它必须诉诸关

13、心师生员工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因此,建设精神家园,让教职工视学校为自己的“家”,视自己为“大家庭”的一员,才能使教职工具有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教职工对学校的依恋度,进而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来看,建设以归属感、被尊重的价值环境、交流对话的精神平台、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为基本特征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文化管理实施的重要途径。 (四)构建激励机制。学校文化管理是注重发展人的一种管理模式,而激励具有发展人的功能,因为激励激活了人作为主体的主体意识,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的自主发展。学校文化管理要重视激励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教职工的内驱力,实现学校组织目标

14、和教职工的自主发展。5 (五)转变学校领导行为。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必须转变学校领导行为。学校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根本目的是激励人、培育人、发展人,以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人的发展。在学校文化管理中,学校领导者应以此为根本出发点,自觉转变领导行为。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领导者,首先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硬轻软、重权术轻品德、重他律轻自律、重控制轻激励、重效率轻价值等观念,为自觉转变领导行为奠定基础。三、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的几点实施策略(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渗透到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首先确立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主

15、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组织的一切活动。其次,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和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活动,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渴求人文精神支持的产物,是人类进入知识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反映的是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对象渗透到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去,使组织的一切工作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要求之内进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组织一切工作。(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求校长必须确立新理念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格是一个人

16、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作为校长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决策者,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所谓 “其身正,不令而行”指的就是这个理。我认为,校长只有被教职工从内心深处认可、接纳、佩服、拥戴,才能“不令而从”,学校管理才能上一个层次,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校长,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

17、起稳固的权威,才能有效地领导学校。(三)校长应追求管理的创新性、针对性(1)作为校长要主动学习,讲究管理的创新性。一个善于主动学习的校长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掌握先进的理论,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方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的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2)沉到基层,讲究管理的针对性。校长的管理要特别讲究针对性,否则就会形成“理”和“实”两张皮,“理”的头头是道,效果却微乎其微。讲究针对性的基础是校长要沉到基层,亲自感受基层的酸甜苦辣。校长必须十分清楚,时

18、代在变,情况在变,人也在变,仅靠过去的经验体会去思考现在的工作实际,势必要陷入死胡同。因此,校长平时注意做到“五勤”:一是脚勤,经常转一转,且能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二是眼勤,勤于观察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背后的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耳勤,要勤于听取各种各样的意见,不偏听偏信。四是嘴勤,要勤说,这里的说当然不是声色俱厉,婆婆妈妈,而是爱心关切,激励鼓舞,启迪建议。五是手勤,要勤动手,要尽量多掌握一些新技能,在写的过程中深化思考。(3)信任就是力量,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好学校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对民主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

19、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第一,我们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无疑这种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信任、是尊重,而尊重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又恰恰是真诚与求实,追求在学校管理中使真情、真心、真诚、真实的态度和境界在各个管理的环节中扩散,让师生从每个细节中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倾情付出,对发展学校的一往情深,以获得管理效益最大化。第二是把“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人才”作为办学的三大追求。第三确立了“教研兴校

20、、名师立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战略。在学校掀起“骨干教师是学校最尊敬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考核定在师德修养、教学实绩、科研能力三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四、为教师的发展提高搭建平台。使学校每位教师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学校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创造条件。第五,制定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科学评价体系,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空间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起来。第六,充分挖掘教师中隐藏的资源,尤其是信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资源,为学校

21、所用,学校对提供资源的教师予以奖励。7(四)校长准确把握好制度的严肃性和方法的情感性和灵活性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尊严,激励人的情感,体现人的价值。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的尤为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校长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校长,知人要知心。这就要求校长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校长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校

22、长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广大教师凝聚在领导群体周围。“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做到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近年来我们除破格提拔重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管理岗位或外派学习、培训提高外,管理制度中十分注重突出疏、导、激励因素,在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时把握内圆外方的原则。这就要求校长要给教师更多一些宽容,以博大的胸怀,容人之长,容人之过,容人之误。(五)校长要善于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校长要把人才资源如何转化为人才优势作为课题加以思考研究。要做到细心发现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公正引进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真心关爱人

23、才;热心留住人才。真心关爱人才。俗话说“士为知已者死”这是充满人情的名言哲理。但我要说“师为知已者用”,关心,爱护人才是校长的重要工作。首先,生活上关爱。教师生活上的波折,身体上的疾病,家庭中的困难,甚至青年教师的恋爱等问题,都应该进入校长的视野。从生活上细致入微地关心教师,是校长博得教师信任的重要因素。其次,学习上关爱。校长要为教师提供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再次,工作上关爱。学校间的竞争其实质是教学质量的竞争、师资力量的竞争。因此,教师常常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校长对他们的及时关爱可有效缓解压力。最后,思想上关爱。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24、。为了缩小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工作多忙,都要重视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热心留住人才。我校的留人战略是“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校长要热心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官僚;多一点沟通,少一点误会;多一些热情,少一点冷酷;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这样就不仅能留住教师的身,而且能留住教师的心,从而达到“柔情”留人的目的。总之,校长要有慧眼识人才、培养人才的决心,使用人才的胆识,引进人才的谋略,关爱人才的美德,容纳人才的雅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8(六)尊重理解,激励教师教师从事的劳动,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

25、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学校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作为校长一定要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力求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精神愉快地创新。我坚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全方位实施之日,就是学校崛起之时。结 论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既注重过程管理,又注重结果管理,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要

26、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交心,交心要真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才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愿每位校长和教师都能穿上“舒心的鞋”,走上快车道,与时俱进。参考文献1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香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5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教社出版社,1989年出版6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C.香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7王德清、欧本谷教育测量与评价学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 8张秀华等著领导与决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