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9771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我国古代的官方信息传播系统,一般情况下都体现为封闭性、迟缓性、保密性和单向性的特点。这种传播特点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传播思想开始逐渐受到国人的注意。综观整个晚清时期、国民党临时政府时期,袁世凯政府时期以及北洋军阀执政期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和新闻传播制度、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清末民初新闻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清末民初新闻报刊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取消了对传教的禁令,一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大量的中文报刊,如中外新报(美国人玛高温、应思理1954年在宁波创办)、六合从谈(

2、英国人伟烈亚力1957年在上海创办)、中西新闻见闻录(美国人丁韪良1872年在北京创办),以及中外杂志、广州新报、闽省会报等。根据1895 年基督教会李提摩太调查中国报刊出版情况时所做的统计,当时先后刊行的76种中文报刊之中,“十之六系教会报”。1我国最初开始进行具有官办意识的办报实践,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51年,御史张芾奏请以官报形式刊刻邸报并发行各省,但遭到咸丰皇帝的斥责,认为“所有刊发抄报,乃民间私设报房,转向递送,与内阁衙门无关。” 若为官报,“不但无此例,且恐别滋弊端。”2可见当时报业改革维艰。中日甲

3、午战争打破了洋务运动的迷梦。清政府开始有所注意文化传播和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性。传教士在中国的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对康、梁一类的知识分子。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后,康有为等人多次上书,提出创办官报的设想。1898年,光绪皇帝听从康有为(化名宋伯鲁)的谏议,将要对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时务报改为官报,并命令康有为督办,公开宣布“报禁”的法令,使民报和官报第一次同时获得自由办报的权利。但由于变法夭折,慈禧立即下令撤销时务官报。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对于官报的态度才发生了转变。但是,可以说,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对中国早期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到

4、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短短三年间,各地新办报刊总计120种,其中,中国人自办的刊物约占五分之四。这些报刊虽说政治倾向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主张或倾向维新,时事政治类综合性报刊和主张新学的刊物占主流地位。3当然,这一时期的报刊有很强的社会功利性,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关系紧密相联。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创办的一百多种刊物除了少数报刊得到外国租界庇护外,其余都被查封。甚至连一些办报也被迫停刊,我国近代新闻事业遭到第一次大规模的封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民众对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普遍不满,反清情绪高涨。清政府对官报的态度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份官报是北洋官报,倡扬道德情感、

5、启发民智。1902年,袁世凯首先在天津创办了政治官报、商务官报等一批中央报纸,直至辛亥革命爆发近十年间,清政府陆续开办各类官报近50种。可以说,早期官报的主要任务在于晓谕朝廷法令、新政、洋务新说等。当然,官办报纸的宗旨在于教化民众、统一政令。此外,由于清政府对国内新闻报刊业的控制有所松弛,全国创办的刊物数量增速迅猛。这十年中,国内大约有1100种之多的报刊问世,到1912年,全国报纸总销量达4200万份。4可谓盛况空前,形成了我国初期报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次办报运动中,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占据了舆论主流。从1903年兴中会由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1905年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在东京创

6、刊,除了这两个在海外创办的报刊外,国内主要有以于右任创办的以“竖三民”系列报刊,整个辛亥革命革命时期,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大约176种报刊,主要宣扬革命思想。武昌起义前后,由于孙中山所倡导的报界言论自由的主张,整个新闻界呈现繁荣局面。但随着袁世凯废除共和,实行帝制,控制舆论,1913年,整个报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很多报纸被查封。“癸丑报灾”后,全国报纸从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至1916年的130-150家,同时,促使报刊的报道重心从政治转向商业和其他方面。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舆论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由于西方各种现代文化

7、思想的大量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在此时期,各方军阀混战割据,更在客观上打破了封建传统一元专制的思想和文化局面。五四前后,我国报业再次大发展,“五四时期,即1917年到1921年间,全国新出的报刊有1000种以上。”5这一时期的报纸刊物大多数都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统治方面。此时期,一批新型报刊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开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和1918年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1916年,陈其美、叶楚伦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民国日报;五四时期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等,都积极

8、宣传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都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爆发后,国民党的理论刊物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创刊,着力于宣传社会建设。但在此期间,北洋军阀在不同程度上压制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各级军阀都对革命进步报刊进行了压制,如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针对新闻界的反帝爱国、反对军阀暴力血腥的宣传活动,段祺瑞政府一次下令就查封了北京的19种报刊,并做出了种种严苛的报刊出版限制。总之,清末民初的报刊业作为我国新闻业的最初奠基期和起步阶段,发展过程几经起落,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二、清末民初的新闻出版制度和管理方式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后,我国对新闻传播业的管理方式,新闻报刊、出版发行方面的制度、法规等,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思想特征。晚清时期的报章律令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百家报纸,由于畏惧外国势力,清政府对这些报刊采取听任的态度。维新运动时期,国人办报意识增强,报业发展迅猛,形成一个高潮,促使光绪皇帝在封建时代首次确认新闻自由。虽然维新变法失败,报馆被封,但是报刊活动利用境外和租界等条件进行宣传。1906年到 1908年,清政府开始比较全面地管理新闻报刊活动的新闻法规出台。这些报律主要有:大庆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和大清报律。总的来说,这些报刊管理规定和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