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规划与管理一、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P5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两者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两者的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一)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二)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三)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二、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对象与手段P15(一)对象1、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1)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3)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4)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信息也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5)时空条件亦是重要的研究对象2.人类社会经济活
2、动主体的三个方面(1)个人(2)企业(3)政府(二)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技术手段5.宣传教育手段三、简述环境目标的组成P112 环境目标的分类1按规划内容分:(1)环境质量目标: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2)环境建设目标:反映环境改善程度(3)污染控制目标:提出污染物削减量以及治理率、达标率等(4)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等2从实践上划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五年、十年、二十年目标等。3从空间上划分:国家、省(自治区)、县市、经济区、流域环境目标等。四、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P112(一)环境质量指标(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三)环境规
3、划措施与管理指标(四)相关指标五、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应遵循哪些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分为哪几类?应如何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P125(一)原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优质水优用及低质水低用;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与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等。(二)分类: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
4、索饵场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三)如何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是不是?方法或者步骤?1.方法:(1)对环境保护进行全面分析,既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又考虑经济、技术的可行(2)将环境目标具体化为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数值(3)对功能可达性进行分析,确定引起污染的主要人为污染(4)建立污染源与水质目标之间的相应关系,将各种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输入各种水质模型,以评价污染源对水质目标的影响(5)分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措
5、施(6)通过对多个可行方案的优化抉择,确定技术、经济最优方案组合(7)通过政策协调和管理决策,最终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步骤:(1)提出水环境保护目标(2)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3)现状功能可达性分析确定主要人为污染源(4)建立排污量与水环境质量间的定量关系(5)污染物控制措施分析(6)负荷分配工程规划技术和经济综合分析(7)政策协调行政决策六、什么是水污染控制单元?如何将水染控制单元应用于流域水环境规划中?P129 P130(一)水污染控制单元是指源与水域组成的可操作实体 。作用:作为可操作实体,控制单元既可以体现污染物类型及其时空分布,又可以在单元内及单元间建立定量化的
6、输入响应模型,反映出源与目标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可以将复杂的方案分解为单元问题来之一处理,最后使整个系统的问题得到解决。(二)应用:1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是根据水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考虑行政区划、水域特征和污染源分布特点等。划分原则为(1)每个单元有单独进行评价、实施不同控制线路的可能(2)针对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保护目标,同一地区可以有多种控制方案,以适应解决不同环境问题的需要,即对于不同的控制目标,能够有不同的控制单元与之对应(3)在每个控制单元内,污染物排放清单应齐全,水域水质控制断面应有常规监测资料(4)各控制单元之间相互影响,应能通过污染物的输入、输出来定量表达,
7、做到水量平衡、物质量平衡。2水污染控制单元解析归类(1)划分水污染控制单元(2)对各单元的主要功能进行说明,包括主要功能区、功能区的位置与范围、执行的水质标准(3)水质现状与控制断面分析,包括控制断面的位置、作用、水质(4)污染物排放情况与主要污染源分析,包括排放位置、排放方式、排放强度与排放量,以及相应的排放源(5)排放量与水质预测,即根据预测年单元内的排污情况,用水质模型对污染物排放对水质影响进行预测,以确定一定水文条件下控制断面的水质(6)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7)确定控制路线 (8)确定容许排放量七、什么是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哪些内容?P139(一)城市环境规划:为了维持城市人民生产和生活
8、的需要,城市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城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可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为了综合政治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规划便应运而生。城市环境规划的任务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提出和实现城市环境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二)内容:1城市生态规划2污染控制规划 八、什么是生态规划P160生态规划是运用整体优化的系统论观点,对规划区域内城乡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因子和自然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
9、。其目的是促进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持续共生,协调发展。九、简述生态敏感性及其分析P163(一)生态敏感性: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其分析的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评价和敏感集水区的确定等(二)生态敏感性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对影响生态环境的组成因子按照一定的加权叠加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基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的因素进行叠加分析,可动态的在一定范围内显示“如果这样”将会产生何种后果和“最好这样”的合适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评价、敏感集水区确定、生态敏感性等级划
10、分等。十、末端控制及其缺陷P177、179(一)定义:末端控制又称末端治理或末端处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二)缺陷:1技术仅使污染物转移,没有根除。在处理中易产生二次污染。2占支配地位的是单纯污染控制,缺少对面临全球系统的环境威胁提出适当解决办法。3控制污染问题复杂,经济负担承重,带来管理失误4当下形势导致部分企业(公司)形成“污染物排放后才控制”或“达标排放”的思想心态,成为强化管理,广泛实行污染预防的障碍因子。总结是否恰当十一、简述清洁生产P194、195(一)定义:在生产过程、产
11、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增加生态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二)内容:1清洁的能源2清洁的生产过程3清洁的产品4清洁的服务 十二、什么是生命周期评价P206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十三、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两者关系P53(一)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空间机械运动性质。简单地说,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二)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三)环境承载力所指的范围
12、较广,而环境容量单指污染物,也可以说环境承载力包括了环境容量。十四、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的组成内容P 91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其他相关指标。十五、怎样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P119(一)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1因地制宜,紧扣目标2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3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治法规(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2分析预测的结果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十六、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27(1)设计自然条件:主要包括设计水量、水温、流速等(2
13、)设计排污条件:包括设计排污量、浓度、排放地点等(3)设计目标条件:主要包括设计污染控制因子、控制区段等(4)设计约束条件:包括与确定总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案有关约束性因素等。十七、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41 (一)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1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画出污染源分布图(2)点源调查统计内容(3)面源调查统计内容2大气污染评价方法(1)等标污染负荷法(2)污染物排放量排序(二)大气污染预测(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1规划区的划定2总量控制AP值法(1)区域总量的计算(2)点源盒面源允许排放量的分配(3)点源允许排放量分配十八、简述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P162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
14、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目标是根据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评价其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并划分适宜等级,弄清限制因素,为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向提供依据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有形态法、因素叠加法、线性与非线性因子组合法、逻辑规划组合法、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五大类。十九、何为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具有哪些特征?164(一)生态城市: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生态城市的最终目标是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创造人与自然互惠共生,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二)特征: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为实现社会、经济
15、、环境建设的协调 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类共28项指标。二十、实施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P183(一)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用、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入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二)废物减量化:即由减少有害物的体积和毒性,其中包括废物产生后进行回收利用与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的处理处置。(三)循环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四)污染预防层次 二十一、简述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基本模式P192(一)企业内部的经济循环模式,又称杜邦模式(二)区域生态工业园模式,又称卡伦堡模式(三)社会层面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又称DSD模式(四)社会循环经济二十二、简述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步骤P206(一)目的与范围确定(二)清单分析(三)影响评价(四)结果解释八项制度P28(一)“三同时”制度(二)排污收费制度(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六)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