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论文关键字:经营 银行 职能 部门 公司治理 审计 商业银行 股份制 内部审计 内审 内容摘要:当历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领域。随着中国加入T时承诺的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限到来,各家商业银行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近年来金融领域暴发的大案要案层出不穷,特别是银行内部人员与犯罪分子勾结的案件占较大比例。商业银行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的弊端暴露无疑。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重新审视和定位内部审计职能以加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关键词:股份制商
2、业银行 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即关于公司内外部利害关系人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安排,其实质是各利益相关各方之间的制衡机制。这种制衡机制的存在及其有效运行,在公司内部是通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之间相互作用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D)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指出,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若其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补偿;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积极地进行合作;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
3、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也就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互相配合的机制,并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监督制度,使各自的正当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合理约束。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起源于产权体制改革,也是公司治理结构变迁的过程。一个有竞争力的、规范经营的、盈利能力较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明晰产权关系,必须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之间有效制衡,以建立“有权必有责
4、,用权受监督”的制衡机制。目前,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形式上普遍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但在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三大顽疾:一是投资者缺位导致监督效率低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主要为法人股,法人股股东虽然拥有股份制银行的股票,但法人自身并不能参加股东大会,而是由其代理人参加。而这些代理人不是公司的最终受益人,而仅是代表了地方政府或相关的国有企业,因此对于法人股股东而言,其最终受益人是不明确的,存在着投资者缺位、产权主体非人格化等问题。法人股股东缺乏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二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在董事会中占决定性主导地位。
5、银行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涉及面广、交易数额大,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重要影响,使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关系贷款、人情贷款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董事会中的董事大多由大股东提名,缺少中小股东提名的董事与监事、独立董事及外部监事,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缺少有效制衡,监事会的监督权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和及时的监督作用,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是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大多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而不是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部门不得不把较多的精力花费在具体的业务检查上,而无法对银行整体业务开展风险评估,也就无法实施全面
6、的风险管理。同时,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善,使社会公众也难以有效发挥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外部监督作用。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通过一系列相互制约的架构性安排,可从根本上减少内部经营管理风险,从而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因而,公司治理应当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点。同时,内部审计独有的对风险管理的实时关注和评估,对健全公司治理至关重要。然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往的内部审计体系,大多沿用的是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内审部门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也不强,开展工作时难免陷入“中间人”的尴尬境地,往往得不到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常常处于一种难
7、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境地。这种情况对于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在以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职能中,大多以事后的,以会计资料和财务收支为审计对象,而不能前瞻性地消除错弊隐患。这种传统的审计模式关注对账目和交易行为的检查,而不是基于风险评估。因此,审计人员被看成是银行内部的“秘密警察”,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工作方式,往往受到被审计部门的抵触。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宽,这种传统的审计观念和方式就不再适宜了。内部审计的职能逐步拓展到提供建设性服务,找出薄弱环节并寻求改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银行业务,必须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信息。随着
8、股份制商业银行机制体制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经从关注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控制的合规性,转向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内审职能的变化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在公司治理领域形成的分权管理架构促使企业更加关心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银行高层迫切需要对影响效益与管理的一切因素进行客观评价与深入研究,促使内审职能突破传统的会计报表与财务审计范畴,进一步扩展到更高层次看待与评价银行各类业务活动,以协助管理层改善经营思路,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要求内部审计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银行的高层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咨询服务,以
9、改善经营。三是银行经营业务的复杂性和组织结构的变迁所引发的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内在需求,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自身目标定位、工作理念的转变及其对提升企业价值的贡献密不可分。四是随着我国加入T,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给股份制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朝着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升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依赖于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完善,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的制衡关系及责权利划分,促进不同机构之间
10、建立起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同时,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也是促进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三、重塑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若干建议现代内部审计观念的核心是,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并且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服务。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与职能部门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发现业务领域的错弊以及风险隐患,分析其实际与潜在影响,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内审人员应当成为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的贴心顾问和得力助手。 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应该重新构造管理模式和职能定位,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确立董
11、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组织地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过去将内部审计作为对银行行长负责的监督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向银行行政一把手或总会计师报告。内审人员的组织地位不高,权威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公司管理层蓄意操纵财务报告,即使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无能为力。因此,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应有的监督作用效果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改变内审部门的组织设置,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内审部门,将其置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职能上对董事会负责。同时应赋予内审部门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得以有效执行。内部审计的
12、职能不仅仅是防止、发现、改正下级员工的舞弊和差错,它应该是一个整体结构,包括防止、发现和纠正管理人员舞弊、监督管理人员的体系。总体来看,内部审计的职责是以财务类问题为主,但是不能就财务而财务,仅仅停留在财务问题上。因为财务是公司经营的一个综合的反应和结果。内部审计部门职责的有效完成,需要其深入到银行经营业务的各个层面。(二)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设立是基于企业财务审计的背景,从一开始就被局限于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的范畴。内部审计人员多年来知识结构老化,手段陈旧,难以符合现代内审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理念。近年来,在多家商业银行开展内部审
13、计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内审的目标定位仍然没有很好的落实。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疲于应付各类风险隐患与案件处理,内审分布在各基层行的特派办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难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应当将目标定位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监督职能融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为银行实现经营目标提供增值服务的范畴。内部审计应全面渗透到银行的各个层面,贯穿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激励并约束代理人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该目标仅仅通过财务审计和业务检查是难以实现的。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后,内审部门从机制上能够遏制“高案”、“开平
14、案”之类的发生,增强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和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对遏止银行大案要案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三)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股份制商业银行内审工作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加上不受领导重视,内审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其对审计项目的选择、内容安排并未从风险导向出发,在审计流程中缺乏具体准则的指导和客观的评价标准,缺乏效率和效益,也因此给上级领导或其他部门看作是专业性不强的部门,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内部审计由于尚未转变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服务的工作理念,在检查过程中生搬硬套规章制度,缺乏与被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的意识,不重视审计工作的时效性,较少关注审计结果是否实际发
15、挥作用,这就使得一些基层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辅助手段运用甚少,更不用说开发专门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和非现场监控系统,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还应该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的运用,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益。综上所述,采用现代先进的内审理念是改善公司治理的精髓。内审部门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银行风险的全面管理;只有通过加强独立性与权威性,才能震慑银行内部的犯罪分子,将探测风险隐患的网络贯穿于各部门之间、各基层行之间;只有通过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馈机制才能实现对银行的持续性监控和全面评估。我们相信,在内审职能不断加强的前提下,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确保银行业安全、稳健、高效运行。参考资料1 中国内审协会,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第三版 2 中国内审协会,内部审计事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3 美Rbert eller,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