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310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摘要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的中小企业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企业审计风险成为我国审计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审计工作中应规范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客观因素影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从而减少主观因素产生,使审计事业健康良好地发展。本文主要为了完善我国的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力求使审计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关键字: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 防范措施 摘要IAbstract目录前言11 审计风险的基本内涵21.

2、1 审计风险的涵义21.2 审计风险模型21.3 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32 中小企业的审计风险形成62.1 受产权结构的影响62.2 企业发展不稳定性的影响72.3 企业在发展中某些不规则行为的影响73 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93.1 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93.2 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104 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124.1 保护审计机构的独立性124.2 增强风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问题134.3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144.4 建立企业机构和相关单位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承诺制度14总结16致谢17参考文献18 前 言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的定义,审计风

3、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的是合理保证,这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了合理保证。此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一致。通常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必须考虑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只有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才能使表述的审计意见有比较大的把握。注册会计师根据审核、验证每个账户余额所获得的证据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其目的在于控制各账户余额的审计风险,使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时的审计风险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审计风险是与审计职业相联系的

4、风险,它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包括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或倒闭的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涉及到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控制。严格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或管理程序来划分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对每一种对策一一说明。1 审计风险的基本内涵1.1 审计风险的含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我国独立审

5、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并不包含下面这种情况,即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错误地发表了财务报表含有重大错报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可见,合理保证与审计风险互为补数,即合理保证与审计风险之和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审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但二者具有很密切的联系。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

6、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不同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这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性质、所处行业、外部监管环境、企业的规模和负责程度。管理层有责任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审计风险与经营风险之所以具有很密切的联系,是因为经营风险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密切相关。许多经营风险最终都会有财务后果,因而影响到财务报表,进而对财务报表审计产生影响。1.2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由以上模型得出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

7、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一般而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1.3 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1.3.1 审计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它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信赖过度和误受风险是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8、,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二、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是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误拒风险则是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但一般不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只要抽样,抽样风险就存在。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既然抽样风险只与被检查项目的数量有关,那么控制抽样风险的惟一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

9、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导致的所有风险。产生非抽样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或误解了审计证据而没有发现误差,具体说包括:选择的总体不适合测试目标;控制偏差或错报的定义不恰当;审计程序选择不当;对审计发现的评价不当。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是,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审计工作,坚持质量控制标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10、1.3.2 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处理处罚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定性不准,处理处罚不当而产生的审计责任。确定审计查出问题性质的主要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及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定性不当的风险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引用的法律法规不当,或者是同一类问题引用的法律法规不一致,或者引用了失效的法律法规;二是对审计查出的同类型问题,由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而导致判断错误定性不当;三是一些违规违纪责任的界定与划分难以掌握,界定不准会造成责任旁落,责任划分不清则会难以追究,判断错误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及不可预见的影响;四是对问题性质的表述不清,措辞不当,夸大或者淡化了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以

11、上种种因素,都会形成审计定性不准确、处理处罚不当的可能性。“审计处理”与“审计处罚”是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审计结果所作出的相关联的两种处理形式,使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的一种职权,而这种职权的形式是通过具有法律效用的“审计决定”而进行的。换句话说,“审计处理”与“审计处罚”是审计事项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定的审计报告,针对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依法作出的具有强制性的纠正或制裁手段。1.3.3 审计证据取舍风险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是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的财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及电子数据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信息源。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分布。被审计单位占有的财务报表、会计

12、资料及电子信息资料是各项经济活动全面、完整、综合的反映,是既有符合财务核算和会计准则规定的,也有不符合规定的完全信息,处于信息完全占有的优势。而提供给审计人员或审计人员索取的相关信息有可能是不完整、不真实或加以粉饰的不完全信息,审计人员处于信息资料不完全占有的非对称劣势。审计人员虽然可以通过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但是对审计范围期间的全部经济活动的隐含性、实效性和真实性还是难以全面准确把握。这将给审计人员的取证、判断、分析和评价行为带来难度和风险,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影响着审计质量和成果。正是审计存在的证据取舍风险。2中小企业的审计风险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

13、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2.1 受产权结构的影响2004年11月30日,由陈久霖任职CEO、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 Aviation Oil,以下简称中航油)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曾在7年间实现资产增值800倍、被誉为走出国门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的边缘。产权不清造成了中航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严重缺陷

14、。从本质上说,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市场经济的根基是整个法律与经济制度,特别是其中与产权的界定、交换、与保护直接相关的制度。审计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其产生、发展和变革历程是体现产权结构、反映产权关系、维护产权利益的过程。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尚未实现,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代表职能混为一体,国有企业内部“所有制缺位”。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靠行政力量内生的,同时又缺乏外部治理机制(如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压力,必然的结果是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反而成为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政府权责不明、过多干预企业但又由于内部控制人的失控导致监管失效。产权清晰的程度体现着

15、一种企业制度先进、合理的程度,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权逐渐清晰化的过程。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向前发展,企业经济规模也会随之扩展,随即会导致企业经济业务量的扩展,由此会计资料中不当记录的可能性也增大,而且大量的会计信息很容易使抽样审计无法发现这类错误,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进行调整,这导致企业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会计人员对其进行恰当记录的难度加大,会计争议问题也增加,这使审计结论与实际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提高了。市场竞争使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性提高,经营不善和市场的意外事项都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这使得管理人员舞弊可能性增大,从而也影响了审计风险的

16、水平。2.2 企业发展不稳定性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已不再是物质资源,而是以人才资源为主。企业资产的主体由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硬性资产转变为知识资本、人才资源等软性资产,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资产的重点。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的投资收益往往很难预测,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高低。2.3 企业在发展中某些不规范行为的影响财务欺诈作为舞弊的主要形式,导致财务报告不实反映,对财务报告用户产生巨大危害。审计人员有责任制定审计计划并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定财务报告是否存在由财务欺诈导致的重大错报。当存在重大财务欺诈,而审计之后未能发现,就会造成审计失败。在中国这个

17、以人治为本的国家中,大部门中小企业往往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员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些支出在审计的角度来看并不合理,被审方也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而从人情或是其他角度来看却是必须的,比如,请客吃饭,或是逢年过节送得各项礼品,都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支出,统称费用,但又很难出具县官的票据,在审计的角度来看企业费用太高,管理效率低下,而从企业角度来看却是获得继续经营,得到政府扶持所必须的支出。另外,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因而在其企业出具规模后,很多时候也会存在着从审计角度来看,不合理的借贷,而从人情这面来看,确是合情合理,在对于这部分的借贷,很难确定到底是应收账款

18、还是属于坏账。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执法部门,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强,必然会涉及到被审单位、个人的经济、政治利益,尤其是审计人员参与查办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和家属受到威胁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造成审计风险。3 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3.1 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3.1.1 企业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之间总存在一个“期望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强调审计报告仅是一种意见而不是一

19、种保证,就是对审计能力有限性的一个认识。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强调审计报告仅是一种意见。这种认识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承担一定的风险。21世纪审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审计风险带来了重大影响。3.1.2 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审计人员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主体,其工作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如果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必然造成工作差错,使应该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由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判断抽样误差很大,极易遗漏重要的审计事项,造成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审计风险势必增大。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

20、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对职业关注缺乏热情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3.1.3 审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使边际收益下降,为了维

21、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应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具体应用到审计中,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分把握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的偏离总是存在的。3.2 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3.2.1 企业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如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

22、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的是否正确等。3.2.2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审计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完善、健全经济环境、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上来。这必然增加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审计风险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审计环境的变化,大量无形的、不确定的、创新因素的存在,增加了审计的难度,使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有加大的态势。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

23、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3.2.3 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计的意见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对其认识上的偏差审计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和重视并逐步对其产生依赖。审计结论大到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税收的政策的制定,金融证券市场的波动,小到影响居民的投资、理财。委托方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4 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4.1 保护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不仅仅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还担任了使企业价值增值,控制企业风险的

24、使命。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功能的发挥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密切联系。4.1.1 独立性原则在管理体制和审计经费方面要保证审计机构独立性。如,审计法实施条例指出,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预算,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除审计署和部分地方审计机构实行审计费用自理之外,仍有相当多的审计机关审计所需经费不能自理。如果审计机关不能与被审计单位隔断经济往来,审计独立性将会大打折扣。鉴于此,审计所需经费应当切实由财政完全承担,以保证审计独立性不受损害。 另一方面,审计组成员不能违反审计独立性要求。如,回避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审计组承诺制度,审计组成员应向审计

25、机关书面承诺,对所提供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廉政纪律执行情况负责,谁违反承诺,就由谁承担相应责任。4.1.2 效率性原则加快分析性程序的软件开发,为了适应企业审计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且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充分借鉴了现代管理方法,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促进资源共享 要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政府、银行、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单位之间连网,实现资源共享。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企业战略

26、,成功、失败审计案例介绍等信息,以不断拓展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降低企业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4.1.3 灵活性原则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内部审计能够约束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且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委托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监督代理人的行为。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内部环境差别很大。从一般意义上说,大规模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程度具有强烈的要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各部门和直属机构的经营活动。相对而言,较小规模的家族制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程度较小,管理层可以直接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是否存在,以何种方式存在等一系列问题,都

27、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规模而定。4.2 增强风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问题重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保障审计质量,维护审计声誉,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因为忽视审计风险而导致审计失败,不能及时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甚至不能对事关被审计单位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发出警示,以及因为审计行为不当引发行政复议和诉讼,不仅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而且会损害审计形象,危及审计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风险观念,恪守应有的谨慎与合理的怀疑,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防止审计失败。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强化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依据法

28、规准则,扣紧审计环节,合理取证,有效检查,全面分析,审慎结论,不因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步骤不适当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除了需要审计人员加强自我学习和磨炼外,重要途径之一是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教育。审计机关要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从各方面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审计干部各方面业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4.3 强法制建设,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包括制定与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运作秩序,制止不正常竞争与市场垄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审计中介市场秩序的规范化,促使

29、审计职业竞争,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承担规范化,造就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市场,改变审计委托人与经营代理人合二为一的状况,使注册会计师为真正社会所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减少行政干预。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改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多头管理,进一步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真正切断政府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联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减少直至杜绝行政干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准则等是防范与降低审计风险的法律保障。此外,审计人员还要熟悉与审计工作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熟悉与被审计单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

30、审计人员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审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同时要严肃法律责任,对在审计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做到“违法必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与降低审计风险。4.4 企业机构和相关单位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承诺制度审计机关不能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靠负责。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但有些违法问题不一定会在有关资料中明显地记录和反映,或者是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很难深入查证,必须由公安、司法等部门介入才能查清。为划分责任,审计机关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对所提供的资料做出书面承诺。能够更好地划分会

31、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以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应对其报告的财务信息负责,审计人员负责审查财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是否符合既定准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相关的各种情况,而对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不负责任。因此,为避免审计风险,在正式审计前,应由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承诺,对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和是否为别的单位进行借款担保等情况做出说明,并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财务负责人章,填制“承诺书”,以明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总结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在对中小企业

32、的审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遵守会计法规、不符合财务制度,随意处理账务的现象,此种情况需要审计人员在降低审计风险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首先,应重视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的主要审计方式,就是抽样审计,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的内部控制制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疑点,确定在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便有选择的进行审计抽样。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整体与各要素的全理性进行把握,往往能很快发现重大错弊的线索,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其次,重视充分沟通与交谈。看似与审计工作无关,但实际上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谓沟通与交谈,就是不仅要与财务人员做好沟通交谈工作,更要与企业的上层建

33、筑,与一线的工作人员,都做好沟通交谈工作,这个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审计的全过程,而且针对于不同的人员,要交流不同层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在交谈之前,审计人员要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审计目的有一个初步的分析。最后,重视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审计人员作好审计工作的前提,如今企业的审计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要求的审计目的也越来越多,审计人员是否保持真正的独立性,是审计人员能否正常开展工作的关键之一,审计人员也应该要与时俱进,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坚决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审计工作正常的进行,审计结果的正常出具,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审计人员更要

3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现代财务制度不断的更新,会计法不断的变化,我们审计人员作为经济警察,只有懂法,熟悉法,才能更好的执法,用法。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在审计过程中,注意积累与领会,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要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实现知识共享,与自己积累相比,知识共享可以使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更快地得到提高,因为审计人员接触的审计业务,所处的审计团队,所处的企业环境,遇到的审计问题,都大不相同,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学习和交流,以及所与所之间,进行业务探讨,都是审计人员快速有效的,学习业务的好途径。中小企业做细做实审前调查各项准备工作,准确确定调查目标并把握调查重点和内容,创建健康的审计过程,减

35、少审计风险,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 韩毅. 浅析审计风险的成因、防范及对策J. 财会月刊. 2006.2 王彦.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实务问题释疑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3 王英姿.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4 刘明辉. 审计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5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审计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6 周洋. 浅谈小规模企业的审计风险及防范J. 财会月刊. 2005.7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 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2006)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9 王俊杰. 浅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N.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丹江口). 2001.3.10 刘爱萍. 论审计环境N.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学校学报(郑州). 2001.5.11 叶祥凤, 喻强. 中小企业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M. 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