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384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操作一再出手,先后出台了121号文件,收紧了房地产信贷,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提高了一些行业投资的自有资金比率,大量发行央行票据,回笼流通中过多的货币,等等。总体来看,相对比较及时,也比较稳健。但是,由于体制性约束,不仅政策效应较差,而且走入了困境。货币政策独立性缺失,操作空间狭小,可用工具太少。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依然沿袭原来的积极性质和扩张思路,在反向上用力,国债发行和国债投资继续实施,其他紧缩和调整措施也未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走上调控的前台,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控制措施。“铁本事件”就是在这种情

2、况下公开的。 现在,“铁本”已经叫停,其结论是:地方政府越权审批,铁本公司违规违法操作,有关责任人正在进行查处。这个处理和结论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却显失公平,且违背了更根本的法律,同时也混淆了很多重大问题。 首先,如何区分宏观经济调控和行政侵权行为。 所谓宏观调控,就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现在,我们居然把政府部门直接出面,下令关闭企业也当作宏观调控。看来,也许我们还要从宏观经济学的ABC重新学起。这不是宏观政策调控,而是直接干预微观主体行为。 在改革开放以前,政府抑制经济过热时,关停并转的是国有企业,这没有什么违法不违法和侵权不侵权的问题,反正国家是所

3、有者,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现在,经过了25年的改革,非国有经济已经发展壮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关闭的不是国有企业,而是民营企业。这确实比计划经济还计划经济,政府公开在宏观调控的名义下侵权。既然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写明,国家保护人权和私人财产权。政府部门强力关闭私人企业不是违宪又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关闭铁本公司是针对它的违规违法行为。不错,铁本上马是有违规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分析,这种违规违法行为是怎么发生的?谁是主谋,谁是祸首?铁本应当承担多大的罪责? 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中,我们曾经明确指出,目前的经济过热是政府过热,而不是市场过热,甚至是市场未热,政府先热。“铁本事

4、件”就是政府过热的一个典型案例。根据报纸报导,铁本公司违规违法有两大事实,一是化整为零,分散报批。即采取欺骗手段,把投资100多亿元、占地9000亩(实际占地6500多亩)、建设规模840万吨的大钢铁项目分为七个小项目,分散上报审批。但是,为什么搞成840万吨,为什么分成七个项目,没有人追问。铁本公司最初计划年产200万吨,按相同的比例计算,投资只有23.8亿元,占地也只有2000多亩(实际为1500多亩),从民营企业投资和经营的理念来看,实际数量可能更少。这样,也许就用不着化整为零,分散报批了。现在建设规模搞成840万吨,虽然不能说完全是、但至少主要是地方政府搞出来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改

5、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三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基本上处在同一发展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锡强一点,苏州和常州不相上下,但是,经过20年的竞争和发展,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苏州大大超过无锡,无锡又把常州远远地抛在了后边。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政绩考虑,常州政府和官员自然憋着一口气。在现行体制下,缩小差距的最便当的办法是上大的建设项目,只要一个大项目上去了,一切就都有了。铁本的规模从200万吨加到400万吨,再翻番到840万吨,就是在地方政府和官员的一再鼓动、劝说、利诱、甚至施压和请求下,一步一步膨胀起来的。这个背后在饭桌上搞定的过程,才是问题的要害,这是不可能让人们知道的。至于化整为零、分散报批的办法,也不是铁本公司独出心裁,而是政府与企业合谋的结果。不仅如此,现行管理条例虽有投资规模报批的限制,却没有禁止报批以后再合在一起的规定。因此,严格说来,以此责罚铁本理由并不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