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24813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常识易混易错点(一)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同时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二、商品、货币、纸币比较 商品 货币 纸币 区别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金、银 纸 产生时间 先 后 最

2、后 本质 价值 一般等价物 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 有 有 无 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第一,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第二、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抑制。区别:第一,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第二,表现不同。通

3、货膨胀时,经济过热,需求膨胀,物价上涨。通货紧缩时,各类物价指数出现较长时间持续下降。国际国内需求增长乏力。第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不同。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措施:A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通货紧缩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措施:综合运用

4、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内需)。四、经济结构不等于所有制结构区别:(1)内涵不同。经济结构是指社会经济构成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两层含义,一是社会经济结构,即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是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表现出来的。二是国民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组成和构造。所有制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构成状况,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相互联系。(2)外延不同。经济结构的外延广泛,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所有制结构,

5、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而言,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大类。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成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包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形成的原因不同。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体制造成的。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的失调,最根本的原因是宏观经济体制和微观企业制度的缺陷,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长期背离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性主导的资源配置方法无法实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最终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所有制结构从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

6、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生产力多层次性决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的规律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不仅要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4)经济结构不合理不等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所有制结构总体上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与社会主义性质是一致的,因而是基本合理的,只不过要对其进一步完善。调整所有制结构,决不是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们通常说的调整所有制结构,主要是微观企业领域内因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一投资结构变化而引起的企业结构调整。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

7、城乡结构不合理)。(5)经济结构具有国际性,所有制结构具有国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国在市场和生产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将促进人力、资本、商品、服务、技术、信息等跨国界流动,优化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世界各国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都在进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同样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具有国际性的一面;当前,世界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而正在向生产经济过渡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也在推行私有化。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所有制结构在不同的国

8、家存在质的区别。联系:(1)二者都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可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会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引发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使各方面关系不协调,难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在我国,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必将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2)二者都与一定的经济体制相联系,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随着我国

9、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日臻完善之时,便是经济结构日趋优化之日。)(3)二者的调整,都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的调整要靠市场机制和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是从全国来说的,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和经营特点不同而会有所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自然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五、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含义不同。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2、 内容不同。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

10、相互关系;而经济体制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的设置等。3、 划分类型不同。经济制度包括的几种类型: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而经济体制按决策权可划分为集权型经济体制和分散型经济体制。4、 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不同。经济制度的性质变化了,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就变了;而经济体制变化了,社会制度不一定变化,同一社会制度下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存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因为经济体制会随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条件、政治文化等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常识易混

11、易错点(二) 一、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2)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三个方面的作用,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可归结为一点,即促进社会资源不断趋于合理和优化。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高效率。(3) 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这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

12、观要求。二、利润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综合指针,是指经济活动中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收入与支出”、“所得与所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效益与利润成正比例关系,与生产成本成反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生产成本。1、 当生产成本不变时,可以分三种情况分析(1) 若利润增加时,那么经济效益肯定提高。(2) 若利润不变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不变。 (3) 若利润下降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下降。2.当生产成本提高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1) 若

13、利润提高时,有三种情况 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提高,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下降。(2) 若利润不变或下降时,经济效益均下降。3、 当生产成本下降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1) 若利润不变或提高时,此两种情况下,经济效益均在提高。(2) 若利润也下降时,同样也有三种情况。 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下降,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下降。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利润总量增加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因为衡量企业的经济效

14、益,通常用成本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来衡量: 从这两个衡量的综合指针来看: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利润总量,二是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全部资金。因此,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能否提高经济效益有三种可能: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比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增长快,包括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不变;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反而下降,这两种可能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总量增加与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一样快,则说明经济效益没有变化。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不如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快,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了。因此

15、,企业利润总量增加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三、增发国债与降低利率关系联系:1、 都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都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重大举措。2、 都是为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重要措施。3、 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别:1、 范畴不同。国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属于积极财政政策内容;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和货币政策工具,属于货币政策内容。2、 实施部门不同。增发国债由财政部门具体实施;调整利

16、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实施。3意义不同。增发国债,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性消费,促进生产力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刺激消费,繁荣市场,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

17、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2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五、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比较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性质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给付标准只保障其基本社会水平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费用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完全由个人负担保险依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被保险人的需要保障范围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