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521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津澧政治经济一体化摘要:澧州是湘西北澧水流域最重要的商埠,解放后由于津市、澧县行政分治,其区域经济位置已现劣势。面对经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振兴区域经济、保护流域环境,津市、澧县唯有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机遇,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津澧一体化,才能促进湘西北澧水流域形成区域性综合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社会、环境全面科学协调发展。关键词:津市;澧县;一体化前言“自古津澧是一家”,津澧比邻,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澧水下游,历史上同属于湘西北大门-澧州。两地文化渊源深厚,经济生活同质,民风民俗同源。两地地缘关系紧密,津市东、西、北三面被澧县包围,两个主城区仅相距8km。人

2、员流动、市场要素流动频繁。目前由于津澧分治,导致其区域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两地独立发展已难适应形势发展。实现津澧一体化,进行优势互补,不仅能加强其对澧水流域、湘西北地区、湘鄂边界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对接,直接推动津澧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便于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综合治理,是津澧地区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良性发展。津澧一体化的社会环境.经济全球化年我国加入,进入经济全球化环境,面临更大区域的竞争与更大程度的风险。一个两地分治、城市规模小、集聚程度低、辐射能力弱、产业结构欠合理的津、澧是没有竞争力的,只有实现津澧一体化,进行全区域社会

3、、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整合,合理分工、合理布局,培育有特色、有规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型的盐化、机电、食品等支柱产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不败。1.“中部崛起”战略年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强调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承东启西,优势互补,形成东、中、西互动。津澧地区从大而言,东接“泛长三角”、“泛珠三角”,西连“成渝地区”,是中部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北武汉“”城市群的交点。目前津市、澧县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要趁机实现有机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

4、成地区大交通、大流通的格局,形成新的中心城市。依托“长三角”和“珠三角”承接沿海开放地区要素的转移,推动当地粮、棉、油、猪、鱼、及盐化、机电、食品、建材等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渐聚合机电、食品、盐化等新型产业集群和商品粮、棉等专业化的生产基地,形成新的增长极。1.“城乡统筹”战略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收入等方面严重失衡,导致大面积的社会不公平。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津澧而言,就是要充分融合。首先是做大做强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乡镇和村镇,促进津澧地区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

5、同富裕。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由于各自为政、地方保护和恶性竞争,目前津市、澧县在矿产、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方面秩序较为混乱,对原本有限的资源破坏较大。同样,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对澧水流域水体、土地、空气等污染的治理乏力。只有津澧充分融合,通过资源整合,结构布局的调整,才能确保津澧地区的资源合理利用;只有津澧充分融合,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协调,并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手段,走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澧水流域的减灾防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有效开展。津澧一体化的现实基础2.津澧一体化的区位条件津澧位于湘西北澧水下游,地处湘鄂边界,是、二广高

6、速(常荆段)、澧水航道等水陆交通的交汇点。既是澧水-西洞庭湖流域开发治理的龙头地区、又位于环洞庭湖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位,还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北武汉“”城市群的切点地区,是区间经济的纽带和区域经济的辐射源。2.津澧一体化的经济基础首先,澧阳平原是常德市境内面积最大的平原,水热条件好,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澧县由此形成了以粮、棉、油、果、蔬、猪、鱼为主的产业结构。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而以此对应的津市是常德市纺织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的重点区域。其次,津澧地区非

7、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为津澧整合发展盐化产业与建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澧县的主要矿产有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芒硝、盐矿等,其中芒硝是目前长江以南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矿区。津市有盐矿、芒硝、陶土等矿产资源。第三,生物资源多样,农产品、土特产非常丰富,是津澧联合开发特色食品工业的基础。津市以茭果、水产、畜产、桑蚕等为特产,澧县则因蔬菜、葡萄、蜂蜜、茶叶等有特色。澧县的“澧州、国人”啤酒,津市的米粉、木子腐乳等风味小食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总之,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鲜明的地方物产、原料地与加工地的上下游关系,为津澧一体化提供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两地联合可以促进盐化工、轻纺、机

8、电、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建材等产业协作、提升规模与档次,形成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津、澧分治的主要问题区域分工不明显,产业结构趋同津市、澧县历史上曾依据各自自然条件、资源赋存和工业基础,形成较明显的产业分工。澧县农业基础好,矿产资源丰富,以提供工业原料的种植业和采掘业为主;津市工业和商贸基础好,以轻纺、盐化、机电、食品等加工工业为主。但近期由于行政区间利益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因素,津澧在农业、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方面结构趋同或相近,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突出,产业规模小,骨干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与拳头产品。同时,市场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地区生产、生活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

9、市规模过小,龙头作用不强 无大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务工人口老龄化,工业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低迷,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财源,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近几年来,澧县工业的基础有所加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但横向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澧县工业仍以资源类、农产品初加工和建材类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受到冲击和淘汰。重点税源企业创税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压力前所未有;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服务业水平有待提高3.湖南省津市-澧县一体化战略规划澧县代表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县的发展,津市代表中部地区早期工业城市的转型。既是津市和

10、澧县(简称津澧)两个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又是津市、澧县两个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3.1津市、澧县联合的背景 津市、澧县同属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湘西北的湘、鄂交界处,在空间上紧密相连,主城区之间相距8kM。历史上同属澧州,文化渊源深厚,行政区划和级别的数度变更对津市、澧县经济发展能力的影响有正有负。20世纪90年代初,津市、澧县两地提出将津市和澧县合并,以增加湘、资、沅、澧中澧水流域一个中心城市的设想。随后,湖南省政府组织联合调查组,就津澧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进行调查,提出了“实现津澧合并,组建湖南第二个北大门”的构想。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是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得到实施。近年来由于行政分割、市县发展利益

11、等原因,津市、澧县在发展中产生了较多的矛盾,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争夺项目和资源过于激烈、生态环境缺乏调控。津澧城市发展再次受到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常德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津澧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解决津澧城市联合发展的问题。3.2津市、澧县联合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津市、澧县联合发展的必然性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区位因素;区域差异与分工;区域竞争要求。就区位因素而言,津市、澧县同处湖南省北部的湘鄂交界处,在地域空间上相邻,津市地域本是澧县的一部分,澧县城区、津市城区在空间上只有8km的距离,人员流动、市场要素流动等较为频繁,但是行政上的分割成为两个地区协调发展的

12、障碍。区位特征决定津市、澧县的联合协调发展的地理基础,并产生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就区域差异与分工而言,津市、澧县在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城区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津市与澧县的分工主要体现在一个工业城市和农业、商贸县的分工。津市产业以工业为主,澧县以第三产业和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其中部分津市工业发展依赖澧县的芒硝等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联合与协调发展是面对区域竞争需要,湖南省的西北部缺乏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难以同湖北南部的荆州等竞争。津市、澧县独立发展都难以成气候,津市、澧县必然要走向联合,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以有效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3.3

13、津市一澧县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3.3.1总体思路避免就区域论区域、就城市论城市,不仅研究津市、澧县两个区域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从更为宏观的区域出发研究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个统筹的发展观,尤其是以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导津市澧县协调发展战略规划。3.3.2 发展阶段判断(1)经济发展阶段。2003年津澧人均GDP为6465元。其中津市人均GDP为6830元,澧县为6335元。按照产业发展理论来判断,津澧应该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2)产业发展阶段。从产业发展阶段看津市和澧县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津市的产业结构处在“二之

14、一”的阶段,澧县处在“三一二”的阶段。(3)空间发展阶段。判断城市空间发展阶段主是依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从津市、澧县空间发展的过程与特征看,澧县与津市均处在点状集中发展为主的阶段,同时出现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特征。尤其是津市、澧县城区的规模都不大,按照规模收益递增的规律,两个城区的向心集中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津市市区、澧县县城在空间上的距离只有8km,随着各自发展壮大,两城区交通联系将不断加强,轴向发展成为必然。如果能够解决体制上的障碍,两城区的发展必然逐步融合。因此,从空间发展阶段看,津澧城市尚处在向心集中发展为主的阶段,同时呈现出轴线发展趋势。3.3.3发展定位发展定位建立在SWOT分析

15、的基础上,从中部地区、两湖经济协作区、湖南省、常德市等区域层次进行定位,将津市澧县共同定位为:湘鄂边界地区历史文化与商贸特色突出的重要中心城市,湖南省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常德市以盐化工;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及粮、棉、油商品为主的重要生产基地。尤其是从区域竞争的角度来看,湖南省的北部需要培育中心城市与湖北的荆州等城市竞争,津市、澧县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壮大力量,尽快形成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并且根据分工与竞争的理论等提出津市、澧县各自的近期定位,津市强化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市,澧县强化商贸、文化旅游等城市服务功能。根据功能定位等提出的津澧总体发展战略,即区域协调,津澧联合建设组合型的带状城市,稳步发

16、展商贸物流、大力推动资源型工业与环保型工业的发展,形成湘鄂边境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镇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树立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型。3.3.4 产业协调发展津澧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农业基地、湘北第三工业增长极、湘鄂边界服务网络中心节点。并且对津市、澧县的产业进行分工的同时推行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降低交易成本,产生协同效应。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津市和澧县在产业发展上应该统筹发展、合理分工,津市侧重于发展汽车制造业、食品工业、盐化工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和旅游业,澧县侧重于发展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器材、纺织工业、电子产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物流

17、业、旅游业和专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会计、律师、咨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两者应该联合发展公共服务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实行津澧产业一体化战略:设立共同的产业发展机构;建设共同的产业发展载体;提供统一的产业基础设施;打造共同的产业一体化模范企业。通过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空间集中化,全方位整合资源、市场,推动津澧经济的起飞。3.3.5空间发展战略津市、澧县集中突出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组合型带状城市的战略。区域空间发展方面:区域空间采取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一主三副四轴四区”的区域空间发展结构,区域轴向发展,主城区与次中心紧密相连。“一主”指津澧主城

18、区为核心,集中发展;三副指金罗、梦溪、保河堤等三个副中心;“四轴”指在空间上呈现出小渡口张公庙东西轴线、太澳高速发展轴两条南北主轴线和沿207国道、湘北干道两条次级城镇发展轴线;“四区”指西部山体生态保护与资源工业区、东北部平原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区、中南部城镇综合经济区和东南部工业与湖区商贸物流旅游发展区。主城区协调发展:多年来津市、澧县两个城区相对对立发展。澧县城区空间主要是向西部与北部拓展,津市城区受到行政界限的限制无法向西部和东部拓展,只能是跨越澧水向南部发展。提出逐步实现津市与澧县两个城区逐步对接与融合,主城区东西拓展,两翼对进,北部适度发展,南部控制规模。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与协调发展的

19、可能性等因素分析,津澧主城区的空间结构有三种模式:双城结构、三组团结构、带状组团结构,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选择带状组团模式适宜近期协调发展与远期行政区划合并的发展模式。3.3.6交通发展战略建设津市、澧县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体系,津澧区域内部交通的快速联系体系和对外交通联系体系等三大交通体系,同时提出健全交通协调发展机制。3.3.7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以往各自建设防洪圈的状况,共同建设防洪圈,并且将防洪等级由现在的20年一遇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标准。并且全面推进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协作,逐步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系统。3.3.8分区发展指引在产业、旅游、空间等分区的基础上

20、,对津市、澧县的区域统一进行分区(共划分为四个发展区,具体见“空间发展战略”部分)并且制定分区发展指引,指导各区域的发展3.3.9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在比较分析和借鉴国内的沙市与荆州合并、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双城、英国伦敦区域治理等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津市、澧县的发展现实,提出津市澧县推行区域一体化治理机制,建议近期采取“设立津澧一体化建设专区,成立津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别委员会,建立津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别基金”的方式,在行政区划方面近期不宜采取行政合并的方式发展,可采取市场化方式将澧澹乡东部的部分村划归津市经营或合作建设,建议远期津市、澧县一体化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时候,进行

21、行政区合并,成立澧州市。4.主要结论 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区域发展的重要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区域城市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间、城市间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理论基础主要是区域分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也为区域协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不仅在区域城市间的基础设施等物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区域城市间的政策体系、组织结构等软件环境的建设。津市、澧县区域城市协调发展代表的是地处同一经济区内在空间上紧密相连的两个区域、两个城区间的协调发展,探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必定要识别区域的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寻求“一体化”,推动着津市和澧县的发展。津市正阔步走向工业强市,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轻型车桥生产基地和湖南省颇有名气的“汽车城”。随着10万吨烧碱项目的投产,这里又将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盐化工基地。澧县在啤酒酿造、新型包装等轻工业方面,也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一旦津澧走向融合,在湘北鄂南边界形成唯一的中心城市,它就会像恒星吸引行星运转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一区域比较密集的城市群纳入自己的“星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