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628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哈贸易现状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哈贸易现状研究 提要 近几年,哈萨克斯坦已成为中国在中亚的第一贸易大国。本文通过中哈双边进出口额,以及双边商品结构数据,分析其中的特点以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哈萨克斯坦;商品结构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0日 一、引言 哈萨克斯坦于1992年与中国建交,20多年来中哈两国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活动以及经贸往来,签订了大量的经贸协议。由于中哈双方政府和行业界的共同努力,大大改善了中哈经贸关系。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有石油、银行等大型经贸企业和合作项目,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我国在境外投资较多的国家。中哈贸易在中国与原苏联国家的贸易中位居第二位,且还

2、有上升的潜力,因此对于中哈两国的贸易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哈两国贸易现状分析 哈萨克斯坦独立前是前苏联的一部分,后来独立出来,政治和经济处于长期不安定的情况,因此前期的进出口额均较小。经过十几年的合作,中哈两国在合作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经贸领域方面取得成果,稳步增长的贸易额,使得中哈经贸合作呈现如下特点: (一)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哈两国贸易总额逐年上升,自2002年以来双边贸易增势非常强劲,尤其是自2007年已经突破100亿美元。中国在哈国的贸易地位变得更加重要,贸易总额在哈国的贸易占比日益增加。 (二)贸易投资领域和规模。据哈萨克斯坦投资委员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

3、在哈的实际投资约28.58亿美元,中国在哈投资主要涉及石油勘探开发、加油站网络、农产品加工、贸易等领域,而哈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新疆地区。 (三)经贸协定的完善和跨境经贸合作区的建设。随着两国贸易发展,中哈政府间相继签订了经济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商检协定、汽车运输协定、铁路过境运输协定、利用连云港港口协定等协定。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于2012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的,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使中国新疆真正成为向西开的桥头堡。(图1,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http:/comtrade.un.org/) 如图1所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4、,且斜率越来越大,表明增长率越来越大。1992年两国建交初期,贸易额都相对较小,但是在未来的几年里,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我国的外贸发展较快,在2008年达到了顶峰,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又重新上升,减少了金融危机对中哈两国的影响。历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进出口额见表1。(表1) 表1数据显示,在1993年至1995年的三年间,我国对哈国的出口增长率是呈负增长,1996年第一次实现了正增长,但是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刚刚步入正增长的出口贸易,下跌至0,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点(不排除数据统计有误的情况)。从此之

5、后出口一直呈现正的增长率(2001年,2009年除外),2008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哈国的进口能力减弱,影响我国的出口,使我国出口减少。2010年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由于关税同盟成立,取消了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但保留了对非成员的关税,从而发生同盟成员国的低效率生产取代非成员国的高效率生产的情况,由此引发的进口成本增加的损失,影响中哈两国的贸易活动,使得出口增长率从20.29%骤降到2.65%。 在20年中,中国从哈国进口增长率几乎都是正的,除去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弱了中国的进口能力,使得2009年我国的进口减少。2010年,哈国政府回复征收原油出口税,原油出

6、口税从2009年1月份的每吨0美元上升至20美元,轻质成品油出口税为99.7美元/吨,而原油以及油制品又是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同时作为关税同盟的产品,这个决定对双边贸易相当不利,使得进口成本增加,导致中国企业的采购份额流向其他中亚国家和中东国家,从而从哈国进口减少。 在过去的大多数年份中,中方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2005年开始,中方由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2010年开始,由于石油等大宗矿产资源的进口增加,中方因此出现大额逆差,关税同盟对我国的影响在逐步的减弱,而且目前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初显,也许这对将来中哈两国的发展会有好的影响。 三、中哈双边商品结构分析 (一)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商

7、品结构。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产品中,排前十位的基本上都是矿产品、原材料产品以及衍生品,出口结构基本保持不变,2008年至2011年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原油。由于2008年底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原油出口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几年的出口都是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出口额从2008年的41.04亿美元到2011年的86.02亿美元,出口额比重最高占到哈国出口俄的53.45%,其他种类的产品出口金额变化则不是特别明显。 (二)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结构。随着2008年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合资公司的组建,中哈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始了全面实施阶段,中哈天然气管道分为一期工程,于2008年开始,

8、二期工程于2010年开始,这就使得钢管道的进口量增加,使得钢管道在2008年至2010年的进口额都排在前两位。 近几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不断开展,哈萨克斯坦对民用建筑和公共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加大,使得钻机、掘进机、打桩机、铲雪机等大型工程类机械的进口扩大,20082011年都是排在前三位。 电话等无线通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在2010年的进口首次排在第一位,近年来中国参与建设的哈萨克斯坦的通讯项目不断增加,促使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通讯设备数量和金额都在增加。在2012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中,哈萨克斯坦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排在全球第20名。 进口的大宗商品较少,但是类别增多。以2

9、011年为例,2011年哈萨克斯坦子中国所有类别产品的单项进口额均未超过4亿美元,进口商品前十位仅占总量的32.77%。钢管进口量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9.3万吨降到7.44万吨,进口金额为1.44亿美元,同比下跌21.8%。碳电极、碳刷、石墨或精碳制品进口量小幅下降,但进口金额为1.11亿美元,同比上升14.4%。焦炭和非合金平板轧材进口上升,进口额分别为0.88亿美元和0.69亿美元。这说明,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产品在向多元化发展。 (三)中哈两国商品结构变化原因 1、哈萨克斯坦本国需求的变化。哈萨克斯坦在脱离前苏联、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后,在前几年生产能力较弱,需要从别国进口大量的基础性消

10、费产品来维持生活,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哈国的轻工业渐渐地建立起来。且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受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哈萨克斯坦借助自然资源以及外部环境,使本国步入持续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复苏,使得哈国的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哈萨克斯坦本国国内基础建设的资金和能力不足,迫切需要与邻国中国进行合作,因此中国在哈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不断发展。同时,哈萨克斯坦原先的交通、通信、管道等基础设施都是前苏联时期修建的,面临着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的现象,需要大规模的改善,使得工程类的产品进口增加。而中国恰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国的地理优势以及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使得

11、哈国从中国的进口增加。 2、两国的经济水平差异。两国在经济水平发展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哈萨克斯坦受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口一般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则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而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因此,对哈出口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 四、中哈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哈两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双方合作取得了许多成绩,而且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合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贸易结构相对单一。中哈两国间的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因此这将制约中哈两国长期扩大贸易合作的规模。

12、(二)合作的地域相对有限。中哈经过20多年的合作,大多数的贸易都是与新疆完成的,而新疆是中国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较少。虽然新疆在双边的合作中,具有地缘优势,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只是与新疆进行合作,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双方的合作后劲不足。 (三)双边贸易合作方式还亟待规范。哈萨克斯坦正处于市场机制建设的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易方式不规范、秩序混乱等问题。且中国许多产品是通过旅游购物这样的形式进入哈国市场,因此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进入哈国市场后损坏了中国产品的形象,对中国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双方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海关管理程序,哈国存在严重的“灰色清关”现象,给双边贸易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3、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应发挥在双边贸易之间的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发挥区位优势,优化出口结构,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在保护本国的贸易主题获得比较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为各贸易主体开拓哈国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目前,中哈双边的贸易合作大多是在新疆进行的,但是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想扩大中哈贸易合作,就必须依托新疆本地的较丰富的资源,以石油煤炭等资源为依托,建立出口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培育有潜力以及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并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出口商品结构。 (三)政府之间加强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哈国的海关部门的合作,规范双方的手续,推动海关合作,减少“灰色清关”现象的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燕.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经济合作的互补性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2. 2李道军,胡颖.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6.17. 3曹绿,郑国富.中哈经贸合作关系论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