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3146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7.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与传播学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传 播 学 原 理(2015-2016秋季学期),助教:张琛 186-1263-0661,2,本学期教学计划,第1讲 传播学概论第2讲 人类的传播行为第3讲 媒介论第4讲 传播内容与信息第5讲 传播者与传播制度,第6讲 受众与市场第7讲 传播效果第8讲 传播学发展源流第9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10讲 传播学应用研究,3,传播学原理教材、参考书,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主讲人:崔保国 教授,5,第一节 传播、信息、媒介,6,人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它是形成人类关系的基础。它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河流,不断延伸我们的感觉和我们的信息渠道。【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

2、论,引入:,一、理解传播,无所不在的传播,传播充满我们的生活。传播是我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也是我们进行工作的基本手段。传播是人的基本行为和基本能力。传播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基本手段。传播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要产品。传播就是生活,我们处在一个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媒介时代”。U时代(Ubiquitous Time)。,新闻、宣传、传播、传媒,从微信、微博、新浪、CCTV看你们将要从事的媒体行业:新闻、娱乐、体育、财经、科技.新闻以外的是什么?从新闻联播看:哪些是新闻、哪些是宣传?新闻应该怎样编?人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新闻?中国与世界:国外的新闻、传播、学科、院系我们的学科:新闻与传播学、

3、新闻学、传播学,传播是人类的本能,传播缘起于人的本能,传播研究也应该以人为本。人类传播行为的缘起,既出于人的本能,也出于人类对世界认知的需求。人体具有媒体的功能,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人是一个小宇宙,内观人心,外观宇宙。信息传播、宗教传播、思想传播是社会传播现象。,10,传播的概念,传播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发送者、中介和接收者,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形成了信息传递关系。,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媒介和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社会互动,信息的传递是这种互动的结果。,11,传播是一切社会交往的实质,因此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人类在不断地改进自身对信息的

4、接收、处理和吸收能力;不断提高传播信息的能力、速度、清晰度和便利性;也在不断更新着在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方法论方面的思考。这些努力使得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要素。,12,目前,学界对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一般可以分为“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互动关系说”强调传播的双向性;“信息符号说”强调传播是以信息符号为中介的活动;“目的-刺激反应说”强调传播的目的性等。,例如,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写道: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1.理解传播 Communication,“传播”communication,在英语中这个词源自拉丁语Com

5、munis。该词的中文意思可以有十几种解释,如:交往、交流、交通、通讯、传播等。其词根的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宪章中,开始使用 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被翻译为“大众传播”(当时是指报纸、广播、书籍等媒体传播而言,所以,这些媒体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简称为大众传媒。,英语中的“传播”,Communication,该词的中文意思可以有十几种解释,如:交往、交流、交通、通讯、传播等。与“传播”相近的英文单词也有很多:Communication 交往、交流、通讯、传播;Disseminatio

6、n 传播、扩散、宣传;Transmission 传输、传送、播送;Spread 传播、传送、宣传;Propaganda(政治、政党)宣传。,汉语中的“传播”,“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是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这就指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北史突厥传:“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适:“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为传播吟玩。”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一砚一铫,主人俱绘形作册,传播艺林。”丁玲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消息立即传播开了。”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如:传播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疾病、传播花粉,

7、16,2、传播的定义,传播,德弗勒,传播是经由符号,将讯息、意念、态度或感情从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传送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团体的活动。,传播可以被界定为“通过信息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格伯纳,郭庆光,从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来看,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17,崔保国,传播是指信息传递的现象。人类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媒介和符号而进行的社会互动行为。,18,(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传播的深度、广度和效果与传播相关者的经验和情景关系很大,(4)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前提是传授

8、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符号系统,(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传播的特点,19,二、理解信息,理解信息,1948年香农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他在该文中系统的提出了有关信息的论述。人类从此开启了信息理论的大门,从而创立了“信息论”。香农的“信息”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给出的信息定义并没能揭示出信息的本质,反而使我们对“信息”的认识更加“迷茫”。信息论经历了50年的时间,却止步不前了。为什么?有两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在影响它的发展:一个是“信息”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还没有搞清。另一个是,“信息”到底是怎么“创生”的问题也没有搞清。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要想发展

9、“信息学”就无从谈起。,信息的定义,信息最为特殊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信息具有“传播”性质。正因为它具有“传播”性质,才使得人们感到离奇困惑。没有传播不成信息。那么“传播”是什么呢?“传播”就是一种“迁移”现象。“信息”概念应该从事物的“迁移”现象入手。信息定义:信息就是物质的属性在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移动和传播。这种移动需要人脑的感知,还需要符号和媒介,才能够进行移动和传播。,22,三、理解媒介,理解媒介,“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和载体。media与medium为了使用便利和形成学术习惯,我们把“媒介”(medium)界定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和载体;把“媒体”(media)界定为二种或多种媒介组合

10、在一起发挥传播效力的传播机构或组织。,理解媒介,传媒(communication media)理解为由“传播”和“媒介”两个词构成,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了内容的制作和内容传播。包括了通常所说的所有媒介和媒体,具有多种媒介形态和多种媒体业态并存的特征。大众媒介、大众媒体传媒产业(Media Industry)是由多数传媒企业和传媒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一般按照行业或区域形成传媒产业的基本结构。,从传媒到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一词最初诞生于文学领域,后被美国军方和政府 采纳,并逐渐得到全球各国普遍接受。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演进发展,人们对 网络空间的理解和定义尚未达成一致,较为经典的包括:2003

11、年2月美国联 邦政府发布的 保护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战略 认为,网络空间是国家的中 枢神经系统,它由无数相互关联的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和光缆组 成。网络空间是一个由无数的用户、信息、计算机、智能终端、通信线路设备、软件等要素交互形成的人造空间,该空间有别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又连接着天、地、人。网络空间是一个全球性信息系统,其中又有很多封闭或半封闭的局域新系统。,为什么要学传播学?,重新认识传播、信息、媒介,传播、信息、媒介的一体性,28,第二节 理解传播学,一、传播学研究什么?,什么是传播?(基础概念)谁传播给谁?(来源和接收者)为什么传播?(作用和目的,为了认知、告之、理解或行

12、动?)传播如何发生?(渠道、语言和符码)传播什么?(内容、出处和信息类型)传播的结果怎样(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30,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行为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问。学习传播学的意义在于发现传播规律、学习传播技巧、掌握正确的传播理念。,传播学是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交叉学科。传播学与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此互相影响,相互渗透。,传播学还借鉴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研究方法,所以称它为交叉科学,处在多种学科和多种产业的十字路口。,综合来看:,31,二、传播学的学术渊源,行为科学: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都与传播

13、学相关,如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神经病学等。,信息科学:传播学借鉴了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的知识。,社会科学:如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管理学等。,32,传播学的发展背景,传播研究起源于20世纪前二十年,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是在40、50年代。其兴起与形成的社会条件和学科基础是:,19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代。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和范围大大延伸,产生了有别于传统社会的“大众社会”。,33,传播学的发展背景,19世纪已经形成的报业,加上20世纪前期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介,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独立的产业大众传媒业

14、,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科学革命,亦即两次思想革命。人类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认识能力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扩展。,三、传播学的核心问题是传媒,传为了使用便利和形成学术习惯,我们把“媒介”(medium)界定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把“媒体”(media)界定为二种或多种媒介组合在一起发挥传播效力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媒(communication media)理解为由“传播”和“媒介”两个词构成,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了内容的制作和内容传播。包括了通常所说的所有媒介和媒体,具有多种媒介形态和多种媒体业态并存的特征。,传媒产业(Media Indust

15、ry)是由多数传媒企业和传媒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一般按照行业或区域形成传媒产业的基本结构。,四、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的一般理论:媒体素养、传播原理传播的业务理论:采、写、编、评、播、摄传播的市场理论:广告、发行、产业、管理传播的制度理论:制度、规范、法律、政策传播的文化理论:信息文明、媒介文化,传播者传播内容 传播媒介受传者 传播效果,五、关于研究方法,经验研究:为什么?如何做?实证研究:是什么?规范研究:应该是什么?案例研究:,万变不离其宗传播、信息、媒介,传播学研究的视角与体系,传媒 信息 移动 新闻 网络 娱乐 电视 影视 报纸 广告 人际/群体/大众/国际/社交 传播,40,第一讲-

16、完,第二讲 人类的传播行为,主讲人:崔保国 教授,2023/3/23,42,人类传播行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2023/3/23,43,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信息交流发生在主我和客我之间,传播信息的主题和接受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作为最基础的人类传播形态,人内传播是其它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人内传播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等正常形式,以及做梦、催眠等异常形式,2023/3/23,44,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特征社会性和实践性:人内传播本质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

17、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系统性(非孤立):是传播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外界保持着信息的交流;积极能动性: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间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的反映;基础性:人内传播是其它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2023/3/23,45,人内传播,案例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思考,一颗苹果砸中了他的脑袋,外部信息在他得脑海里汇总、提炼、总结,迸发出开创性的理论(可能是后人演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现在同学们常说的“我想静静”;,2023/3/23,46,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

18、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2023/3/23,47,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分类人际传播可以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借助某种有形物质媒介而进行的非面对面交流;根据时间差异的有无,人际传播可以分为同步传播(如打电话等)和异步传播(如发短信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扩散,依赖网络、移动通讯工具进行的交流正在革新人际传播的形态。,2023/3/23,48,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动机获得对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有用的信息;认知自我(形成自我意识)和与他人的相互认识;社会协作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需要;满足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过程分析施拉姆的A型传播和B

19、型传播“A型传播”指的是在发出符号之前和发出符号的同时发生的某种内在性的行动:一个人有理由进行传播,然后把要发送的信息加工成代码,对肌体发出命令,产生诸如讲出的话、写出的字和做出的姿势等符号;“B型传播”指的是某人在使用这些符号对信息加工的过程:首先注意到这些信息,运用感觉渠道从符号中抽出某种信息,加工这一信息,对已储存的印象和需要做的事的轻重缓急顺序作出看来必要的改变。,2023/3/23,49,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特征直接性: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多符号性:信息传递和接手的渠道多,可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反馈迅速:互动频度高,可随时进行传播方式和内容的调整,具有鲜明的可控性;

20、保密性强;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传播关系的成立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强制性,建立在合意和自愿的基础上),2023/3/23,50,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对于个人社会的重要作用,一是自主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按照社会学对于人际传播占主要传播形式的群体的分类,这种功能尤其表现在初级群体(如家庭)、次级群体(如学校)、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群体,“霍桑实验”)和小群体中;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伊利县肇始的“两级传播”研究和“创新扩散”研究等经典的传播效果研究都证明了人际传播对于大众传播效果实现的重要作用。,2023/3/23,51,人际传播,案例魔鬼搭讪学:有

21、一本畅销书叫做魔鬼搭讪学,来源是豆瓣上有个小组,一个北大毕业生毕业后无所事事便在大街上不断跟女生搭讪约会,并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在这个小组里,后来竟因此“发家致富”,办起了教别人搭讪的培训班,并把经验写成了这本书。,2023/3/23,52,群体传播,群体的成立、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些条件,其中最基础的条件有三项:共同的目标和关心的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2023/3/23,5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2、,所谓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不仅指由各成员密切接触和协作而产生的成员间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间主观境界的融合(精神上的一体化)所产生的“我们”的感情;群体归属意识,既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2023/3/23,54,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产生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也会对群体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任何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率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双向性意味着群

23、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更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2023/3/23,55,群体传播,案例浪潮:电影浪潮基于一个真实故事改编,体现了通过群体传播构建群体意识的过程:“独裁政治”课堂上,老师心血来潮,决定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们体验一下真实的独裁政治。被激发了兴趣的学生们商定了统一的标志、服装(白衬衫)与手势(即“挥手礼”),而老师则要求学生们必须严肃地尊称自己为“文格尔先生”,然而“浪潮”却一发不可收拾了。,2023/3/23,56,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就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了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包括

24、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具体而言,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2023/3/23,57,组织传播,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组织内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两种结构 正式渠道:既信息沿着一定的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及其从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通过正式渠道进行的组织内传播又分为纵向传播(包括侧重组织目标,任务的“下行传播”,侧重下级部门任务汇报、建议提出的“上行传播”)和横向传播(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之外的信息传播渠道。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的组织内传播又分为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非正式的群体传播。

25、非正式渠道的组织内传播能够减少组织内的制度性结构压力,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人”与“社会人”的角色转换中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性的发挥,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2023/3/23,58,组织传播,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组织外传播:组织与外部的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是组织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如现代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宣传活动,如公关宣传、广告宣传等组织传播的功能手段性功能:内部协调,形成整体;指挥管理;控制环境,决策应变;满足性功能:形成共识,进行情感交流;鼓舞士气,2023/3/23,59,组织传播

26、,与组织传播有关的理论和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注重研究传播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可续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系统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认为组织是社会文化的结合。组织成员的传播互动社会性的构建了组织文化,这种文化由片段式的亚文化单位组成;组织传播研究的批判学派:该学派关注组织中对立的权力结构,着重对权力关系对生产方式和方法的控制,对性别问题的控制和对组织话语的控制入手,分析组织中意识形态与霸权的产生。,2023/3/23,60,组织传播,案例“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专权,意图谋反,为了探测朝臣是否听命于他,一天上朝的时候让人牵来一只鹿,说这是一匹马,朝廷大臣有符合说是马的也

27、有说是鹿的也有沉默不语的,宝座上的秦二世胡亥也笑着说这是鹿啊怎么能是马。之后,赵高便借机惩处那些说是鹿的人。这是一次典型的组织内非正式传播,领导者用以树立自己的威权。,2023/3/23,61,大众传播,美国学者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的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我国学者认为:“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传播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化、分众化(以及小众化)、个性化等成为大众传

28、播的崭新特征,上述定义已明显不适合当下大众传播多样性的面貌。,2023/3/23,6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特征过去的研究结论: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整体)或个人;大众传播所运用的是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讯息的传递是大量的、迅速的、连续的和公开的;大众传播的对象是具有“多”,“杂”,“散”,“匿”等特征的受众;大众传播的传播过程单向性很强,反馈间接、迟缓、零散、具有集聚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作为一项产业,其所传播的信息既有文化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2023/3/23,63,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特征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新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

29、进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从形态到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特征的变化上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大众传播的受众从被动走向主动,多样化的信息接受(采集)渠道使得受众能够和大众媒介一样接触新闻源,掌握和发布社会信息(传播者多元化),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专业发布的机构的特点更显突出;大众传播双向、同步的特征更为明显,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反馈渠道实现与传播者的实时沟通,传播者也可以根据实时的反馈调整传播策略;大众传播形态走向以“离散”(单一媒体的分众化)为特征的新“整合”(大众)时代。,2023/3/23,6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关于媒介功能的探

30、讨,都算媒介分析中的宏观研究。它所关心的不是媒介系统自身的问题,而是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因此,考察媒介功能的大多是社会学家。媒介的社会功能可以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来看。媒介的正面功能是指媒介有益于社会的积极作用而言;媒介的负面功能则是指它有损于社会的消极意义而言。对正面功能的论述,以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最有影响力;对负面功能的分析,则以另一大先驱拉扎菲尔德最具权威。,2023/3/23,6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功能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监视环境;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监视环境:向受众提供并告知新闻,准确、客观的反映

31、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境,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社会协调:是指把社会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传承社会遗产:就是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代代相传。打下共同经验基础,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提供娱乐:媒介的娱乐功能旨在将人们从每天的难题中解脱出来,提供喘息的机会和轻松的时间。,2023/3/23,66,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功能施拉姆将拉斯韦尔、赖特的功能观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政治功能:包括环境监视,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经济功能:包括市场信息的传递和解释,开创经济行为等;一般社会功能:包括社会规范和传达,协调公众的了解、意愿和娱乐等,2023/3/23,

32、67,大众传播,案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于1978年1月1日启播,现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3套)19:00并机直播,同时中国各大卫视和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进行转播,节目时长通常是30分钟。从1982年报道十二大开始,中共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中国大陆最权威的发布机构。是中国政府重要的大众传播渠道。由于其较为固定僵化的报道模式,民间戏称为“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十分钟中国人民很幸福,后十分

33、钟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023/3/23,68,国际传播,定义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所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行为,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狭义的国际传播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展开而兴起的,在大众传播基础上所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包括两个部分:由外向内的传播: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民众;由内向外的传播: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2023/3/23,69,国际传播,定义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存在。从古至今,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斡旋与游说,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

34、事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都属于国际传播范畴。在近代大众传播出现以前,从事国际传播的主要是职业的政治家、外交家、从事跨国贸易的商人等社会精英人物,普通民众除了极其偶然的机会以外,一般无缘;工业革命和大众传播出现之后国际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在国际传播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它执行对内报道功能,不断的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社会;其次,它执行对外报道功能,担负着宣传本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外方针和立场的重要任务;,2023/3/23,70,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特征意图:国际传播可以是出于一定的目的,也可以是出于无意;渠道:国际传播既有公共性的,也有私有性的;技术:

35、国际传播系统所采用的信息传播渠道有无线电波、有线电波,或者影碟、录音带和录像带等多种媒介;形式:国际传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文化冲击:任何国际传播活动都必然会对接受国的文化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些媒介技术较强的国家可能通过发达的国际传播系统,将它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向落后国家的人民进行灌输政治本质:国际传播一般具有很强的政治性。,2023/3/23,71,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政治本质国际传播之所以有很强的政治性,是以为内它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传播充满着各个国家或民族利益的矛盾、冲突、妥协以及合纵连横的关系。在各种各样的国际机构中,传播主体大多是以国家社会的代表的身份出现的,而大众传媒

36、的国际报道也都是服务于本国利益的。国际新闻报道的“把关”研究和内容分析表明,西方媒体在国内政策上也许与政府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在外交政策上却与政府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这也说明了国际传播的政治性。日本学者田正辉指出“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是它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由政治所规定的跨国界传播”,2023/3/23,72,国际传播,案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是推广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项目。自2004年开始,由世界各地的大学自愿申请开办,中国提供教师和教材等资源支持,截止2014年已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2012年5月,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要求部分教师离境,此举引发舆论热议。2014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将与中国孔子学院停止合作。2014年12月,外交部就孔子学院是否限制了美国大学学术自由作出了回应。2015年6月3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关闭。一系列审查和停办事件现实出了国际传播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政治博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