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3709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最新培训教材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肥博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规划,业务范围,合肥博慧开展的咨询认证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目录,第一部分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理解及意义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理解新型能力的理解第二部分 南京国轩电池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计划推进计划任务分解持续改进,两化融合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合是一种境界和阶段,融 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信息化,工业化,一、两化融合基本概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2、,发达国家都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我国建国后提出要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改革开放后,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我国是继续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还是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一、两化融合基本概念,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出了决策。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两化融合基本概念,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

3、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一、两化融合基本概念,企业两化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集成和深度开发利用,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促成 业务模式创新 工作流程重组 组织架构重构 市场模式和经营战略转变 等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二、两化融合发展历

4、程,三个阶段传统工业化阶段,开放改革阶段,融合发展阶段 传统工业化阶段(1949-1978)纯国有的计划经济,学前苏联和自力更生,两化融合既无需求,又无动力,也无条件。开放改革阶段(1979-1999)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纯国有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从闭关自守向开放引进转变。两化融合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加入WTO,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经济超高速发展,两化融合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三、两化融合四个阶段及其含义,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框架,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九项原则,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

5、性(以之为本,出发点和目标终点),过程管理全局优化(正确方法,如何浸润到管理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持续改进,成长性),创新引领开放协作(突破性、价值性),融合,木,火,水,土,金,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积极性、主动性),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特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基于PDCA管理循环,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是一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数据四大管理要素,重点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有别于其他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作用,在当前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亟需顺应新趋势、把握新要求,形成覆盖全员、全

6、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新模式,从而引领组织的战略转型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旨在引导组织持续推进战略循环、要素循环和管理循环,从而建立两化融合背景下的管理模式,以不断打造新型能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解决主动性和被动性的问题,解决是否掌握打造新型能力的科学方法的问题,能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五、新型能力-识别及确定的原则,打造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企业战略规划,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实施过程(两化融合方案PDCA),目标、指标、以及运维、数据开发、监视测量、考核的完成情况,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

7、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五、新型能力-类别和方向,一、贯标工作的平台-动态跟踪,备注:网址:http:/,二、贯标过程-六大步骤,1、会晤最高管理层-传达省、市经信委信息推进处对贯标的要求和可获得的收益,把提高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与试点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2、现场勘察、识别、确诊-各部门表格汇总两化融合基础建设、单项覆盖、综合集成、创新突破情况(现有电脑、网络、软件、集成、监控、网站、微信、微博、电子商务、微电商、智能化、数字化、云管理、大数据等),完成两化调查表,初始评审;3、制订贯标推进日程表,外学内联-组织外出学习,掌握认知度;4、推动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

8、进领导组”;5、任命管理者代表,推行首席信息官制。,1、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及分解编写-第一个月 固定宣传栏公示;2、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编写(范围的界定)-第一个月的一周;3、程序化文件编写-第一个月的二周;4、行动指南、作业指导书、图、表等编写-第一个月的第三周;5、文件讨论、修改、定稿、审批、发布-第二个月的二周。,1、二方联合审核(交叉制度/模拟考试)-第八周;2、审核后跟踪(纠正和预防措施)-第九周 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指标绩效评估考核-第十周 请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专家和领导来现场指正;4、认定(评估)机构初步审核(1天)-第十二周 影视、电子档汇报;5、现场准备(“5S、PD

9、CA”等)-第三、十周 签到、试卷、满意度。,第一步骤调 查 研 究,第二步骤全 员 培 训,第三步骤文 件 编 制,第四步骤推 动 运 行,第五战步骤模 拟 审 核,第六步骤现 场 审 核,1、最高管理层+中层干部培训文件-第一周 签到、试卷、满意度;2、编写体系材料特殊培训(35天)-各组老师指导,按照实际编写;3、基层员工两化与体系应用培训-第二周开始 签到、试卷、满意度;4、CIO任职资格、内审员培训-第二个月 签到、试卷、满意度;5、对全员进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和安全的意识培训-第二个月。,1、文件化体系的运行-第一周;2、内部技术/融合技能再培训-第三周;3、运行期评测-第三

10、、七周 视频;4、内审 整改 跟踪-第三、七周 电子纸质资料;5、考核、管理评审推动运行(12次)-第七周 交流会议。,1、提前12月申请认定;2、报文件资料(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等);3、全体员工准备(迎审技巧培训)-第十一周;4、现场审核-第十二周 5、整改闭环、取证、总结-110日后。,三、贯标计划-时间安排,2017.8内部审核,2017.3贯标启动,2017.4文件的编写及发布,2017.4-2017.8体系试运行,2017.9管理评审,2017.3网上自评估、现状调研及差距分析,2017.9月现场审核,2017.910合规性审查和复评,2017.3体系的分析策划,2017.12底前取得

11、证书跟踪取证,领导的核心作用及全员参与,一、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七项任务,第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新体系,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大企业“双创”发展,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体系,发展新型研发创新服务。第二,推广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引领生产方式持续变革。大力发展智能工厂,推进网络协同制造,推广个性化定制,发展服务型制造。,一、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七项任务,第三,培育平台化服务新业态,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产品服务,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第四,营造跨界融合新生态,提高行业融合创新能力。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创新跨界融合发展

12、模式,加快智慧集群建设。第五,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创新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推广,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一、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七项任务,第六,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智能新产品,做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第七,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夯实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基础,发展核心工业软硬件,提升工业云与大数据服务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逐步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二、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六大工程,二、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六大工程,二、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

13、016-2020)-六大工程,二、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六大工程,二、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六大工程,二、两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六大工程,三、两化融合规划-阶段,制造阶段,智造阶段,创造阶段,产业协同智慧,供应链协同制造,单体制造,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以业务为导向;以业绩为驱动。,项目全流程集成管控,产业链协同管控,以战略为导向;以项目协同管控为驱动。,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以产业链协同为驱动。,四、两化融合发展-路径,未来信息化的定位也要从当前的“技术支持提供者”逐步提升到“业务促进者”角色,努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分享价值 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