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急救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4249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溺水的急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溺水的急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溺水的急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溺水的急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溺水的急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溺水的急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溺水的急救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溺水的急救,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溺水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的第三位死因,是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发病机制,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可有两种情况,可有两种情况:,1.干性淹溺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人,占淹溺者的10%20%。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

2、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所有溺死者中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2.湿性淹溺,人淹没于水中,首先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1)淡水淹溺 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属于低渗,统称淡水。水进入呼吸道后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水损伤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壁的上皮细胞,并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肺泡塌陷,进一步阻滞气体交换,造成全

3、身严重缺氧;淡水进人血液循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和低蛋白血症;血中的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碎,引起血管内溶血,导致高钾血症,导致心室纤颤而致心脏停搏;溶血后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2)海水淹溺,海水含3.5%氯化钠及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海水损伤后,大量蛋白质及水分向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渗出,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高钙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高镁血症可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导致横纹肌无力、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临床表现,淹溺患者表现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近乎淹溺

4、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与持续时间长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水的性质及器官损害范围有关。,临床表现,1.症状近乎淹溺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溺入海水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临床表现,2.体征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污。常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和肌张力增加。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偶尔有喘鸣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腹部膨窿,四肢厥冷。有时可发现头、颈部损伤,现场快速诊断,落水淹溺+症状体征,表现,溺水现场,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惊慌失措。(1)强调施救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尽

5、可能呼唤多人参与救援 不要盲目下水。禁止不会游泳者下水救人 禁止儿童下水救人救援时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终止救援,(2)及时呼叫专业救援人员(3)充分准备和利用救援物品(4)救援前与淹溺者充分沟通(5)救援方式 伸手救援。藉物救援 抛物救援。划船救援。划船救援,上岸后的救援,1)迅速检查患者 如果未能实施水中生命支持,淹溺者被救上岸后的当务之急就是迅速进行身体情况检查,以确认患者的状态,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因此在未查明患者情况之前不要盲目采取抢救措施,以免进行了无用的抢救或错误的抢救。,上岸后的救援,意识检查呼吸心搏检查 外伤检查 如需CPR应该立刻进行口对口心肺复苏复温及

6、保温 如患者体温过低,据情可采用体外或体内复温措施。,CPR流程,意识判断,呼救,摆放体位,胸外按压,(1)按压部位 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即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2)按压手法将伤员仰卧置于硬板或地上。抢救者的上半身前倾,将一手掌置于伤员前胸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该手背上平行,手指交叉互握,(3)按压方式 两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于自已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往下挤压。要求按压平稳、有规律的进行,不能间断,放松时,手掌跟部不能离开胸壁,A人工呼吸,技术要点,1、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2、按压深度:成人及儿童均为5cm以上;3、吹气间隔:每五秒吹一口气;4、吹气量:成

7、人7001000ml,儿童10ml/kg左右;5、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1)单人操作:按压:人工呼吸=30:2;(2)双人操作:按压:人工呼吸=30:2;6、完成五个心肺复苏周期后,观察伤员心跳、呼吸、脉搏、瞳孔。如恢复,可停止心肺复苏操作;如没有恢复,继续施行心肺复苏。,在实施心肺复苏前是否需要为患者控水的争议,目前主张不用在心肺复苏前控水的理由 无水可控:对于干性淹溺来说,患者因声门闭锁没有吸入水,因此无水可控。对于湿性淹溺来说,从发病率来看绝大多数的淹溺者属于低渗淹溺(淡水淹溺),这部分患者即使通过呼吸道吸入了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也已经进入血液循环,加之根据呼吸道体积的计算,呼吸道如果灌满水分,充其量也就150毫升,而这点水根本不值得控。,控水需要吗?,CPR是关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