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1618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州xxxxxxxx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资产减值会计初探 姓 名: xxx 准考证号:xxxxxx专 业: 会计 年 级: xx级 指导教师: xxx 2012年xx月xx日 浙江温州课 题 摘 要资产减值是指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发生改变而导致资产使用价值降低,致使企业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粉饰资产价值成为普遍现象,财务报告中大量的虚资产的存在对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产生了严重影响。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利

2、用并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介绍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资产减值 现状 建议目 录一、引 言4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一)公允价值较难确定4(二)折现率的选择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4(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5(四)资产组的划分界限不明确5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6(一)适当地运用公允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6(二)规定折现率的选择标准,研究相应的制约手段7(三)让理论与实践检验有关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8(四)提高从业人员的预测水平,明确资产组的划分界限8结

3、论10致 谢11参 考 文 献12一、 引 言 资产减值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的改变而引起的资产价值的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小于现有的账面价值。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做出的实际工作。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及披露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作出了相应的操作指南,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不可避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还任重道远。所以探讨对资产减值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探讨针对目前

4、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现状,对影响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公允价值较难确定 新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可根据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确定;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按市场价格确定;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进行估计。对于单项资产,其销售协议价或市场价格可较容易地获得。然而,对于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则很难取得其销售协议价或市场价格,这时,是将各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加还是采用外部评估值作为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准则没有对此进行限定。此外,在我国,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不够完善,资产评估的规范化水平及评估机构

5、的独立性还不是很高,这些条件限制了公允价值的确定。(二)折现率的选择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当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取得时,选择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资产可回收金额。而“折现率”的高低对现值的可靠性有极大的影响。选择的折现率偏高会导致现值偏低,选择的折现率偏低会导致现值偏高。准则第九条规定“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以确定其现值”,但是何谓恰当的折现率呢?当下,并没有选择折现率的标准。目前会计工作者普遍认为其操作性不强。新准则关于折现率的相关信息并不详尽,对于折现率有如下规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

6、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折现率的选取没有明确标准,存在较大的选择空间,计算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做出人为的假设和判断,其计量的可靠性较差。而且,折现率是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在目前通货膨胀比较厉害的环境下,预计折现率时,更应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它的变动引起可收回金额的变动,使得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导致计提过程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还缺乏制约手段。由于上述两点原因,企业难以很好掌握这一指标,实务操作性差。(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

7、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短期投资市价、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四)资产组的划分界限不明确资产组概念的引进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资产组的认定在具体操作上十分复杂,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从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监管来看,全面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我国企业的管理惯例和较低的管理水平

8、不利于资产组概念的广泛运用。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3至5年)现金流量预算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IAS36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测算企业层面上的现金流量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是测算资产组的现金流量。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资产组的分配工作量可能会很大

9、,尤其是当涉及到商誉的确定时中小企业可能不堪重负。虽然我国规定小企业可以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但如果一个中小企业为某一集团公司的控股企业,那么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还是要求其控股的中小企业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这对一个只有一两个会计人员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成本大大地超过其效益的。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一)适当地运用公允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 慎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初入我国,其公允性难以保证的原因之一,是经济环境和其它各种条件尚不成熟完善是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客观因素,在短时间内我们并不可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制一个成熟完善的经济环境,所以我们

10、只能在特定领域并且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来应用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会计中更是应该谨慎地使用。例如,甲公司的一条生产线生产精密仪器,由A、B、C三部机器构成,虽然每部机器都存在活跃的市场,但是这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运用公允价值来判断其是否减值,而是需要把三者作为资产组,并通过所生产的产品的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来判断其是否减值。因此,要判断某些资产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资产等资产是否减值时,要慎用公允价值。2、构建完善的计量依据体系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旧货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统一提供公开、公正、合理的各

11、种资产信息和价格信息,为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计量提供客观的依据,提高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同时加强企业的财务预测和预算编制,考虑将预算体系纳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上市公司每年编制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在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考核时,将其纳入考核范围要求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必须提供长期一年现金流量预算。加强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预测预算编制,为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应用现值等计量方法提供良好的基础。 3、加强企业各部门在资产减值计量中的合作在对计量可收回金额的过程中,业务部门是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对资产的性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性质比较了解,应及时判断和察觉资产可能发生减

12、值损失的各种迹象,适时提供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相应数据。资产的采购部门要对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充分的了解,确定资产当前的市场价格。资产的处置部门则要对资产进行处置的可能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的费用进行评估。会计部门要分析资产的账面价值,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算。这样,通过各部门的配合,才能更准确的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二)规定折现率的选择标准,研究相应的制约手段对于折现率的选择,在新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说明究竟何为恰当的折现率。但是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指出,为了资产减值测试的目的,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所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

13、置或者投资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部分研究人员指出,在实务中,折现率的确定,应当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在估计替代利率时,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资产剩余寿命期间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比如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金额及其时间的预计离异程度、资产内在不确定性的定价等。还可以根据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资产预计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政治风险、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但是,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

14、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的企业应当在未来各部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资产的价值在于能够带来未来收益。资产正常的盈利水平可以选取减值因素出现以前若干经营年度的资产回报率来体现。从理论上讲,这是最佳的折现率。对于企业来说,与资产回报率这一指标对应的最基本的指标就是筹资成本,结合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融资手段单一、多采用银行贷款的现状,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进行折现,即以当期的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三)让理论与实践检验有关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1、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并规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发生减值的

15、可能性的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当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统一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时间,避免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年报时均应按照准则规定来判断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准则还规定了,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后,会计期间内均不得转回。2、进一步健全信息市场和资产价格市场从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要素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的作用有限,国有资产流动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的限制。同时我国目前的信息市场发展中有相当比例信息服务业是隶属于政府部门,带有明显行政色彩,各据势力范围,带来行政性的信息

16、垄断,相互封锁造成信息资源严重浪费重复,再加上法制建设和市场规范的弱化,导致目前我国尚不能达到定期及时公布各种资产最新市价的目标。要通过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的完善,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让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原则,同时增加其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四)提高从业人员的预测水平,明确资产组的划分界限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如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判断,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占总部资产的分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存货可交现净值及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综合素

17、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和经营目标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因此,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既要大力宣传和解释新制度、新准则的要点,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同时,会计人员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注重实践,努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结 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资产减值的有关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间的利益关系,还直接关系到企业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之争,这些矛盾都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18、的实施效果。企业真实地计提资产减值,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有赖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者的诚信问题,这就有赖于整个社会、企业和广大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符合谨慎性原则。致 谢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老师细心的指导,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完成。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胡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

19、足的进展。 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学业。 最后,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老师!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三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赵金 .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第二版)商 业 经 济,20083、陈耀敏.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完善建议 .(第四版)会 计 月 刊,20094、黄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第二版)企业技术开发,20105、罗素新.试论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第二版)现代经济信息,20106、勾文静.浅析资产减值准备.(第三版)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