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208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使用说明: 1、本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将至少半年更新一次; 2、本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电子文本使用 PDF 格式,浏览须安装Adobe 公司免费提供的Adobe Acrobat软件。简体中文版可点击Adobe Reader 6.0下载。 3、用户可在线浏览,或将 PDF 文件下载到本地机器后阅读。 4、如有疑问或意见建议请与商务部世贸司联系,电子邮件:dstdiv3mo 版权声明: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版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所有,供公众免费查阅。未经商务部授权,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其用于任何商业盈利目的,不得转载、摘编、变更或出版出口商品技术指 南。经商务部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违反上 述声明者,商务部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 摘 要 本指南适用于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商品包装的设计、生产、检验、贸易 和流通。出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包装可参考采用。本指南未涉及危险品包装。 本指南分析研究了目标国关于包装的法律、限制性要求、典型的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 的技术内容及其关系和作用。预包装消费商品的包装和标签,分销包装的技术特点和关于运输 包装的设计、商业规程和试验方法是本指南的重点内容。共采纳日本包装法律和技术文献20项、 韩国6项、澳大利亚1项,新西兰2项,还有1项关于冷冻食品

3、卫生操作规范的国际标准。 本指南对目标国关于包装的法律和技术标准进行了概括和归纳,给出了通用技术要求,目 的在于使企业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进入目标国市场的商品包装应采取的技术对策,有效的规避经 营风险。针对我国出口目标国产品的现状和预期的潜在市场给出了按大类产品划分的技术与方 法。在章的附录中推荐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是有代表性的和适用的。 考虑到我国目前出口目标国商品包装应注意的问题,本指南给出了三十余条对法律和技术 标准的解释和说明,三十余条措施、建议或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水果蔬菜、机械设备、纺织品、 玩具、食品、塑料制品等6类商品可供参考的符合目标国包装要求的技术与方法。 本指南参考的目标国包装

4、法律文献和技术标准的颁布日期截止于2006年6月。 商务部世贸司 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技术指南项目工作小组 2007 年5 月于北京 目 录 第一章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包装市场及立法概况 1.包装市场 1.1 概况 1.2 纸和纸板包装 1.3 塑料包装 1.4 金属包装 1.5 玻璃包装 1.6 包装机械 2.包装立法 2.1 日本 概况 包装制度 标签制度 包装回收制度 2.2 韩国 概况 包装制度 标签制度 包装回收制度 2.3 澳大利亚 概况 包装制度 标签制度 2.4 新西兰 概况 包装制度 标签制度 第二章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关于包装的法律

5、1.目标国的包装法律及其形式 2.日本关于包装的法律 2.1 日本食品卫生法设备和容器/包装 I 2.2 日本工业产品进口货物规则 3.韩国关于包装的法律 3.1 韩国食品卫生法修订草案食品接触材料标准和规范 3.2 韩国食品卫生法器具及容器?包装的标准及规格 3.3 韩国关于进口货物木质包装材质检疫 4.澳大利亚 新西兰关于包装的法律 4.1 国家包装公约 4.2 加强的国家包装公约 附录 2A 日本工业标准化法JIS 标记 附录 2B 日本JETRO March 2006 消费品进口规则 附录 2C 日本促进包装容器的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法 附录 2D 日本 JETRO September

6、1998家庭用品质量标签法 附录 2E 日本食品卫生法实施细则 附件 2F 韩国农作物原产地标示 附录2G 韩国修订第8012号节约资源促进再利用法 附录 2H 日本植物保护法 附录 2I 新西兰2004包装协议 附录 2J 新西兰消费品包装实用规范 第三章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包装技术标准与市场准入制度 1.目标国的包装标准 1.1 目标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2 目标国产品包装的市场准入制度 1.3 目标国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1.4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国家的包装技术及其标准化策略 1.5 本指南涉及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化组织 1.6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7、标准与合格评定分委员会(APECCTISCSC 1.7 本指南采用的技术标准 1.8 标准的采用和实施 2.推荐日本 国际贸易中木制捆包材料的规格指导方针 3.推荐JIS Z 0200包装货物的评价试验方法通则 4.推荐JIS Z 0150包装包装货物操作的指示标志 5.推荐JIS Z 0152包装产品处理警示标记 附录 3A JIS Z 0200包装货物的评价试验方法通则 附录 3B JIS Z 0201试验容器的标记表示方法 II 附录 3C 日本食品、器具、容器和包装、玩具、清洁剂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厚生省 No.499公告,2005年 11 月 29日 附录 3D KS A 1008非危

8、险品储运图示标志 第四章 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包装通用技术要求 1.总则 2.基本要求 3.技术要求 附录 4A ISPM NO.15 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木质包装材料的处理 附录 4B 日本国际贸易中木制捆包材料的规格指导方针 附录 4C 韩国关于进口货物木质包装材质检疫 附录 4D JIS Z 0303防锈包装通则 附录 4E JIS Z 0302防水包装 附录 4F JIS Z 0301防潮包装 附录 4G 日本捆包工业组合联合会缓冲包装方法 附录 4H JIS Z 0150 包装.包装货物操作的指示标志 附录 4I JIS Z 0152包装产品处理警示标记 附录 4J

9、日本捆包工业组合联合会装箱单 第五章 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主要大类商品的包装技术与方法-307 1.机械电子类产品包装和标志 2.食品药品包装和标签 3.农产品包装和标签 4.纺织品包装和标签 5.玩具包装和标签 附录 5A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规 附录5B日本农林水产省2000年3月31日第513号文件 加工食品的质量标注标准-348 附录 5C 日本农林水产省 2000 年1 月20 日第60 号文件有机农产品加工食品标准-357 附录5D日本农林水产省 2000年3月31日第514号文件 易腐食品质量标注标准-361 附录5E ISO标准 水果和蔬菜预包装指南 附录5F

10、ISO标准 新鲜水果和蔬菜陆路运输直方体包装件堆码 附录 5G JIS Z 1707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通则 附录 5H KS A 1512包装用塑料薄膜 III 附录 5I CAC/RCP46-1999 冷冻包装食品延长货架寿命的卫生操作规范 附录 5J 澳大利亚新西兰 ASNZS 瓦楞纸箱测试方法标准 附录 5K JIS瓦楞纸板箱 附录 5L JIS Z 1403框架箱 附录 5M KS A 1513 1996包装缓冲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IV 第一章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包装市场及立法概况 【内容介绍】 本章介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包装的市场现状以及与包装相关的立法概况。

11、导言 本项目的目标国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下简称目标国)。据 2004 年统计数据, 我国对上述目标国的出口额超过一千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约为 20%,其中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是我 国出口额按国家和地区排名的前十位。 1.包装市场 1.1 概况 亚洲的包装市场估价为 1121 亿美元,约占世界包装市场的 20。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市场,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达到了 488亿美元。2003 年 日本包装销售人均排列第一,人均 383 美元。日本包装消耗量自 1999 年以来以年均 1.5%的速度减 少,2003 年日本包装消费总量为 5.66 万亿日元,比 2002 年减

12、少了 1.5%。从 90 年代开始,日本经 济的低迷,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加之包装市场的成熟和降价压力,需求的消沉,除硬质塑料以外, 整个包装市场都在下降。 韩国包装消费量在2003年被估算为67.6亿圆,市场增长自1999年以来每年平均8%,但在2002 年增长了 1%。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受到关于食品包装在特定食品立法使用方面的影响。就加工食品而 言,包装容量真空的部分不得超过 15%,并且不超过两层的包装必须用来裹包产品。 澳大利亚包装市场在2003年被估算为77.9亿澳元,自1999年以来市场年均增长4.4%,在2002 年增长了 4.8%。纸和纸板包装市场是最大的部分,有 26.6 亿澳元

13、,相当于销售总额的 35%,塑料 包装部分占了 32%。塑料弥补了近年来纸和纸板的空缺,硬塑料消费年均增长率超过 7%。 新西兰包装市场在2003年估价为13.2亿新西兰元 7.64亿美元 ,在2002年水平上增加2.4%, 自 1999 年以来市场年平均增长率大约 4.2%。从市场价值上说,由于国家的红酒工业需求的推动, 玻璃包装成为包装市场最迅速发展的部分,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14%,达到 2.42 亿新西兰元,但是 纸和纸板包装以 3.9 亿新西兰元的销售额仍占包装市场最大的部分。 日本 2004 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 2004 年包装消耗量增长,市场以 4.6%的速度增长到 5.92

14、万亿。 在 2005 年以及将来的十年时间内将以 2%的速度再次增长。在纸和纸板包装销量持平、玻璃包装销 量下降的同时,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增长。 1 上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包装材料与容器产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一直呈现连续快 速增长之势。到 1991 年,日本包装材料与容器业的产值增长到近 7.5万亿日元,是迄今为止的最 高纪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 2 大包装产业国。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受日本“经济泡沫”破 裂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本包装产业也处于低迷状态之中,产值连年下降。1993 年降到7 万亿日 元以下的 6.9 万亿日元,此后产值虽也有上下波动,但总的

15、趋势是持续下滑。1994年、1995 年和 1996 年产值都在 6.8 万亿日元以上,1997 年降为6.7 万亿日元,1999 年跌到 6 万亿日元以下,2000 年微升到 6.07 万亿日元,2001 年再度下降为 5.9万亿日元,2002 年继续下滑为 5.6 万亿日元,2003 年为 5.5 万亿日元,2004 年略为5.6万亿日元。从包装材料与容器的产量来看,近年来也在不断下 降。1991 年,日本包装材料与容器产量为 2264万吨,1992年、1993 年和 1994 年虽然分别下降至 2232 万吨、2220 万吨和2225 万吨,但 1995 年和1996 年就回升到 227

16、4 万吨和 2297 万吨,创出新 高。1997 年之后产量再次减少,1998 年和1999年分别减为 221l 万吨和2159 万吨,2000 年略增为 2197 万吨,2001 年减为2143 万吨,2002 年和 2003年减到 2100万吨以下的 2094 万吨和2075 万吨, 2004 年略升为 2086 万吨。 韩国 2004 年的包装市场增长约为 7.5%,在经济活动略有增长后,国民生产总值上升速度从 2003 年 的 3.1%增长到 4.6%。在剩下十年的时间中,定单预期增长 6%,同时塑料包装部分将保持着最迅速的 增长,硬塑料的销售增长了 10%接近 23 亿圆,并且软塑料

17、销售增长平均超过了 7%达到 8.48 亿圆。 中国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低价格的优势,打进韩国市场。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包装材料价格只相当 于其国内同类产品的一半,所以进口量明显增长。 澳大利亚 2003 年纸和纸板包装消费量共计 207 万吨,其中 153 万吨被回收和其他目的的重复利用。塑料 包装消费总量为 64 万吨,玻璃为 117 万吨,钢罐为 21 万吨,铝罐为 4.6032 万吨。 新西兰 在 1999 年和2003 年之间,新西兰的包装消费量增长大约 9%,2003 年从消费量上看达到 61.5 万吨,比 2002 年提高1.8%。 新西兰的包装回收和重复利用相当先进,在 2003 年,

18、大约全部包装的一半以上被回收和重复利 用。纸和纸板包装的回收水平在当年达到了 69%,铝回收达到 62%,玻璃 4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塑料包装回收总体水平少于 24,000 吨,相当于包装消费量的 19%。 2004 年,由于受塑料包装、玻璃瓶及纸和纸板包装产品需求上升的驱动,包装的消费量在新西 兰增长了大约 4%。到 2009 年的期间内,预计市场以每年平均 2.5%增长达到 15.5 亿新西兰元。 2 1.2 纸和纸板包装 2003年亚洲纸和纸板包装市场价值为541亿美元,表明在2002年的水平基础上增长了将近10%, 自 1999 年以来纸和纸板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 3.3%。日本是

19、亚太地区最大的纸和纸板包装市场,销售 额为 207 亿美元。 根据国际瓦楞纸箱协会 ICCA 提供的资料, 在2003年亚洲瓦楞纸板产量增长率为 7.9% ,达到 了 445.1 亿平方米。1996-2003 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 6.2%。这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瓦楞纸板产量的大 幅度上升, 1995-2004 年期间从 500万吨增长到 1100 万吨,翻了一倍多, 2005 年达到2350 万吨。 2004 年,亚洲纸和纸板包装的消费量增长率为 9%,达到了 575 亿美元。2004年到 2009 年期间, 预测市场的增长率为 6%左右,到 2009 年末,消费量达到 760亿美元。 日本纸和纸

20、板包装占市场主导地位,销量为 2.4 万亿日元,相当于占据整个包装市场的 42%,领 先于金属包装(19%)和硬质塑料包装(17%)。 2003 年,纸和纸板是日本包装的主要材料,日本应用在纸和纸板包装上的经费达 2.4 万亿,但 是销售量在5年内逐步下降。根据粮食与农业组织数据显示,2002年纸和纸板的包装品产量总计1230 万吨, 其中瓦楞纸板材料的包装品占 930 万吨。装运量与 1999 年持平,要比 2000 年 1280 万吨的 记录水平低。 到2004年,消费电器供应商和新型罐式与 PET 瓶装饮料生产商大量购买纸箱,日本的瓦楞纸板 产量以 1.5%的速度增长到 136 亿。 韩

21、国纸和纸板包装是市场上唯一最大部分,占销售的大约 46%为31.1 亿圆。根据粮食与农业组 织的数据,韩国的纸和纸板包装产品从 1999 年的 439 万吨起,到 2002年共计 484万吨,瓦楞纸箱 材料的产量占 310 万吨。 韩国的纸和纸浆工业包括 120家工厂。在 2002 年,产业记录有一个很好的成绩,这是由于经济 的增长和世界杯期间的消费者消费的增长所推动。进入到 2003 年,大约 100,000吨纸板箱的生产 能力没有使用,由于对朝鲜原子能项目的担心,SARS 病毒和伊拉克战争而导致的消费者信心的下降。 在 2003 年,韩国 6 个纸板箱生产厂的生产能力超过国内需求量的 45

22、%。瓦楞纸板产量,在 2003年共 计大约 380万吨。其中的企业包括 30 个纸板厂,140 个主流纸箱工厂和 600 个板材工厂。 澳大利亚纸和纸板包装市场在2003年被估算为26.6亿澳元,自1999年以来每年平均增长3.5%。 根据国家包装盟约工业联合会提出的数据,在 2003 年纸和纸板的包装消费量约为 210 万吨。 产业高度集中在主要的包装部分。Amcor 和VisyBoard/VisySpecialties 占了澳大利亚瓦楞纸箱 产量的 90%以上。在液体纸盒方面,Tetra Pak 和VisyPak 两家占了国内产量的 100%。尽管在澳大利 亚和新西兰具备有限的增长机会,高

23、度的集中也在帮助产业维持盈利水平,产业领头羊们在国际市 场上都各自寻求自身的发展。 新西兰纸和纸板包装的消费量,在 1999 年和2003 年之间下降了 12%降至28 万吨。 3 1.3 塑料包装 硬质塑料包装 2003 年亚洲硬质塑料包装市场估值为 167 亿美元,比 2002年增长 11%,1999 年以来硬质塑料包 装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 8%。日本市场是国家市场中最大的,销售额 85.4亿美元,中国、 印度、 韩 国紧随其后。 亚太地区中国和其它快速发展国家的包装和其他应用对塑料需求的增长是导致最近油价上涨的 一个主要因素,在将来这可能成为一个更加显著的因素。总之,从 2004 年到2

24、009年期间预测硬质 塑料包装产品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几乎达到 10% ,增长水平的范围从日本的 6%到中国的 14%。 软塑料包装 2003 年亚洲软塑料包装的消费量估值为 71.2 亿美元,比 2002 年增长6.8%。以美元计算,这个 市场在近些年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价格压力和日本市场的销售平淡。虽然如此,日本依然是 唯一最大的国家市场,销售额为 42.2 亿美元,下面排名依次是中国、印度、韩国。 到2009年期间,亚太地区的市场被预计将有一个强有力的增长,因为在这区域内包装成为塑料 的用途已经根深蒂固。中国软质塑料销售到 2009 年将超出20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12%,而印度

25、 年平均增长率接近 20%,将成为最迅速发展的市场之一。 日本自 1999年开始,硬质塑料包装的销量每年以 6.2%的速度增长,2003 年以1.2%的速度增长 到 0.99 万亿日元。日本市场在这个领域发展很快,虽然改良的真空包装技术的普遍性相对于西方市 场来说弱一些,但是在快餐、面包等易腐烂的食品包装以及活性产品包装行业都有渗透。 日本的软塑料包装在 2003 年的市场销量是 4900 万,2001 年销量大幅度下降后,2002 年和2003 年市场稍有增长,但是仍然比 1999年的销量下降了 9%。 日本塑料制品的产量在 2004 年提升到 590万吨左右。塑料制品的贸易金额和数量,也和

26、塑料制 品生产相似,比 2003 年都有了明显增长,增幅在 10%上下。 塑料薄膜产量在日本塑料制品中是最大的一种,2003年为 202 万吨,比上年增长 2.6%,占塑料 制品总产量的 13 以上 34.7% 。其中软质薄膜为 159 万吨,占总产量的 14 以上 27.2% 。软质 薄膜中包装用薄膜为 115 万吨,占总产量的近 15 19.6% ;塑料板材的产量 2003 年为 14.4 万吨, 比上年增长 16.9%,占总产量的 2.5%。其中平板 11.2 万吨,瓦楞板 3.2 万吨;塑料机械器具部件产 量 2003 年为71.4 万吨,比上年略增 0.5%,占总产量的 12.2%。

27、其中运输机械部件 39.4万吨,电气 通信应用部件 21.6 万吨;塑料日用品产量为 26.9 万吨,比上年减少 5.8%,占总产量的 4.6%;塑料 容器类产量为 64.7 万吨,比上年增长 1.5%,占总产量的 11.1%,其中中空成型容器 46 万吨;塑料 泡沫制品产量为 35.14万吨,比上年微减 0.7%,占总产量的 6.1%。其中成型品 7.4 万吨,板品 9.8 万吨;塑料建材产量为 29.1 万吨,比上年增长 0.1%,占总产量的 5%;塑料管材和接头产量为 66 万 吨,比上年减少 7.8%,占总产量的 12.3%。其中管材 59.4 万吨,接头 6.5 万吨。 4 塑料包装

28、制品是日本包装材料与容器中重要的一个大类。日本塑料包装材料与容器产量多年来 都在 300 万吨,早在 1991 年就有324万吨,2000年和 2001 年回升到 350万吨和 365万吨,2004年 继续增加为 394 万吨。塑料包装材料与容器产值 1991 年高达1.68 万亿日元,1997 年和1999 年大幅 降为 1.54 万亿日元和 1.3 万亿日元,2000 年和 2001 年回升为1.34 万亿日元和 1.4 万亿日元,2004 年增加为 1.5l 万亿日元。塑料包装制品在全部包装制品中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塑料包装制品产值占 总值的比例,1999 年为21.6%,2000年、20

29、02 年和 2004 年分别提高为 22.1%、25.3%和27.0%。塑 料包装制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2000 年、2002 年和2004年分别为 15.9%、17.9%和18.9%。塑料 包装制品产值中,薄膜?薄片类占 40%,中空成型容器占 22%,注塑成型容器占 17%,泡沫制品占 11%, 片制软包装产品占 11%。 澳大利亚 2003 年澳大利亚硬塑料包装市场为 14.2亿澳元,自 1999 年以来市场增长每年平均为 7.4%。贯穿硬塑料包装和软塑料包装领域,这些市场上约有 200 家公司,所有公司里只有少数公司 营业额少于 4000 万澳元。小规模的公司已经感到在行业中与主流公

30、司保持竞争的困难,在近期很可 能有进一步联合的动态。澳大利亚塑料包装的整体销售被预测在未来几年中每年增长大约 3%,硬塑 料销售的增长略微高于这个数字。软塑料包装市场,在 2003 年价值被估算为 10.7 亿澳元左右,现 在总体软包装市场是 15亿澳元左右的价值,年增长率在 3.5%。 新西兰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增长 2.0%达到 4.1 万吨。 1.4 金属包装 2003 年亚洲金属包装的消费量估价为 164 亿美元,比 2002年增长 5%,但在 1999 年有所下降, 主要是由于美元汇率的波动。到 2009 年期间, 预测金属包装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 4%-5%,日本的销 售趋于平稳,在一些

31、不太发达的市场例如印度,将会出现两位数的增长。 日本的金属包装市场销量自 1999 年以来平均每年以 4.2%的速度下降,2003 年市场销量为 1.05 万亿日元,比 2002 年下降了 5%。与欧洲市场相比较,日本金属包装的市场份额很高,应用金属包装 的产品范围很广。 金属包装制品的产值连年下降,由 2000 年的 1.23 万亿日元分别减到 2002 年的1.09 万亿日元 和 2004 年的1.08 万亿日元,占总产值比例由 2000 年的20.3%下降到 2004年的 19.3%。产量由 2000 年的 259 万吨分别减少到 2002 年的216 万吨和2004 年的200万吨,占

32、总产量的比例由 11.8%分别下 降到 10.3%和 9.6%。金属包装制品产值中,食品饮料罐占 49%,铁皮制品占 43%,铝箔占 7%。 澳大利亚2003年金属包装市场价值为15.3亿澳元,自1999年以来以每年平均5.5%的速度增长。 新西兰金属包装的消费量增长 2.0%,达到12.6 万吨,由于铝制包装花费高的原因而使钢包装消 费量上升。 5 1.5 玻璃包装 在 2003 年玻璃包装市场估价为 95.5亿美元, 比2002 年增长5.2%,以美元计算,自 1999 年以 来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 2.6%。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市场,由于塑料可使用的局限,推动了玻璃材 料的使用,在 200

33、3 年销售额达到了 60 亿美元,预测到 2009 年将达到 73 亿美元。 由于塑料包装的应用增加,日本的玻璃容器的销量呈平稳下降趋势。自 1999 年以来,市场销售 总值以平均每年 6%的速度下降,2003 年消耗量为 1.5 万亿日元,下降了 10%。玻璃制品的产量和产 值减幅相当大。产值由 2000 年的1818 亿日元分别减到 2002 年的 1662 亿日元和 2004 年的 1507 亿 日元,占总产值的比例由 3.O%下降到 2.7%。产量 2000 年为182 万吨、占总产量的 8.3%,2004 年减 为 158 万吨、占 7.6%。玻璃包装制品产值中,饮料瓶占 48%,食

34、品调味品瓶占 24%,化妆品瓶占 8%, 药瓶等占 20%。 澳大利亚 2003 年玻璃容器市场被估算在 8.18 亿澳元左右,自 2003 年以来以每年平均大约 2% 的速度增长。 新西兰市场发展最迅速的部分是玻璃包装,由于国内红酒产业对其需求的强烈拉动,自 1999年 -2003 年的五年期间消费量超过 16.8万 吨,上升50%。 1.6 包装机械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包装机械生产国家之一。包装机械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也与包装产业大体相 类似,但其产值比包装材料与容器则小多了。从上世纪 60年代到 90 年代初,日本包装机械连续 30 多年高速增长。包装机械产值由 1960年度的区区 35 亿

35、日元,分别增加为 1970 年的550 亿日元、1975 年的 1100 亿日元、1980年的 1900 亿日元、1985年的 3080 亿日元和 1990年的 4335 亿日元,1991 年度达 4623亿日元,从而由名不见经传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包装机械生产国之一。1992 年,日本 包机产值为 4665 亿日元,是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纪录。从 1993 年起,日本包装机械产值明显下滑。 1993 年减为4119 亿日元,1994 年、1995 年和1996 年产值分别回升为 4166亿日元、4283 亿日元和 4504 亿日元,但仍明显少于 1991 年和 1992 年的历史最高产值,19

36、97 年为 4350 亿日元。1998 年为 4041 亿日元,1999 年为3951 亿日元,2000 年为4144 亿日元,2001 年为4184 亿日元,2003 年减为 3854 亿日元,2004 年回升为 4162 亿日元。日本包装机械产量过去每年都在 60 万台以上,如 1995 年和 1996 年省 B 超过66万台,1998年降到 61 万台,2000 年增加为 63 万台,2001 年后又降至 60 万台以下,2003 年为54.5 万台,2004 年回升为57.3 万台。2004 年日本包装与相关机械的合计产量 和产值分别达 57.5 万台和 4645 亿日元,包装机械中的

37、个装和内装机械为 41.5 万台和 3362 亿日元, 外装和捆扎机械为 15.8万台和 800亿日元。其他相关机械中的制袋机械产值和产量分别为 1418 台 和 302 亿日元,纸加工机械为 532台和 198 亿日元。 2004 年日本包装机械生产和进出口贸易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包装机械产值为 4645 亿日元,比 6 2003 年的 4264 亿日元增长 8.9%,产量为 57.5 万台,比 2003年的 54.7 万台增长 5%。出口额增加到 近 300 亿日元,进口额增到 200 亿日元以上。 日本包装机械出口额于 1977 年首次超过 100 亿日元,1983 年超过 200 亿日

38、元,1991 年超过 300 亿日元,其后的 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9 年和2000年的出口额都在 300 亿日元以上。1996 年的出口额达 340 亿日元,是迄今为止的最高出口纪录。2001 年、2002 年和2003年的出口额均减 到 300 亿日元之下,分别为 290 亿日元、260 亿日元和 283亿日元,2004 年提升为299.7 亿日元, 比上年净增 16.8 亿日元,增长率为 8.9%。 2.包装立法 2.1 日本 概况 日本颁布的与包装相关的重要法规包括:日本包装及容器法规、日本食品卫生法、容器和 包装回收法、日本促进包装容器的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法

39、、日本家庭用品质量标签法、 日 本食品安全法、日本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日本易腐食品质量标注标准、日本食品、餐 具、容器、玩具和清洁剂的规格标准和测试、日本有机农产品标准、日本有机农产品加工食品 标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促进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日本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日本 废弃物处理和清扫法、进口植物检疫条例、植物防疫法、植物保护法、计量法概述、日 用品所含有害物质控制的法律指南、日本加工食品的质量标注标准、中小企业制品出口统一商 标法、出口商品设计法、日本农业协会的转基因食品标签基准等。 对包装有影响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有:经济产业省、厚生省、日本海关、日本贸易振兴会、日本 规格协会、农林水

40、产省、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 JISC 等。 日本的包装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与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与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绿色 壁垒三个方面。 1.日本对进口产品在有关健康、卫生、包装标签等方面施行严格的要求和审核程序。其中包装 标签方面的规定包括:日本法律对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规定的包装、标签要求,内容复杂,手续繁多。 如果包装、标签中有任何一个缺失,产品仍不能进入日本国门。中国关注上述措施给中日化妆品贸 易带来的影响。 2.进入日本市场的商品,其规格选择亦为严格,堪称抑制国外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枷锁。强制 型规格:主要指商品在品质、包装形状、尺寸和检验方法上均须满足其特定的标准,否则就不能在 日本制造与销售;其中 JIS 规格 工业品 、JAC 规格 农产品 、G 标志、SG 标志和ST标志等均为日 本消费者所熟知,是任意的,但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基本上不可能进入日本市场。 3.日本的绿色技术壁垒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日本科技水平较高,在环保名义下,通过立法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