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275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教育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 要: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加入WTO后,对教育服务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服务的新理念,并揭示了我国教育服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旨在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词:教育服务;教育产品;教育产业中图分类号: G40052.2 文献标识码: AOn Education as a Service and Its Status and Trend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 as a service in a sociali

2、st market economy and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this paper discusses educational services and their features. The paper defines the new concept of education as a service, describes the state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 China,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ensuring sustaina

3、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n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as a service; educational product; education industry 一 、教育服务及其特征教育不是物质生产活动,而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和创新,其唯一的、本质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 。教育通过它培养的人来为社会服务,教育发展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以人为本”才是教育价值的核心。另一方面,教育提供服务产品,即对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进行“加工”,提高其素质,为创造更新、

4、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服务。因而,教育是一种生产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认为:教育服务又称教育产品,它是由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所提供的产品。在WTO贸易服务总协定中,将教育服务分为:跨国供应、国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四类。但我们通常情况下将教育服务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服务等五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提供以下三种类型的服务产品。第一种是公共产品或叫免费产品。这主要指义务教育,它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而强制实施的教育,也是全体适龄少年儿童可以免费享受的教育。第二种是准公共产品或叫优惠服务产品。这主要指非义务教育,这是

5、一种“选择性教育”,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享受的,它对个人和家庭有好处,故一般人均愿意投资。第三种是私人产品或全收费产品。这主要指民办学校、民办培训班和家教,这类教育国家一般不予补贴,同时又不容许以营利为目的。教育既然被称为服务产品,它就应不但具有服务产品的一般特性,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知识性大学生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凝结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科学知识因教育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而得以传承,且能不断产生大量的新知识,并用新知识武装现代生产力。2. 基础性当代国际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

6、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教育。因此,科技要发展,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性是由教育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必须体现知识的创新和“个人发展不断地得到提高”的本质决定的。3. 先导性教育的先导性由经济的增长,知识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这一内在规律所决定。因为在教育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中能产生大量的新知识、新科技、新思想,也只有这种不断创造的新知识、新科技、新思想,才能实现知识的进步,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从教育自身来讲,必须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高,知识的增长才能不断加快,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也才能从根本上加快

7、经济的发展,并不断提高经济的质量。4. 价值、资本增值的经济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可分离。由于知识是教育研究的对象,因此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实际上是教育的一种市场形态。知识像一根无形的纽带紧紧地把教育与经济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 二、确立教育是一种服务的新理念 在教育界有“财富论坛”之称的“21世纪教育论坛”,于2001年11月10日至11日在苏州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当我们今天正式加入WTO以后,教育方面的开放 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教育服务,教育被纳入到服务贸易这样一个范畴;第二,市场准入,我们将开放我

8、们的教育市场;第三,承认这种服务是一种商业存在。”1994年乌拉圭回合结束,缔结了有关服务贸易的总协定,教育服务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受到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ices,GATS)若干条款的约束。根据GATS的定义,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是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在服务消费国的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的流动。有关教育服务的承诺,与这四种服务提供方式息息相关。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美、英、法等10个主要教育服务提供国,每年度从海外招来的学生总数已超过120万人,学生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南亚及非洲一些

9、发展中国家。在WTO及有关协议中,一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服务的开放作出了不同的承诺。之所以如此,其根本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教育产业及其教育水平较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再加上这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过剩。因此,他们不仅积极开放本国的高等教育市场以招来生源。同时,发达国家也希望其他国家开放,以便输出其教育产业,占领其它国家的教育市场。因此,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是迫于无奈才开放了教育市场。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还很落后,但为保护自己的民族教育服务业,对教育产业的开放持谨慎观望的态度;经济转型国家出于同样的考虑,也审慎对待教育产业的开放。随着国

10、际贸易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对教育支持方式的改革,以及对教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的认识的提高,关于教育服务业是否需要开放的问题,将会成为未来争论的焦点。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赵中建教授介绍说,“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是90年代以来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移植进学校的结果。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其目的是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以“消费者为中心”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核心观念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重要功能,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强调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并置消费者于整个管理体系的最重要位

11、置上。这种理念推广至学校领域以后,教育被看作一种“服务”,而学生则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构成了一种服务链,最主要的是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家也在思考这种转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反思中国以前的教育,发表了这样的感想:“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应该强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活跃在教育产业的民营企业家们更是首肯这种“服务”的概念。中锐集团董事长钱建蓉

12、认为,“企业家的理念应该为教育所吸纳。教育的产业属性,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企业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具体到教育,那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需要什么,你就要尽量提供什么,而不能像以前的学校教育,教材上有什么,老师就讲什么,而不管市场上需要不需要,学生爱听不爱听。”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距离这种“服务”的标准还相距甚远。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面对学校或老师时都怀有一种强烈的畏惧心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没有选择学校的权利,没有选择老师的权利,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即使是被迫缴纳了相当数额的教育赞助费,还是没有说话的权利。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还

13、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市场竞争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引入一统天下的公办教育之中。先进的教育观念使我们怀有一种急切的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应该也能够享受教育的“服务”。三、我国教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2001年底,全球留学生总数已达到160万,接受海外留学生的国家和地区有108个。中国的留学生已达到35万,分布在103个国家。中国已成为日本、美国最大的生源国,分别达到10.1万和7.8万。据了解,美国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为50万,留学生的各种消费可为美国每年增加收入130亿美金。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3年中就突破1万人。英国人算过一笔账,一个中国留学生要完成学业至少给英国增加30

14、万元人民币收入,同时可增加0.5个就业机会。2001年,外国来华留学人数已达到35万人(其中近一半接受学历教育),首次与我国留学生人数持平。外国留学生给中国的教育市场也带来了可观收入。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北京的24835名留学生的消费总和,可为北京带来8亿多人民币收入,人均年消费约为32000元(约合4000美金)。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与来华留学生人数大致持平,并不能说明我国教育进出口贸易额的持平。我国接收的35万外国学生(将50%多的非学历的短期教育亦按学历教育计算),按外国留学生在北京的消费水平,人年均消费4000美金计算,我国年教育进口额为14亿美金(约合115.2亿人民币)。我国外出留学的3

15、5万学生,按人年均消12万人民币计算(取我国留学生赴美、日、澳、德、英、加等主要国家的偏下消费水平计算,约合14500美元),我国年教育出口额为420亿人民币(约合51.15亿美金)。进出口相抵,我国教育贸易的逆差37.15亿美金(合人民币304.8亿)。这种算法虽然不够严格、准确,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发现明显的差距。从全球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经济活动越来越采取了文化的形式,而文化活动越来越具有经济的属性。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领先优势,也会加强它在文化上的优势。因此,当今国与国之间在教育上展开的竞争,与其说是文化的竞争,不如说是经济的竞争。换句话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和教育上的渗透,从本质上

16、说是经济行为在教育上的延伸。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服务市场走向进一步的自由竞争,首先得益的必然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强势集团。他们将以巨大的资金规模、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大的市场扩张、大量的科研投入、国际性的教育服务网络,不断地加强自己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市场将越来越多地被它们抢占。同时,因为教育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程,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有着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文化力量,并影响科技、对外关系及综合竞争力。所以,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为此,几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其疆域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深浅,在强调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17、的同时,都无一例外地致力于保护本国的教育产业和教育市场。高等教育从公益性事业走向具有投资和消费属性的服务领域,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对教育服务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和成本规律促使办学者把办学空间向那些利润高、市场容量大的地区扩展。市场的兴衰、市场的扩散程度、市场的规模与教育服务的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自由的供求关系。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教育服务贸易市场日益扩大,加上网络等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助推,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流动变得更加快捷,从而出现了如西方学者所描述的“无边界高等教育”现象。“无边界高等教育”意味着在全球教育市场内部,国与国之间的教育界限在淡化,教育服务的范围不再囿于一个国家或地

18、区,而是表现为国际化、多元化的服务。这就给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国家提供了广泛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的机会。而教育资源的分布和教育消费现状在国与国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教育投资者利用不同地区间教育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差异,利用世界范围内的“边际效应”,占领和侵犯教育市场。由于竞争实力的不平等、教育市场机会的不平等、国际经济机制的不平等,使得全球化教育服务的利益,大多让发达国家和强势集团抢占;而全球化教育市场竞争的成本,正在由发展中国家和弱势集团分担。因此,加强教育服务产业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参考文献:1 邬大光,林莉. 教育服务: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产业N. 光明日报,2002-7-11.2 谢湘,贺春兰. 教育是一种服务N. 中国青年报,2001-11-19.3 吕卓超,梁克荫. 论教育产业的概念和沟通A. 教育产业论文选编C. 北京教科院,199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