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5391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密级: (评)2007*( )*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2007年12月项目名称:*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委托单位:*编制单位:* 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 (资质证书号:*职卫评第046号)编写人: * (资质证书号:*职卫评第061号) * (资质证书号:*职卫评第037号)* (资质证书号:*职卫评第051号)* (资质证书号:*职卫评第055号)审核人:* (资质证书号:*职卫评第046号)签发人:* (资质证书号:*职卫评第048号)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 真:目 录前言11总论11.1预评价的目的11.2预评价的依据21.2.1预评价依据的法

2、律、法规和规章21.2.2预评价依据的标准21.2.3预评价依据的有关项目文件31.3预评价范围及内容31.3.1评价范围31.3.2评价内容31.4预评价的方法41.5评价单元的划分41.6预评价的程序41.7预评价报告书质量控制程序72工程分析7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72.2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状况72.3建设地点82.4总平面布置82.5交通运输82.6建筑卫生学要求92.6.1建筑结构92.6.2建筑采暖92.6.3建筑通风及空调92.6.4建筑照明92.7生产工艺流程92.7.1乙炔生产单元102.7.2氯乙烯生产单元102.7.3聚氯乙烯生产单元112.7.4聚氯乙烯干燥、包装单元1

3、22.7.5公用工程设施单元122.8原辅材料、产品及物料平衡152.8.1原辅材料及产品152.8.2物料平衡162.9主要生产设备172.10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19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93.1类比现场的选择193.2类比现场调查223.2.1第一类比现场调查情况223.2.2第二类比现场调查情况253.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确定253.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253.3.2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303.4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343.5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343.5.1类比现场检测情况343.5.2采样点的布置353.5.3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353.

4、6可行性研究报告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443.6.1卫生工程防护措施443.6.2绿化443.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443.7.1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方法443.7.2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预测45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484.1总平面布置评价484.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评价494.2.1生产工艺设备的先进性评价494.2.2设备布局评价504.3建筑物卫生学评价504.3.1建筑采暖504.3.2建筑通风及空气调节514.3.3建筑照明514.4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514.5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524.5.1防尘、防毒措施评价524.5.2防噪声措施评价534.6职业卫生管理评价5

5、34.7职业健康监护评价534.8卫生辅助用室评价544.9应急救援措施评价544.10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评价544.11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评价545.结论546.建议55参考文献60附件61前言聚氯乙烯是基础化工原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聚氯乙烯生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从1999年到2003年,我国共进口聚氯乙烯树脂1068104t,平均年进口量214104t,其中2001年进口量高达250104t。因此,建设大型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有利于缓解我国聚氯乙烯树脂供应紧张的局面,减少进口,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实际情况

6、,由电石路线生产聚氯乙烯替代石油法原料生产聚氯乙烯,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因此*拟建设以电石及氯化氢作为主要原料的30104t/a聚氯乙烯工程。由于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规定,*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对*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接受委托后成立了评价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向建设单位收集与本次建设项目评价有关的资料,进行类比现场调查在充分研究国家相关的职业卫生法规、规范

7、、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该建设项目的预评价方案。依照预评价方案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总论1.1预评价的目的*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环节,预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相关危害及程度,论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做出客观、科学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确保建设项目投产后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1.2预评价的依据1.2.1预评价依据的法

8、律、法规和规章l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l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文件 l 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l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l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3号l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第49号l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 l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l 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l 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l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卫

9、法监发1999620号1.2.2预评价依据的标准l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 l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l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l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l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1989l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l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l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l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GBZ/T160.14.18.28.29. 30.32.33.37.45.462004 l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10、GB/T50033-2001 l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l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19961.2.3预评价依据的有关项目文件l *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技术咨询合同书l *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预评价报告书委托书l *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2007年8月l *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黑发改石化备案2007139号2007年12月19日1.3预评价范围及内容1.3.1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的范围为新建30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及其公用工程。具体评价范围为:乙炔生产系统、氯乙烯生产系统、聚氯乙烯生产

11、系统、聚氯乙烯干燥及包装系统、公用工程设施系统5个评价单元,其中公用工程设施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空压制氮系统、冷冻系统、锅炉房、中水处理系统。本次评价仅针对工程建成投产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不包括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和维修依托厂内现有,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1.3.2评价内容本次评价针对*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辅助用室的基本卫生学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

12、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对本项目投产以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方式、浓度、强度以及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价,并对这些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使投产后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控制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范围以内。1.4预评价的方法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单位提供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对预评价方法的要求,采用了类比法、定量法和检查表法,按照划分单元评价的形式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职业病

13、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预测,对本项目作出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5评价单元的划分针对本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分布的特点,本次评价分为乙炔生产单元、氯乙烯生产单元、聚氯乙烯生产单元、聚氯乙烯干燥及包装单元、公用工程设施单元5个评价单元。其中乙炔生产单元包括电石破碎、乙炔发生、清净配置3个子单元;氯乙烯生产单元包括VCM(氯乙烯单体)转化、VCM压缩、VCM精馏子单元、VCM存储4个子单元;公用工程设施单元包括自动化控制、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空压制氮系统、冷冻系统、锅炉房、中水处理系统7个子单元。1.6预评价的程序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是评价单位接受建设单

14、位的委托后,首先与建设单位签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职业卫生评价部组成评价组,确定报告书编写人员,向建设单位索取可研报告(含职业卫生专篇)、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在认真研究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国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经评审预评价方案后依据预评价方案中确定的类比企业,对类比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加以识别,确定评价因子,进行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和相关调查资料编制预评价报告书。通过对预评价报告进行质控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告书编写人对预评价报告书进行

15、修改,将修改后的预评价报告交给建设单位。预评价工作程序简图见图1-1。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完成阶段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委托书)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编制预评价方案确定预评价方案质控审查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汇总、分析资料提出对策结论和建议编制预评价报告书修改预评价报告书报告书质控审查合同评审经专家评审后出正式版报告书报告书质控复核图1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图1.7预评价报告书质量控制程序*职业卫生实验室经过*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现场检测仪器和实验分析

16、仪器均经过周期性计量检定合格,每台仪器在使用前均经过校准,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采样布点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采样布点,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中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为从合同评审、预评价方案审核、现场调查笔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知单审核、预评价报告书审核,在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不同阶段加以有效的质量控制。现场检测人员和评价人员均取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卫生厅批准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预评价报告整个编写过程严格按照*编制的质量手册(C0版)、程序性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有关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执行。2工

17、程分析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3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 建设单位:*建设地点:*省*市*镇*厂内建筑用地面积:本项目占地面积56108m2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总投资:99865万元人民币2.2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状况本项目拟建于*省*市*镇。*市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处东经122至126度、北纬45至48度,东临*市和绥化地区, *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和漫长。累年年平均气温 3.2年平均最高气温 9.4月平均最低气温 -25.1极端最高温度 37.5极端最低温度 -39.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8冬季主导风向 NW夏季主导风向 S、SW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18、 NNE全年主导风向 NW地震烈度 6度2.3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市*镇*厂区内。厂区西侧距离厂区1km为滨州线铁路,北侧距厂区2.5km为榆树屯火车站,南侧与东侧均为空地。本项目区域位置详见本报告书附图一本项目区域位置图。2.4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布置于厂区东南部空闲用地的北部,其东侧为厂区围墙,西侧为厂区火车专用线,南侧为拟建的离子膜烧碱装置,北侧为炼油栈桥。本项目电石库、乙炔发生装置布置在装置区东部,PVC(聚氯乙烯)包装及成品库在装置区南部,中部由北至南依次布置VCM合成装置、清净配置装置、乙烯聚合装置,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在布置在装置区的西部。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详见本报告书附图二本项目总平

19、面布置图。2.5交通运输*铁路专用线与榆树屯站接轨,厂区大门主干道与厂外公路直接相连,交通运输方便顺畅。2.6建筑卫生学要求2.6.1建筑结构本项目电石库及罩棚、单体储存、PVC包装及成品库、干煤棚采用钢结构,其它建筑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生产类别不同采用双层保温彩钢板或陶粒混凝土砌块围护,双层保温彩钢板或防水卷材屋面,不发花水泥砂浆或防腐蚀地面。2.6.2建筑采暖本项目采暖热媒为蒸汽,由热水泵房及换热站提供。散热器选用耐腐蚀的灰铸铁柱翼750型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一般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系统。2.6.3建筑通风及空调本项目聚合厂房外墙设置轴流风机进行机械排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其

20、余厂房根据工艺条件设置机械排风,排风机均为墙式轴流风机。控制室、办公室等地点均设置分体空调。2.6.4建筑照明厂区内各生产建(构)物及道路除考虑天然采光外,各建(构)筑物内亦均辅以人工照明。中控室、主要生产厂房等工作场所设置必要的应急灯作为事故照明。2.7生产工艺流程本项目以电石和氯化氢为原料,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经聚合制得产品聚氯乙烯,其主要生产单元包括:乙炔生产单元、氯乙烯生产单元、聚氯乙烯生产单元、聚氯乙烯干燥及包装单元、公用工程设施单元5个评价单元。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1。氯化氢气补充水电石乙炔发生、清净、中和氯乙烯合成、压缩、精馏乙炔气合格电石块电石破碎终止剂电石渣制水

21、泥纯水、缓冲剂PVC脱水、干燥、包装分散剂、引发剂PVC聚合汽提后PVC料浆PVC浆料汽提PVC浆料氯乙烯单体PVC成品纯水、缓冲剂图2-1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图2.7.1乙炔生产单元本评价单元包括电石破碎、乙炔发生、清净配置3个子单元。2.7.1.1电石破碎子单元电石经粗破机破碎成小块电石,送至分料溜子与桶装电石一起经皮带机送至细破机,破碎到规定的粒度,经皮带机送入料仓,再经栈桥皮带机送到乙炔发生器。2.7.1.2乙炔发生子单元电石在乙炔发生器内遇水分解,产生的乙炔气从发生器顶逸出。电石分解后产生的电石渣由排渣机送入水泥装置的堆棚,排渣过程是连续密封的。2.7.1.3清净配置子单元从乙炔发生

22、器顶部逸流的乙炔气进入水洗塔预清净后,经冷却塔冷却后,去水环压缩机压缩。压缩后的乙炔气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经过水冷却器用冷冻工序来的5水冷却后,回水环压缩机循环使用。乙炔气从水分离器分离出来后依次到1#清净塔、2#清净塔,在清净塔内与符合工艺要求的次氯酸钠接触以后,除去硫、磷等杂质,经清净后的乙炔进入装有稀NaOH溶液的中和塔中。中和后的乙炔气进入乙炔冷却器,用5水冷却除水后,送到脱水混合工序。2.7.2氯乙烯生产单元本评价单元包括VCM(氯乙烯单体)转化、VCM压缩、VCM精馏、VCM存储4个子单元。2.7.2.1VCM转化子单元自烧碱装置氯化氢合成工序来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器冷却,与

23、乙炔气以固定比例在混合器中混合,经石墨冷却器、酸雾过滤器进入热水预热器,达到预定温度后进入转化器在触媒的作用下生成粗氯乙烯气体。反应后生产的气体先进入脱汞器脱掉气体夹带的氯化汞(即用活性炭吸附气体夹带的氯化汞),再经合成气冷却器冷却,然后依次进入泡沫脱酸塔、水洗塔将过量的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成31%盐酸。水洗后的气体进入碱洗塔,洗掉气体中所夹带的氯化氢后送入压缩工序。2.7.2.2VCM压缩子单元由VCM转化工序来的粗氯乙烯气体经压缩机进行提压,压缩后的气体经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全凝器,用水冷凝,没有冷凝下来的气体进入尾凝器,再经尾气吸附器吸附后定压排放。2.7.2.3VCM精馏子单元经全凝器冷凝成

24、液体的乙烯气体进入低沸点塔,将冷凝液中的轻组分(乙炔)及部分氯乙烯蒸出进入尾凝器。低沸塔的重组分(氯乙烯、二氯乙烷)进入高沸塔,高沸塔将氯乙烯蒸出,经分离而得到的精氯乙烯通过塔顶冷凝器并控制部分回流,大部分精氯乙烯进入成品冷凝器,用水冷凝后送至单体贮槽内。高沸点塔釜的高沸物再经过精馏三塔回收二氯乙烷。2.7.2.4VCM储存子单元氯乙烯单体自精馏工序流入VCM储罐后,经VCM输送泵送至聚合单元。2.7.3聚氯乙烯生产单元新鲜VCM按需要量贮存在新鲜VCM贮槽中,回收VCM由界区内VCM回收单元来,贮存在回收VCM贮槽中。新鲜VCM和回收VCM经计量后,按要求比例,用VCM加料泵打入聚合釜内。根

25、据PVC产品的生产工艺配方所规定的原材料种类、用量和设定的自动控制加料程序,在聚合釜密闭状态下,自动加入水、分散剂、缓冲剂和引发剂。当引发剂自动加入后,开始聚合反应,通过自动调节冷却水量,维持反应温度。聚合反应是按规定的反应温度曲线进行的,聚合反应热被测量,并由微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单体转化率,当达到设定的转化率时操作人员启动终止剂加料系统后,终止剂自动加入聚合釜,终止聚合反应,然后PVC浆料自动出料到出料槽。聚合釜出料后,要对聚合釜残液回收,先用水冲洗釜壁,然后涂壁液通过聚合釜顶部的喷射阀打入聚合釜。涂壁液的加入是再聚合釜密闭闭的状态下、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PVC浆料的汽提是在汽提塔内进行,PV

26、C浆料连续用汽提供料泵从出料槽经热交换器送往汽提塔塔顶。浆料在塔内与塔底进入的蒸汽逆向流动,塔顶馏出物送往冷凝器,冷凝汽采用冷却水进行冷凝后,冷凝液汇同回收压缩机轴封水、VCM贮槽分离水、聚合釜冲洗水均集中在废水储槽中,然后送往废水汽提系统。汽提后的废水含VCM不大于2ppm,不凝的VCM汽送往VCM气柜。经过汽提的PVC浆料送往浆料混料槽。未参加聚合反应的VCM分别从聚合釜、出料槽和汽提塔来,通过压缩机系统将VCM压缩,然后在冷凝器中用冷却水将VCM冷凝成液体,贮存在冷凝槽中,供聚合使用。2.7.4聚氯乙烯干燥、包装单元经汽提后的PVC浆料由泵打到干燥厂房边的浆料罐内,再经离心机脱水,脱水后

27、的PVC树脂含水在25%,经螺旋输送机送旋风干燥器进行干燥,干燥后的PVC粉料经旋风分离器组与气流分离,成品PVC经筛选后用仓料泵送至混料仓。离心机母液经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充水。2.7.5公用工程设施单元本评价单元包括自动化控制、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空压制氮系统、冷冻系统、锅炉系统、中水处理系统7个子单元。2.7.5.1自动化控制子单元本项目生产装置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进行集中检测、控制和操作,设置紧急停车系统ESD(紧急停车)系统对装置进行安全连锁保护,聚氯乙烯工段设1个控制室,乙炔生产工段和VCM生产工段设一个VCM控制室,乙炔发生器进料和皮带机传送采用电视监视和声控系统。控制站

28、布置DCS系统操作员站及少量的紧急事故操作按钮,作为机组的监控中心。2.7.5.2供水系统子单元本项目供水站内新建新鲜水处理系统一套,处理后水质可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新鲜水处理能力1000m3/h,流程见图2-2外供清水池除铁除锰过滤器鼓风曝气深井水图2-2供水系统工艺流程2.7.5.3循环水系统子单元本项目为开式循环水系统。本项目拟建20000m3/h的循环水处理装置一套,设置工业型高温型冷却塔4台,单塔处理能力5000m3/h,为保持循环冷却水水质,循环水系统增设了旁滤设施。为防止冷却水在循环使用后所产生的腐蚀、结垢及微生物污垢的危害,提高热交换设备的冷却效率,对循环冷却水采用投加2-羟基

29、膦酰基乙酸缓蚀阻垢剂及氯气杀菌处理。缓蚀阻垢剂和杀菌剂的加入采用自动化系统控制。2.7.5.4空压制氮系统子单元经空气压缩机压缩后的压缩空气,进入空气干燥装置,经前置过滤器,在微热再生干燥器除去微量水分后,再经后置除尘过滤器除尘后送往用户。从空气压缩机压缩后的一部分压缩空气进入变压吸附制氮装置制成合格的氮气经氮气储罐由管路供给各用户。2.7.5.5冷冻系统子单元本项目选用蒸汽型或热水型溴化锂机组制取7冷冻水,选用氟利昂机组制取-35冷冻盐水。7冷冻水系统拟采用蒸汽型或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此机组以工艺装置(氯化氢合成工段、转化工段)副产的蒸汽或热水作为驱动热源,加热溴化锂溶液产生水蒸汽,

30、水蒸汽冷凝后变为冷剂水,利用水在真空状态下低沸点的特性,在蒸发器里吸收蒸发,制取冷水,用泵打到各用户。-35冷冻水系统拟采用氟利昂螺杆压缩机,通过对制冷剂氟利昂的压缩提压后,再去水冷式冷凝器内,冷凝成液体氟利昂,液体氟利昂流入贮液器中,再通入蒸发器中汽化成气态氟利昂,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将冷冻水温度从-30降到-35,气态氟利昂再用螺杆压缩机提压去液化,完成闭路循环。冷冻水用泵提压后送各用户。2.7.5.6锅炉系统子单元本项目拟建锅炉房以协调全厂用汽,拟选用75t/h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包括燃料输送系统、燃烧及除灰除尘系统、热力系统、水处理系统、烟气脱硫系统。燃料输送系统本项目锅炉燃料暂

31、定为鹤岗原煤。贮煤场贮煤能力为10000吨,贮存时间15天,干煤棚储煤时间为6天。锅炉时耗煤14.58t/h,年耗煤量为116605t/a。本期工程运煤系统采用带式输送机共3段,均为单路布置,带宽500mm,带速1.0m/s,出力80t/h。运煤系统均采用一级破碎。碎煤机室内装设1台细碎机和1台回转筛煤机。运煤系统按3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设计。运煤系统的控制方式为程序控制。运煤系统运行方式如下:由推土机将煤送入地下煤斗,经电磁振动给煤机将煤送入1#带式输送机送至碎煤机室至2#带式输送机,最后送入3#带式输送机。3#带式输送机上的煤经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器或输送机头部漏斗依次送入锅炉原煤斗。

32、运煤系统均采用两班工作制。燃烧及除灰除尘系统每台锅炉配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引风机各1台。每台锅炉配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引风机及布袋除尘器各一台,每炉配高压返料风机两台。除渣采用气力输送方式。循环流化床底渣经排渣管落入渣斗后,通过冲渣喷嘴和管道排至锅炉房外部储渣仓。渣仓排气通过渣仓旋风除尘器除尘后进入静电除尘器进入烟道。电除尘器下来的干灰经插板门、仓泵将灰通过管道输送至灰库。灰仓出口设电动三通,三通下来的灰一路接双轴湿式搅拌机,可将干灰加水搅拌后装入自卸汽车,另一路接汽车散装机装入运灰罐车运至灰渣场。热力系统锅炉降压运行,去掉过热器,直接生产符合工艺装置要求的低压蒸汽,锅炉房内设85t/h低压除

33、氧器2台,用于满足锅炉给水及除氧要求。锅炉房设电动给水泵3台(2用1备)。水处理系统锅炉每小时需补充软化水15t/h,由本工程中水回用装置提供。烟气脱硫系统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本项目锅炉采用炉内脱硫工艺,即在燃料中混合粒径在1.5mm以下的电石渣。电石渣给料系统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输送至粉仓贮存,使用时经仓泵送入设在锅炉房的炉前小电石渣粉仓,粉仓下设给粉机,由给粉机出来的电石渣粉,由送风管道提供压力风,经输送管道送至炉膛前部的2个进电石渣料口喷入炉膛。2.7.5.7中水处理系统子单元PVC装置和烧碱装置污水处理后出水和清下水混合,经过混凝搅拌和斜管沉淀,再进入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和大

34、部分悬浮颗粒物,滤池水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添加杀菌剂杀菌,再经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处理,出水可以部分作为循环水的补给水,另一部分进入阳离子交换器、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处理为脱盐水,作为锅炉的供水。2.8原辅材料、产品及物料平衡2.8.1原辅材料及产品本项目主要原料为氯化氢、电石、纯水,辅助材料为氢氧化钠、助剂、活性炭、触媒。产品为氯乙烯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见表2-1表2-1 本项目生产使用原辅材料种类和用量序号名称年用量(t/a)备注一、聚氯乙烯装置原料1氯化氢19.51042纯水18.91043 电石 42.6104辅料5氢氧化钠0.6871046次氯酸钠0.7061047触媒36

35、0以活性碳为载体的HgCl2,由厂家定期更换8活性炭72由厂家进行活性炭的更换,更换周期为6个月9助剂342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双-2乙基己酯分散剂:聚乙烯醇缓冲剂:磷酸钙终止剂:丙酮缩氨基硫脲链转移剂:巯基乙醇阻聚剂:壬基酚防粘釜剂(涂壁剂):JP-01中间产物10乙炔气13.510411粗氯乙烯气30.3104产品12氯乙烯301041330%盐酸2.710414电石渣48104二、公用工程系统(一)锅炉系统16燃煤11.660510417电石渣2031(二)循环水系统18氯气26519缓蚀阻垢剂180成分为2-羟基膦酰基乙酸(三)中水处理系统18氯酸钠64.819盐酸30020氢氧化钠2

36、002.8.2物料平衡本项目生产装置反应过程设备管道密封良好,物料损耗较小,反应前原料和其他辅料总量与反应后产品和副产品总量基本平衡。反应前后物料平衡情况详见图2-3。电石: 42.6水:18.9HCl、C2H2混合气 33乙炔气(100%):13.5混合器发生器电石渣:48HCl 19.5粗C2H3Cl气:30.3HCl、C2H2混合气: 33预热器酸雾,石墨冷却转化器盐酸30%:2.7精C2H3Cl气30干燥、包装PVC30聚合釜高低塔高、低沸物:0.3图2-3本项目物料平衡图2.9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新建30104t/a聚氯乙烯装置及其配套设施。主要生产设备为乙炔发生器、转化器、聚合釜、包

37、装机等。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表2-2本项目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一 乙炔生产单元(一)电石破碎子单元1电石破碎机6台2电石输送皮带8台3渣浆泵2台(二)乙炔发生子单元4乙炔发生器7台(三)清净配置子单元5水环压缩机6台6水洗塔2台7清净塔2台二 氯乙烯生产单元(一)VCM转化子单元8盐酸泵6台9盐酸循环泵4台10碱液循环泵4台11转换器(前后共两组)40/40台12水洗塔2台13碱洗塔2台14脱汞器4台(二)VCM压缩子单元15VCM压缩机8台续表2-2本项目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三)VCM精馏子单元16低沸塔2台17高沸塔2台18精馏三塔1台(四)VCM储存子单元1

38、9二氯乙烷储罐1台20VCM输送泵2台三 聚氯乙烯生产单元21引发剂泵4台22分散剂泵5台23终止剂泵2台24涂壁剂泵2台25调节剂泵8台26浆料汽提塔2台27聚合釜8台28浆料输送泵2台四 聚氯乙烯干燥、包装单元29母液泵2台30离心机3台31流化床干燥器2台五 辅助设施单元1.供水系统子单元32机械鼓风曝气塔6台33除铁除锰过滤器20台2循环水系统子单元34循环水泵4台35加缓蚀阻垢剂装置1套36加氯装置(消毒装置)1套3 空压制氮系统子单元37螺杆式压缩机4台4 冷冻系统子单元38盐水泵1台5 锅炉系统子单元39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40风机6台41胶带给煤机6台42布袋除尘器2台43电动给

39、水泵3台44除氧器2台45吹渣风机4台6 中水处理系统子单元46曝气生物滤池4座47混凝沉淀设备1套48多介质过滤器12台49反渗透装置4套50阳离子交换器4台51阴离子交换器4台52混合离子交换器3台53二氧化氯发生器1台续表2-2本项目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合计306台(套)2.10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 本项目生产管理依托公司现有,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生产车间及其它辅助生产部门。本项目生产人员拟采用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度,劳动定员拟定为274人,均由原公司调配。本项目劳动定员情况详见表2-3表2-3本项目劳动定员情况表序号生产岗位班次最大班人数/班(人)合计(人)1管理人

40、员153532生产人员451221合计274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1类比现场的选择本项目拟建设30104t/a聚氯乙烯装置及其配套设施,主要工艺系统包括乙炔发生系统、VCM合成系统、氯乙烯聚合系统、聚氯乙烯干燥和包装系统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本次评价选择了两个类比现场对本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本次评价在*选择了与拟建设项目具有相似生产工艺的聚氯乙烯分厂为本项目的第一类比现场选择了哈尔滨市某制药厂的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本项目的第二类比现场,因找不到电石渣炉内脱硫的类比现场本项目选择鸡西市某电厂的石灰石炉内脱硫系统的数据作为类比数据,类比现场的炉内脱硫工艺为在料中混合粒径在1.5mm以下的石灰石。石灰石给料系统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输送至粉仓贮存,使用时经仓泵送入设在锅炉房的炉前石灰石粉仓,粉仓下设给粉机,由给粉机出来的石灰石粉,由送风管道提供压力风,经输送管道送至炉膛前部的2个石灰石料口喷入炉膛。电石渣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由于本项目电石渣粉的粒径、比重与类比现场石灰石粉粒径均相似,在采用相同设备进行输送时其粉尘浓度,工作场所氢氧化钙粉尘的浓度应与石灰石粉尘浓度相似,因此选择鸡西市某发电厂的炉内脱硫系统粉尘的检测数据作为本项目锅炉脱硫系统的类比数据。表3-1拟建项目与第一类比现场对比情况比较条件拟建项目第一类比现场比较结果地理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