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张謇与沈云沛的交往及“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张謇与沈云沛的交往及“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 .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謇与沈云沛的交往及“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2011年12月第4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ournalofLianyungangTeachersCollegeDecember.20lINo.4张謇与沈云沛的交往及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赵明远(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政策法规处,江苏南通226018)摘要张謇和沈云沛是甲午同科进士,他们有着10余年的交往与合作,曾共同谋划和推进陇海铁路东段的建设,为苏北地区近代区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国后持续多年的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是社会名流,地方公团力图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一次事件,对南通,连云港两地及整个苏北地区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青岛收回主权后,张謇参
2、与纷争之中,但已无力回天,而旧说张,沈之争并无依据.关键词张謇;沈云沛;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中图分类号K2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402011)04010006张謇和沈云沛分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州,海州两地开启区域现代化进程的领袖人物.张謇因其在近代史上的突出地位而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张与沈交往的研究成果不多,却颇有可商榷之处,其中沿袭多年的张,沈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的说法实为谬误.本文拟对若干史实作考证和评析.一,张謇与沈云沛的交往张謇与沈云沛是甲午同科进士,博得功名后分别回到了家乡通州,海州.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为加强江苏沿海一带防务,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沈二人分别
3、办理通,海两地团练,兹查有通州丁优在籍寓居海门绅士,前翰林院修撰张謇,学识素优,博通经济,实心任事,允洽乡评;海州在籍绅士,翰林院庶吉士沈云沛,品行端谨,才具优长,尽心任劳,乡人推重.该二员于本处之地利民情均极熟悉,而于保卫桑梓均能力任不辞,当经照会张謇办理通州,海门厅两属团练沈云沛办理海州属团练,Eli.张之洞的一道奏章,将张,沈二人联系起来,由此开始了一段密切的交往.至马关条约签订,朝野上下群情激愤,纷纷呼吁设厂自救,振兴实业,张謇,沈云沛在各自家乡兴办实业.沈云沛在海州首先酝酿的是云台山麓荒地开发,这曾受到张謇的启发.植树是张謇一生的嗜好,他早年在家乡和父兄购买桑,柏,槐苗及油桐籽分发乡
4、邻,以为倡导.1895年沈云沛造访通州,张謇在日记中曾有记载:雨辰自乙未至我家,观我蔬圃,感而为此,而大乃百倍之.2J5此后沈云沛即创设了种植试验场,果木试验场.1898年,沈云沛等集资成立树艺公司开发云台山,并向社会集股,在上海,苏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共集得3000股,银30万元.树艺公司成为江苏最早以股份制形式建立的农业企业之一.1905年45月间,沈云沛及赣榆绅士许鼎霖共同邀请张謇来海州考察.张謇在沈,许的陪同下游览了云台山,考察了沈创办的洪门果圃,树艺公司,张謇本精通树艺,对沈的洪门果圃大加赞赏,而对树艺公司则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树艺公司始事者徐绍垣,欧阳炳.欧以官场手法办此事,以湖南
5、物产例此地,于海州风俗全无理会,其始贪种茶,茶亦湖南种,而不种松,茶死于寒冻弊之八九.他所规划率缪,宜所败矣.I2张謇的意见得到许,沈的重视,数年后树艺公司开垦种植渐着成效.张謇办团练期间,看到通海一带高天大海间之一片荒滩,便有了开发沿海滩涂的设想.1901年,张謇在海门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启了苏北大规模垦殖的先河.他兴办通海垦牧公司之时,其视野已远及淮北海州,计江北并海,自海门至赣榆十许州县,积百有余年,荒废不治之土,何翅数万顷?如能垦荒兴农,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在通海垦牧公司的启发下,沈云沛,许鼎霖等计划在海州,赣榆筹办垦牧公司.为此,1904年沈云沛再次来到南通考察,学习收稿日期20
6、111016作者简介赵明远(1966一),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南通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南通市文博协会副会长,副研究馆员.通州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的经验.1905年张謇的海州之行,支持帮助沈,许进行海赣垦殖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张謇帮助他们改定了海赣垦牧公司呈稿,并请前来会见他的江淮巡抚恩寿呈奏朝廷.不久呈请得到批准,清廷命沈云沛援通海垦牧公司成案,与张季直殿撰暨地方各绅等集合股本三十万两创设海赣垦牧公司,就鸡心,燕尾二滩筑堤开渠,渐次招垦4.后沈,许共筹集资金42万元,先后在海州,赣榆两地联办海赣垦牧公司,借鉴通海垦牧公司的经验开发滩涂,发展农牧
7、,并先后创办了海丰面粉公司和赣丰机器油饼厂.通海,海赣两大垦牧公司开创了苏北沿海垦殖先河.从1895年至1905年,张,沈在通,海两地相互支持,发展实业,为两地区域现代化的启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同的志趣使两人交往频繁,张謇Ej记中记有两人多次通信,会晤的细节.1897年9月,沈云沛曾邀请张謇到海州主持敦善和居业两书院,其时张謇正处于创办大生纱厂最为艰苦的时期,因而辞谢了.1898年5月,张,沈同在北京翰林院,有一次张謇试戴沈云沛的老花镜感觉稍合并记在Et记上,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1902年,张謇以为通海垦牧公司提供平价杂粮为条件,招募民工,为此曾拜托沈云沛在海州购买杂粮.该年张謇50岁,他请江
8、宁画家单林作了一幅肖像东海牧夫长五十小像以表现自己立志苏北沿海开发的决心,沈云沛在此画上题:写一首五言诗,赞叹张謇的开拓精神,抒发其敬慕之意.1905年张謇在海州时,沈云沛还赠送了出土于其洪门别业地下的汉代青瓷壶,青瓷钵各一件,两件文物现藏于南通博物苑.1906年后,两人的交往日渐减少,其中的变故应是清廷农工商部对张,沈两人的征召.1905年末,农工商部拟征召该部头等顾问官张謇入部任实职,大致先是通过张謇的某位友人了解张謇的意向,同时还请张謇邀沈云沛共同赴京任职.对于清廷的征召,张謇以办理地方实业,教育暂难脱身为由婉言谢绝.而沈云沛会如何应答,张謇还不太清楚,就此曾和该友人谈道:雨辰同年书顷遵
9、寄,谅其所答,当已在途.其家果林蔬圃,大数百亩;图书之富,壮于云台.入林之约虽同,而在家之食殊异.软红十丈,不知能重踏否也?从张謇的语气看,沈云沛似乎也难人京.然而,1906年沈云沛还是应诏赴京,先后出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右侍郎.,1908年后,署,任邮传部左,右侍郎,吏部右侍郎,民国后任参政院参政.民国四年(1915)9月参政院代行立法院开会,与周家彦,马安良等请愿改变国体;梁士诒等组织变更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沈云沛任会长,向参政院总请愿,反对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体,在拥袁称帝事件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后于1919年郁郁而亡.二,张,沈与陇海铁路清末,商办铁路兴起,苏籍官绅谋求自办江苏铁路.
10、1905年lO月问,张謇,沈云沛以及数十名江浙绅士为争取苏路,浙路商办而两次联名上书两江总督周馥和北京的商部.1906年2月,商部章京阮惟和首先提议建开(封)海(州)一路,得到众多苏籍官绅的支持.4月,苏籍官绅256人共同呈请清廷允许苏路商办,获准后成立了商办江苏铁路公司,选王清穆为总理,张謇为协理.苏路公司计划分筑南北两线,其中北线以清江浦为中心,先后规划由清江浦经徐州伸人河南的清徐线,至海州的海清线,至瓜州的瓜清线以及至通州的清通线等,北线工程又任许鼎霖为协理oE611瞄张謇,许鼎霖负责主持勘测线路,修筑工程,在清江浦选定铜元局作为苏路公司办事所,先行筹划修建清徐线.1906年阴历年末除夕
11、,张謇在日记中称该年最其事由,大半为路,幸北线已属九香(许鼎霖),当无须时时至浦.1908年6月,张謇请辞江苏省铁路公司协理职务,专心经营北线.当时沈云沛已任邮传部侍郎.虽然此时邮传部与苏,浙铁路公司绅商间矛盾重重,但沈也积极推动北线工程,并将海州为终点变成官方意见.1909年春,邮传部奏派路政司郎中阮惟和,铁路总局顾问沙海昂勘查开(封)徐(州)海(州)清(江)路线.1910年初,邮传部拟勘明开徐海清路线情形筹拟及时兴办折,指出开徐海清线路以开封为起点,以自开商办之海州为尾闻,西联汴洛以达甘新,为中原东西一大纬线.陆路则与京汉,津浦交通,水道则与各洋航路相接,据控制海陆之形便,握操纵自我之机关
12、,经武兴商皆觇实效7j】,呈请勘明线路,加快推进铁路建造.沈云沛还提出过在海州并筑3港的主张,即在苏鲁交界的岚山头建一深水海港,在西连岛建造转运海港,就灌河口之燕尾港筑一个内河海港.对苏路北线江苏官绅共同提议的开封至海州线路,张謇是认可的,这是因为他对海州在战略上制衡青岛的作用非常清楚.1910年3月,邮传部仍奏派王清穆,张謇为苏路公司总理,协理,继续负责清徐路段工程o.7JI至1911年2月,清徐线清江浦至杨庄l7公里告竣,后因经费不支,陷于停顿.三,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101陇海路东段终点之争,是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起大事件.纷争之起在民国初,始发生于淮,扬属与海属两方官绅群体之间,以
13、青岛收回主权为时界,分为两阶段.前一阶段,沈云沛在争执中起到一定作用,而张謇并未介入.后一阶段,争论几乎酿成风潮,张謇则积极参与,但沈云沛已逝,已不可能有所谓张,沈之争了.1.青岛收回主权之前1913年4月,苏路公司多数股东议决呈请国民政府将苏北线收归国有,不久国民政府与比利时铁路公司商定借债1000万镑,将该路与汴洛,洛潼诸路合为陇海铁路一同规划建设,并于当年开工.但此时,对于终点的选定忽起波澜,一派主张从徐州横贯江苏腹地经南通天生港,衔接崇明大港,是为南线,为江苏淮扬两属人所坚持;而另一派主张由徐州就近直达海州西连岛,是为北线,为江苏海属人所坚持L8.海州籍水利专家,江苏省议员武同举等人在
14、向省议会提交的建议案中指出,海州南可挽上海已失之权,北可掣青岛扩张之势力,实完全握有黄海中心健固之海权,铁路海口之确定以测量为第一步,以比较之确定,第二步应请议长付大会公决,武同举等人的提案以江苏省议会名义在地学杂志上发表.9其时张謇尚为江苏省议会会长,不久赴京就任名流内阁农商总长,他未在终点问题上有公开的意见,没有利用职权实现自己的意愿,偏袒或压制某一方.倒是沈云沛在此轮争议中发生了作用,因海州人沈云沛与交通部的关系,争持多日后终于路局决定用北线,主张南线的一派竞遭失败.1916年陇海铁路开封至徐州段完成,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借款来源枯竭,虽发行国内债,仅够偿付外债利息和支付物料款,陇
15、海路陷于停顿.直到1920年,陇海路局与荷兰治港公司及比利时公司商定了借款事宜,才重新筹集到资金,其中由荷兰公司发行5000万荷币,用于东段及海港工程.但陇海局及比,荷公司组织的多次勘测未有结论公布,却不时传闻纷起.此期间,南线派国会议员张相文,解树强及江苏省议员陆文椿,朱绍文等,北线派国会参议院议员谢翊元,江苏省议员冯弼仁等不时有建议案,呈文,质问书到交通部和陇海局,争辩未曾停歇.但交通部,陇海局的意向仍是将终点确定在海州,只是人海港口具体位置未能确定.于是,在1920年借款到位前后,终点问题再起波澜.先有海籍旅京人士请开海州商埠而要求加快陇海路推进,又有淮籍人士提102出由陇海路经宿迁,清
16、江浦至阜宁再至灌云灌河口的线路建议.一时旅京苏省海属同乡京官纷纷至东安门大街陇海铁路驻京总公所与施氏晤谈,陇海铁路督办施肇曾则公开表示,陇海东段终点现已决定在海州并向交通部汇报,只是海港选址需详细测量,必海港决定,乃可定路之终点,至于经宿迁,清江浦一线则被否定.1920年,张謇也曾为海州向政府及省当局以开辟商埠为请,并与江苏督军,省长一起推荐众议院议员段书云为督办.1921年,张謇再就此事写信给总统徐世昌,总理靳云鹏,称陇海铁路开筑有期不出两年,东段即可完毕.海州开埠诚为目前重要之事L5,要求他们重视地方官民公意,重视海州埠务,慎重任员.海州开埠与陇海路终点选择本是互为因果的,张謇支持海州开埠
17、,并没有关于改变陇海路终点的任何表示.此时,沈已去世两年,至此关于所谓二人争论并不见相关资料,而张謇后来的一段话用于本文倒是恰到好处,海人之争,当时充分理由为抵制青岛.南通并未与之争,海人犹有不相谅之作用.当时视为无事自扰而已,Il160l.2.青岛收回主权之后1922年底,一起重大历史事件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引发了陇海路终点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波纷争,从此时起张謇正式介入其中.1923年,陇海铁路已修到徐州以东徐塘口,而苏籍人士还在等待陇海局对铁路人海港口的勘测结果的公布.就在此时忽闻陇海局计划1923年5月1日从西连岛和徐塘口双方同时施工,将于l0个月内完成.于是张相文,解树强等议员即与在京淮
18、籍人士集会商量对策.事先他们了解到有利于南线的有关勘测内容,如前铁路总局顾问,法国工程师沙海昂曾调查过沿海的临洪,灌河,射阳,新洋及崇明大港,其报告书认为崇明大港为最优,而灌河口次之;陇海局聘请的荷兰工程师勘测认为海州西连岛水深不足且多暗礁,工程造价3000万元以上,而勘测的临近山东日照的山岚头,则无港可以避风,等等.由此他们认为,海州方向的终点既然存在问题,陇海局贸然开工是明知其大错而故铸之.他们提出了3点意见提交交通当局:重新勘测崇明大港,灌河口,比较择优;既然线路未定,徐塘口以东不得再行接筑;交通部应督促迅速解决问题.他们还发动淮扬籍绅商,议员向国务院,交通部,陇海总公所,议员力争.很快
19、,江苏省议员朱绍文等7人与绅士13人联名向院部,陇海当局,淮扬通海同乡,议员发出通电要求:将适用之海港测勘,公开决定,再行筑路._1有关集会,通电情况见于1923年5月6El申报.次日,正迫切需要改善交通来推进南通发展的张謇读到此消息,随即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5月8日,张謇写信给张相文,解树强,诸君子之所谓先解决三问题,謇极表同意Lllj.促使张謇放弃中立立场,转而公开力主南线的原因正是青岛主权的收回.张謇在信中向张,解指出:向者陇海路当局主张西连岛最适当之理由,日屏蔽青岛.今青岛既已收回,与西连相距仅二百公里,宁有同一商澈,而设于荒左孤悬之野,以谋路之发达乎?n张謇抓住青岛主权收回,海州战略
20、地位骤降的机遇,试图把陇海铁路东端建到南通地区,其立论已高于淮,海诸人:.于是张謇联络在京苏籍人士及地方社团向国民政府施压.除了多次写信给众议院议员张相文,解树强外,又写信给议员孟森,凌植支,陈伯盟等,反复阐述观点,特别是致孟森的信,进行深入论证,竟达两千言.此间,张謇还策动了通崇海泰总商会以及南通,如皋,海门,泰兴,崇明等地的农会,商会,教育会分别向张相文,解树强及北京江苏同乡会发出公电,又向总统,国务院,交通部暨陇海路总公所发出公电:比较工程学理,筑费经济,经过商市,地方物产,为省计,为路计,理由至正应恳迅赐复测南线.】lJ泓同时,张謇尽寻找有利于南通的证据,比较通州,海州之优劣,阐述,论
21、证以通州为终点对于苏北发展的重要作用.张謇认为,营造铁路应以营业为本位,故线必求长,必多经人口繁密,物产丰盛之区将来农工商业之为衰为旺,当然视以路线所经为转移,并指出,开辟西连岛最宜军港而非商港,今青岛已收回,两岛相距仅二百里,宁可骈置二大商港;至通州南线由宿迁贯通苏北12县直至崇明,人口之多,物产之丰,绝非北线海,灌,沭3县可比;路,港工程造价北线约3000万元以上,而南线因可利用新运河河堤,平均造价低,总计约4000万元以上,但南线长度是北线3倍,且商业物产发达,投资回收更快El1瑚I3张謇将这些观点反复向张相文,解树强,孟森,凌植支,陈伯盟等阐述.接到江苏各方面的通电后,张相文等六,七人
22、于日前去交通部,问交通总长以究竟,由该部电召陇海督办张祖廉来与彼等晤谈,双方辩论历三小时之久.张相文等要求先行停筑,张祖廉则强调铁路借款,关系合同,工程非尽中国人做主,不可停工,终不欢而散.5月15日,张祖廉代表陇海当局发表通电回复朱绍文等,回顾北线西连岛议定过程.累年以来,凡华洋人员,跋涉所经,屡勘所得,终其结果,始以海门大港,当可经营;终以西连海岛,较由妥合,其余皆摈而不取,坚称以总工程师两次核议,皆采取北线,并已呈报交通部.此时,海籍人士谢翊元,杜庭鸾等及海属同乡会,公团等北线阵营也纷纷集会,函电交驰,力驳淮人主张,以东段路线早已确定,对外借款煞费周章才得,自应力促速成,若再彼此争执,殊
23、不免贻笑外人o135月19日,又有江苏省议员吴鸿璧等21人联名通电声援南线崇明大港和灌河口.5月28日,海籍安徽督军马联甲加入北线,通电总统,国务院,交通部,陇海路东段之终点,迭经工程师测勘考虑,几经审慎而后定万勿动于浮议,功败垂成-1.5月31日,张相文再次呈文国务院,江苏省议员周乃文等66人联名通电北京院部声援南线o156月2日,张相文等35人又通电诘问马联甲何必偏徇乡里之私,甘为少数地主张目.于是纷争越演越烈,始则两方议员,互以文电表意见,互赴交部述理由,继则地方各公团互有通电达于京省,措辞激切,再继则两方学生,迭有文字发表于报纸,如此相持,何日得以解决也!】由于沈云沛被认为是西连岛终点
24、的始作俑者,同时沈云沛等一些海籍人士预购路线终至之地,待弋善价以为利之事也被曝光,南线便把矛头指向他.西连岛之说,其始出于沈云沛,施肇曾等私见.以其购地关系,坚护前非者,不过三五私人n,必争以西连岛为终点者无他,欲使地价陡涨,藉公营私耳-j,而张謇给张相文,解树强的信中说得更为直白:当此之时,固不知有查办案所称沈云沛收买荒地,歆地增涨地价之种种.11一沈虽已亡,但其声名因拥袁一节已然跌落,张謇及南派人士不必碍于情面而讳言其名,相反抓住北线徇私证据,并以此解释海籍人士猛剧之对抗的原因,继续向交通部施压.在南线派的强大压力下,张祖廉于6月3日再次发出通电,首先仍然阐述西连岛终点确定经过,强调合同所
25、缚,魁柄非尽自我而抄,即贷款方比利时,荷兰公司在终点选择上所起的作用,然后表示悉候交通部核示,陇海局遵照执行.陇海铁路当局终于做出让步,矛盾上交交通部.交通部迫于南线压力,同意组织复测.103其实,关于陇海路的人海终点外方已早有结论,其中不乏科学勘测成果.只是交通部,陇海当局一直漠视南线阵营要求,对己方论据也疏于研究,理解,一味以洋人结论做挡箭牌,以致在此次纷争中陷于被动.在无路可退时,陇海当局才将历次勘测报告等技术资料全部翻译出来,并呈交交通部.8月5日,申报摘要发表了荷兰公司关于陇海东路海港测量报告,该报告分三章十八节,其第一章对于海港之研究通过比较论证了西连岛的优势.该报告对江苏沿海各口
26、逐一比较,以海州首届一指;对海州境内各口比较,西连岛远在各口之上.报告对西连岛港口的辐射范围,运输能力,港口大小,营运管理等均有估测结论.其第二,第三章,更深入研究了港口工程问题,提出了施工计划草案o18荷兰公司的报告书毕竟建立在技术勘测研究基础上,所以极具说服力,公开发表后,外方的态度明白无误.虽然交通部同意并安排复测线路,其实只是敷衍,南线方自身是无力做出同样技术深度的勘测报告的,纷争也就这样逐渐平息了.四,评析和结论对于陇海路东段路线及终点选择,通,海两地相较应各有千秋,但当时海州确有其特定的有利条件,其中至关重要的内外两个方面因素,对东段路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一,陇海路借债方荷兰,比
27、利时方面着意于海州,并经历了长期的论证过程.1912年借款合同签订后,陇海当局委托比公司勘测海港.勘测队长格锐奈对全省海岸勘测后,提出了以西连岛湾内建港的建议,并将港址圈定在西连岛南,云台山下老窑,认为具有优良海港的自然地理条件.1914年格锐奈再次勘测,提出了建港计划,预算6900万法郎,次年得到了陇海当局的批准.而此项计划与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中将海州建为二等港的设想不谋而合.1917年陇海路当局决定将建港经费由5000万元压缩至2600万元,因经费无着落无法实施.1920年比荷借款议成后,由荷兰工程师范德卜鲁凯,王登堡等再次勘测,经一年多勘研,认为西连岛最适宜建港,考虑经济拮据情况,先可于
28、老窑规划一小港区,建港预算降至1200万元.9J多年的反复勘测论证的结果已无法轻易改变.其二,陇海铁路的债务问题则是左右北洋政府决策的关键因素.资金是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瓶颈,陇海铁路建设主要依靠的是向比利时,荷兰的多次借104债,陇海东段借款主要来自荷兰.这些债款包括长期外债,临时外债,物料债,还有部分内债,债务结构复杂,越积越多的债务使陇海铁路陷入债务危机.截至1932年海港建设前,陇海铁路总债额已高达24451.53万元,其总资产不过1亿元,实际已经达到破产的程度o9143因此,工程造价成为建设方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路途短,工程量小,用款少,能尽早通车营运偿债,这些因素必然使海州成为债台高筑
29、的北洋政府的首选.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陇海路终点本无所可争.终点问题终成纷争,固然源于淮扬通地区与海州地区的利益冲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北洋统治时期派系争执,军阀混战,政权更迭,政务不修,当局无心也无力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对于陇海路东端的确定并无正常的审查,认证程序,而是始终依赖外方勘研又疏于外方结论的公布.长时间无法获取权威的回应,地方绅士集团则在相争的同时把矛头指向北洋政府.自清末以来中央政府权威下降,地方绅士成为一股新崛起的力量,他们可以自己认定的价值目标与政府公开争辩,这在清末民初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政治现象.在陇海路东段终点问题上,他们试图发挥社会名流的个人影响力,并通过议员和地方公团舆论对
30、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但是他们的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上述内外两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不可能改变在陇海路终点问题上业已形成的结果.这一结果已在张謇的意料之中,他曾对张相文说:自辛亥后,謇于铁道主来不拒,不来不迎.今诸君此事之争,诚为大局.1lj踊能争取得,亦大好事1Ij.张謇此时已在规划由南通沟通苏北各县的新运河,铁路不成,惟新运河若成,异日汽车可通,不至全无自救自助之策也-11.张謇仍然一如既往地以自身可以积聚和动员的力量,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其地方自治的目标.综上所述,张,沈两人在18941905年是交往较为密切的时期,他们相互支持,配合,推动通海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苏北现代化的进程;1906年以后
31、,不同的人生选择使他们的交往渐疏,至商办铁路公司与邮传部间纷争迭起,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盛宣怀身上,张,沈个人之间并没有交恶.至于对陇海路东段路线,张,沈虽有不尽相同的规划思路,但仍能求同存异,官,商两方共同推进铁路建设.民国后,陇海铁路东段终点之争始发生于淮扬两属与海属两方官绅群体之间,持续达lO余年.张謇只是在青岛主权收回后,带领通属团队加入了纷争,虽然所谓张,沈之争并不存在,但是陇海铁路东段的走向,却长久地影响了南通,连云港两地以后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苏北地区区域发展的格局.参考文献1张之洞.张之洞全集(第二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2张謇.张謇全集(第六卷)M.南京:江苏
32、古籍出版社,1994.3张謇.张謇全集(第三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4各省农商汇志J.东方杂志,1905(7).5张謇.张謇全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6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M.北京:q-华书局,1963.7沈云龙.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8朔一.陇海铁路东段终点的争执J.东方杂志,1923(10).9江苏省议会.海兰路选择海口之争点J.地学杂志,1913(4).10陇海路东段终止点问题施肇曾之谈话N.申报,1920一cr706.11张謇.张謇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2苏议员请缓筑陇海路E,EN.
33、申报,19230506.13一士.苏人争陇海南北线问题N.申报,19230515.14一士.陇海路线问题争议未已N.申报,19230529.15陇海路线问题之近讯N.申报,19230601.16苏议员诘问马联甲N.申报,19230602.17一士.陇海路线争议中之要讯N.申报,19230603.tS4g樵.陇海东路海港之测量报告N.申报,19230805.19徐德济.连云港港史(古,近代部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TheAssociationbetweenZHANGJianandSHENYunpeiandTheDisputationontheEastTerminationofLo
34、nghaiRailwayZHAOMingguan(NantongMmficipalBureauofCulture,Radio,TV,Film,PressandPublication,Nantong226018,China)Abstract:ZHANGJiantooktheImperialExaminationsinthesameyear(1894)withSHENYunpeiandbothattainedJinshi(presentedscholar).Inmorethantenyearsofcommunicationandcollaboration,theyworkedtogethertop
35、romotetheconstructionoftheeastsectionoftheLonghaiRailway,makingsignificantcontributionstotheregionaldevelopmentofmodemnorthJiangsuarea.ThedisputationontheeastterminationofLonghaiRailwaywasanevent,lastingmorethanadecade,thatcelebritiesandlocalsocietiestriedtoaffectgovernmentdecisionmaking,whichhadfarreachingimpor-tancetolaterdevelopmentofNantong,LianyungangandeventhewholenorthJiangsuarea.ZHANGparticipatedinthisdisputationandfinallyfailed.However,theconventionalviewofZhangandShenSdisputehasnobasisinfact.Keywords:ZHANGJian;SHENYtmpei;disputationontheeastterminationofLonghaiRailway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