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596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 总则(一) 目的对中心医学工作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中心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2.设施规范 管理到位3.主动监测 反应及时4.依法处理 措施果断5.机制通畅 遏制危害(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实验室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中心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1.病原微生物

2、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四)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4.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五)预案启动当出现(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一)组织机构1、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崔其福成员:何述祥彭向东赵晓薇罗春玉莫殿军2、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组长:何述祥成员:

3、赵晓薇孔繁清 罗春玉莫殿军孙丽红 阚秉辉(二)职能与工作1.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中心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2.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中心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三、预防预警(一)预防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

4、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二)预警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2.建立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5、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四、应急控制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中心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有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等等。(一)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综合评估1.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2.标本、样品采集和检验 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3.污染区域划定 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

6、于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二)现场控制措施1.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2.传染源控制 对于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影响的现症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的定点医院。对于疑似病人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3.对于查明的微生物病原、生物毒素以及有毒有害化学

7、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4.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5.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6.卫生知识宣教 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特异性卫生知识宣教。7.人员疏散 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可报请政府取消集会性活动,采取必要的停工、停业、停课和人员疏散措施。8.消除区域民众心理障碍和精神应激 采取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针对性解决。(三)追踪监测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

8、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上报与部门协调及时上报市卫生和主管部门,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和放射源丢失的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要与卫生监督部门配合协调,搞好相关区域的食品、饮水、环境卫生监督。对于实验室人员受到感染和侵害事件,积极与医疗部门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五、疫情的解除如果查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由于细菌毒素或传染性较差的病原体引起的危害较小的污染,经实验室消毒处理后即可解除封锁。但对感染者必须加强治疗和

9、必要的限制。如查明生物污染或泄漏是由于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发生上述相应疾病的病症时,应继续封锁,并应将封锁区分为若干个大小封锁圈。各封锁圈之间应完全隔离开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受感染者及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留验。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对污染区或疫区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如对病原体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扑灭;根据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杀虫、灭鼠;对小隔离区进行终末消毒,并从最后一例病人算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仍无新的病人发生,报请批准封锁的主管部门解除封锁。六、保障措施1.技术保障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实验室规范化建设。2.人员培训加强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疫情分析评估、

10、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实验室业务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3.监督检查中心相关实验室要定期自查,中心建立实验室检查制度。4.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处理程序一、 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1、 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2、 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3、 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2000mg/L漂白剂(或5%次氯酸钠溶液);但在飞机发生溢出时,则应该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等。4、 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

11、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5、 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 30 分),将所处理物质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 锐器,则要使用簸或硬的厚纸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 理。6、 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 25 步)。7、 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8、 再成功消毒后,通知主管部门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 二.菌(毒)外溢在防护服上 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用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三.菌(毒)外溢到皮肤粘膜这种情况被视为有很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 然后用水冲洗 1520 分。处

12、理后安全撤离,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 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四.皮肤次伤 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 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五.离心管发生破裂(一) 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 闭离心筒至少 30 分,使气溶胶沉积。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 30 分。 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

13、强个人呼吸保 护并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 清理玻璃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玻璃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 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 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二)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 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 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消毒安全杯

14、。六、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人员。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2、就地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人员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七、发现相关症状 若操作者或其所在实验室的工作人出现于被操作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的症状,则应被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如实主诉 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在就诊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以免疾病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