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5633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钻机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处理探讨摘要:在生产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孔内情况,只有认真了解孔内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处理事故的方法,才能很好预防和处理孔内复杂情况,生产顺利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词:钻井、了解、复杂、现象、事故、处理、方法在钻进过程中,随着钻头不断破碎岩石,钻孔随之加深,新孔壁不断出现。这样井壁失去了原来的支持,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另一方面也给岩石孔隙内充满着的流体打开一条流动的通道。如果我们对这一变化情况不了解,采取措施不当,会引起井壁岩石变形、膨胀,使孔径缩小,或井坍塌,造成缩径形成卡钻。而岩石孔隙内的介质大量流入孔内会污染钻井液,使钻井液变坏。孔内钻井液漏入地层,形成井

2、漏等。所有这些现象,通称为复杂情况。在钻进中由于操作不当,检查不严,而发生钻具折断,孔内落物等,称为钻井事故。一、卡钻在正常情况下,孔内钻具处于运动,地面上消耗的动力,主要用来克服钻头破碎岩石,循环钻井液,以及钻杆在孔内转动或上下运动时,同井壁、钻井液、岩石之间的磨擦力。当井眼条件好时,钻杆与钻井液及井壁之间磨擦力较小,不会妨碍钻具旋转与上下活动,当井内条件恶化时,如井斜、井径收缩、钻头、钻具泥包、井漏、井塌、钻井液性能恶化、岩屑堆积、顿钻、落物、键槽等情况发生,将阻止钻具在井内正常运动,起下钻时遇阻,上提(或转动)负荷增加,导致钻具活动范围变小,严重时开不开泵,钻具卡在孔内。由此可见,引起卡

3、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卡钻是钻进中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在卡任何地区,地层,井段都有发生卡钻的可能,由于地质条件、钻井条件不相同就会发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卡钻。一)、卡钻的类型卡钻的类型通常分8种;井塌卡钻、沉砂卡钻、泥包卡钻、压差卡钻、缩径卡钻、键槽卡钻、砂桥卡钻、落物卡钻。二)、卡钻的原因及处理1、井塌卡钻在钻进过程中,当钻过表土层、蔬松砾石层、流砂层、胶结不好的砂岩、泥岩、页岩以及地层倾角大、断层层面时,井壁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当钻井液性能不好,操作不平衡就会使井径收缩,井壁岩石塌落。此外,由于井漏、井喷起下钻不及时灌孔也易引起井塌,严重井塌可以将钻具与井壁环空填埋,造成卡钻。其特点是:钻

4、具不能上提。不易转动。泵压高,易憋漏地层或憋泵。2、沉砂卡钻一般由于钻井液悬浮能力差环空岩屑浓度太高,停泵早,或由于井壁有“大肚子”井段循环不能够将岩屑带出,停泵造成沉砂卡钻。还有一种情况是,钻柱在上部折断,造成钻井液短路循环,井筒内大量岩屑沉落在钻头上,造成沉砂卡钻。其特点与井塌卡钻相似。3、泥包卡钻泥包卡钻地层一般为,泥岩、页岩、泥质砂岩、及少量页岩;泥包段一般为钻铤、钻头、扶正器。造成的原因:钻头类型不符合地层要求,如软岩使用牙轮钻头、或PDC钻头。钻井液粘度过高,失水量大,假泥饼厚。钻速快,排量小,钻进技术措施不当。井底不干净。钻头水眼被堵。钻具被刺,循环短路,造成干钻。泵上水情况不良

5、,甚至不上水。其特点是:钻进转盘负荷增加,上提有阻力,泵压低或无泵压,钻井液不返出或返出的很少,岩屑突然增加,没有进尺。4、压差卡钻(粘吸卡钻)在正常情况下,井壁尽管有泥饼存在,但只要钻杆同井壁接触面积小,机会小,停止运动时间短,这样钻杆周围所受的压力相等,对泥饼没有压力,钻杆活动时不受泥饼与钻杆之间磨擦力影响,就不会粘吸在泥饼上。实际上井眼不会绝对垂直和规则,因此,一部分钻杆要于井壁接触,对泥饼有一定的压力,如钻杆停止活动,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泥饼与钻杆之间间隙逐渐减小,使钻杆与井壁的一没有钻井液,也就是不受钻井液柱压力,而另一面还受着很大的横向压力将钻杆压紧泥饼,使钻杆与泥饼之间的磨擦力显

6、著上升,以至造成粘吸卡钻。其特点是:循环钻井液正常。泵压正常,没有井塌现象,只是钻具不能火动。在活动钻具时,由于泥饼的粘吸作用使钻柱活动距离有不断减小的现象。5、缩径卡钻主要原因:地层膨胀,井径缩小。解卡原理;破坏缩小的井径,减小卡钻力。常用的解卡方法;上击或下击,侵泡。主要施工工序;确定卡点,掌握地层特性。起钻卡死,应以下砸或下击为主,下钻卡死应以上击为主。若震击不能解卡,能循环时,则采用浸泡的方法。一般浸泡原油,必要时可浸泡酸类,浸泡中,继续震击,解除卡钻。解卡后,以划眼或倒划眼方式,破坏井径缩小的井段。若水眼堵死不能循环,则采用倒扣、套铣的方法解卡。6、键槽卡钻主要原因:井内键槽卡住钻头

7、。解卡原理:破坏键槽,降低卡钻力。常用的解卡方法:下砸、浸泡酸类或原油等。主要施工工序:核定卡点位置。利用原钻具或下击器强行下砸。若利用下砸法不能解卡时,采用浸泡法。解卡后,用倒划眼的方法破坏键槽。三)、卡点深度及泡油量的计算卡点计算公式L=9.8KL/P (1)式中:K钻具弹性系数,127*9.17钻杆,K=715;L=-钻具伸长量,cm;P钻具受卡的悬重增量,Kg;L钻具受卡的深度,m。泡油量计算V=0.785K(D12-D22)H1+0.785d02H2=KV1H1+V2H2 (2)式中V泡油总量,m3; k附加系数,1.21.5;V1环空单位面积,m3/m; V2钻杆内每米容积,m3/

8、m;H1环空泡油高度,m; H2钻杆内油柱高度,m;D1井眼内径,m; D2钻杆外径,m;D0钻杆内径,m;二、钻具事故及井下落物一)、断钻具事故钻具断落的原因:在钻进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钻具折断、扭断、滑扣、刺扣、胀扣、脱扣等现象。钻柱折断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钻具断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受力方面在钻进中钻具受多种应力作用,通常有;轴向拉力和压力、弯曲力矩、离心力、扭矩、纵向震动、周向振动、动载等。而且这些力随着井深的增加、井斜、井径、岩性及钻杆的旋转变化而变化。在起下钻时,钻杆受力有三种,即钻杆的拉力、钻井液的浮力和井壁的磨擦力,通常孔口第一扣受最大拉应力。在钻进过程中,钻杆

9、除了以上三种力外,还受压力、扭力、弯曲应力,这些力联合作用会使钻具各界面产生交变应力,如果钻进始终不变化,这些应力就会反复作用在同一处形成疲劳破坏,严重的疲劳破坏造成钻具断落。2钻具结构方面钻具由钻铤、钻杆体、钻杆接头、变丝接头、主动钻杆等组成,而各部分均由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处由于各部件外径不一致 总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螺纹的丝底处,公螺纹或毋螺纹的根部,易产生应力集中,使钻具局部先期遭到破坏,如发生裂纹、在高压钻井液冲击下被刺坏,或在交变负荷作用下使钻杆折断。3使用方面由于质量检查不严格,部分钻具在加工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钻杆内部材质等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在生产过程中造成钻具折断。在使

10、用过的钻杆,由于与井壁的磨损,同时受冲洗液冲蚀作用,接头处外径经常被磨薄,以及上卸扣时钳牙的咬痕,促使钻具沿刻痕断裂。松卸螺纹时操作不平稳,扭矩过大容易造成钻具折断。原有螺纹损坏,台肩平或磨过大,打钻时遇到憋钻就会发生滑扣或脱扣事故。在螺纹上的过紧或过松时,下到孔底会自动上扣,螺纹密封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涂抹不均匀,以及螺纹加工精度不合格,往往易造成粘扣事故。二)、钻具事故的判断钻具事故发生后,将会出现原悬重降低,泵压降低,方入变化,转盘负荷减轻,加压钻进时,进尺慢或列进尺。因此,根据以上现象,可判断钻具发生部位。1钻杆折断的判断:转盘负荷突然减轻。循环泵压降低。原悬重降低,降低数量大于钻铤重量

11、。方入变化。2钻铤折断判断:转盘负荷突然减轻。循环泵压降低。原悬重降低,降低数量小于钻铤重量。方入变化较小。3钻头螺纹折断的判断:转盘负荷突然减轻。循环泵压降低,降低数为钻头压降。悬重无明显变化。方入无明显变化。进心明显减慢或无进尺。4钻具脱扣的判断:在钻具倒划眼过程中,因上提拉力或加压过大憋劲,转盘发生倒转之后易脱扣。井下遇卡,强行憋钻或转动憋劲,转盘发生倒转之后易脱扣。脱扣后出现循环泵压降低,原悬重降低,方入变化及转盘负荷减轻等。5钻具滑扣的判断:钻具强行转动或憋劲后,因母螺纹涨大、涨裂,公母螺纹滑脱。因螺纹刺坏,损坏严重或磨损太大,遇卡或正常上提及转动时,滑脱。钻具遇卡,发生倒转后,螺纹

12、未全部倒开,上提时,螺纹破坏,滑脱。出现滑脱后,循环泵压降低,原悬重降低,方入变化及转盘负荷减轻。四)、打捞工具的选择落鱼的打捞部位,外圆比较一致,断口无变形或弯曲,如内加厚、外加厚、内外加厚的钻杆本体及钻铤本体,均可选用相应规范的卡瓦打捞筒或母锥进行打捞。落鱼的断口或打捞部位在钻具的加厚部位或钻铤,均可选用公锥打捞。落鱼的内径一致,断口无变形、弯曲,可选用打捞矛进行打捞作业。鱼顶或打捞部位变形、弯曲,因而无法打捞时,可用辅助工具,重建鱼顶,在进行打捞。用公锥打捞时,若造口部位经过表面处理,应先用铣锥铣掉,在用公锥打捞。在打捞中,因井下情况较为复杂,应接安全接头,防止打捞中情况恶化。 根据鱼头

13、不规则的情况,可自行设计打捞公具。二、落物打捞(卡测井仪器等)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在钻进、起下钻及所有钻井过程中,由于使用的钻具或公具质量不好、检查不严、措施不当、操作不慎等原因,都可能造成井下落物事故。如;掉牙轮及弹子、掉巴掌、掉钻头及断刮刀片、掉测井仪、断电缆及掉钻台公具(榔头、搬手吊钳牙、刮泥器、管钳、撬杠等)。1 井下落物的判断:井下一旦出现落物,钻头不能到底,方入减少,钻进速度减慢,严重时无进尺,影响钻头正常工作,出现憋、跳、卡现象。2井下落物的处理根据井下落物的长短、大小、形状、软硬及材质等不同类型,从实际出发,分别采用抓、捞、磨等不同方法进行打捞。小件落物的打捞,常用工具是磁铁

14、打捞器,反循环打捞篮及打捞杆等。大件落物的打捞,常见是榔头、钻头、或钻头部件。根据落物形状不同可选用抓、卡、捞、吸、磨等不同类型的打捞工具。长杆物件的打捞,一般是根据落物的外形采用抓、卡、或粘附工具进行打捞。绳索的打捞,一般采用,勾、绞、挂的方式进行打捞。一般采用打捞矛。三、井漏及井塌一)、在钻进过程中井口返出的钻井液少于进入的钻井液量的现象叫井漏。主要表现为1。正常循环情况下,钻井液由井口返出数量减少,严重时,有进无出。钻井液池液面下降,甚至很快抽干而中断循环。2有时会发生钻速突然变快或钻具突然放空。3泵压明显下降。二)、井漏发生的原因1、天然地质条件形成的漏失,如钻进遇疏松而渗透性良好的砂

15、岩和砂砾岩层,因地层孔隙大,胶结性差、渗水率高,易发生渗透性漏失。若钻遇地层的裂缝、断层或构造力造成的破裂带,碳酸盐地层的溶洞、裂缝等将发生裂缝漏失或溶洞漏失。2、钻井液性能不合适造成井漏。密度高、粘度切力太大,沉砂困难,造成液柱压力过大易引起井漏。3、钻进工艺不当引起井漏,下钻速度太快或下钻后开泵过猛,易产生压力激动将地层压裂造成井漏。三)、井漏的预防1、考虑井漏因素,制定合理的井身结构。2、使用低密度钻井液。3、开泵平稳,减少压力激动。4、保持较小的上反速度。5、在易漏地层使用低泵压,低排量个别进,并适当提高钻井液粘度。四)、井漏的处理、1、渗透性漏失的处理:起钻静止。高钻井液粘度、切力,

16、加入纤维类堵漏物质,如屏蔽封堵剂、随钻堵漏剂等。在有大量钻井液补充的情况下,快速钻穿漏失层。采用低密度低排量和低泵压,减少冲刷。采用平衡钻漏的钻进工艺。2、裂缝及溶洞性漏失的处理:一般采用桥塞堵漏,即往钻井液中加入桥塞剂如锯末、胶粒、皮屑、复合堵漏剂等,一般加量为5%20%,泵入井内漏失层。四、井塌1、井塌的现象:钻井液的粘度、切力、密度、含砂量皆增高,泵压忽高忽低,有时会出现突然憋泵。进口返出岩屑量增多,砂样混杂,甚至出现大量的剥蚀掉块。起下钻有遇阻现象,下钻不能到底。井塌严重时,下钻堵水眼,开泵困难,憋泵甚至卡钻。划眼困难,有时发生憋钻,打倒车,接单根困难,反复划眼效果不大,甚至越划越浅,

17、严重时可造成卡钻。钻井液性能不稳定,变化快,并且起下钻反喷钻井液。2、井塌的预防对于地质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井塌可以提高钻井液密度,以更高的液柱压力平衡地层侧压力。、对钻进工艺方面造成的井塌,应注意在钻井工艺和操作上加以改进。抑制泥页岩水化,使用防塌钻井液。3、井塌的处理:首先调整好钻井液性能。适当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尽可能地降低失水量并形成致密的泥饼,补加防塌剂,增强钻井液的防塌能力。井塌严重、掉块尺寸很大时,可加大钻头水眼。用高泵压、大排量洗井,将塌块带出。起下钻有遇卡遇阻现象时,采用划眼措施,直到井眼畅通、起下钻无遇阻卡现象为止。五、结束语通过以上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和分析孔内情况,采用怡当的技术方法,定能在钻井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