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6084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禄劝县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禄劝县2009年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茶桑果站二九年三月项目名称:2009年30000亩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承办单位: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实施单位: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农牧局项目投资:4575万元项目期限: 20092010可行性报告编制: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茶桑果站单位联系电话:08718912701目 录第一章 总论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 项目区基础条件分析9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目标.12第五章 内容 规模 开发方案设计 13第六章 产品方案和市场分析.18第七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20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措施.21第九章 预期

2、的效益分析.23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242009年30000亩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项目建设性质:扩建三、项目年限:2009年2010年四、项 目 区:茂山、翠华、团街、撒营盘、乌东德、汤郎、转龙、皎平渡、云龙、九龙十个乡镇五、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1、土地利用:租赁沙壤田600亩,其中,用于采取穗条与综合科技示范园建设100亩,用于培育桑苗500亩,2009年培育桑苗4500万株。2、桑园建设:新植优质高产桑园30000亩。3、配套建设:新建农村小蚕共育室300间(每间40平方米),合计1.2万平方米;新建养蚕大棚30万平方

3、米,新建或农村住房改造作蚕房8.4万平方米,组织培训农户3.25万人.次。六、进度安排2009年1月2009年5月完成育苗4500万株,2009年610月完成栽桑30000亩,开展种植农户培训3.25万人.次,2009年10月2010年5月建成小蚕共育室300间(12000平方米),养蚕大棚30万平方米,养蚕用房8.4万平方米,新建蚕茧除加工场所2座。七、总评价项目立足于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实施。落实云政发200620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绿化,美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布局。本项目依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云龙水库水源区,乌东德电站生态保护发展

4、需要而立,立足本土,面向全市,着眼未来。项目区环境条件适宜,技术力量雄厚,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很高。项目建成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显著,将使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蚕桑生产规模、综合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趋势得到遏制,从而推动禄劝乃至整个昆明市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禄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南岸,横断山脉东纵谷区边缘。位于东径10213至10256,北纬2525至2622,总面积4228.5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

5、显,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4%。开发山区,发展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流经县境的一江两河,造就了禄劝“多元化”的立体气候格局和形式多样的典型小流域环境,具有发展蚕桑产业最适宜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是云南农业区划中确定的蚕桑生产最适宜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制约,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落后,人民贫困,农业生产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生产阶段,经济林果生产始终未能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正轨。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县情和农村脱贫致富需要,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提出了“兴林果,奔小康”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进而从1993年开始,把栽桑养蚕列为林果生产中的重要产业

6、来抓,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予以保护和发展,计划把蚕桑产业培育为继烤烟之后又一财源后续支柱产业。2008年9月,江苏玖久集团与禄劝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蚕桑产业合作协议,对禄劝农民生产的蚕茧制定20元/千克鲜茧的保护价,兴建占地50100亩的蚕桑、丝绸后道加工基地。有利于促进蚕桑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禄劝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06年县内已建有蚕桑学堂。近年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示范与建设工作,禄劝已形成昆明市蚕茧主产县,是省外贸出口蚕茧基地县,云南省发展蚕桑产业的重点县。农户基础和技术力量,基础设施为昆明市最强的县区。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生产效益,推动蚕桑产业发展。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

7、禄劝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禄劝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依据在于:禄劝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发展蚕桑可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禄劝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县,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科技文化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粮作生产为主,生产效益普遍较低,致力发展低耗高效型商品化农业生产,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禄劝地理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势在必行。禄劝产业结构单一,系统功能脆弱。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工业落后,商业不发达,产品社会化、商品化程度低,与资源优势极不相匹配,调整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

8、观需要。发展禄劝经济的关键在农村,优势在山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属山区农业县的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产品,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烤烟“双控双减”,以烤烟生产为主要财源支柱的禄劝经济受到了巨大影响,迫切需要培育新兴财源产业,蚕桑产业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身,是理想的后备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项目旨在建立新的产业支撑体系,提高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以及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到位率,因此,它是禄劝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是禄劝乃至全市蚕桑业发展的需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21世纪云南经济发展要实

9、现的三大目标之一。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使之具有世界上最佳的蚕桑生产条件,茧、丝产品一直深受国内外商家青睐。为此,全省各地纷纷抓住“东桑西移”战略实施和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机遇,把发展蚕桑生产列入地方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昆明市也不例外,除禄劝县正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蚕桑项目外,东川、寻甸等地也根据比较优势积极寻求发展蚕桑生产。但从现实情况看,尽管自然条件优越,蚕桑生产产业化程度却很低,技术比较落后,茧产品产、质量极不稳定,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新的市场要求。禄劝作为昆明市蚕桑生产的龙头县,既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服务体系,提高生产综合技术水平,又担负着新技术开发、研究、推广

10、和引领全市蚕桑生产发展的重任。本项目实施,将为提高农户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提供培训基地,为新技术试验研究提供基础保障,为蚕桑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供示范。3、是解决蚕桑生产现实问题的需要。蚕桑生产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产业。由于现有规模小,经济条件限制,新技术推广难度大,致使生产水平长期徘徊不前,难以提高,产品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迫切需要建立60000亩标准化桑园,促进后道加工,推动整个蚕桑业的产业化、正规化发展。4、是生态保护和绿化、美化的需要。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是昆明市21世纪的“生命线”工程。事关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市、县人民政府把蚕桑生产列为云龙水库水源区重点开发的

11、生态产业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三废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广泛植树美化、绿化家园、产业布局。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生态、社会效益,确保经济良性循环。5、随着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昆明市北部五县区的开发、云龙水库向昆明输水、乌东德电站进场公路建设,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加之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为禄劝发展优质高效蚕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6、发展30000亩优质蚕桑生产基地,立足于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重点旅游开发所形成的市场基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北部五县区的开发及项目区交通条件的改善,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发展优质蚕茧生产,既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也是禄劝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章

12、 项目区基础条件分析一、禄劝县蚕桑生产展规划情况禄劝县蚕桑生产发展主要规划在转龙、九龙、翠华、茂山、团街、撒营盘、乌东德、皎平渡、汤郎、云龙等10个乡镇,具体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以转龙为中心的洗马河流域东部生产区,以茂山为中心的掌鸠河流域南部生产区,以皎平渡、撒营盘、乌东德为中心的西部云龙水库水源区,乌东德电站生态农业蚕桑生产示范区。规划区国土面积2609平方公里,总人口28.8万人。桑园发展规划目标是:近期6万亩,2008年新植2万亩,2009年新植3万亩;2010年新植1万亩,远期达10万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生产配套设施和加工体系,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最终形成产值3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

13、。二、项目区环境资源条件本项目计划在10个乡镇实施,区内最低海拔940米,最高海拔3300米,规划种植海拔段940米2250米;年平均气温13.618,年平均降雨量9001200m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呈典型小流域环境气候类型;土壤分类以红壤、棕壤为主,PH值67.2,全价营养评价“中等”;是我县历史上最早发展蚕桑生产的地区,也是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区内现有总人口10.6万人,耕地面积10600公顷,宜林荒山荒地5000公顷,是我县耕地及劳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根据禄劝县金沙江,掌鸠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云龙水库水源区,乌东德电站生态保护总体规划要求,项目区所在的金沙江,掌鸠河

14、流域,在今后,将实施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项目,面积达1万公顷,这无疑为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绝好机遇。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项目区地处禄马、禄皎公路沿线,随着乌东德电站进场公路建设,交通条件便利,水、电、通讯条件相对较好。三、技术力量分析禄劝县、乡茶桑果站共有桑果技术人员83人,其中,有高级农艺师12人,农艺师20人,技术力量雄厚。近年来,在保证桑果业正常经营发展的同时,先后组织实施了“绿色希望工程”、“世行贷款扶贫”、“产业结构调整”、“财源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一批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了实施本项目的能力和

15、条件。四、技术水平为保证禄劝蚕桑业持续、健康发展,禄劝县茶桑果站在市科委、市农业局的支持帮助下,先后组织实施了“优质丰产桑园建设及科学化养蚕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研究”、“新蚕具研制开发与推广应用”、“桑蚕品种筛选与良种工程”等系列科技攻关项目,在优质丰产及省力化饲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成果。我站也与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蚕研所、省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措施,为本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保证。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立足本地,面向全市,着眼未来。以实现禄劝蚕桑生产的区域化、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合理

16、布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精心设计,认真施工,质量与规模兼顾,速度与效益并重,力争在短期内,使禄劝蚕桑生产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从而推动禄劝乃至整个昆明地区蚕桑生产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二、项目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3、区域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原则。4、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精心设计,认真施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三、项目建设目标一是建成优质高产蚕桑生产基地30000亩,亩桑年产茧达到120千克以上;二是建成桑树品种母本园与综合科技示范园1

17、00亩,引进国内外最新的桑、蚕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和开展当家品种示范栽培。同时,广泛进行生产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培训,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的新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三是配套为60000亩蚕桑基地建设提供种苗的500亩苗圃。2009年培育杂交桑苗、嫁接苗4500余万株,立足桑苗县内自给。第五章 内容 规模 开发方案设计一、建设内容及任务1、桑园基地30000亩,农户新建或改造住房作养蚕用房84000平方米。2、租赁土地600亩。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措施,建成高标准、规范化蚕桑生产综合科技试验示范园。承担我县桑、蚕优良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教学培训及示范等任务。主体包括种质资源圃建设,

18、良繁园建设,示范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器材配套等五个方面。具体是:新建良桑种质穗条母本园100亩,苗圃500亩。3、新建小蚕共育户300户(12000平方米),养蚕大棚30万平方米。二、开发方案设计(一)、技术路线1、选择优良桑、蚕品种,丰产低干密植建园,配套先进养蚕用具,采用国内先进养蚕技术措施,建成高标准、规范化生产示范园。通过以点带面,促进禄劝乃至昆明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2、引进国内外优良桑、蚕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和养殖,为昆明市蚕桑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3、与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蚕科所等科研院校合作、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究开发,探索适合我地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

19、术、新措施。4、广泛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和先进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工作,全面提高生产科技含量和科技到位率。(二)、品种选择桑品种:桂桑优62号,特优2号,陕桑406、云桑二号、农桑8号、农桑14号。蚕品种:云蚕5云蚕6、云蚕7云蚕8、云夏1云夏2、芙茹竹岭、山河锦秀山河、云月云岭、红箐河皓等。(三)、桑园建设及定植技术标准选择高投入高产出的设计方案,桑园定植第一年,亩桑养蚕1张,产茧30千克;第二年养蚕2张,产茧6080千克;第三年养蚕34张,产茧80100千克;第四年后产茧100120千克;每亩桑园年产桑条11.2吨。桑园栽植标准为:低干密植建园,每亩栽嫁接桑1500株,杂交桑2000株,选用优良

20、品种,株距33.3cm,行距133cm100cm。栽植沟沿等高线开挖,深、宽各50cm,每亩施农家肥35吨,增施过磷酸钙150千克作底肥。定植时根据土壤及天气状况,适时适量浇足定根水。桑园幼抚期4年,第一年剪枝定干,此后每年冬末春初剪枝一次,逐步养成低干无拳式树形,同时抓好桑园土、肥、水常规管理。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夏伐条一次或春夏轮伐,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详见下表:桑园造林模型设计桑园造林模型设计表林种:经济林 树种:桑树 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技术措施混交及配置方式桑树纯林 带状配置初植密度株行距嫁接桑1500株/亩 33.3cm133.3cm杂交桑2000株/亩 33.3cm1

21、00cm林地清理清除杂草、杂质、石块整 地秋季带状整地,栽植沟深、宽各50cm品 种桂桑优62号、特优2号、陕桑406、农桑8、农桑14苗 木、级一年生优质杂交桑苗和嫁接苗苗木来源县内培育为主、外地调购辅助栽植时间6月至10月定植,浇足定根水基 肥每亩施农家肥5000千克、普钙150千克追 肥幼抚期每亩年施氮肥50千克生产期每年施氮肥100120千克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4次以上间 作13年视园地情况适当间作矮杆作物幼抚及经营管理适时定干、修枝,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冬季喷石硫合剂,每年防虫23次产量林 龄1234年以后产茧量(千克/亩)3060100100120(四)、桑园配套设施建设桑园定植

22、及管理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只有在建成优质桑园基础上,配套完备的蚕室、蚕具及水利设施,才可能真正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生产出优质产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预期目标,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本项目把桑园水利配套、养蚕大棚,蚕房建设、共育室建设、蚕具配套纳入项目实施重点。具体设计计划是:1、采用沟渠、水池、管网及临时抽水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桑园水利配套,确保所有桑园栽植当时能浇上定根水。2、每亩桑园修建养蚕大棚20平方米,每100亩桑园建盖小蚕共育室1间(40平方米)。3、每2亩桑园配套简易蚕台、蚕网、方格簇等养蚕用具1套。(五)养 蚕选择多丝量家蚕品种饲养,以芙茹竹岭、锦

23、秀山河等日系品种和云7云8、云月云松等中系品种为主。制定规范化养蚕技术措施,统一蚕种催青,统一消毒发种,全面推行小蚕共育、立体饲育、大蚕简易蚕台育、大蚕一日二回育、方格簇上簇等先进养蚕技术措施。蚕茧按质论价,统一收购,集中烘烤,全面采用热风干燥机械烘茧,确保茧产品80%以上达到出口级优质原料茧标准。(六)技术服务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形成社会化技术服务网络,加大新品种及先进养蚕技术措施推广普及力度。通过广播、板报、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产适用技术培训,力争项目建设期内,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开展技术培训32500人次。项目建成后,每年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34期,普通培训班67期,用34

24、年时间,使每户养蚕户均掌握并熟练应用各种先进措施。三、环境影响评价1、栽桑养蚕属生态型农业产业,本身具有增加植被覆盖率,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功效;每年每亩桑园生产桑条1.2吨左右,作为造板、造纸原料,或供农户替代薪柴作为生产生活燃料,可有效减少对自然森林植被的砍伐。2、本项目实施中,由于全面推行简易蚕台育、地火龙升温、电能催青、机械烘茧等先进技术措施,既减少了配置蚕具对木料的需求,又减少了蚕茧生产对燃料的需求。与传统饲养技术相比,“三废”排放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减轻。除蚕房升温和蚕茧烘烧产生少量烟尘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和破坏,更不会对周围人畜造成危害。项目实

25、施对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第六章 产品方案和市场分析一、主要产品方案示范桑园进入盛产期后,亩年产鲜茧120千克,桑柴1吨,蚕沙240千克。蚕茧全部作为商品销售,设计价格为20元/千克(19952008年我县鲜茧收购价格12.522.2元/千克)。桑柴作为燃料或纸张、刨花板加工原料,蚕沙作为肥料,设计价格0.30元/千克。产品销售方案设计为:(1)鲜茧由江苏玖久集团按质论价统一收购,烘烤后经短期贮藏组织缫丝、织绸;(2)全县蚕茧总产量1000吨以上时,兴建丝厂,玖久集团新上4组自动缫丝机。在县内开展定量的丝棉加工;(3)蚕茧产量2000吨以上时,逐步建立刨花板厂进行人造板加工。并成立相应的农民协会

26、,走“公司+协会+基地”的道路,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4)出现市场波动时,实行鲜茧20元/千克保护价收购,适当扩大丝棉加工量和贮备;(5)积极开展非绢丝用途的食品、化妆品、药品,蚕粪提取叶绿素等新产品投放市场。二、市场预测(一)、产品需求分析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预测,世界纤维消费市场将持续发展,本世纪头十年突破5000万吨,尤以天然棉纤维和茧丝纤维市场发展最快。目前,发展中国家生丝消费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国内人均生丝消费水平仅4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桑、蚕、丝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非绢丝用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基于蚕桑产业劳动密集型

27、的特点,世界蚕桑产业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国家转移,国内则从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国际、国内蚕茧产量呈下降趋势。而国际市场对中国优质原料茧的需求一直稳定在70万吨,这势必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很大的市场缺口,也将给云南的蚕桑生产带来发展契机和市场机遇。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随着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优质优价、优胜劣汰”成为蚕茧市场的主导交易规则。我县由于气候独特,劳力丰富,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受市场波动影响相对小于其它蚕区。(二)、产品价格分析蚕茧价格主要受国家控制并在市场内有一定调整,最近1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

28、一定时间周期内呈现规律性波动。20032008年,市场价在2030元/千克之间,按质论价是主要计价方式,形成优质茧高价供不应求,劣质低价产品过剩的规律。禄劝蚕茧几年来主要以国家中准价为基础确定鲜茧价格,级内茧年均收购价最低15.2元/千克,最高22元/千克。项目根据连续5年国内总量平均价确定设计价格为20元/千克,实际市场价应会略高于设计价格。项目设计价格合理,稳定性较好,就目前农户生产实际,即使鲜茧价格降至18元/千克,禄劝蚕桑生产仍能保持稳定发展。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以2008年度禄劝相关物资市场价格及工时费为标准,参考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建设项目等进

29、行30000亩桑园建设投资预算,物价波动费不计入投资概算。项目计划总投资4575万元,分项投资如下:1、桑苗款:4500万株,0.15元/株,投入675万元,占%;2、小蚕共育室:12000平方米,500元/平方米,投入60万元,占%;3、培训3.25万人次,投入45万元,占%;4、勘测设计及工作经费60万元,占%;5、购买养蚕用具15000套发放农户,投资495万元,占%;6、新建或农房改造作养蚕用房8.4万平方米,投资2100万元,占%;7、大棚建设30万平方米,20元/平方米,投入600万元,占%;8、磷肥3000吨,600元/吨,投入180万元,占%;9、尿素1200吨,2500元/吨

30、,投入300万元,占3%;10、新建鲜蚕茧初加工收烘站2座,每站预算30万元,投资60万元,占。二、资金筹措及使用安排鉴于禄劝财政拮据,栽桑农户地处边远,贫困的现实,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上级扶持。具体筹资计划是:总投资4575万元中,请求省市帮助解决1335万元,县内及栽植农户自筹3240万元。在资金使用安排上,上级扶持资金1335万元主要用于以下项目:1、种苗款675万元,100%补助。2、小蚕共育户补助60万元。3、工作经费60万元。4、培训费用45万元。5、购买养蚕用具15000套,投资495万元。县内与农户自筹资金3240万元,购买化肥、养蚕房建设、养蚕大棚建设及收烘站建设。第八章 项

31、目组织管理措施一、组织机构及职能自治县成立以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包括农牧、财政、发改、扶贫、水务、林业等部门及项目乡镇主要领导在内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于县农牧局,农牧局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蚕桑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督促、协调、招商,补助资金落实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县、乡技术部门负责项目总体规划、技术培训,制定技术措施,指导工程人员按设计要求施工;乡镇项目工作机构负责本乡镇项目的面积落实,桑园建设组织实施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二、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项目实行自上而下分级管理的方式实施管理行为,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行政部门主要负

32、责资金筹措、宣传动员、土地调整、监测评价,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技术培训。项目实施中,上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下达建设计划及保障资金、物资及时就位,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下级管理部门负责自身职责范围区内的项目工作,并及时把信息反馈到上级部门,以便系统、有效地管理项目和组织实施项目工程。三、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严格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行政主管领导作为其辖区内项目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工程的组织实施全面负责。县、乡、村及职能部门逐级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目标明确。技术部门采取定点、定人、定责的办法指导项目实施,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资金管理对

33、项目资金的筹集、存储和使用进行专项管理。除上级扶持资金外,我县将采取群众投工投劳、民工建勤、以劳代资、以物折资等多种方式筹资进行项目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禁占用和挪作他用。加强资金使用的跟踪审查和审计,对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和项目资金管理规章要求的,及时纠正,严肃查处。第九章 预期的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达到生产设计能力后,30000亩桑园年产鲜茧3600吨,桑柴3万吨,蚕沙0.7万吨。按鲜茧20000元/吨,桑柴及蚕沙300元/吨计算,年总产值831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3324万元,年纯收益4986万元。通过丝、绸 、服装、创花板、叶绿素等后道加工利用,工业产

34、值可达9000万元以上,项目综合经济效益可达1.8亿元。可以成为县域经济骨干产业。二、社会效益分析1、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加快蚕桑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从而对改变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商品率低的状况,推动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2、项目建设,可使我县蚕桑生产规模及产业链得到扩大,延伸。从而推动蚕桑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3、项目建设可增加工业与服务业社会就业3000人以上,并使项目区老人与弱势人群参与养蚕,得到锻炼和培训,科技文化素质和商品意识普遍提高,对项目区劳动人群的有效搭配起到积极作用。4、项目建设将对昆明地区蚕桑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生态

35、效益分析1、可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每亩桑园年修剪桑枝1吨作为燃料替代薪柴,可有效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2、项目建设,将对云龙水库水源区及乌东德电站生态建设与保护产生积极作用。3、项目建设将推动蚕桑等林木生态产业的发展。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1、项目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劳力资源丰富,适合项目建设。2、项目符合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和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产业发展政策,符合“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蚕业发展要求。3、现有技术力量较强,有完成相似项目的经验,有实施项目的能力。4、项目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技术方案合理,规模适度。5、项目实施有龙头企业加工、营销保障,有蚕种生产企业生产适宜当地饲养的家蚕品种,实施风险较小。6、项目能起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7、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有较强的可行性,建议上级给予立项实施。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茶桑果站 二九年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