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6280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水海威钢铁淘汰落后等量置换升级改造ⅹm高炉及配环评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环境风险评价风险(R)是指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发生后对环境或健康造成的影响后果(C)的总和,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单位时间)。一般情况下,重点分析对人、植物有毒的化学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可能造成较强危害的机械设备故障、构筑物故障、生态危害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是指建设项目建设及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和

2、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项目。本项目属于黑色金属冶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项目在设计、施工、操作和管理某个环节发生问题时,可能导致事故出现而造成的环境风险,其潜在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后果进行评价。本次环境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对环境风险后果计算等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全面分析本项目产品、中间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规模及物理化学性质、毒理指标和危险性等;针对项目运行期间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3、从水、气、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考虑并预测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范围,评估事故对人身安全及环境的影响和损害;同时,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特别要针对特征污染物提出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应急措施,为本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公害的目的。6.1环境风险识别6.1.1风险识别范围和类型本项目的风险识别范围主要从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两方面着手。常见的风险类型分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其中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两部分,生产装置包括炼铁高炉、BPRT装置;贮运系统包括煤气管道和液氨储罐等。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为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

4、的中间产品和产品,如煤气中所含的H2、CO、H2S等气相物质和管道中的煤气等。具体见表6-1。表6-1 风险识别范围序号风险识别范围物质风险识别范围风险类别1生产装置高炉、BPRT装置等煤气(H2、CO、H2S等)爆炸、火灾、泄漏2贮运系统液氨储罐氨6.1.2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1)地震 地震是一种能够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尤其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明显,但其出现的机率极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模(GBJll-89)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1350191-93)等规定,要求按7度地震对建构筑物设防,防止地震导致的污染现象。(2)低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条件下,输送水、蒸汽等介质的设备或管道易受冻

5、损坏,成泄漏形成污染。一般情况下,这种泄漏不太严重,污染也比较轻微。(3)不良地质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及管道的破坏作用较大,如局部塌陷可使设备和设施产生裂缝,使有害物外逸形成污染。一般来说,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只有一次。(4)雷击雷击能破坏建构筑物,并可导致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进而造成设备、设施损毁,导致泄漏,形成污染。6.1.3生产物质危险性识别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物质危险性判断标准值见表6-2。表6-2 物质危险性判断标准危险性判别LD50 (大鼠经口) mg/kgLD50 (大鼠经皮)mg/kg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

6、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C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C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本工程涉及到的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主要有高炉煤气,具有一定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或毒害等特性,其理化性质及毒性特征见表6-3所示。表6-3 危险物质理化性质及毒性特征

7、表名称煤气H2CO熔点-259.14-205沸点-252.5-191.5闪点-50燃点400608.89爆炸极限VOL%3.381.512.574.2LC50ppm1807大鼠吸入嗅阈ppm100000危险性毒性可燃性11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爆炸性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分子量为17.03,密度随压力和温度变化而差别很大,溶点-77.7,沸点-33.4,本项目按市场一般工业用液氨产品取平均值以0.7g/cm3密度计算,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易挥发和中毒性的特征。6.1.

8、4生产过程潜在的危险性识别6.1.4.1煤气事故风险识别根据国内外对钢铁生产事故的多年统计资料,钢铁生产中极端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所致。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极端事故概率为0.267次/年。另外,在钢铁生产中的主要附产物煤气在其输送、净化、贮存等过程中存在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1)机械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发生设备事故,并往往伴随着其它风险,如爆炸、火灾、烧伤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钢铁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设备事故如下:高炉炉体在运转中处于高温、高压和高物质流量的状态,因而有可能会发生炉体损坏事故。炉体损坏事故危害性极大,会产生高温灼伤、

9、煤气泄漏,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包括炉壁破损、电气设施损坏等),使生产停产,经济损失较大。(2)停电事故停电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各除尘设备、鼓风机、泵等设施的影响,会造成项目的全面停产,并使引发其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停电且备用电源无法及时启动时,各工序的废气、废水装置无法正常运转,使废气及废水达不到规定指标,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而影响其它关联工序。(3)泄漏事故根据生产物质危险性分析和以往事故调查,物料输送管路系统及贮存系统是最有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泄漏产生的直接后果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外排,从而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危害,甚至威胁到周围居民的安全。(4)火灾与爆炸事故多

10、发生在贮存或运输高压高温物料的设备及管道,因爆炸后设备及管道中贮存的物料将在短期内释放,会形成瞬间高浓度区,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威胁较大。导致煤气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煤气中含氧量过高,或煤气系统内渗入空气。另一种是煤气系统发生泄漏。这两种情况均能使煤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而发生爆炸。两种情况的区别仅在于一个在煤气系统内部,一个在煤气系统外部。本工程涉及到的易燃、易爆的主要危险物质为煤气,易发生煤气事故的部位主要有煤气管道,以及除了以上设备,与之相连的阀门、泵、法兰以及管路等,均会因密封失效或其它故障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存在事故爆炸及泄漏危险。评价收集到的部分企业煤气爆炸泄漏事

11、故实例见表6-4。表6-4 火灾爆炸事故统计爆炸焦化厂时间爆炸泄漏点位危害原因分析古交某煤气化公司2005.06.192万m3储气柜古交市全市停气夏日高温湖北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利华公司2002.3.7煤气柜煤气柜钟罩顶盖全部掀起,无人伤亡。含氧量西山煤气化公司2005.6.191#气柜煤气泄漏,无损失国内企业煤气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爆炸事故的统计结果见表6-5。表6-5 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统计结果火源种类产生原因发生几率%合计明火火电焊22.5047.50加热用火18.75机械火星6.25高温表面及高热物赤露高压蒸汽5.0030.00铁水2.50自身温度高22.50静电火花电收尘静电火花8.7

12、510.00摇表静电火花2.25摩擦盲板与法兰摩擦2.505.00钻头钻眼2.50电器火花点击不防爆1.255.00灯泡不防爆1.25汽车电动起火花2.50起火雷电起火2.502.5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煤气爆炸等这类特大型事故发生的概率极小,原因多为操作人员缺乏或不重视安全生产知识,因操作疏忽、违章作业引起,同时,设备控制失灵也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再者,天气低温、地表沉陷也是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之一。其中,因自身具备火源、外界引入火源和静电火化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几率分别为22.5%、77.5%和12.5%。6.1.4.2液氨事故风险识别根据生产物质危险性分析和以往事故调查,物料输送管路系统及贮

13、存系统是最有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氨泄漏产生的直接后果为液氨通过蒸发扩散至外环境,处理事故时泄漏的液体进入水体等,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危害,甚至威胁到周围居民的安全。(1)物料输送管路系统事故物料输送管道与设备相接的管线、法兰、接头、弯头产生松动、脱落或管口焊缝开裂造成的泄漏;物料输送系统各类阀门壳体、盖孔泄漏、螺杆损坏造成的泄漏。(2)贮存系统事故主要包括贮存容器破裂造成的泄漏,各类接头破裂产生的泄漏。罐体和罐区是重点防范的主要区域。罐体发生泄漏、爆炸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罐体较大泄露、爆炸:由于罐体锈蚀、地震或其他自然原因造成罐体变形泄露,有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危及当

14、地人畜的健康和安全,可能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当人为管理不当或疏忽时也可能造成上述后果。发生此类事故持续时间较短、源强较大。类比国内外其他生产厂家,该种事故发生概率极小。 罐体较小泄露:贮存过程造成的污染,主要为贮罐破损或装罐过程产生的污染。在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的情况下,贮罐破损事故可基本消除,但装罐过程泄漏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装罐过程中的泄漏是主要的泄漏源,主要可能产生由于管理不当或罐体老化在管道接口处可能有较小泄露,会对生产工人造成危害可能中毒。 罐区事故风险: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设备失修,意外跳闸、仪表失灵、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可能有个别处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会对工人有不

15、利影响,可能引发中毒,也可能在某死角积聚发生火灾或爆炸。通过对国内类似化工行业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化工行业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等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最高,而造成设备破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为管理不善、未能定时检修造成。其中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以及不懂技术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出现的比例较高。通过对全国35家石化工厂38年事故调查情况分析,储运系统的事故主要为火灾、爆炸和泄露。事故调查统计情况见表6-6,我国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概率统计情况见表6-7,事故状态下有关设备典型泄漏损坏情况见表6-8。表6-6 储运系统事故统计结果事故类型发生次数发生频率(1/年厂)火灾、爆炸90.00

16、68(160年一次)泄漏370.0278(40年一次)由表6-6可知,储运系统事故主要以泄露为主,但其频率也较低,仅为40年一次。表6-7 我国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概率事故原因设备破损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出现几率(%)721216从表6-7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主要同设备破损有关。表6-8 事故下设备典型泄漏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种类典型泄漏损坏尺寸1管道管道、法兰、接头、弯头法兰泄漏20%管径管道泄漏100%或20%管径接头损坏100%或20%管径焊点断裂100%或20%管径2阀球、阀门壳泄漏100%或20%管径盖孔泄漏20%管径杆损坏20%管径3贮罐露天贮罐容器损坏全部破裂接

17、头泄漏100%或20%管径6.1.5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上述危险物质的识别结果,本次工程危险源主要涉及煤气系统的输送、贮存等环节。按照导则附录A1表2和表3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中表2提供的判定依据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钢铁生产所涉及的原料及产品进行分析判定。判定结果见表6-9。由表可知,本项目中高炉和液氨储罐为重大危险源。表6-9 危险源分布和重大危险源识别分析表危险单元名称规格数量本工程贮量(t)临界量(t)结论高炉1800m

18、31142重大危险源液氨储罐90m32133100重大危险源注:煤气在线量按10分钟计,CO密度1.25kg/m3,高炉煤气密度1.3kg/m3。6.1.6区域环境敏感特征与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有关环境敏感区的特征描述,结合环境风险评价区域范围的环境特征,对区域环境敏感因素特征进行分析并予以识别。识别结果见表6-10。表6-10 区域环境敏感区特征分析与识别敏感区类别名录规定区域敏感特征识别结果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

19、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无无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无无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周围3km范围有村庄10个,详见表6-11。大气环境社会关注区厂址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见表6-11。 表6-11 生产厂区主要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序号村庄方位距离(m)人口敏感性序号村庄方位距离(m)人口敏感性1樊家庄N12201780敏感6龙泉村SW1

20、4905120敏感2宋家庄N18602445敏感7桑村营S1300597敏感3北徐NW22004800敏感8宜儿SE19005795敏感4中舍W20001178敏感9武午村SE13104060敏感5南徐W19002980敏感10方元村E16705320敏感 根据表6-10、表6-11分析识别结果,区域环境风险关注的环境敏感因素为距装置距离3km以内的10个村庄。涉及大气环境敏感问题,为此,主要针对大气环境开展环境风险评价。6.2风险源项分析6.2.1风险源项确定原则根据前述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本次工程易产生环境风险的物质为煤气中的CO和液氨储罐泄漏,风险源项主要围绕煤气和液氨有关的环节进行确定。

21、在确定风险源项时重点考虑该类风险源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是否对环境构成较大或严重的影响后果,是否对附近区域居民人体健康构成急性危害。6.2.2风险源项分析6.2.2.1煤气泄漏源项分析(1)煤气放散风险分析较有可能发生的大气环境风险事故应当是荒煤气的未点火放散,此时对于高炉煤气会排出大量CO,使厂区周围大气中氧含量降低,但根据计算,空气中CO浓度不会超标。不过荒煤气不经点火直接放散的事故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点火是自动的,即使自动点火失败,也可以随时人工点火(点火枪等),时间间隔不超过3分钟,不会造成持续排放的情况。(2)煤气泄漏影响分析根据重大危险源识别,本项目高炉为重大危险源。按照风险源的

22、确定原则,本项目最大可能发生的风险源项为高炉煤气管道泄漏,产生的危害也最大。发生泄漏事故主要是煤气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阀门松动、管道堵塞、压力控制不当、自控仪表失灵等原因发生的泄漏。主要的影响对象是大气环境质量。(3)源强计算表6-12列出了假设高炉煤气管道发生泄漏时最大的泄漏量,泄漏时间为10min。表6-12 泄漏源强表发生事故装置事故类别泄漏量(kg)持续时间(min)泄漏速率(kg/s)高炉泄漏141001023.56.2.2.2液氨泄漏源项分析(1)风险源项液氨泄漏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物料输送管道与设备相接的管线、法兰、接头、弯头产生松动、脱落或管口焊缝开裂造成的泄漏;

23、物料输送系统各类阀门壳体、盖孔泄漏、螺杆损坏造成的泄漏; 贮存容器破裂造成的泄漏。液氨属于有毒类物质,泄漏会出现两类环境风险,即泄漏后进入地面或水体,挥发进入大气。(2)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按照前述重大危险源识别结果,本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确定为液氨贮槽泄漏。对于液氨贮槽泄漏事故进行事件树分析,如图6.1所示。图6.1 泄漏事件树示意图由图6.1可知,本次工程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 液氨贮罐泄漏直接进入地表和大气,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液氨贮罐泄漏遇明火发生爆炸。通过国内外化工行业同类装置事故统计调查,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概率见表6-13。表6-13 贮罐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序号最大可信事故类

24、别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概率1贮罐装置危险物泄漏着火爆炸0.0010.012贮罐装置中化学品泄漏0.010.1(3)液氨贮罐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源强液氨罐区设有90 m3低温常压液氨储罐两个。根据事故统计,典型的损坏类型是贮罐与其输送管道的连接处(接头)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或100%,因罐体破裂、管道或阀门完全断裂或损坏的可能性极小。评价设定破损程度为接管口径的20%,接管口径为75mm,则液氨泄漏孔径为15mm,事故发生后安全系统报警,在10min内泄漏得到控制。液氨贮罐泄漏时主要产生如下变化,即泄漏的液氨由液相转化为气相,进入大气,向周围环境扩散。液氨泄漏后挥发速率和挥发量拟采用建设项目环

25、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推荐方法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式中:Wp液体蒸发总量,kg;Q1闪蒸蒸发液体量,kg/s;Q2热量蒸发速率,kg/s;Q3质量蒸发速率,kg/s; t1闪蒸蒸发时间,s; t2热量蒸发时间,s; t3从液体泄漏到液体全部处理完毕的时间,s 式中:Q1闪蒸量,kg/s;Wt液体泄漏总量,kg; t1闪蒸蒸发时间,s; F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按下式计算:式中: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TL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Tb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H液体的气化热,J/kg。式中:Q2热量

26、蒸发速度,kg/s; To环境温度,k;Tb沸点温度,k; S液池面积,m2;H液体气化热,J/kg; 表面热导系统,W/mk;表面热扩散系数,m2/s; t蒸发时间,s。式中:Q3质量蒸发速度,kg/s;,n大气稳定系数; p液体表面蒸气压,Pa; R气体常数;J/molk;To环境温度,k; u风速,m/s; r液池半径,m。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具体见表6-14。表6-14 液氨罐泄漏最大可信事故源强计算结果1储罐参数参数单罐容积单罐尺寸单罐储量液体温度储罐压力围堰数值90m33130mm67t25常压15m10m2泄漏参数(按接头管道破裂20%计)参数泄漏高度裂口面积液位高度泄漏时间泄漏速

27、率总蒸发速率数值0.5m0.00004m22.8m10min0.995kg/s0.2548kg/s6.3后果计算6.3.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计算6.3.1.1预测的事故类型和预测因子重大事故:管道输送时发生事故,预测因子选择CO。重大事故:液氨储罐发生管道泄漏事故,预测因子选择氨。 6.3.1.2预测内容根据计算模式,对煤气管道发生泄漏在0.5m/s、2m/s、5.5m/s三个风速段,A-B、D、E-F稳定度下,泄漏时间为5min、10min情况下的地面小时轴线浓度分别进行预测。根据计算模式,对液氨储罐发生泄漏在0.5m/s、2m/s、5.5m/s三个风速段,A-B、D、E-F稳定度下,泄漏时间

28、为5min、10min、30min情况下的地面小时轴线浓度分别进行预测。6.3.1.3预测模式本次预测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推荐的模式:事故评价预测多烟团模式中,t时刻地面任何一点(x,y)的浓度为: 式中:C(x,y,o)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烟团中心坐标;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X、y、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X =y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团模式:式中:第i个烟团在时刻(即第w时段)在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烟团排放量(mg),为释放率(mg.s-1),为时段长度(

29、s);、烟团在w时段沿x、y和z方向的等效扩散参数(m),可由下式估算:式中: 和-第w时段结束时第i烟团质心的x和y坐标,由下述两式计算: 各个烟团对某个关心点t小时的浓度贡献,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为需要跟踪的烟团数,可由下式确定:式中,f为小于1的系数,可根据计算要求确定。6.3.1.4预测结果(1)煤气泄漏事故预测结果表6-15、6-16列出了煤气管道泄漏在不同风速、不同稳定度下CO的影响范围。表6-15 各种气象条件下事故排放的CO地面轴线浓度(泄漏5min) (mg/Nm3) 稳定度下风向距离(m)0.5m/s2m/s 5.5m/sA-BDE-FA-BDE-FD50489.1193

30、43.1395 574.2416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255.8562 71.5326 1154.2206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20075.8867 66.1108 826.0614 36.2704 0.0000 1.4924 0.7155 30028.0633 19.4452 177.2142 167.6970 0.0914 65.9510 22.7091 40011.0419 2.2174 13.8617 207.9956 3.6108 254.2802 73.9787 5004.2348 0.1020 0.37

31、03 127.8841 20.0167 452.4870 116.4858 6001.5111 0.0019 0.0032 16.5850 47.5083 586.1736 138.1135 7000.4883 0.0000 0.0000 6.9007 49.0258 637.9868 143.9416 8000.1405 0.0000 0.0000 2.7787 19.2934 348.9525 140.7315 9000.0356 0.0000 0.0000 1.1379 4.0143 45.0153 133.1070 10000.0079 0.0000 0.0000 0.4855 0.6

32、086 1.9498 123.7234 15000.0000 0.0000 0.0000 0.0128 0.0000 0.0000 82.0249 2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8 0.0000 0.0000 25.4905 25000.0000 0.0000 0.0000 0.0001 0.0000 0.0000 0.6050 3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46 35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0000.0000 0.

33、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5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6-16 各种气象条件下事故排放的CO地面轴线浓度(泄漏10min) (mg/Nm3) 稳定度下风向距离(m)0.5m/s2m/s 5.5m/sA-BDE-FA-BDE-FD50499.7279 125.9743 753.3798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00267.19

34、16 200.3846 1506.4866 0.0003 0.0000 0.0000 0.0000 20087.8723 271.4893 1584.3854 36.2704 0.0000 1.4924 0.7155 30039.5229 214.9989 964.8896 167.6973 0.0914 65.9510 22.7091 40021.0007 128.2160 498.0115 209.0092 3.6108 254.2802 73.9787 50012.1691 62.6916 221.3205 141.7237 20.0175 452.4870 116.4858 6007.

35、3732 25.4984 81.7049 25.2186 49.2763 586.1751 138.1135 7004.5587 8.5756 24.2208 17.1563 81.7819 652.9080 143.9416 8002.8321 2.3615 5.6232 12.2420 109.7198 672.1341 140.7315 9001.7498 0.5276 1.0047 8.9098 130.0859 662.4122 133.1070 10001.0674 0.0949 0.1365 6.3828 142.9707 636.7324 123.7234 15000.0642

36、 0.0000 0.0000 0.7173 45.9707 375.9145 82.0925 20000.0018 0.0000 0.0000 0.0619 0.2157 0.4317 55.9633 25000.0000 0.0000 0.0000 0.0068 0.0004 0.0000 40.8669 30000.0000 0.0000 0.0000 0.0010 0.0000 0.0000 31.2362 35000.0000 0.0000 0.0000 0.0002 0.0000 0.0000 22.4004 4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

37、0 0.0000 8.4123 45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2986 500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1103 表6-17给出了CO有关标准。表6-17 CO有关标准标准来源标准值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30mg/m3LC502069mg/m3(大鼠吸入4小时)由表6-15、6-16可知,在事故发生的持续排放时间内,随着事故排放时间的延续,污染范围逐渐扩大。在不同风速段下,污染物的小时轴线浓度最大预测值有所不同。在不同风速、不同稳定度条件

38、下各个时段均不会出现CO的半致死浓度。在小风气象条件下泄漏5min10min,煤气管道泄漏源700m范围内CO地面浓度超出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3;2m/s风速,泄漏5min10min时,在E-F天气类别时的浓度影响值较大,在距离泄漏源200m1500m范围内出现了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5.5m/s风速时,泄漏10min时,CO超出允许浓度限值的浓度值的距离扩大到了3000m。(2)液氨储罐泄漏事故预测结果表6-18表6-20列出了液氨储罐泄漏在不同风速、不同稳定度下氨的影响范围。表6-18 各种气象条件下事故排放的氨地面轴线浓

39、度(泄漏5min) (mg/Nm3) 稳定度下风向距离(m)0.5m/s2m/s 5.5m/sA-BDE-FA-BDE-FD5014.399085.0051177.30262303.57378170.607429862.23365727.29011003.431915.915730.0633650.16502622.98958350.47731831.30752000.70341.12301.4110167.890515.41680.0000553.60443000.22060.05330.033835.81290.03120.0000263.59264000.07480.00120.0003

40、2.93300.00030.000062.66795000.02450.00000.00000.58280.00000.00004.85926000.00740.00000.00000.03430.00000.00000.29327000.002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2048000.00050.00000.00000.00350.00000.00000.00189000.00010.00000.00000.00140.00000.00000.000210000.00000.00000.00000.00060.00000.00000.00001500

4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表6-19 各种气象条件下事故排放的氨地面轴线浓度(泄漏10min) (mg/Nm3) 稳定度下风向距离(m)0.5m/s2m/s 5.5m/sA-BDE-FA-BDE-FD5014.563090.9120194.21302303.57408170.607029862.23405727.29001003.597121.265944.3671650.16502637.282611640.28971831.30752000.85843.99087.545417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