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8061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2004年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第一章 油田概述一、油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说明油田的地理位置(包括盆地、构造单元)、行政归属、地理环境及油田区域范围油田,并附油田地理位置图。(图1-1-1)2)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地貌类型、特点和平均海拔高度。3)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季节特点,列出当地气象资料。参考表1-1-1。4)河流与水源。简要说明当地主要河流、湖泊类型、大中型水利设施及蓄水排灌情况、地下水深及水质矿化度。5)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的岩石类型和下列不良的工程地质情况:湿陷性黄土、膨(冻)涨土等的级别,岩溶、流沙、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分布等。6)说明国家或当地地

2、方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要求。气象资料表 表1-1-1序号气象要素单位数量备注1一般海拔高程m2风速年平均m/s冬季平均m/s夏季平均m/s最大风速m/s3风向及风频冬季最多风向冬季风频%夏季最多风向夏季风频%4大气压冬季平均kPa夏季平均kPa5气温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极端最高极端最低6降水年平均降水量mm年最大降水量mm年最小降水量mm小时最大降水量mm7最大冻土深度cm8年平均雷暴日d9年平均沙暴日d10冬季照率%11年平均蒸发量mm12最大积雪厚度cm13年无霜天数d14冬季平均地温 注明深度注:上表视资料收集情况而定二、交通运输、电力及通讯1)简要说明当地铁路、公路、水运、航运(或机场)

3、等概况及它们到油田的距离。2)简要说明当地供电网络及供电能力,目前在线负荷和剩余负荷。3)当地地方通讯网、油网机构组织及设施、容量、规模及运行情况。第二章 当前油田开发准备工作概况第一节 油田勘探简史说明油田勘探简史,其中包括:.油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工区范围、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富集规律;.油田勘探开始的年份、经历的阶段、重大勘探部署;.发现井产油的时间、油层以及试油工作制度、压力、日产量,并说明探明地质储量等。第二节 油田勘探程度及取得的资料一、地震工作量油田范围内所做过的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测网密度及做过的处理和结果。简要说明物、化探工作量及其它地质勘探工作量。二、钻井及钻井工程情况1

4、)统计已钻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的基本情况,并列出各井的基本数据,参考表2-2-1。说明目前的井网密度,即井数/km2。 油田完钻井基本数据表 表2-2-1井号开钻时间完钻时间井别井位坐标地面海拔m补芯海拔m完钻井深m完钻层位xy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2)说明已钻各井使用的钻机类型、钻头类型、各次开钻的钻具组合及它们的使用情况,评价地层岩石的可钻性等,同时说明已钻井井身结构、完井方式、各钻井参数及井斜情况等。3)说明已钻各井使用的钻井液类型、分层段钻井液配方、主要性能、处理和维护方法。4)说明已钻各井的钻井和完井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及处理,如喷、塌、漏、卡等情况。5)说明已钻各井的

5、钻井技术经济指标、钻井成本及单项费用(或定额)。三、取心、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1)统计取心资料:包括取心井数、累计取心筒数、总进尺(m)、总心长(m)、平均收获率、含油岩心长(参见表2-2-2)。5 5 油田钻井取心统计表 表2-2-2项目井号层位筒次进 尺(m)心长(m)收获率(%)储集层岩心长(m)含油岩心长(m) 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2)测井说明已有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所采用的测井系列。列出其相应的测井内容,对应用的测井系列作出评价。说明各种录井资料,如气测录井、岩屑录井及录井综合图。3)分析化验按井分层统计地质实验分析化验项目及其样品数(参见表2-2-3

6、),按不同层位统计开发实验分析项目及其样品数(参见表2-2-4)。4)测试、试油及试采统计中途测试、完井测试、试油、试气、系统试井及井数、井次、层次,其中单试层数、合试层数、产油层数、油水同层数、水层层数;试采井数、试采层位,试采时间等。统计结果列于表2-2-5。 油田分层岩芯分析地质化验项目统计表 表2-2-3井号项目(块数)1号井2号井3号井总计孔隙度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饱和度毛管压力岩电实验岩石力学覆压实验粒度分析泥质含量薄片鉴定铸体薄片电镜扫描荧光薄片能谱碳酸盐含量重矿物荧光含量图象含盐量X衍射总计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该表可统计总的结果。 油田开发试验项目统计表 表2-

7、2-4 井号 项目1号井2号井3号井总计层位润湿性速敏水敏盐敏碱敏相渗油水油气气水驱替试验长岩芯水驱气驱流体试验油气水总计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该表仅汇成总表。5)采油工艺实验统计已做的采油工艺技术实验项目,如酸化、压裂、液氮助排、气举、防砂、防腐、防蜡等实验。5 5 油田测试、试油工作量统计表 表2-2-5油井序号层位厚度/层数日期方式结论注:方式是指包括DST、FMT、RFT、常规试油、系统试井、试采等方式。 四、开发准备阶段录取资料工作的评价说明开发准备阶段录取资料是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是否还需要补取必要的资料及基础实验。第三章 油藏工程设计第一节 构造及断裂特征一、

8、地震资料品质评价一、构造描述构造类型、形态、倾角、闭合高度、闭合面积、构造被断层复杂化程度,构造对油藏的圈闭作用等,参见表3-1-1。5 5 油藏构造要素表 表3-1-1层位高 点闭合幅度(m)闭合等高线海拔(m)长轴(km)短轴(km)长短轴之比构造圈闭面积(km2)埋深(m)海拔(m)根据油田具体情况附油田分层组或主力层组顶面构造图(图3-1-1),比例为1:10000或1:25000,图中标明含油和含气外缘与内缘、构造断裂、所有钻开油藏的井、各级储量界限。报告附缩小的构造图。二、断层分级描述断层性质、条数、分布状态、密封程度,断层与圈闭的配合关系以及断层对流体分布、流体流动的作用,并附相

9、关数据表,参见表3-1-2。报告附主要断层的地震剖面。5 5 油藏断层要素表 (表3-1-2)断层编号发育层位断层分级断层性质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倾角断距( m )延伸长度( km )落实程度钻遇井号三、现今地应力和裂缝(裂缝发育油藏)1、现今地应力说明地应力测试方法,对现今地应力状况进行描述,确定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和大小,可能的话附地应力分布纲要及玫瑰图。2、裂缝描述利用岩心观察和测井方法描述裂缝性质、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密度(间距)、开度、裂缝中的填充矿物及填充程度、含油产状、裂缝与岩性的关系等。分析裂缝组系、级次及形成序次。要严格区分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缝。利用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等确

10、定微裂缝的分布及其面孔率。可附岩心观察的裂缝描述记录表(见表3-1-3)。油藏裂缝描述记录表 表3-1-3井号项目井井井层位岩芯数顶深芯长岩性岩芯特征面描述性质要素倾向倾角裂缝描述裂缝顶深相对倾向倾角投影长中心距开度基块基块几何形态裂缝面性质其它孔隙类型 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该表仅汇成总表。第二节 地层一、地层层序描述油田范围全套地层的地质时代、岩石组合、厚度变化、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沉积旋回性及标准层等,对于影响钻井及地面流程建设的特殊地层、岩层如异常高压层、膏盐层等要加以特别描述,附油田钻遇地层简表,参见表3-2-1。5 5 油田钻遇地层简表 表3-2-1地 层 层 位厚

11、度( m )岩性简述接触关系地震反射层及标准层界系统组群符号二、油层划分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形态为依据,充分考虑层间接触关系,结合沉积相在垂向上的演变层序,在区域地层层序划分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基础上,将含油气层段划分为不同稳定分布范围的旋回性沉积层段。在此基础上结合隔层条件,压力系统,油气水系统划分油层层组直到小层。1)描述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岩性及电性特征,建立不同方向的油气层对比标准剖面。2)对比油气层组并描述油层组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对比砂岩组并对砂体分布、油层分布进行描述和评价。报告附地层划分小层对比表(参见表3-2-2)和油田地层对比剖面图、油田油层段小层对比剖面图。(要求

12、附比例尺)55油田小层划分对比结果表 表3-2-2层 组砂 岩 组小 层井井井井段m层厚m井段m层厚m井段m层厚m3)确定隔层岩性、物性条件,分别描述层组之间隔层及砂组内小层之间的隔层厚度分布,小层之间若上下连通无隔层的井,在相应的层位应给予标明,附油田层组间隔层厚度统计表(见表3-2-3)。55油田油层组间隔层厚度统计表 表3-2-3 隔层井号5-5间5-5间5-5间5-5间5-5间各井平均第三节 储层一、储层岩性1、储层岩石组成及成岩作用分层描述储层岩石的矿物组成、杂基、胶结物及其含量,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分析等描述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及所处成岩阶段,分层详细描述随埋

13、深增加颗粒接触关系,粘土矿物、胶结物、含量变化及对孔隙度的影响。见表3-3-2表3-3-6。5 5 油田储层岩石矿物分析表 表3-3-2层位统计井数样品数石英 ( % )长石 ( % )岩屑 ( % )备 注5 5 油田胶结物平均含量表 表3-3-3层位样品数杂基胶结物 ( % )泥质含量( % )样品数方解石高岭石硬石膏黄铁矿菱铁石绿泥石方佛石水云母5 5 油田砂岩颗粒磨圆度统计表 表3-3-4层位样品数及频率棱次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次棱角状次棱角次圆状样品数频率 ( % )5 5 油田粒度结构参数统计表 表3-3-5层位样品数粒度中值 ( mm )平均粒度 ( mm )标准偏差偏度尖度5 5

14、 油田储油层段粘土矿物含量表 表3-3-6层位泥岩 ( % )砂岩 ( % )KSICI/SKSICI/S注:K高岭石,S蒙脱石,I伊利石,C绿泥石,I/S伊蒙混层。二、沉积相1、岩石相根据岩心观察归纳岩石相类型,描述不同岩石相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生物构造等,对各自沉积条件作出初步判别。岩石相的划分尽可能与储层质量相统一(表3-3-1)。5 5 油田不同沉积相带分析表 表3-3-1层位相亚相微相剖面厚度m砂岩厚度 m占 砂 岩 总 厚 度 ( % )砾岩砾状砂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2、沉积背景及沉积物源 结合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通过古生物及岩矿标志反演古气候特征及变化、沉积岩

15、地化参数反映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通过岩石相、岩石轻、重矿物成分等在平面上的变化反映物源方向。3、沉积相分析根据沉积背景、沉积物源、岩石相、地震相组合描述,综合分析划分沉积微相,建立油田沉积相剖面及沉积模式,报告附岩相柱状图(3-2-1)和岩相沉积模式图(3-2-2)。并分油组作出平面微相展布图。(3-2-3)三、储层厚度分布三、油层物性1、油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根据取心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对储层分层进行统计孔隙度及渗透率,并根据岩电实验数据及水分析资料,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分层计算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并附分层物性参数表,见表3-3-7。5 5 油田分层物性参数表 表3-3-7

16、层位孔隙度 ( % )渗透率 ( 10-3mm2 )含油饱和度 ( % )岩心分析测井解释选值岩心分析测井解释选值岩心分析统计法测井解释选值块数孔隙度井层数孔隙度块数渗透率井层数渗透率块数含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井层数含油饱和度报告应附各种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交绘图,如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关系图、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图、含油饱和度与孔隙结构关系图等。2、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按岩心室内实验求取岩石压缩系数或按经验公式计算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并附相应的关系图。3、油层非均质性评价1)主力储层内夹层性质及发育程度 描述主力储层内夹层的岩性、物性、夹层条数、发育位置及程度,并估算夹

17、层的延伸长度。尽可能定量估计对垂向渗透率的影响程度。报告附夹层发育统计表,见表3-3-8。5 5油田夹层发育统计表 表3-3-8层位统计砂岩累计厚度(m)夹层累计厚度(m)夹层条数夹层厚度 (m)夹层发育位置频率夹层频率(条/m)夹层密度(%)最小最大平均砂层顶砂层内砂层底 2)层内、层间非均质性统计岩芯柱塞的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关系,计算评价宏观的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分层组(或主力油层)计算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等,见表3-3-9。层组平均厚度( m )平均渗透率( 10-3mm2 )平均孔隙度( % )渗透率级差非均质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3)分别评价层

18、间、层内非均质性,分层统计出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并建立分层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图,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作出评价。报告附相应的关系图和平面分布图。5 5 油田层组非均质性参数统计表(测井解释) 表3-3-9四、微观孔隙结构1、孔喉结构特征确定油田储层孔隙类型(原生孔、或次生孔、或混杂孔隙类型),描述薄片、铸体、电镜观察到的储层孔喉情况。利用具有代表性的毛管曲线(见本章第八节)确定出分层的孔隙结构参数,以便作出分层分类评价。报告附岩石的J函数曲线和分层孔隙结构参数表(见表3-3-10)。2、不同孔喉渗透率贡献值及累计贡献值判别对渗流起主要作用的孔喉大小,根据累计渗透率贡献值分布曲线估计确定有效

19、渗流孔喉半径下限。报告附累计渗透率贡献值曲线图。55油田分层孔隙结构参数表征 表3-3-10井 号55井55井55井层 位压汞资料平均孔隙度(%)平均渗透率(10-3m2)排驱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大孔喉半径(m)孔喉半径中值(m)最大汞饱和度(%)吼道直径中值(m)相对分选系数孔喉体积比退汞效率铸体图象分析孔隙直径中值(m)平均孔喉直径比注:若井太多,报告仅附总表,该表可作为附表。3、粘土矿物在孔喉中的产状根据电镜扫描,观察粘土矿物类型,描述粘土矿物在储层孔喉的产状。报告附不同渗透率储层电镜扫描照片。第四节 流体分布及性质一、油(气) 水界面及含油气边界的确定 依据油、气、水层判

20、别标准及录井、测试、试油等多种信息对已钻井逐井逐层划分出油、气、水层。综合油藏类型、油藏剖面、地层压力、毛管压力等确定油、气、水界面。报告附5 5 油田 5 5 区块油藏剖面图。 对于分层测试井,应系统整理各测点压力、压力梯度,并计算流体密度,判别油水或油气界面的海拔深度。报告附 5 5油田5 5井FMT测试5 5油组压力深度图。二、油(气)水系统及其控制因素1、油、气、水系统纵向分布综合分析构造、储盖组合,依据油、气、水界面的标定(表3-4-1)说明油田是一套或是多套油、气、水系统,若是多套系统要说明各个系统的控制因数。2、油、气、水系统平面分布依据油田构造,断层,及储、盖层分布,在平面上划

21、分出油、气、水系统,并说明其封闭程度。报告附油水界面平面分布图。油田确定油、气、水界面数据表 表3-4-1层位井 号5 5 井5 5 井5 5 井解 释 结 果测井试油测井试油测井试油油层( m )井 段油底海拔油水同层( m )井 段中部深海拔水层( m )井 段水顶海拔油水界面三、流体性质1、原油1)地面原油(1)地面原油分析结果及评价按表3-4-2列出地面原油常规分析结果,并对其作出评价。(2)原油性质的变化特征描述不同油层组的地面原油性质,并说明地面原油性质随油层深度及平面上的变化及特点。2)地层原油(1)地层原油高压物性参数列出地层原油高压物性参数测试结果(参见表3-4-3),并说明

22、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的特点。(2)地层原油物性随压力变化关系依据地层原油PVT数据,参见表3-4-4,绘出压力原油密度、压力原油体积系数、压力原油粘度等的关系曲线图。油田地面原油分析结果表 表3-4-2井号55井55井55井层位相对密度粘度50(mpa.s)凝固点( )初馏点( )含盐量(mg/l)含蜡量(%)含水(%)含硫量(%)烷烃(%)芳烃(%)沥青质(%)非烃(%)含砂(%)取样时间(年、月、日)注:若井太多,报告仅附总表,该表可作为附表。油田地层原油高压物性分析结果 表3-4-3井号55井55井55井层位体积系数气油比 ( m3/m3 )气体平均溶解系 数( m3/m3.MPa )收缩率

23、 ( % )地下密度地面密度地层温度 ( )地层压力 ( MPa )饱和压力 ( MPa )压缩系数 ( 1/MPa )热膨胀系数 ( 1/ )地下粘度 ( mpa.s )注:若井太多,报告仅附总表,该表可作为附表。油田地层原油PVT数据表 表3-4-4地层压力( MPa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密度原油粘度( mpa.s )气油比( m3/m3 )对于特殊油品,如挥发油,要求做组分分析和原油的PT相图,并说明原油的相态特征。根据原油性质分析结果,判断油藏流体类型。2、天然气说明天然气类型(溶解气或伴生气)。按表3-4-5列出天然气常规分析的化学组成,并对分析结果作出评价。 油田天然气样分析结果

24、表 表3-4-5井号层位相对密度天然气化学组成 ( mol % )取样时间C1C2C3iC4nC4iC5nC5C6+C7+N2CO2H2S3、地层水将地层水常规分析结果列于表3-4-6,并对地层水分析结果作出评价。说明地层水总矿化度、水型、相对密度及地层条件下的粘度、体积系数以及地层水电阻率等。 油田地层水分析结果 表3-4-6井号层位地层水离子含盐 ( mg/l )水型pH值K+Na+Ca+2Mg+2SO4-2HCO3-1Cl-总矿化度第五节 油藏类型一、油藏压力及温度系统1、油藏压力系统1)分油组统计实测的原始地层压力和地层压力系数,绘制地层压力梯度曲线,并确定地层压力地层深度的关系。2)

25、说明各油组的地层压力、压力梯度,评价油藏的压力系统,若是异常压力系统,要分析其成因。报告附有关的数据表(见表3-5-1)和地层压力地层深度的关系图。2、油藏温度系统1)分油组统计测试的地层温度,并绘制地层温度地层深度的关系曲线。2)说明各油组的地层温度、地温梯度,评价油藏的温度系统。报告附有关的数据表(见表3-5-1)和地层温度深度的关系图。 油田油藏温度、压力统计表 表3-5-1井号油组井段m油层中部地层压力地层温度试油结果深度m海拔m压力MPa压力系数温度梯度/100m注:若井数太多,该表可作为附表。二、天然能量分析1、弹性能量分析根据油藏流体和岩石的压缩系数,估算在饱和压力以上采油时油藏

26、的弹性驱采收率,并对其作出评价。2、边底水能量分析1)根据油藏构造、断层封割、储层连续性和储层物性分析含油区域与边底水区域的关系。2)根据边底水的水体大小、水层的渗透率、试水时水产量的大小,定性评价水体的活跃程度。三、油藏类型的确定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及其分布、渗流物理特性、天然能量和驱动类型等多种因素,采用多因素主、次命名法,次要因素在前,主要因素在后,依序排列。油藏分类的划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T/T61691995。第六节 地质模型根据油藏构造、储层、油水系统及油藏类型等特征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地质模型要充分体现层内非均质性的变化,储层、隔层及夹层的纵、横向展布等

27、。一般地质模型包括:1)构造模型:油藏构造形态及断层分布。2)储层模型:储层结构及各种属性的空间分布。其中包括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3)流体模型:储层内油、气、水分布,即各种流体饱和度分布和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根据开发要求建立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地质模型(单井模型、二维模型、三维模型等)。第七节 油藏动用储量评价一、勘探阶段提交的储量1、勘探储量上报情况列表说明勘探储量计算选用的参数及计算结果(见表3-7-1)。 油田石油地质储量数据表 表3-7-1级别层位含油面积km2有效厚度m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g/cm3体积系数原始油气比m3/t采收率%单储系数104t/km2.m

28、石油地质储量104t溶解气地质储量108m3储量丰度104t/ km2可采储量104t2、动用储量优选 1)说明勘探阶段储量上报以来油田新增加的资料井、评价井井数,补取资料所取得的新认识。 2)根据区块产能高低、储量级别可靠程度及丰度大小、工程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提出优选动用范围及层系。二、动用储量计算的参数1、含油面积的圈定 依据工程项目设计优选的范围说明含油面积圈定的依据和结果。2、油层有效厚度1)有效厚度划分标准(1)以岩心分析资料及单层试油数据为依据,制定出有效厚度、岩性、含油性、物性下限标准;(2)应用测井资料定性、定量制定出油、气、水层的电性判别标准和夹层扣除标准,报告附有效厚度

29、标准图。2)有效厚度的确定应用测井曲线及其解释参数划分出油层有效厚度。3、有效孔隙度1)根据岩心资料分析结果和测井解释图版确定有效孔隙度。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测井图版解释的孔隙度应与岩心分析孔隙度有良好的关系,两者的差值不得超过1%1.5%。2)选定的有效孔隙度必须进行校正,将地面条件所测得的孔隙度矫正为地下条件的孔隙度。4、含油饱和度说明含油饱和度确定的方法及结果,可能条件下参考油基泥浆或密闭取心的含油饱和度。5、其他参数储量计算中的其他参数(如体积系数、原油密度等)分别由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和地面原油分析结果确定。三、油藏储量的计算方法说明储量计算方法,并应用重新认识的油藏地质参数,

30、按层组分区块计算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要符合“石油储量计算规范”,同时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要分别参照各类油藏储量计算细则。四、动用储量计算结果及评价1、储量计算结果按层组分区块计算动用储量,并列出计算结果(表3-7-2)。5 5 油田储量计算结果表 表3-7-2区块层组储量级别含油面积km2有效厚度m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g/cm3体积系数原始油气比m3/t单储系数104t/km2.m石油地质储量104t溶解气地质储量108m3储量丰度104t/ km2可采储量104t2、储量评价1)储量可靠性评价(1)分析各种参数的齐全、准确程度;(2)分析确定储量参数的方法及各种图版的精度; (3)分

31、析储量参数的选用是否合理,并对几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校验;(4)分析其他可能存在的不确定的因素是否达到了计算储量的要求。2)储量动用评价按储层油品、储量丰度、储量大小、储层渗透性等进行分类。并分区块分层对储量作出优先动用、动用时机和动用储量丰度规模大小进行综合评价。五、可采储量的估算1、计算采收率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经验类比法、岩心分析法、相对渗透率曲线法、相关经验公式法等估算油藏采收率。 根据油藏可能选择的驱动类型、开采方式选用不同的采收率估算方法。2、计算可采储量根据油藏可能选择的驱动类型、开采方式确定的采收率和地质储量估算可采储量,并说明估算结果。第八节 储层渗流物理特性一、油藏岩石润湿性1

32、、岩石润湿性试验 统计岩石润湿性试验岩心样品的井号、层位、深度、样品数以及测得的油湿指数和水湿指数,并将其列于表3-8-1。说明岩心取样条件及润湿性测试的方法。岩石润湿性测试结果 表3-8-1井号深度 m 样品号空气渗透率10-3um2 孔隙度 f 束缚水饱和度f油湿指数水湿指数2、岩石润湿性的评价据润湿性试验结果,结合润湿性判断标准评价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另外从油藏平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也可进一步评价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并最终确定油藏岩石润湿性。二、毛管压力曲线1、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统计毛管压力曲线测定的工作量(井数、层位、方法)及各方法所做的毛管压力曲线条数。2、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1)根据测

33、定毛管压力曲线的样品渗透率大小进行分类。并统计不同样品的最大进汞饱和度、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2)利用测定的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J函数处理),从而获得储层平均或典型的毛管压力曲线,根据油水界面张力和润湿性重建油藏的油水毛管压力曲线。三、相对渗透率曲线1、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1)统计并说明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的方法及总条数2)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分析(1)统计各类样品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渗透率;(2)确定各样品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3)分析各样品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与渗透率、孔隙度的关系;3)

34、平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由此获得平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若需要,可根据样品的绝对渗透率大小,对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分类,并分不同层系或油组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报告附典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图。4)应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评价开发动态(1)计算出分流量曲线,对见水时的累计采油量作出评价;(2)计算油水流度比,结合渗透率变异系数大小,对水驱采收率作出评价;(3)计算出不同含水率下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和无因次采油指数,对油井见水后开采特征作出评价。报告附fw 与JL及Jo的关系曲线图。 2、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1)统计并说明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的方法及总条数2)油气相对渗透

35、率曲线特征分析(1)统计样品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渗透率;(2)确定实测曲线油气相对渗透率的比值与含气饱和度的关系;3)平均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对实测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由此获得平均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若需要,可根据样品的绝对渗透率大小,对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分类;分不同层系或油组进行归一化处理。报告附典型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图。 4)应用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评价开发动态对消耗式开采的一次采收率作出评价。第九节 开采特征一、试油与试采结果分析1、试油结果分析列出各井及各层试油结果,参见表3-9-1,根据试油结果分析油井的产能。5 5 油田试油成果表 表3-9-1井号层位井段层厚试油日期工作制度日产油t/d日产气m3/d日产水m3/d气油比m3/t油压套压流压静压生产压差采油指数t/d.MPa累计采油t累计产水量m3试油结论MPa2、试采结果分析1)试采资料的整理根据试采过程所取得的流量、压力、含水、油气比等各项资料整理出试采综合开采曲线,当油井出砂时,要分析出砂量及其原因。2)试采参数计算及评价计算采油指数、采液指数、采水指数以及单位压降产量等参数。根据以上结果评价油藏产能和油藏天然能量。阐明油井生产时所适应的技术条件。二、试井解释1、试井资料列出油田已有的试井资料,包括稳定试井资料和不稳定试井资料;说明试井基础资料的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