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226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埋藏在冰冻湖面下的财富 2011年2月27日,已经入春的北京遭遇倒春寒,天空飘起雪花,气温降至零下十度左右,这是一片被冰封得严严实实的水面。指挥破冰的人叫丁所山,在寒冷的冬季,他有1000多亩冰封的湖面,要像这样把冰破开。往年湖面的冰有二三十厘米厚,但今年冬天天气太冷,结冰的厚度达到了40多厘米,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50厘米。五六个工人配合着破开四十多厘米厚的冰层,再将冰一点点凿碎搬开腾出一片水面。北京当时的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冒着严寒泡在漂着冰碴的水里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丁所山为什么要指挥工人破开这些冰?那么在这冰冻的湖面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呢?记者决定跟随丁所山下水一探究竟。下水前要全副武装

2、,记者穿上了这个被称做“皮衩”的装备,丁所山还为记者扎紧衣口防止进水。记者:“水里有多少度?”丁所山:“零上吧,冰下面有是水。”“皮衩”不仅可以防水,还具有保暖功能,常年在泥水中工作,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关节炎等职业病的发生。丁所山:“这冰硬,别把皮衩划破了,坐,像这样坐下去,再把腿放下去。”如果不是亲身体会一下,恐怕难以想象水下工作的艰难。这不,记者下到冰水里还没来得及感慨寒冷,就被水底不断下陷的淤泥弄得寸步难行。记者:“等等,我的脚陷下去了,我先拔拔腿。”丁所山:“你还说一会全陷进去了。”行动都困难,干活就更不容易了。记者:“顺着这个秆摸是吗?”丁所山:“对对,这个泥底下还有20厘米。”记者

3、:“好像摸到了。”丁所山:“这个你看够大吧,像这样拿就断了,像这样拿。”记者:“这有多长?”丁所山:“一米多吧。拿藕应该像这样,把头朝下屁股朝上。”原来,破冰,凿冰,在漂满冰碴的湖水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都是为了这些扎根在冰冻湖面下的莲藕。每个工人一天可以采藕一千多斤。十几年前,丁所山只是一个从安徽老家到北京来讨生活的普通农民工,如今他是京城有名的种藕大户,眼前这300多亩藕塘只是他财富的缩影。丁所山共有1000多亩藕塘,每年可以向北京市场供应三百多万斤莲藕。那么,为何要在冰天雪地里采藕?这些莲藕是如何为丁所山带来财富,也让他在北京扎下根的呢?莲藕起源于中国,有3000多年种植历史。受水资源和气候

4、影响,长江以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北方种植很少。十几年前,北京就是一个没有种藕传统的地区。原顺义区水产局局长李诚:“那个时候,整个北京市种藕面积很少,是天然的藕坑,大池塘几十年前长的藕,一代一代传下来,不是人工种植,等于野生的藕差不多。”丁所山的老家在安徽省无为县象山村,莲藕是那里主要的农作物,但价格十分便宜,除了种藕,几乎没有别的收入渠道。北京是一座让人充满向往的城市,每天有许许多多的人怀揣着梦想涌入这里。1992年,18岁的丁所山来到了北京。丁所山:“我那时的想法也不是要挣太多的钱,农村不是有句俗话,只要挣点钱把房子盖起来娶个媳妇就行了。”为了这个愿望,丁所山四处打工,但除了力气他一无所有,

5、接连找的几份工作都不称心如意。1993年,丁所山偶然得知北京通州区有十几亩田地对外承包,那里曾经种植过水稻,水源充足,他决定在这十几亩的田地里面种藕,但这个做法在当时看来简直不切实际。丁所山的工人胡克锋:“以为种藕是不可能的事情,以前北方的天气不是特别冷吗,藕本来就是怕冷的东西。”市民:“大伙都说,南方的东西到北方能种吗?不可能的事,这边气候和那边不一样,不像南方气温特别高,(北京)气温低。”大家担心南北温差对种藕有影响,可是从小就和莲藕打交道的丁所山知道,虽然北方冬季寒冷,但春、夏、秋三季的气候适合莲藕生长,只要冬天上冻前将莲藕全部上市就不成问题。果然,莲藕当年就取得了丰收,但一个意想不到的

6、状况弄得丁所山不知所措。丁所山:“当时的情况下,北京人根本不知道藕怎么个吃法,上批发市场去的时候,人家都不认识藕。”这条古巷叫户部巷,是湖北武汉有名的小吃一条街,这里汇集了几百种特色小吃,莲藕排骨汤更是名声在外。除了炖汤,莲藕还能做成藕夹、藕丸等很多菜品,不少南方人都对吃藕情有独钟。与南方不同,莲藕当时很少进入北方市场,许多北京人对莲藕感到陌生,销售十分困难。市民张华:“当时,北京吃藕,年节从外边市场进来买点,那会根本就没什么藕,也不知道藕怎么吃。”市民张风喜:“不会吃,这边人上哪吃藕去?提起什么叫藕都没见过。”种藕的第一年,丁所山拖着板车跑遍了北京周边很多菜市场,可只有一部分南方人会买藕,一

7、年到头辛苦下来,丁所山连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都买不起。丁所山:“有点悲伤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家里父母都等着,当时又挣不到钱回去,老是感觉自己瞧不起自己。”每一个外出打工的人都渴望衣锦还乡,但对于既没学历又没技术的丁所山来说,想在北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好不容易有机会种植自己最熟悉的莲藕,但在北京却打不开市场,丁所山迷茫得不知所措。可后来,他是如何用最普通的藕实现每年一千多万元的销售额的呢?这里是湖北省武汉市的蔡甸区,冬季是莲藕销售旺季,挖藕工人正在淤泥里采藕。由于南方冬天气温偏高,莲藕保存在泥土里不会被冻坏,整个冬天随卖随挖,剩下的还能够来年做种子,节约了不少成本。而丁所山最怕的就是过冬,

8、因为北京冬天的气温在零度以下,莲藕每年在十月份以前必须全部挖出来,不然就要冻坏。可是集中上市既卖不出好价格,来年还要花钱购买种子,利润非常微薄,一年也就是一万多元的收入。1996年,丁所山回老家成了亲,媳妇张丽娟跟他一起来到北京,可一家仅靠十几亩藕塘,生活过得依然拮据,谁也不清楚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多久。张丽娟:“那时候的日子非常艰苦,住在工棚里面,或者每个月一百块钱租一间小房子,锅碗瓢盆都在里面,就一间房。”1997年,一个人的出现将丁所山带入了事业的转角。他名叫李诚,当时是北京顺义区水产局的局长,身为江苏人的李诚对莲藕有份特殊的情感,得知丁所山在北京种藕后,主动牵线搭桥联系了300多亩田地,邀

9、请丁所山到顺义发展莲藕产业。可是一下子要承包如此多的土地,丁所山犯难了。丁所山:“这太冒险了,我们家藕种出来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太多了,要种就种几十亩地,可是大队书记说要包就包一片,几十亩地肯定不包。”北京市顺义区水产局局长李诚:“鼓励他要规模化生产,你搞得越大,你的信息量越大,你的产量也大,买卖才能越火。”从十几亩地发展到三百多亩,如果进展顺利,保守估计,丁所山的收入将比以前翻上二十倍;可一旦失败,他也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在签合同前,丁所山做了最坏的设想,但日后发生的一切远远超出预期,丁所山不仅成了乡亲怨恨的人,而且一场变故让他愧疚终生。当时要把三百多亩地种起来,至少需要二十多万元的投入,丁所山

10、既缺资金也无人力,他必须找人合伙干,而最佳人选肯定是老家那些熟悉种藕技术的乡亲。丁所山:“鼓动他们,这种藕肯定挣钱,在那样的情况下只能鼓动他们干。”村民丁以兵:“他就说,我给你找点地,咱们都到那挣钱。”种藕的第一年,丁所山拖着板车跑遍了北京周边很多菜市场,可只有一部分南方人会买藕,一年到头辛苦下来,丁所山连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都买不起。丁所山:“有点悲伤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家里父母都等着,当时又挣不到钱回去,老是感觉自己瞧不起自己。”每一个外出打工的人都渴望衣锦还乡,但对于既没学历又没技术的丁所山来说,想在北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好不容易有机会种植自己最熟悉的莲藕,但在北京却打不开市场,丁

11、所山迷茫得不知所措。可后来,他是如何用最普通的藕实现每年一千多万元的销售额的呢?这里是湖北省武汉市的蔡甸区,冬季是莲藕销售旺季,挖藕工人正在淤泥里采藕。由于南方冬天气温偏高,莲藕保存在泥土里不会被冻坏,整个冬天随卖随挖,剩下的还能够来年做种子,节约了不少成本。而丁所山最怕的就是过冬,因为北京冬天的气温在零度以下,莲藕每年在十月份以前必须全部挖出来,不然就要冻坏。可是集中上市既卖不出好价格,来年还要花钱购买种子,利润非常微薄,一年也就是一万多元的收入。1996年,丁所山回老家成了亲,媳妇张丽娟跟他一起来到北京,可一家仅靠十几亩藕塘,生活过得依然拮据,谁也不清楚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多久。张丽娟:“那时

12、候的日子非常艰苦,住在工棚里面,或者每个月一百块钱租一间小房子,锅碗瓢盆都在里面,就一间房。”1997年,一个人的出现将丁所山带入了事业的转角。他名叫李诚,当时是北京顺义区水产局的局长,身为江苏人的李诚对莲藕有份特殊的情感,得知丁所山在北京种藕后,主动牵线搭桥联系了300多亩田地,邀请丁所山到顺义发展莲藕产业。可是一下子要承包如此多的土地,丁所山犯难了。丁所山:“这太冒险了,我们家藕种出来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太多了,要种就种几十亩地,可是大队书记说要包就包一片,几十亩地肯定不包。”北京市顺义区水产局局长李诚:“鼓励他要规模化生产,你搞得越大,你的信息量越大,你的产量也大,买卖才能越火。”从十几亩

13、地发展到三百多亩,如果进展顺利,保守估计,丁所山的收入将比以前翻上二十倍;可一旦失败,他也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在签合同前,丁所山做了最坏的设想,但日后发生的一切远远超出预期,丁所山不仅成了乡亲怨恨的人,而且一场变故让他愧疚终生。当时要把三百多亩地种起来,至少需要二十多万元的投入,丁所山既缺资金也无人力,他必须找人合伙干,而最佳人选肯定是老家那些熟悉种藕技术的乡亲。丁所山:“鼓动他们,这种藕肯定挣钱,在那样的情况下只能鼓动他们干。”村民丁以兵:“他就说,我给你找点地,咱们都到那挣钱。”虽然这一年的藕塘没有遭遇冰雹的袭击,可丁所山一家为车祸的事情忙前跑后,根本顾不上采藕,大部分莲藕都剩在了地里,但丁

14、所山没想到,就是这次变故让他种植的莲藕打开了北京市场,实现每年一千多万元的销售额。当时,北京市场上的藕都是从安徽、湖北一带调运,南方的藕经过长途运输后质量有所下降,因为藕怕冻,到最寒冷的冬季,外地运来的藕就少了。丁所山决定利用冬季的市场空档期卖藕。有一天,丁所山看到一家制冰厂的工人在冰冻的湖面上砸冰,他灵光一现,花五十块钱买下了一个工人手里的破冰工具。经过不懈努力,丁所山总算凿开了冰面,成功采到了第一只莲藕。可是,为了防止莲藕受冻,藕塘里必须不断放水,这加大了水下采藕的难度,一个工人一天只能采几十斤莲藕。在南方是把藕塘的水放干后再挖藕,为了对付黏黏的淤泥,当地人专门发明了这种挖藕的工具,大大提

15、高了工作效率。针对北京冬季采藕的特点,丁所山想到了这种类似消防用的高压水枪。丁所山:“这压力够大的吧,喷那么远,他们那边都没法干活了。”利用高压水枪的冲击力把水底的淤泥冲开,大大提高了水下采藕的速度。丁所山:“这有一根藕秆,手像我这样下去,把水枪对着底下,顺着藕秆冲,一分钟就冲出来了,一冲就干净了,现在用这种水枪一个人一天最少挖一千多斤藕。”如今,丁所山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挖藕队伍,冬季是采藕旺季,丁所山的基地每天能产上万斤莲藕。北京藕省去长途运输,冬季上市避开了南方藕的竞争,在价格上占了上风。经销商:“南方藕要夏天多,南方藕过来对北方藕的价格肯定有点影响,一斤差五六角钱、一元多钱。”现在,家乡人都愿意跟着丁所山到北京种藕。在他的带动下,北京的莲藕种植面积近3万亩,莲藕在河北、东北等北方市场都有销售,其中95%以上的种植户来自丁所山的老家。村民:“当时想他种两年地就要跑,种不了,可他现在扎下根来了。”如今,莲藕已经在北京扎根,丁所山也在北京买了房子,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墙上挂着这幅由一家人名字组成的“家”字,这个曾经漂在京城的农民工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北京也逐渐成为丁所山的第二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