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742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规范编写人:魏国生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养猪研究室: 张宝荣 王佳辉 宋岩 高圣玥 唐玲玲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以规模化养猪场为对象,包括选址与设计、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选育与繁殖、防疫、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养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性指导。1 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1.1 选址1.1.1 土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猪场。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km以上

2、,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以上。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m2以上。1.1.2 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8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1.1.3 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断乳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4 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1.1.5 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1.1.6猪舍

3、布局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设有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1.1.7 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1.1.8 应设有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1.2 猪舍及其附属设施1.2.1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要求能繁母猪年存栏300头以上(含300头),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至少应配备72个产床。猪舍的设计与建造应综合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要求设计科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分娩舍、保育舍应采用高床式栏舍设计,种猪舍与保育舍应

4、配备必要的通风换气、温度调节等设备,并有自动饮水系统。1.2.2 猪舍建筑宜采用单层矩形平面,不宜采用丁字型、工字型平面。猪舍长度和跨度可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规划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以4575m为宜,跨度以912m为宜,舍内净高以2.42.6m为宜。1.2.3 猪舍屋顶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单坡、双坡等形式,要求屋面轻便、防水、耐火。屋内要设置天棚,要求天棚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表面光滑平整。1.2.4 猪舍墙体要保温隔热、坚固、防潮、防火,内墙面要平整光滑,距地面1m高要做水泥砂浆墙裙。1.2.5 窗应自地面1.01.1m起,窗顶距屋檐4050cm,两窗间距为窗宽度的2倍,多设南窗,

5、少设北窗,以能保证夏季通风为宜。门能保证人、猪的顺利出入和运料、除粪的需要,一般要求猪舍外门宽1.21.5m,高1.82.2m。外门的设置最好避开冬季的主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1.2.6 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光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或水冲洗。如为实体地面饲养时,要求猪只趴卧区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宜将此部分做成保温地面;地面自猪床向排水沟(或集尿沟)要有12%的坡度。1.2.7 公猪栏长2.83.0m,宽2.42.6m,高1.2m。 如为栅栏式猪栏则隔条间距为1215cm。1.2.8 空怀母猪栏和妊娠母猪栏按每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8m2(销售猪苗)、12m2(销售活大猪)的栏舍面积进行核算,其中

6、母猪区每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5.5m2栏舍,并建有后备猪隔离舍。1.2.9 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长2.83.0m,宽2.83.0m,高1.0m,饲养1头分娩哺乳母猪及其所哺育的仔猪,如隔栏为栅栏则应使栏高50cm以下部分隔条间距为5cm,栏高50cm以上部分隔条间距为1012cm,在猪栏内靠近母猪睡床的一角设置护仔栏,内可设保温箱、悬挂红外线灯或铺设电热板、放置补料槽等;高床网上分娩哺育栏长2.22.3m,宽1.71.8m,四周设50cm高仔猪实体或栅栏围栏,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5cm,中间设母猪限位架。1.2.10 高床网上保育仔猪栏长1.82.0m,宽1.61.8m,实体或栅栏围栏高0.7

7、m,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7cm,饲养911头断乳仔猪。也可建成长2.53.5m,宽2.43.0m,高0.7m的保育仔猪栏,饲养2025头断乳仔猪。如为实体地面饲养则应适当增加每头猪的占地面积。1.2.11 生长猪栏长2.53.0m,宽1.92.1m,高0.8m,饲养911头生长猪;也可建成长3.24.8m,宽3.03.5m,高0.8m的生长猪栏,饲养2025头生长猪。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810cm。 1.2.12 肥育猪栏长3.03.2m,宽2.62.8m,高0.9m,饲养911头肥育猪;也可建成长3.03.2m,宽5.56.0m,高0.9m的肥育猪栏,饲养2025头肥育猪。如隔栏为栅

8、栏则隔条间距为1012cm。1.2.13 养猪场有防疫隔离带,防疫标志明显,场区入口应设有车辆、人员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对外销售的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格隔离状态。2 饲料与日粮配制2.1 饲料分类生猪生产常用饲料可分四类: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和配合料等。 2.1.1 添加剂预混料:按猪需要的多种营养添加剂与载体混合后配成,其中主要成分有微量元素约11种,氨基酸约34种,维生素类13l4种,以及抗菌素、促生长素、调味剂、酶制剂、抗氧化剂等。2.1.2 浓缩料:浓缩料就是把预混料加上蛋白饲料,如豆粕、鱼粉混合而成。 2.1.3 全价料:把浓缩料加上能量饲料混合就成全价料。浓缩料

9、一般在料中占l025%,其余7590%为谷类,如玉米、麸皮、糠及其他可利用料。 2.1.4 配合料:由于各地饲料来源不一样,可以因地制宜把预混料、蛋白料、谷类料加上当地的原料如酒糟、豆渣、树叶、菜瓜及土豆、地瓜等青绿料、混合成料喂猪。这种料适合山区、草原等地区。2.2 日粮的配制2.2.1 配制原则应按猪品种和性别配制多阶段日粮,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高饲料效率。注重日粮中能量和氨基酸的平衡,在满足能量需要的基础上,配以合适比例的氨基酸。根据日粮类型,按照猪的营养需求添加适当数量的人工合成氨基酸,满足猪对氨基酸的需要。2.2.2 日粮配制应注意的问题2.2.2.1注意灵活应用饲养标准,科

10、学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标准。不同品种(基因型)、生产阶段、性别、季节应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2.2.2.2 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和可利用性。配制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饲料原料是前提。饲料的适口性要好、营养成分间的配比要适宜。2.2.2.3 配方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产品质量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卫生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有关饲料生产的法律法规,不违禁违规使用药物添加剂,不超量使用微量元素,正确使用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3 饲养管理 3.1 后备公猪的饲养管理3.1.1 应按照NY/T 652004配制后备

11、公猪的饲粮。 3.1.2 应控制饲粮的体积,饲粮的体积不宜过大。3.1.3 后备公猪应采取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育成期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53.0%,体重到8590kg以后,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02.5%。3.1.4 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725,相对湿度为5075%,并保持猪舍清洁、空气清新。3.1.5 后备公猪在性成熟前可合群饲养,性成熟后宜单圈饲养。3.1.6 后备公猪宜保持适度的运动。3.1.7 饲养员要经常接触猪只,利用饲喂、称重等之便抚摩猪只的耳根、腹部等,进行人猪亲和训练,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严禁粗暴地对待猪只。3.1.8 应定期称量体重和测量体尺。3.1.9 后备公猪在正式利用

12、前应进行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宜在早晚凉爽时间、空腹进行。新购入的后备公猪应在购入半个月、适应新的环境后进行调教或训练。调教时可将体格大小适宜、接受爬跨的母猪赶至配种场,然后将后备公猪赶至配种场,进行配种。对不懂爬跨的后备公猪,在配种前先进行运动并隔栏观看成公猪的配种,然后将成公猪赶走,令小公猪爬跨。3.1.10 后备公猪在正式利用前应检查精液品质。3.2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3.2.1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3.2.1.1 根据NY/T 652004配制种公猪的饲粮。3.2.1.2 应注意减少饲粮体积,以精饲料为主配制饲粮,严格控制青粗饲料给量,饲喂时以潮拌料或生干料为好,不要过

13、多地加水,防止公猪腹大下垂,降低配种能力。3.2.1.3 体重150kg以下的种公猪,日饲喂2.32.5kg标准饲粮,150kg以上的日饲喂2.53.0kg标准饲粮。日饲喂量还应根据种公猪的年龄、体况和配种任务的轻重进行适当调整。3.2.1.4 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5075%,并保持猪舍清洁、空气清新。如遇高温时应特别注意采取加强通风、喷雾降温等防暑降温措施。3.2.1.5 种公猪宜单栏饲养,应特别注意避免不同栏的公猪相遇。3.2.1.6 种公猪应适当运动,每天的运动量不少于1000m。种公猪可单独运动或合群运动,合群运动时应从小进行,并将犬牙打掉。种公猪配种后不能立即回群,待

14、12h气味消失后再回群运动。3.2.1.7 应经常刷拭种公猪的皮肤,夏天可进行淋浴冲洗。对不良的蹄形要进行修整。3.2.1.8 应定期称重。正在生长的青年公猪,体重应逐渐增加,但不能过肥;成年公猪应保持体重稳定,保持种用体况。3.2.1.9 应定期检查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人工授精用种公猪每次采精后都要检查精液品质,实行本交的种公猪,每10d要检查1次精液品质。后备公猪开始利用前或成年公猪长期不配种重新开始配种前,必须检查精液品质。3.2.1.10 应设有专门的配种区。配种区最好是八角形,直径34m,墙壁结实,地面平坦、不光滑。3.2.1.11 必要时需对公猪的配种实行人工辅助,如公、母猪体重差异

15、较大时应设配种架;将母猪的尾巴拉向一侧,帮助公猪的阴茎插入母猪的阴道等。3.2.2 种公猪的合理利用3.2.2.1 适时利用后备公猪。应综合考虑种性、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早熟的地方猪种67月龄、体重6070kg可配种利用, 晚熟的引入猪种810月龄、体重110130kg可配种利用。3.2.2.2 种公猪配种强度应以适度为原则。成年公猪每天可配种或采精1次,必要时可日配2次,但每周应休息12d。青年公猪每天配种1次,配种12d后应休息12d。日配2次时,应早晚各1次,间隔812h。3.2.2.3 种公猪利用年限为23年。3.2.3 种公猪的淘汰3.2.3.1 为适应育种或生产需要

16、、更新血统时,可淘汰原有的种公猪。3.2.3.2 老龄公猪性机能下降,同时往往体重过大、膘情过肥,配种能力不强,应予淘汰。3.2.3.3 性欲缺乏、精子活力差、患病而丧失配种能力、有恶癖的公猪应予淘汰。3.3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3.3.1 应根据NY/T 652004配制后备母猪的饲粮。3.3.2 后备母猪应采取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后期的限饲极为关键,适当的限饲即可保证后备母猪良好的生长发育,又可控制后备母猪体重的高速增长。一般育成期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53.0%,体重到8590kg以后,日喂料量应占体重的2.02.5%;限饲的较好办法是饲喂适量的优质青粗饲料。3.3.3 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

17、725,相对湿度为5075%,并保持猪舍清洁、空气清新。 3.3.4 后备母猪多为群养,群体大小以46头为宜,每头占栏面积为0.81.0 m2 。3.3.5 后备母猪应适当的运动。3.3.6 后备母猪生长到一定年龄以后,要进行人猪亲和训练。饲养员通过接触猪只,抚摩猪只的腹部、乳房、颈部等,建立人与猪的和谐关系,严禁粗暴地对待猪只。3.3.7 后备母猪达6月龄后,应定期称量体重和测量体尺、活体测定背膘厚。3.3.8 利用混群、公猪诱情等办法,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3.4 待配母猪的饲养管理3.4.1 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5075%,清洁,空气清新。 3.4.2 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10

18、14d进行短期优饲。3.4.3 经产母猪在断乳后应适当增加饲喂量。3.4.4 待配母猪可单栏饲养,也可小群(46头)饲养,合群饲养时应注意防止争斗造成的损伤。3.4.5 应使待配母猪与公猪同舍,使其互相间能闻到气味,或每天将试情公猪赶入待配母猪舍12次,使公猪与母猪能够隔栏接触,每次1520min,促进母猪的发情排卵。 3.5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3.5.1 妊娠母猪的饲养3.5.1.1 按NY/T 652004配制妊娠母猪的饲粮。3.5.1.2 应根据母猪体格大小、体况、圈舍温度等确定饲喂量。严格控制妊娠初期(从配种到21d)的饲喂量,以减少胚胎的早期死亡,但应保证饲粮中的蛋白质品质和氨基酸平

19、衡,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充足;妊娠2180d可根据母猪的体况适当调整饲喂量,有条件时可适当补充青绿饲料;妊娠后期应增加饲喂量。3.5.1.3 应使妊娠母猪在妊娠期内保持适度的体增重,初产母猪以3545kg为宜,二产以上的母猪以3040kg为宜。3.5.1.4 保证饲料卫生,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有毒和有刺激性的饲料。3.5.2 妊娠母猪的管理3.5.2.1应保持猪舍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5075%,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夏季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防止高温引起胚胎死亡;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3.5.2.2 妊娠母猪可采用单体限位栏进行单栏饲养或小群饲养。小群饲养时,妊娠前期应将配

20、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性情强弱相似的46头母猪饲养在同一圈栏内,妊娠后期则一圈饲养23头。3.5.2.3 应建立人猪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妊娠母猪要温和,严禁对妊娠母猪粗暴、鞭打、强度驱赶、跨沟等。3.6 待产母猪的饲养管理3.6.1 应在母猪预产期前57d准备好分娩舍,并在猪只转入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要求分娩舍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为5075%,安静,空气清新。3.6.2 产仔栏应舒适,并根据母、仔猪不同的温度需求设置护仔栏和仔猪保温区。冬季使用垫草时应提前将垫草放入舍内,使其温度与舍温相同,垫草应干燥、柔软、清洁、长短适中(1015cm)。3.6.3 应在预产期前57d将母猪转入相应

21、的产栏。母猪进入产栏前应进行淋浴清洗,至少应对母猪的乳区、外阴部、腹部、肢蹄进行清洗。3.6.4 妊娠母猪预产期前23d开始每天逐渐减少饲喂量的1020%,但对体况瘦弱的母猪,不但不能减料,还应适当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催乳饲料。3.6.5 产前一周应停止驱赶运动或大群放牧。3.6.6 伤乳头应在产前治好,对不能利用的乳头应在产前封好。3.6.7 应准备毛巾、碘酒、0.1%高锰酸钾溶液、剪刀等接产用具。 3.6.8 应注意观察母猪临产前的征兆,尤其是做好夜间的看护工作。3.7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3.7.1 哺乳母猪的饲养3.7.1.1 应根据NY/T 652004配制哺乳母猪的饲粮。哺乳母猪的饲

22、粮配方应保持稳定,切忌突然改变。要注意饲粮的适口性,饲粮的体积不能太大。3.7.1.2 应根据母猪的体重、泌乳力和带仔数确定喂料量。产后23d,饲喂量不宜过多,但要求饲粮营养丰富、容易消化,3d后根据母猪的膘情、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饲喂量,7d后按饲养标准饲喂或充分饲喂。3.7.1.3 哺乳母猪应日喂46次,如饲粮中有青绿饲料,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饲喂时间应定时且尽量间隔均匀,应特别注意晚饲不能过早。3.7.1.4 母猪泌乳量低时应进行催乳。催乳应在全面分析导致泌乳量低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如增喂一些利于泌乳的青绿饲料、鱼粉、豆饼(粕)等;喂给煮熟的胎衣汤、小鱼小虾汤、有催乳作用的中草药方剂等;按摩

23、乳房。如因产后便秘、食欲差而致泌乳量少,应喂些麸皮汤或在饲粮中加适量的泻剂。3.7.1.5 应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7.2 哺乳母猪的管理3.7.2.1 应保持哺育舍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为5075%,清洁、安静、空气清新。 3.7.2.2 圈栏内的粪污应及时清除,圈栏、工作道、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3.7.2.3 严禁鞭打或强行驱赶母猪,保护母猪乳头不受伤害,如有损伤及时治疗。3.7.2.4 要注意观察母猪采食、排泄、精神状态及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8 仔猪的饲养管理3.8.1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3.8.1.1 应保持分娩哺育舍温度适宜、干燥、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同

24、时为仔猪提供温度适宜的保温区。仔猪的适宜温度因日龄和体重而异,生后13d为3235,47d为3032,1530d为2530。3.8.1.2 应保证仔猪吃足初乳,在给仔猪哺乳前应挤掉几滴初乳。3.8.1.3 应采用人工辅助的方法,在仔猪生后23d内固定乳头吸乳。3.8.1.4 应避免母猪踩、压死仔猪。3.8.1.5 应及时进行寄养或并窝。实行寄养或并窝时,仔猪的出生日期应尽量接近,不要超过3d;被寄养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否则不易成活;养母必须是泌乳量高、哺育能力强、性情温顺的母猪。 3.8.1.6 应在仔猪生后34d、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补铁150200mg。3.8.1.7 在缺硒地区,应在仔猪

25、生后35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溶液0.5mL,1421d时再注射1mL。 3.8.1.8 从生后3d起为仔猪提供清洁的饮水。补水的最好方式是设置自动饮水碗,且应注意水压适宜;也可用水槽补水,但应保持水槽卫生,冬季可供给温水。3.8.1.9 应在仔猪生后7d左右开始训练仔猪吃料。开食料(教槽料)应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容易消化。3.8.1.10 用作肥育的公仔猪应在715d去势。仔猪去势后应予特殊护理,防止仔猪互相拱咬引起失血过多,并应注意保持圈舍卫生,防止创口感染。3.8.2 断乳(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3.8.2.1 仔猪断乳后2周内的饲粮配方应与哺乳期补料配方相同,2周后逐渐过度到

26、断乳仔猪饲粮,应根据NY/T 652004配制断乳仔猪饲粮。3.8.2.2仔猪断乳后应继续饲喂教槽料12周,并设法提高仔猪的采食量。3.8.2.3 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3.8.2.4 断乳12周后逐渐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3.9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肥育猪生产水平要求:体重达100kg时,日龄在170天以内(含170天)。3.9.1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3.9.1.1 选择正确的杂交组合,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可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用大长、长大、杜大长、杜长大、长民、大长民等杂交组合,也可利用配套系生产杂优猪。3.9.1.2 肥育用仔猪的种猪,必须是来自相应繁育体系中的种猪场或繁

27、殖场、达到种用标准的个体。3.9.1.3 为保证猪只的健康,避免疾病的发生,应在猪只转入前对猪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3.9.1.4 应保持猪舍内温度适宜、干燥、清洁、空气清新。生长肥育猪的适宜温度因体重不同而不同,2060kg体重阶段适宜温度为2025,60100kg体重阶段适宜温度为1520。3.9.1.5 生长肥育猪适宜群体大小为1020头。3.9.1.6 应保证每头猪只有足够的圈舍面积,在实体地面饲养时,2035kg体重阶段每头猪的圈舍面积为0.30.5m2,3560kg体重阶段为0.50.7m2,60100kg体重阶段为0.81.0m2。3.9.1.7 应做好调教工

28、作,使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泄、趴卧、采食的习惯。3.9.1.8 应根据NY/T 652004配制生长肥育猪的饲粮。3.9.1.9 配制好的饲粮可以调制成干粉料、潮拌料或颗粒料饲喂。3.9.1.10 可采用直线肥育或前敞后限的肥育方式。3.9.1.11 可采用自由采食或顿喂的饲喂方式。顿喂时日喂次数因猪只的体重不同而不同,2045kg体重阶段宜日喂4次,4570kg体重阶段宜日喂3次,70100kg体重阶段宜日喂2次。3.9.1.12 要保证供给猪只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利用自动饮水器或水槽供给饮水,在利用水槽供水时要注意保持水的卫生。3.9.2 提高猪肉产品质量3.9.2.1 应根据猪只的增重速度

29、、饲料利用率、屠宰率、胴体品质和猪肉市场的供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一般应为90120kg。3.9.2.2 严格执行休药期,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饲喂生长肥育猪。3.9.2.3 肉猪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检验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严禁病猪、疫区的猪只出栏上市。4 选育与繁殖母猪生产水平要求: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数18头以上(含18头),母猪配种受胎率80%以上(含80%)。4.1 选育4.1.1后备公猪的选育4.1.1.1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对后备公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

30、公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4.1.1.2 应选择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等性能优异的个体作后备公猪,具体应根据后备公猪的育种值进行选择。4.1.1.3 应选择肩胸结合紧凑、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肢蹄端正、行动敏捷的个体作后备公猪。4.1.1.4 后备公猪的睾丸应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4.1.1.5 后备公猪不应有隐睾症、阴囊疝、脐疝、乳头缺陷等遗传缺陷。4.1.1.6 后备公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如需引进种猪,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4.1.2后备母猪的选育4.1.2.1 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对后备母猪进

31、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母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4.1.2.2 后备母猪应发情征候明显、易受胎。4.1.2.3 后备母猪应具有优良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4.1.2.4 后备母猪至少应有分布均匀且发育正常的12个乳头。4.1.2.5 后备母猪不应有脐疝、瞎乳头、内翻乳头等遗传缺陷。4.1.2.6 后备母猪应体躯结构合理,特别是肢蹄结构理想,体质健壮。4.1.2.7 后备母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如需引进种猪,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4.2 繁殖4.2.1配种技术4.2.1.1 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并执行配种计划(见附录A.3)。4.2.1

32、.2 利用猪人工授精配种应符合NY/T 6362002要求。4.2.1.3 适时利用后备母猪。应综合考虑种性、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早熟的地方猪种68月龄、体重6070kg、经过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可配种利用,晚熟的引入猪种7.58.5月龄、体重120140kg、经过1个正常的发情周期可配种利用。4.2.1.4 待配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应配种2次,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发情母猪接受公猪爬跨812h后进行第一次配种,间隔1012h进行第二次配种,并填写配种记录表(见附录A.4)。 4.2.1.5 不发情的待配母猪可利用公猪诱情、药物催情等方法促进其发情。用药物催情时,每头可肌肉注射孕马血清1

33、0001500IU,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4.2.2 接产技术4.2.2.1 在母猪临产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外阴部及乳区。4.2.2.2 应保持分娩舍安静,接产动作要迅速准确。4.2.2.3 仔猪产出后应先用毛巾擦去口鼻中的粘液,然后再擦干全身,尤其是在冬季,擦得越快、越干越好。在仔猪脐带停止波动以后,将脐带中的血反复向仔猪的腹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腹部35cm处用手指把脐带掐断或用剪刀剪断,断处用5%碘酒溶液涂抹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入安全、保温的地方,如保温箱内。4.2.2.4应对假死仔猪进行及时的救助。具体地可用一只手倒提仔猪的两条后腿,用另一只手拍打仔猪的背部和肋部;或

34、两只手分别托住仔猪的头颈和臀部,使腹部朝上,进行屈伸,如能将仔猪放入温水中进行屈伸,效果更好,但仔猪的头部和脐带应漏出水面,待仔猪呼吸恢复正常后立即擦干全身;或用药棉蘸上酒精或白酒,涂抹于仔猪的口鼻部,刺激仔猪的呼吸。 4.2.2.5 对难产的母猪首先应肌肉注射催产素,如无效应进行人工助产。具体操作方法:将指甲剪短、磨光,手及手臂经清洗、消毒后,涂抹上清洁的润滑剂,母猪的外阴部用消毒液消毒,将手指尖合拢呈圆锥状,在母猪子宫收缩间歇时将手及手臂慢慢伸入产道,握住胎儿的头、下颌、腿等部位后,随着母猪子宫收缩的频率,缓慢将胎儿拉出。4.2.2.6 母猪排出胎衣后,应及时清理,同时将母猪阴部、后躯等处

35、的血污清洗干净、擦干;被污染的垫草也应清除,换上新垫草。4.2.2.7 仔猪产出后应尽快吃到初乳。4.2.2.8 应在仔猪生后剪掉犬齿;同时可进行编号、称重并登记分娩哺育记录表(见附录A.5)。5 防疫5.1 规模化养猪场应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发生记录。搞好卫生防疫,防止遭受传染病的侵袭,保障猪群健康。5.1.1 树立“防重于治”的方针 养猪场必须制订适合自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度和出入场制度,用以指导和监督全场的日常防疫工作。场外应设防疫监督站,负责场区外围防疫工作。为防止场外疫源传入,场区周围应筑22.5米高的围墙,墙外挖宽10米、深2.5米防疫沟

36、,以防场外各类动物窜入。饲料库应设在生产区之前,其门不能开向生产区。凡外来运料车必须经消毒池进入饲料库,饲料通过加工检验后再用生产区运料车经过消毒池送往各舍。养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猪场内饲养人员不得随意外出,定期放假,返回猪场时要严格消毒,更不得从外界买回肉类及肉类制品。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并谢绝参观,以防带进疫源。 5.1.2 实行自繁自养 规模化养猪场要建立健康种猪群,实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猪种时,要经兽医检疫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非疫区的健康猪场进行选购,并做好检疫、防疫和隔离观察工作。购入后,需进行隔离观察个月,若无问题方可入场。 5.1.3 严格消毒 5.1.3.1 春秋两季

37、常规消毒 春秋季气候温暖,适宜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应搞好消毒防疫工作。可用24的火碱水,1020漂白粉乳剂0.050.5的过氧乙酸,35的来苏儿,0.05的强力消毒灵等消毒。 5.1.3.2 栏圈消毒(带猪消毒) 可用35来苏儿,1020石灰乳,0.030.05的百毒杀等对猪体黏膜、皮肤无刺激或刺激较弱的消毒剂带猪消毒。 5.1.3.3 空圈消毒 猪群出售后空圈时消毒,消毒前清扫地面,冲刷食槽、用具,然后用火碱消毒地面。金属用具可用0.2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过12天用喷灯火焰消毒,7天后方可进猪。 5.1.3.4 消毒池和消毒室 生活区大门、猪场大门应设消毒池,池内放45的火碱水,便于运

38、料车、运猪车等的消毒。猪场工作人员及饲养员进入猪场必须经消毒室进行更衣换鞋消毒。消毒室应设置消毒盆,放入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水用于洗手。消毒室地面可铺一层浸有45火碱水的木屑,对往来人员进行脚下消毒,消毒室应设紫外线灯,进场人员每次照射35分钟。 5.1.3.5 空气消毒 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也可用过氧乙酸按13g/m2加热薰蒸,薰蒸后密闭12小时或用3640甲醛溶液,每立方米空间2540ml,薰蒸30分钟。5.2 养猪场兽医卫生制度5.2.1 猪场应实行兽医防疫卫生管理的场长负责制。5.2.2 猪场要建立有一定诊断和治疗条件的兽医室,并建立健全免疫接种、诊断、治疗和病理剖检记录。5.2.3 兽医

39、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GB/T17823的规定。5.2.4 引种前要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引入后应隔离饲养12个月,经本场兽医检疫,确认健康后,再经全身喷雾消毒,方可入舍混群。在隔离期间还应驱除体外寄生虫,没有注射疫苗的应补注各种疫苗。5.2.5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应彻底清洗、消毒,空圈57d后再调入新的猪只。5.2.6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工作服、鞋和帽要在场内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5.2.7 禁止非生产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在淋浴后,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经消毒池(口)进

40、入,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5.2.8 不准将非生产用具带入场内,生产用具经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换或混用。5.2.9 猪场严禁饲养猫、狗等动物;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兽医人员不准对外出诊。5.2.10 大门入口消毒槽(池)应每715d更换1次消毒液,如为露天消毒池,雨后必须及时更换消毒液。5.2.11 保持猪舍、用具等的清洁卫生,猪舍垫料应定期更换,猪舍一般每月要消毒12次。5.2.12 粪便、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5.2.13 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确定本场适宜的免疫程序。5.2.14 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搞好灭鼠、灭蝇等工作。5.2.15 猪场发生传染病或疑

41、似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按国家规定的办法处理。5.2.16 猪只出场时,猪场应提供疫病监测和免疫证书。5.2.17 病死猪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5.3.猪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5.3.1 猪瘟a) 种公猪: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种1次。b) 种母猪:于每产配种前免疫接种1次;或春、秋两季各免疫接种1次。c) 仔猪:20d、5060d各免疫接种1次。d) 后备猪:配种前1520d免疫接种1次。5.3.2 猪丹毒、猪肺疫a) 种猪:春、秋两季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各免疫接种1次。b) 仔猪:断奶后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免疫接种1次,70d再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免疫

42、接种1次。5.3.3 仔猪副伤寒仔猪断奶后(3035d)口服一头份仔猪副伤寒菌苗,70d口服或注射一头份。5.3.4 仔猪红痢a) 妊娠母猪于产前30d和产前15d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1次。b) 连续产仔的母猪,前两胎已经注射2次菌苗的,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注射1次即可。5.3.5 猪气喘病a) 种猪:成年猪每年用猪喘气病弱毒菌苗免疫接种12次。b) 仔猪:57d免疫接种1次,6080d免疫接种1次。使用灭活疫苗时可以1周龄首免,2周龄后第二次免疫。c) 后备猪:配种前再免疫1次。5.3.6 猪乙型脑炎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在蚊蝇季节到来前(45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5.3.7

43、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有病史的猪场)a) 母猪:产前2030d肌肉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b) 种公猪:春、秋两季各注射1次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c) 仔猪:未免疫母猪所生的仔猪,生后1、4和8周龄每头分别注射0.2mL、0.5mL和0.5mL,70d再注射1次。5.3.8 猪链球菌病(疫区或场)仔猪生后60d皮下或肌肉注射链球菌弱毒苗1次,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5.3.9 猪细小病毒病(疫区)a) 初产母猪于配种前1个月,用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注射1次(间隔2周再注射1次,效果更佳)。b) 种公猪和经产母猪每半年注射1次,肌肉注射剂量2mL。5.3.10 猪口蹄疫免疫 每年10月(即

44、疫情到来之前),注射猪O型口蹄疫油乳剂灭活疫苗。体重1025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25kg以上的猪,每头3mL,免疫期6个月。5.3.11 猪伪狂犬病(只用于疫区或受威胁地区)a) 母猪:每次配种前1530d接种1次,臀部肌肉注射,剂量为2mL。b) 仔猪:断乳后接种1mL,股内侧或臀部肌肉注射。c) 种公猪:每年接种1次2mL,臀部肌肉注射。d) 如有疫情时可对整个猪群紧急接种1次。5.3.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用于疫区或受威胁地区)a) 母猪:配种前57d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4mL,间隔20d以同样剂量和方法再免疫1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b) 公猪:采精或配种前

45、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4mL,间隔20d以同样剂量和方法再免疫1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c) 仔猪:生后20d皮下或肌肉注射2mL。5.3.13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a) 妊娠母猪:产前2030d每头接种二联灭活疫苗4mL,接种部位为后海穴(交巢穴,位于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部位)。b) 仔猪及生长肥育猪:125kg体重接种1mL,2550kg体重接种2mL;50kg体重以上接种4mL。5.3.14 大肠杆菌(仔猪黄、白痢)a) 妊娠母猪:产前1020d每头接种k88k99基因工程疫苗1mL(50亿个菌)。b) 仔猪:断乳前710d接种母猪的1/5剂量(10亿个菌)。5.3.1

46、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 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颈部肌肉或皮下)2mL。b) 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每次2mL。c) 仔猪:4周龄每头注射0.3mL,间隔710d再注射0.5mL。5.3.16 仔猪水肿病仔猪首免选用油乳剂灭活水肿疫苗在15日龄进行或水剂灭活水肿疫苗在25日龄进行;30天后选用油乳剂灭活水肿疫苗二免。5.4 养猪场寄生虫控制程序5.4.1 应选择高效、安全、广谱、价廉的抗寄生虫药。5.4.2 妊娠母猪于产前1周内用1次抗寄生虫药。5.4.3 种公猪每年至少用药2次,但对外寄生虫感染严重的猪场,每年应用药4次。5.4.4 所有仔猪在转群时用药1次。5.4.5 后备猪在配种前用药1次。5.4.6 新购进的猪只应驱虫2次(每次间隔1014d)后,并隔离饲养至少30d、确认健康后才能和其它猪只并群饲养。5.4.7 首次执行本寄生虫控制程序的猪场,应首先对全场猪只进行彻底的驱虫。6 环境保护6.1 环保设施 6.1.1 养猪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