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9093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红沟煤矿二零零四年二月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红沟煤矿二零零四年二月报告名称: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申报单位: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姚伟技术负责人:王宁波审核组成员:李书军 张崇德申报时间:2004年2月编制单位: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红沟煤矿行政负责人:金鑫技术负责人:李守智审核组成员:郭新华项目负责人:周长喜编制人员:吴志强、周长喜、欧

2、旭东、付英俊、许友利提交日期:2004年2月28日目 录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第三节 地方小煤矿及小煤窑情况第二章 矿井建设及生产情况第一节 煤矿设计建设情况第二节 煤矿生产情况第三章 地质勘探工作第一节 勘查工程量及成果第四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地层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第三节 构造及地质条件分类第五章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第一节 含煤地层第二节煤层第三节煤质第四节 其他有益矿产第六章 水文地质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含水层的划分第二节 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预测第三节井巷涌突水情况第四节供水水源第七章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 工程地

3、质第二节 环境地质第三节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第八章 保有资源储量计算第一节 储量计算范围和工业指标一、储量计算边界二、工业指标及其参数确定的原则依据三、储量计算方法四、储量计算的截止时间五、本次储量核实之前批准的地质储量情况六、矿井历年动用储量第二节 地质可靠程度第三节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结果第四节 储量的利用及变动情况第九章 采探对比第一节对地质报告的评价第二节采探对比第十章 可行性评价第一节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第二节矿山建设条件、开采技术条件、采选工艺及技术经济指标第十一章 结论第一节 成果评价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由于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股

4、份制改制,新矿集团所属小红沟煤矿今后变更采矿许可证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搞好煤矿远景规划,全面了解保有储量变动情况,为开采区设计提供科学的储量依据和地质资料,更好的指导安全生产。依据以往的勘探资料及矿井生产阶段所揭露的地质资料,由集团公司抽调骨干力量共同编制完成了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红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一、编制报告的主要依据、规程及标准1矿井地质规程;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3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 ;5“矿产资源量评定认定办法” ;6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7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煤生字1994第231号)及

5、其执行说明;资料依据11995年3月,原乌鲁木齐矿务局科研勘测设计院编制的乌鲁木齐矿务局小红沟煤矿水平延深初步设计说明书21995年5月,原乌鲁木齐矿务局小红沟煤矿提交的乌鲁木齐矿务局小红沟煤矿生产地质报告。3建井以来,小红沟煤矿储量变动及井下生产揭露的矿井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小红沟煤矿是在1951年新疆军区后勤所建的小煤矿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国有重点煤矿,系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核心生产矿井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如今已成为一座集采煤机械化、运输胶带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矿井。本次储量核查报告,是依据本井田地质勘探可靠程度、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程度工作的基

6、础上,通过对生产揭露的大量地质资料系统化、正规化的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去伪存真、补充完善,编制本储量核查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一、交通位置小红沟煤矿位于乌鲁木齐东北部,距乌乌鲁木齐市中心33千米,位于乌鲁木齐矿区东部,东西两侧分别与大洪沟煤矿、碱沟煤矿相邻,行政区域属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井田中心地理坐标:8746北纬4354。在小红沟煤矿西北约4千米处(芦草沟铁路专线上)设有贮煤站台,贮煤量约8万吨。2002年经过扩建后可存煤10万吨,芦草沟铁路专用线与兰新铁路相接,煤炭可装火车外运,乌奇公路在矿区西北部约10千米处通过,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小红沟井田地

7、处天山中段北麓的山前丘陵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为934米,最大相对高差130米,一般高差为60米,典型大陆性气候,据新疆气象局19811992年资料显示,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35,年平均气温为6.5,冻结深度11.4米,冻结期从11月中旬到第二年4月底,年平均降雪量为500毫米,降雪期从10月到第二年4月中旬,年平均降雨量为270毫米,主要集中在57月份,年蒸发量为2090毫米,其中68月间每月可达367毫米,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29米/秒。矿井供电取自乌鲁木齐电网,由井田西部的芦草沟变电所供给,6000伏双回路。芦草沟变电所向西,经水铁线,水苇线与苇湖梁发电厂并网,向北经

8、铁厂沟露天矿变电所、米泉变电所、三宫变电所与红雁池发电厂并网、电力供给安全充足。生活用水全部取自琛家沟水源地,日供水量500立方米,绿化及澡堂用水取自备井水,日供水量500立方米,灭火灌浆及其它工业用水取自沉淀后的矿井排水。井田范围:南以Bs煤层底板地表露头线以南200米为界,北以B33煤层顶板地表露头以北500米为界,西与公安厅煤矿、新矿集团碱沟煤矿为界,东与新矿集团大洪沟煤矿共界,井田东西长3.3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2001年在新疆国土资源厅换领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共有6个拐点圈定,开采B1B32煤层,限采水平标高为+300米,矿区面积为4.337平方千米。详见表1-1。矿区范围拐点

9、坐标一览表表1-1点 号坐 标(米)(米)148643202955837024865643295614283486449629562082448634502956032054863850295600146486334029559150矿区面积4.337平方千米第三节 地方小煤矿及小煤窑情况2000年以前,矿区范围内地方、国营、乡镇小井遍布,自1995年编制矿井地质报告至2000年井田内共有小窑27处,开采一、二组煤有6处,开采三、四组煤有21处。地方国营和乡镇小井普遍存在着越界开采问题。2000年国家实行关井压产政策之后,井田范围内大部分小煤窑已关闭,新煤关井办200023号文确定小红沟矿区范

10、围内保留的9处小井的开采范围、限采煤层及限采水平标高。其中开采一、二组煤小井二个,开采三、四组煤小井七个,而对我矿安全生产威胁较大的芦草沟炭厂三号井,目前正在我矿B36煤层工业广场煤柱西翼进行开采,受其采动影响,附近地表建筑物群出现开裂现象,并且给我矿矿区及周围环境的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所剩余小煤窑详见表1-2小红沟煤矿矿区范围内保留小煤矿一览表表1-2序号煤窑名称办矿单位法人代表经济性质采矿证有效期开采煤层生产能力面积(平方米)限采水平储量(万吨)1乌县六十户乡煤矿六十户乡田保华集体65000001217362年B11B203万吨43000+601122.972芦草沟碳厂三号井芦草沟乡陈

11、刚集体65000001217232年B4B65万吨31900+525353东戈壁煤矿公安厅徐青山集体65000001217282年B24B373万吨95500+6504米泉羊毛工西庄子井羊毛工镇马臻远集体65000001217432年B22B333万吨22000+7025芦草沟村三矿芦草沟村李凤和集体65000001217152年B15B203万吨73000+550212.586芦草沟村一矿芦草沟村吴文和集体65000001217602年B21B233万吨32000606112.837芦草沟同合煤矿芦草沟村刘进集体65000001217392年B7B162万吨37520+60066.638芦草

12、沟村二矿芦草沟村刘永集体65000001217092年B17B213万吨26250+600181.179五一煤矿五一农场张建国地方国有65000001217175年B7B339万吨113150+600305.2第二章 矿井建设及生产情况第一节 煤矿设计建设情况小红沟煤矿的前身属新疆军区后勤小煤矿,1979年并入乌鲁木齐矿务局。1983年依照乌鲁木齐矿务局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技术改造方案进行技术改造,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技术改造后,矿井开拓方式为立斜井阶段石门,矿井总运输大巷布置在B8煤层,总回风巷布置在B10煤层,主井为立井双箕斗提升。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工作方法为抽出式。整个井田以垂直煤

13、层走向过主井中心线为轴,分为东翼和西翼,东翼沿煤层走向分为两个采区,又以B8运输大巷为轴,将两个采区分为南北两翼。开采B36、B1+2煤层。由于+660水平可采储量已尽,1995年进行了+660+590水平阶段的延深设计。按照1995年3月局科研勘测设计院提交的设计说明书,二水平+590+660水平生产服务年限为46.06年,年产30万吨;三水平+500+590年产60万吨,服务年限30.4年;四水平+500+400年产60万吨,服务年限23.49年;五水平+300+400年产60万吨,服务年限16.45年。该设计对原采区布置及采煤方法进行了改进,首采区为东二南北采区。回采工作面二个,南北采区

14、各一个进行搭配开采。采煤方法采用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层放顶煤采煤法。同时更换了主井绞车,改造了绞车房及井架。使主井提升能力完全满足年产30万吨矿井的要求。第二节 煤矿生产情况+660+590水平阶段延深之前,小红沟煤矿一直采用仓储式采煤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实际最高年采达28万吨,一直未能达产。延深工程全部结束后,小红沟煤矿根据井田煤层属急倾斜中厚和特厚煤层,倾角87度左右,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变化不大的特点,在+645分层和+627 分层均采用了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并在+645一分层配备了轻型液压支架28架、MGD150NW型采煤机一台两部刮板运输机。在+627二分层根据煤层赋

15、存情况配备了30付大型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还增添了端头过渡架子和破碎机。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层放顶煤采煤法采煤工艺为:1、采煤机割煤、移架、推前部刮板机;2、移后部刮板机;3、达到规定步距在架前打眼装药;4、炮孔在支架顶梁后方时爆破落煤;5、架后放顶煤出煤。自2000年元月小红沟煤矿在+645一分层采用了轻型液压支架放顶煤综合机械化设备以后,截止到2003年累计生产原煤139.9万吨。年产最高达45.02万吨,其中最高月产5.3万吨,最高日产2950吨,万吨掘进率32.49米,矿井采区回采率有大幅度提高,因首分层开采,最高达218%。安全生产情况:截止2004年2月17日,矿井已实现连续安全

16、生产四周年。小红沟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流,仅有横穿矿区东部的小红沟河和斜穿井田西部琛家沟河。小红沟河河水全部来自雪融水、降雨,流量很小,含水层含水性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被第四系黄土及砂砾岩层覆盖。历年瓦斯鉴定,矿井瓦斯涌出量小于4立方米/吨,属于低瓦斯矿井。没有出现瓦斯突出、涌出情况。井田内煤层变质程度较低、裂隙较发育、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大,极易氧化自燃,多数煤层属于易燃煤,自燃发火期36个月,最短为58天。第三章 地质勘探工作第一节 勘查工程量及成果19571960年新疆地质局昌吉大队,在芦草沟、铁厂沟之间进行精查勘探。1962年复审后降为普查勘探。19791983年,新疆煤田地质局

17、161队对乌鲁木齐河柏杨河范围进行普查勘探,在洪沟井田内自西向东布置17、21、25勘探线,勘探线距2000米。19851989年煤田地质公司156队在上述范围进行了详查,在洪沟井田增加了19线、23线,勘探线距1000米,因采动影响,而将19勘探线布置在小红沟煤矿工业广场煤柱上,对B1-2、B3-6煤层进行深部控制。19、23勘探线布设提高小红沟井田勘探程度,共计勘探钻孔13个,进尺6696.8米。生产阶段,煤矿地质工作自1988年开展地测标准化工作后才逐步走向正规,主要内容是石门、井巷编录、小窑调查和煤矿“三书”编写,到2003年底,共计完成石门素描1850米(见表3-1)。在面向生产的同

18、时还对井田构造、煤层、水文、开采技术条件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按标准化要求编制了相应图件。生产阶段主要地质工作一览表 表3-1工作内容工作量主要图件比例尺数量石门素描1850米石门素描图1:20016张实测断层点3处矿井涌水量观测17处矿井涌水量表66张井下水质化验1次水质化验表1张生活用水化验1次水质化验表1张小煤窑调查17个小窑分布图1:20001张第四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地层井田内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砂、泥岩层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层,侏罗系地层有:下统的三工河组(J1s),中统的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全区发育。分述如下:1. 三工河组(J1s)呈北东南西向

19、分布于井田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岩性以灰色砂岩与中粗粒砂岩互层为主,细砂岩多呈薄层状,矿物成分复杂,富含白云母碎片,中、粗砂岩呈厚层状,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有少量白云母,粒度分选差,斜交层理较发育,底部以一层绿色致密的中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与第四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地层总厚400米。2、西山窑组(J2X)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于井田中部,地层总厚513.77米,倾向西北,为一套湖泊相和泥炭沼泽相沉积,由白、灰、深灰色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与第四系地层不整合接触。3、头屯河组(J2T)为河湖相沉积的一套紫红色、杂色粉砂岩、泥岩,厚度

20、为510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与第四系地层不整合接触。4、第四系(Q)井田内第四系地层广泛发育,厚度030米,侏罗系地层在沟谷地带被冲刷出露外,几乎全为第四系黄土及砾石层覆盖,盖层下部为土黄色粉砂质亚粘土层,其层位自下而上是冰碛层Q3、黄土层Q3、小红沟内的冲洪积层Q4。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新疆准噶尔南部煤田位于天山纬向构造体系的二级构造带中,称为准南中、新生代沉降带,该沉降带西起新疆乌苏县四棵树,东止新疆奇台,走向延伸450千米,南北宽6070千米。乌鲁木齐矿区位于准南煤田东南部,为二级构造带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带,多由短轴向斜、背斜及逆冲断层组成,如:八道湾向斜、七道湾背斜、碗窑沟逆冲断

21、层等,小红沟井田位于乌鲁木齐矿区东部,八道湾向斜南翼,为一单斜构造。 第三节 地质条件分类小红沟井田处于八道湾向斜南翼,井田地质构造相对比较简单。一、构造:、 断裂构造(节理):矿井在开采过程中遇见断层很少,断层断距在13米,断层走向多为南东北西向,倾角4565。仅有F1逆断层断距达4米以上,F1见于+660水平东二运输石门的B20和+710水平回风石门的B20,平移断距4米,B15B19煤层全被切割,该断层初见东二北石门B9北约120米,当时因断层带的水煤泥物冲填巷道,以后又在三个多月的清理中多次冒落,最后只得后退50米,绕道掘进,掘至B16再遇该断层时已能顺利通过。F1断层上盘煤层因受断裂

22、牵引而局部倒转,倒转幅度越靠近断层越大。+660水平行巷道过断层时都有垮落现象,如在东二北石门东翼B18巷道,在距东二北石门170米处遇见一条逆断层,因垮落严重同时伴有较大的淋水而无法通过,只好停止掘进,为此,以后碰到小断层时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密集支护,强行通过。井田里至今没有发现小型以上的断层,基本对矿井的正常开采没有大的影响。另井田内岩层层滑现象非常普遍,尤其在煤层内的层滑现象更加明显。井田内有两组节理非常发育。、 褶皱小红沟井田内的煤层及岩层倾角为8789,产状稳定,无褶皱出现,只是在某些岩层局部发现挠褶现象,不影响生产。岩浆侵入体:井田内无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井田内无岩溶陷落柱。地

23、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类。 二、煤层稳定程度:井田西山窑组含煤32层,大部分属稳定煤层和较稳定煤层,主要可采煤层都属稳定煤层,结构简单较复杂,煤层稳定程度为类。三、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煤层顶底板以中等稳定性为主,属类。、煤层为急倾斜煤层,倾角8789之间,属类。依据矿井地质规程和生产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工作有关问题补充说明等有关规定,小红沟煤矿的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属-abcdef,根据煤炭工业总公司文件,新煤总生发1989193号文确定为-abcdef。第五章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第一节 含煤地层井田含煤地层为西山窑组(J2X),岩层倾角8789,倾向北西,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于井田中部,为泥炭沼泽相

24、沉积,岩性一般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厚度不太稳定的中砂岩及粗砂岩,厚度为513.77米,可采总厚度为150.95米,含煤32层,含煤系数为29.38%。根据煤层赋存特点及其间距,沉积旋回特征,可分为两个含煤段,分述如下:下段(J2X1):一般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状出现,地层总厚度约217.5米,煤层总厚86.32米,有益总厚77.48米,含煤系数39.7%。含煤6层(B12、B36),煤层全部可采。 上段(J2X2):一般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下部为一套厚层状的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薄层炭质泥岩,与下段为分界标志,本段地层

25、厚397.35米,含煤26层,以中、厚层为主,全部或局部可采,煤层总厚度89.86米,有益总厚度为76.68米,含煤系数为19.3%。第二节 煤 层、小红沟井田共有煤32层,由老到新编号为B1B32。根据昌吉大队1957年的地质勘探并沿用至今的划分方法,按煤层赋存特征分为四组,一组煤为B12,二组煤为B36,一、二组煤位于在西山窑组的下段,为两组特厚煤层,三、四组煤位于西山窑组的上段,以中厚煤层为主,现对各组煤分述如下:1、一组煤(B12):煤层总厚平均为37.45米,倾角8789,含夹矸48层,总厚约3米,煤层有益厚度32.49米,全井田范围内稳定可采。该煤层厚度沿走向从西向东,由浅及深有略

26、有变薄趋势。顶底板:伪顶为炭质泥岩,厚0.10.2米,直接顶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厚0.55米,老顶为粉砂岩,细砂岩或厚砂岩。伪底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厚0.10.3米,直接底为粉砂岩,很少随煤层垮落。2、二组煤(B36):煤层底板距一组煤顶板110米。与第三组煤间距自17勘探线的82米向东变为21勘探线的87米。平均间距79.53米。煤层厚度为48.87米,倾角8789,夹矸412层,总厚约3.88米,煤层有益厚度为44.99米,全井田范围稳定可采。顶底板:伪顶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厚0.10.22米,直接顶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老顶为粉砂岩,细砂岩或中砂岩,伪底为炭质泥岩或泥岩,直接底为粉砂岩。3、三

27、、四组煤层多达26层,将其基本情况列于表5-1、5-2、5-3。 各煤层夹矸情况一览表 表5-1煤层夹矸层数夹矸厚度(米)煤层夹矸层数夹矸厚度(米)最大最小平均最大最小平均B1+23-122.340.060.78B150-33.56.01.27B3+610-122.800.080.54B161-53.9701.05B7/B174-111.220.050.49B8/B181-40.890.160.46B9/B191-71.500.060.49B100-20.2700.22B202-63.250.050.99B111-31.570.060.80B21-255-266.140.050.75B123-

28、52.200.050.90B26-294-124.170.080.85B131-43.240.070.83B30-314-70.620.070.33B140-30.1800.13小红沟井田煤层稳定性评价表 表5-2煤 层编 号有益厚度点集合(平均)可采指数变异指数(%)稳定程度B1-232.85、32.49、25.15、32(30.62)111.96稳定B3-639.83、45、44.99、42.45(40.28)116.63稳定B71.5 、1.4、1.11、1.56、1.56(1.39)118.34稳定B82.3 、2.6、1.9、2.3、(2.30)1/稳定B92.21、2.70、2.4

29、5、2.8(2.46)114.09稳定B104.42、1.56、1.69、2.9(2.67)161.30稳定B110.81、1.42、1.16、3.0、(1.61)148.91稳定B123.29、2.11、2.61、2.9(2.7)130.90稳定B136.83、3.05、3.43、2.39(3.92)150.61稳定B142.68、3.2、2.8、2.4(2.68)1/稳定B151.60、1.30、1.9、1.6(1.45)114.63稳定B161.58、2.85、3.65、1.6(2.69)138.81稳定B173.81、4.62、4.49、5.03(4.49)111.29稳定B183.5

30、6、10.36、7.03、2.76(6.00)143.61不稳定B199.87、3.56、2.76、7.03、(5.80)158.65不稳定B209.87、6.44、6.40、5.83(7.14)125.83不稳定B21-2514.92、26.75、27.10、6.65、(18.85)152.82较稳定B26-2910.49、4.97、4.3、8.05(6.95)141.27不稳定B30-318.17、8.66、10.6、8.45(8.42)14.11不稳定B329.80、10.32、10.05、9.60、19.8014.32稳定井田各煤层间距一览表 表5-3 位置编号 17线19线 21线煤

31、 厚间 距煤 厚间 距煤 厚间 距B1+237.29103.737.45109.732.3683B3+650.2548.8742.278269.687B71.111.41.7217148B8/2.3/64.54B94.632.7/1454B106.184.422.1310.5128B113.352.533.3513168B125.735.15/151719B138.653.436.7921220B141.213.25/1109B152.731.66.111447B163.712.977.0241.88B178.314.4912.12266B183.576.966.84322B194.3010.

32、225.342515B2012.009.459.741515.510B21-2524.7537.2925.191679B26-2917.779.3321.292.5B30-319.9./、煤厚变化趋势煤厚自西向东变薄,井田自17线向东约2千米范围内有17线、东二石门、21线控制。按厚度大于1.0米的可采煤层计,17线可采有益总厚145.44米。东二石门为158.68米,21线110.64米。其中21线、17两线为钻孔煤厚资料,东二石门为实际揭露资料。根据六道湾、苇湖梁等煤矿的采探对比,钻孔煤厚的可靠程度与实际尚存差别。扣除偏差后,预计17线煤厚大于东二石门,而21勘探线煤厚小于东二石门,为此,

33、可采煤层总厚度的变化趋势是自西向东逐渐变薄。煤层厚度沿倾向的变化是略有变薄趋势,变化幅度很小。对于+500+590水平阶段来讲煤层厚度可按基本不变考虑。、煤层稳定性 井田范围内可采与局部可采的煤层共32层,其中B1B17,B30B32为稳定煤层,B18,B19,B21B25,B26B29为不稳定煤层,B20为较稳定煤层。1、B1+2煤层 位于J2X的底部,+660水平以上已采完。煤层平均厚度37.45米,含夹矸48层,夹矸单层厚0.062.43米。直接顶为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直接底为粉砂岩。2、B36煤层B3-6煤层位于B1+2煤层北部,与B12煤层相距110米,平均厚度48.87米。内含夹矸4

34、12层,夹矸总厚0.082.80米。直接顶为粉砂岩,直接底亦为粉砂岩。3、B7煤层位于第三组煤的底部,与B6煤层相距69.687米。煤层最大厚度1.72米,最小厚度1.11米,由浅及深,由东向西逐渐变厚。含炭质泥岩或泥岩夹矸12层。伪顶细砂岩,厚度0.31.5米,直接顶砂质页岩,厚度0.51.6米,结构简单,厚度变化不大,大部分可采,属稳定煤层。4、B8煤层 与B7煤层相距817米,煤层厚度2.3米。煤层中不含夹矸。伪顶炭质泥岩,厚度0.352.8米;直接顶砂质页岩,厚度0.53.5米,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不大,属稳定煤层。5、B9煤层 与B8煤层相距46米。煤层最大厚度4.63米,最小厚度

35、2.7米。含0.42米夹矸一层。伪顶炭质泥岩,厚度0.52.5米。煤层结构简单,属稳定煤层。6、B10煤层 与B9煤层相距414米。煤层最大厚度6.18米,最小厚度2.13米。含夹矸02层,厚度0.10.27米。伪底粉砂岩,厚度0.55米;直接底粉砂岩,厚度0.55米;伪顶粉砂岩,厚度3.85米以上;直接顶炭质泥岩,厚度0.2米。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7、B11煤层 与B10层相距812米。煤层最大厚度3.35米,最小厚度2.53米。含夹矸13层,厚度0.061.57米。伪顶细砂岩,厚度3.95米;直接顶粉砂岩,厚度1.20米;直接底炭质泥岩,厚度1米;伪底中砂岩及粉砂

36、岩,厚度0.55米。煤层结构复杂,属稳定煤层。8、B12煤层 与B11煤层相距816米。煤层最大厚度5.73米,最小厚度5.15米。含35层夹矸。直接底粉砂岩,厚度2.55米,伪底粉细砂岩,厚度7.85米;伪顶砂质泥岩,厚度0.15米;直接顶炭质泥岩,厚度0.25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稳定煤层。9、B13煤层 与B12煤层相距1519米。煤层最大厚度8.65米米,最小厚度3.43米。含夹矸14层,厚度0.073.24米。伪底细砂岩,厚度3.75 米;直接底粉砂岩,厚度0.55 米;伪顶砂质泥岩,厚度2.05 米;直接顶粉砂岩,厚度1.6 米。煤层结构较复杂,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10

37、、B14煤层 与B13煤层相距20 米。煤层最大厚度3.25 米,最小厚度1.21 米。含夹矸03层,厚度0.18 米。直接底炭质泥岩,厚度1.00 米;伪顶粉砂岩,厚度2.5 米;直接顶粉砂岩,厚度2.05 米。煤层结构较复杂,属稳定煤层。11、B15煤层 与B14煤层相距110 米。煤层最大厚度6.11 米,最小厚度1.60 米。含夹矸03层,厚度0.003.56 米。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0.4 米;伪底粉砂岩,厚度3.87 米;直接顶泥岩,厚度1.00米,伪顶泥岩,厚度2.2 米。煤层结构复杂,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12、B16煤层 与B15煤层相距414 米。煤层最大厚度7.02 米,

38、最小厚度2.97 米。含夹矸15层,厚度0.03.97 米。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0.8 米,伪底粉砂岩,厚度0.3 米;伪顶粉砂岩,厚度1.5 米;直接顶粉砂岩,厚度1.5 米。煤层结构较复杂,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13、B17煤层 与B16煤层相距1.88 米。煤层最大厚度12.12 米,最小厚度4.49 米。含夹矸411层,厚度0.051.22 米。直接底粉砂岩,厚度0.5 米;伪底泥岩,厚度0.5 米;伪顶粉砂岩,厚度1.25 米;直接顶泥岩,厚度0.4 米。煤层结构复杂,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14、B18煤层 与B17煤层相距26 米。煤层最大厚度6.96 米,最小厚度3.57 米。含

39、夹矸14层,厚度0.160.89 米。直接底细砂岩,厚度0.6 米;伪底砂质泥岩,厚度0.5 米;直接顶炭质泥岩,厚度0.35 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不稳定煤层。15、B19煤层 与B18煤层相距23 米,煤层最大厚度10.22 米,最小厚度4.30 米。含夹矸17层,厚度0.061.50 米。直接底泥岩,厚度0.35 米;伪底细砂岩,厚度3.4 米;伪顶粉砂岩,厚度0.57 米;直接顶粉砂岩,厚度0.5 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不稳定煤层。16、B20煤层 与B19煤层相距125 米,煤层最大厚度12.00 米,最小厚度9.45 米,含夹矸2-6层,厚度0.053.25 米。直

40、接底粉砂岩,厚度0.5 米;伪底粉砂岩,厚度0.65 米;伪顶细砂岩,厚度2.2米;直接顶炭质泥岩,厚度1.1 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17、B21-25煤层 与B20煤层相距1015.5 米,煤层最大厚度37.29 米,最小厚度24.75 米。含夹矸5-26层,厚度0.056.14 米。直接底粉砂岩,厚度1.4 米;伪底细砂岩,厚度12 米;伪顶粉砂岩,厚度1.95 米;直接顶粉砂岩,厚度0.75 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不稳定煤层。18、B26-29煤层 与B21-25煤层相距716 米,煤层最大厚度21.29 米,最小厚度9.33 米。含夹矸412层,厚度0.08

41、4.17 米。直接底粉砂岩,厚度2 米;伪底砂质泥岩,厚度0.9 米;伪顶泥岩,厚度1.45 米;直接顶泥岩,厚度0.4 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稳定煤层。19、B30-31煤层 与B26-29煤层相距2.5 米,煤层厚度9.93 米。含夹矸47层,厚度0.070.62米。直接底泥岩,厚度1.45 米;伪底泥岩,厚度0.4 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稳定煤层。20、B32煤层 与B31煤层相距2.3米,煤层厚度10.29米。含夹矸04层,厚度1.37米。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1.56米,伪底泥岩,厚度0.45米,煤层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稳定煤层。第三节 煤质小红沟井田范围内煤种共有两

42、种,一组煤为长焰煤;二组煤为弱粘结煤;三、四组全为长焰煤,均为很好的动力用煤。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肉眼观察颜色为黑色褐黑色,条痕以黑褐色、棕褐色为主,其次为黑色及灰色,煤岩成分以亮煤及半亮煤为主,暗煤次之,镜煤、丝炭少量。一、二组以光亮煤为主,而三、四组煤则为光亮、半光亮,光泽一般为沥青、脂状光泽,多呈条带结构或均一结构,质硬性脆,比重、硬度中等,节理和裂隙较发育,断口以平坦断口为主,其次为贝壳状及参差状,阶梯状断口。显微组分以凝胶化物质为主,一般在80%以上,其次半凝胶化物质一般小于2%,丝炭、半丝炭物质小于1%,稳定组分一般小于5%,个别高达12.7%。2、煤的的化学性质:根据生产阶段煤样进行的工业分析,B1+2煤层的分析基水分2.14%,干基灰分为11.82%,可燃基挥发分38.18%,分析基高位发热量为29.65MJ/kg,干基硫0.37%;B3+6煤层的分析基水分为2.55%,干基灰分为12.86%,可燃基挥发分36.54%,分析基高位发热量为29.42MJ/kg,干基硫0.53%;三四组煤煤层分析基水分在2.42%4.19%之间,可燃基挥发分在40.3748.95%之间,分析基高位发热量在17.9825.75MJ/kg之间,干基硫在0.902.78%之间;三、四组煤中的灰分在20%以下的有B20,B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