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9286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州玉舍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贵州玉舍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9月目 录 0 概述0.1 课题来源. 0.2 研究内容.0.3 完成情况. 1 矿井概况.1.1 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1.2 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1.3 瓦斯.51.4 煤层.1.5 煤质特征.101.6 岩浆岩.111.7 水文地质特征.112 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研究.122.1 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122.2 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142.3 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152.4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163 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173.1 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173.2 顶底板岩性对

2、瓦斯赋存的影响.183.3 岩浆岩分布对瓦斯赋存的影响.183.4 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赋存的影响.183.5 岩溶陷落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193.6 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研究.19 4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20 4.1 矿井瓦斯涌出资料统计及分析.204.2 矿井瓦斯抽采资料统计及分析.254.3 矿井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265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27 5.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及统计.275.2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285.3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286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356.1 资源量计算方法.356.2 资源量计算及参数确定.366.3

3、资源量计算结果及评价.387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387.1 编图资料.387.2 编图内容和表示方法.408 结论和建议.42参考文献.44附图.45附表(矿井瓦斯地质图统计表).45玉舍西井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0 概述0.1 课题来源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威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是涉及面广和难度大的系统工程。作为煤矿瓦斯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编制煤矿瓦斯地质图,是一项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工作。0.2 研究内容编制煤矿瓦斯地质图,是对生产煤矿和规划矿井地质勘探和开采以及测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生产矿井瓦斯地质和瓦斯治理的研究成果:揭示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地质构造分布

4、情况;矿井各水平和各区段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分布情况及预测;矿井各水平、各区段突出危险性划分。为预防瓦斯灾害、利用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提供依据,切实提高煤矿防治瓦斯的技术水平。0.3 完成情况1)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2)编制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3)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说明书1、矿井概况1.1 交通位置、井田范围及隶属关系1.1.1交通位置贵州玉舍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南部玉舍乡,属发耳矿区格目底片区,矿井名称为玉舍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玉舍西井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西南部的玉舍乡境内,北至六盘水市中心区22km,有S217省道(盘县水城)公路由南向北从矿井工业场地西部通

5、过;至拟建的发耳电厂46km。水柏铁路由北向南从本区东部通过,该铁路为沿线格目底、发耳、松河三大煤田的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运输条件;矿井工业场地至水(城)柏(果)铁路的玉舍车站的距离仅6.0km,交通非常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图1 交 通 位 置 图1.1.2井田范围格目底向斜南西翼为二个断层切割成三段,玉舍西井位于西段,故名;原玉舍井田浅部地段已被小煤矿所占有;因此,玉舍西井的矿权范围较原玉舍井田,在浅部缩小,在深部延伸,由原+1450m标高延至+1200m标高。本次补充勘探的工作区是玉舍西井,在本报告中,除作特殊说明外,提及的“井田”是指玉舍西井。玉舍西井东起铜厂沟F40断层,

6、西至玉舍水库及德格河,南(浅部)以各小煤矿深部留设的隔矿带为界,北(深部)以+1200m标高为下限;东西长7.0km,南北宽0.82.0km,面积8.43km2;地理坐标东经10443031044750,北纬262953263219。矿区范围由22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表1 贵州省水城县玉舍西井煤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点 号坐 标点 号坐 标XYXYA293450035472500L293251035477143B293437535473525M293206535477350C293461035473630N293221535477640D293446535474052O2932215

7、35478265E293438035474020P293236035478500F293408535474405Q293196535478710G293413035474620R293199035479075H293389035474785S293261035479930I293396035475110T293400035477500J293359535475615U293478035475800K293321035475710V293532035472500矿区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乌蒙山东段的南斜坡地带,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总体上为一沿北西南东向单斜构造形成的侵蚀剥蚀的单面山地形;低至中山地貌

8、,山脉呈北西南东向延伸,组成连绵不断的群峰。北东部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砂岩、泥岩形成的逆向坡,其上缘为海拔2150m2379m的分水岭高地;南西部为上二叠统玄武岩形成的缓倾斜的顺向坡,一般地面海拔1950m2100m;中部则为沿上二叠统煤系地层走向伸延的低洼谷地,一般地面海拔1850m2000m。矿区地形相对高差一般为350m450m,最大为530m。残坡积物覆盖面积较广,切割冲沟分布密度较大。矿区气象条件:本区属亚热带冬春干燥、夏季温湿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31.6,极端最低气温11.7。年平均无霜期227.4天。年平均降雨量1223.6mm,雨季集中于6月

9、、7月、8月、9月四月。年平均风速2.5m/s,全年以ESE风为主,夏季盛行SE风,冬季盛行ESE风。多年平均降雨量1223.6mm,夏秋半年(5月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2.8%,冬春半年(10月次年4月)只占17.8%。1.1.3隶属关系贵州玉舍煤业有限公司玉舍西井由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50%,广西投资集团公司30%和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公司参股20%共同组建,公司于2004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项目概算投资42000万元,主营煤炭开采与销售、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于2000年元月由原国有统配煤矿六枝矿务局破产后资产重

10、组、成立的省属一类国有企业,也是贵州省重点国有煤炭生产企业。1.2 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1.2.1 井型玉舍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为中型矿井。1.2.2开拓方式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副斜井井筒均沿K26号煤层伪斜布置,井筒倾角均为21,井口标高+1866m,井底车场标高+1570m,主斜井井筒斜长826m,井筒落底至+1570m水平后沿K18号煤层底板岩层,向西掘进运输大巷至12采区,井筒内装备大倾角胶带输送机作主运输;副斜井井筒斜长826m,副斜井装备串车作辅助提升。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上、下山开采,水平标高为1570m。1.2.3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玉舍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1、120万t/a,经初步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49年,其中上中煤组的服务年限为33年。1.3 瓦斯1.3.1 瓦斯含量测定情况(1)地勘资料:根据玉舍井田矿井精查报告,测定各可采煤层瓦斯含量见表2。(2)实测资料:在建井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采用间接法测定了K18号煤层瓦斯含量。在西井1118W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分别布置了穿层、本煤层测压钻孔,现场实测了K18号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透气性系数及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同时测得K13号煤层的瓦斯压力和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共布置测压孔10个,测得K18号煤层埋深在114289m的瓦斯压力为0.51.35MPa,经计算煤层瓦斯含量为8.16

12、13.94m3 /t,透气性系数为2.38615.83m2/Mpa2.d。实测可采煤层瓦斯基本参数见表3。为了解决矿井首采工作面掘进期间的瓦斯超限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于2003年初建立了临时瓦斯抽放站,安设了SKA-42型和SZ-4型水环式真空泵各1台,抽放主管直径12,支管8/,主要抽放运输巷顶板钻场穿层钻孔和本煤层顺层预抽钻孔瓦斯,抽放孔数125个,瓦斯抽放浓度1015%,抽放量为3m3 /min左右。抽出瓦斯直接排空,未利用。在2005年,瓦斯抽放系统已完善高、低负压抽放系统。其中高负压抽放系统采用2BEC-67泵,两台,其中一台备用;低负压抽放系统采用2BEC-52泵,也是两台,其中一

13、台备用。主管采用500mm和700mm的聚安脂复合管,支管采用300mm和200mm聚安脂复合管。抽出的瓦斯部分已作发电用。1.3.2 矿井瓦斯涌出情况在11012工作面回采期间,根据矿井2008年瓦斯鉴定基础资料,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0.6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91 m3/t。11093机巷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2 m3/min,11092机巷掘进工作面为1.58 m3/min,11092风巷掘进工作面为1.99 m3/min,矿井二氧化碳涌出量为4.01 m3/min。矿井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根据取样实验结果,本井田煤尘有爆炸危险性。除K1b为不自燃煤层、K

14、18煤层经鉴定为第三类发火倾向外,其余煤层均有自燃发火倾向。表2 地勘测定可采煤层瓦斯含量测定表煤层名称瓦斯成分(两极值/平均值)瓦斯含量(毫升/克可燃物)N2CO2CH4C2H6O2K1b5.2972.8539.070.000.770.3926.3890.7058.540.003.261.630.000.750.384.7013.729.21K34.4664.6034.530.000.620.3123.5094.2158.860.000.710.363.3319.4311.38K93.9415.7011.610.211.420.5431.2094.6469.985.6910.157.88K1

15、05.6393.311.0516.90K1310.6149.7132.890.000.440.1124.9288.9444.9024.0838.2215.578.2016.936.280.0812.697.62K182.6669.4627.900.000.460.0519.8397.0747.450.0074.1520.50.2716.132.882.1021.577.58K261.025.853.4493.2898.9596.120.000.030.025.1714.8210.00K35b1.2614.3884.130.238.28K106b1.9915.496.500.003.580.70

16、24.1297.6773.310.0071.2618.750.152.310.774.5633.5014.70K109b0.8516.157.770.002.440.4940.2498.4185.530.0039.366.100.004.690.630.0217.2211.33K110a0.0137.099.160.002.110.6356.9499.2988.110.002.970.880.005.971.100.1317.5810.53表3 实测可采煤层瓦斯基本参数表煤层测压地点埋深(m)瓦斯压力(Mpa)瓦斯含量(m3/t)透气性系数(m2/Mpa2.d)钻孔流量衰减系数(d-1)K1-

17、b11采区运输石门1110.709.52434.05310.052711采区回风石门740.356.0790.55540.084611012机巷2711.5513.88702.06890.0466K911采区运输石门1580.9510.02340.27080.159611采区回风石门840.557.29760.84610.1350K131118W机巷钻场内2471.5212.973913.20080.015511采区运输石门1370.537.514316.23650.011511采区回风石门580.365.78596.12340.0314K1811采区中车场1140.508.1615.8380

18、.030距回风井190m的机巷内1770.7010.045.3410.045距回风井354m的机巷钻场内2891.3513.942.3860.084K26副斜井2950.77.48181.01730.0263副斜井2780.66.77461.09540.04791.4 煤层本区含煤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煤组,其上覆地层为三迭系飞仙关组第一段,下伏地层为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井田内龙潭煤组厚400485m,平均452m,由西向东厚度有一定变化,西段厚400410m,中段厚470485m,东段厚440460m,该地层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含煤4060层,煤层总厚度283

19、6m,平均厚度32m,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1层(全区可采3层、大部可采6层、局部可采2层),可采总厚度18.21m,含煤系数7%。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含煤地层的第四段、第三段及第一段,即上、下煤组中,上煤组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8层(全区可采均分布在该组中),下煤组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3层。本区煤层赋存有如下特点:1)主要可采煤层赋存在上煤组中,为厚薄相间的薄及中厚煤层,除K1-b结构较复杂外,其余均较简单,煤层厚度大而比较稳定,且煤质优良,该组煤层储量占总储量的77%,其中3个主采煤层储量占总储量的49%,便于集中开发。2)下煤组中所含煤层结构较复杂,煤层厚度小,为不稳定较稳定煤层

20、,且各煤层硫分较高,目前不宜开发。3)煤层层间距近,一般1030m。上、下煤组之间距离(K35-bK106-b之间)245m。4)煤层对比:通过9个标志层对井田内煤层进行综合对比,主要可采煤层对比可靠。煤层特征详见表4。表4 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序号煤层编号煤层厚度 (m)层间距 (m)煤 层 结 构煤层可采性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煤种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夹石层数(层)夹石总厚(m)顶 板底 板1K1b1.154.412.41140.010.47全区可采稳定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粘土岩7.0015.010.02K30.002.491.13120.010.20局部可采较稳定粉砂岩、细

21、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20.035.027.03K90.274.181.32120.010.091大部可采较稳定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8.015.010.04K100.004.221.34230.02局部可采较稳定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10.024.015.05K130.713.901.67120.300.50全区可采较稳定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20.040.030.06K180.776.543.28230.010.05全区可采稳定粉砂质泥岩粘土岩20.045.027.57K260.305.251.51230.020.76大部可采较稳定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粘

22、土岩15.025.020.08K35b0.004.460.83010.010.30局部可采不稳定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粘土岩230.0260.0245.09K106b0.003.291.61230.020.76大部可采较稳定浅绿色泥岩粘土岩20.030.025.010K109b0.005.101.6910.010.80大部可采不稳定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10.015.013.011K110a0.005.711.42240.010.20大部可采较稳定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泥岩1.5 煤质特征1)煤种在本井田范围内,煤的牌号为贫煤、无烟煤,以贫煤为主。由东向西、从上到下煤的变质程度

23、逐渐增高。贫煤分布在K40号煤层以上,K40号煤层以下为无烟煤。2)硫分(St,d)煤芯样原煤干燥基全硫平均值一般在0.182.81%,属特低硫分煤中高硫分煤3)灰分(Ad)煤芯样原煤干燥基灰分平均值在17.0429.50%,属低中灰分中灰分煤,以中灰分煤为主,从上到下具有高低高的变化规律。4)磷分本区以低磷及特低磷为主,含量一般为0.01以下。5)发热量(Qb,daf)煤芯样原煤干燥无灰基弹筒发热量一般为34.3635.71MJ/kg,属高热值煤。6)挥发分(Vdaf)煤芯样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平均值一般为10.6114.43%,属低挥发分煤。1.6 岩浆岩井田内岩浆活动仅有早二叠世茅口期至

24、晚二叠世早期的玄武岩浆喷溢而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其喷溢时间在含煤地层龙潭组沉积之前,对煤层及煤质均无影响。井田内峨眉山玄武岩组与其上的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1.7 水文地质特征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偏复杂。井田属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煤层浅部以老窑开采引起的冒裂带、滑坡、断层裂隙带及基岩风化裂隙带水为主要含水段,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深部直接充水水源为煤系地层裂隙水和断层水。但受大气降水和煤层开采后产生裂隙的影响,雨季涌水量将大大增加,矿井在+1570m标高以上正常涌水量为220 m3/h,最大涌水量600m3/h。区人河流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流经井田较大的河流有玉舍河、德格

25、河两条河流,另有一座水库(玉舍水库)。玉舍河横切井田中部,流向自北北西而南南东,横穿构造走向,在玉舍南部有一条流向自西而东的三颗树支流;据原勘探报告,两者交汇后其枯季流量为3888m3/d,洪水流量1963687m3/d,洪水位1856m,水位涨幅(高出河床)1.5m。德格河为井田的西界,现上游已修水库,枯水期流量极小,洪水流量小于500000m3/d。玉舍水库位于井田西部边界德格河上游,设计总库容量3324万m3,设计库水位1960m,有效库容量2720万m3,库区面积0.96km2,通过引水隧洞向六盘水市日供水10万m3;于2005年初建成,面积0.96km2,总库容3324万m3,现向六

26、盘水市日供水3万m3。2、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研究2.1 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2.1.1 水城矿区的地层出露情况本区域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第四系为坡、残积及冲积物,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及洼地中,厚0m50m。第三系为一套红色砂、砾屑沉积,上部较松散,厚度0m190m。分布零星。侏罗系地层仅在向斜核部有所分布,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厚度720m1200m。三叠系地层多分布于向斜两翼近核部地区,为一套滨海、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夹陆源碎屑岩沉积,厚1600m2000m。二叠系多分布于背、向斜翼部,上统上部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厚度430m左右,上统下部

27、峨嵋山玄武岩组,为一套基性喷发岩,覆盖厚度200m左右;下统上部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485m1150m之间,下统下部为一套滨岸漫滩相碎屑岩及劣质煤沉积。石炭系地层在区域内分布最广,多在背斜核部出露,已知厚度在420m1670m之间,为一套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出露情况见表5:表5 水城矿区地层出露情况地 层厚度(m)第四系(Q)0-41下第三系(E)0-900三叠系(T)上统(T3)二桥组(T3e)166中统(T2)法郎组(T2f)下段(T2f1)299关岭组(T2g)上段(T2g3)100中段(T2g2)192-352下段(T2g1)118-182下统(T1)永宁镇组(T

28、2yn)第四段(T2yn4)57-203第三段(T2yn3)88-325第二段(T2yn2)135-160第一段(T2yn1)101-211飞仙关组(T1f)上段(T1f2)354-590下段(T1f1)97-190二叠系(P)上统(P2)龙谭组(P 2l)185-465峨眉山玄武岩组(P2)200-732下统(P1)茅口组(P1m)上段(P1m2)74-285上段(P1m1)270-600栖霞组(P1q)70-237梁山组(P1l )30-122石炭系至二叠系过渡层(c-p)53-55石炭系(C)上统(C3)马平群(C3mp)170-270中统(C2)达拉组(C2d)121-130滑石板组(

29、C2d)35-545下统(C1)摆佐组(C1b)283-529大塘组(C1d)219-416岩关组(C1y)91-203泥盆系(D)上统(D3)代化组(D3d)90-292响水洞组(D3x)74-136中统(D2)火烘组(D2h)260-716罐子窑组(D2g)上段(D2g2)67-312下段(D2g1)110-2932.1.2 区域内主要构造布展区域所处的构造单元按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的划分意见为: 一级单元扬子准地台二级单元黔北(Z)台隆三级单元六盘水(DC)断陷四级单元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区内构造线布展方向以北西向为主,仅在北东部出现少数北东向构造线,见图2.2.1。主要的构造形态为北西向的

30、威水背斜、格目底向斜及布坑底背斜。威水背斜为一压紧密背斜,其转折端呈尖棱状,两翼地层倾角陡峻,局部近直立,有较多的走向逆断层在核部及两翼发育。格目底向斜较为开阔,其北东接威水背斜,翼部岩层倾角陡峻;南西接布坑底背斜,翼部岩层倾角平缓,为一不对称向斜。布坑底背斜为一不对称的尖棱状背斜,其北东翼岩层倾角平缓,南西翼岩层倾角陡峻。区域北东部,由于北东向构造线的插入和影响,常形成一些轴向近北东的短轴背、向斜,如大河边、神仙坡、南开向斜等。2.2 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 玉舍西井是格目底煤矿区的一个所属井田,位于格目底向斜南西翼,格目底向斜较为开阔,其北东翼岩层倾角陡峻,南西翼倾角平缓,为一不对称向斜;

31、北东有威水背斜,南西有布坑底背斜;井田总体构造呈单斜形态,走向近于北西南东,仅在A4线以西转为近正东西向。而倾向在西段近于正北,中段及南东段则逐渐转为倾向北东1020。倾角在井田西段较陡4045,在中段变为3040,到南东段更缓,一般仅为25o27。煤系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并伴有一定数量的褶曲和断层发育,相比之下,断层发育程度高于褶曲。经本次补充勘探,玉舍西井内共发现断层11条,其中正断层6条,逆断层5条,按落差大于30m的有1条,小于30m的有10条,且断层分布规律明显,基本上可分为两组:一组为NE向,以F28、F29、FB11、FB16、F40、F41六条断层平行发育的正断层

32、,走向55235至65245,倾角一般7075;其中以F40落差最大,其余均在25m内,延伸长度一般在500m内。二组NW向,以F13、F14、F19、F21、F26五条断层平行发育的逆断层,走向105295至120300,倾角一般4575,延伸长度一般在500m内,落差均小于20m。此外,井田内A11A14、A7A11及A5A7线间发育宽缓的次级褶曲,波长分别为2060m、1800m、1600m,波高18m、20m、25m,均具有向背斜特点,其轴向与地层倾向大体一致,为北东10左右。井田内煤层及煤质不受岩浆岩影响,构造复杂类型为中等。2.3 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井田内构造煤的分布同以上所列的

33、11条断层有密切联系,断层的产状各要素决定构造煤的发育程度。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共发现落差在0.2m2m的小断层11条。其中,在11012机巷揭露出了5条落差在0.2m2m的小断层,断层性质都为正断层;在11012风巷揭露出了2条落差在0.5m1.6m的正断层;在1118W风巷揭露出落差在1m2m的两条小断层,其中一条是正断层,另一条是逆断层。11条小断层中原生结构煤厚度在2.2m4.1m,构造煤厚度在2.6m6.7m范围。2.4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2.4.1 构造复杂程度玉舍西井是格目底煤矿区的一个所属井田,位于格目底向斜南西翼,格目底向斜较为开阔,其北东翼岩层倾角陡峻,南西翼倾角平缓,

34、为一不对称向斜;北东有威水背斜,南西有布坑底背斜;井田总体构造呈单斜形态,走向近于北西南东,仅在A4线以西转为近正东西向。而倾向在西段近于正北,中段及南东段则逐渐转为倾向北东1020。倾角在井田西段较陡4045,在中段变为3040,到南东段更缓,一般仅为25o27。煤系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并伴有一定数量的褶曲和断层发育,相比之下,断层发育程度高于褶曲。经过补充勘探,玉舍西井内共发现断层11条,其中正断层6条,逆断层5条,按落差大于30m的有1条,小于30m的有10条,且断层分布规律明显,基本上可分为两组:一组为NE向,以F28、F29、FB11、FB16、F40、F41六条断层平

35、行发育的正断层,走向55235至65245,倾角一般7075;其中以F40落差最大,其余均在25m内,延伸长度一般在500m内。二组NW向,以F13、F14、F19、F21、F26五条断层平行发育的逆断层,走向105295至120300,倾角一般4575,延伸长度一般在500m内,落差均小于20m。此外,井田内A11A14、A7A11及A5A7线间发育宽缓的次级褶曲,波长分别为2060m、1800m、1600m,波高18m、20m、25m,均具有向背斜特点,其轴向与地层倾向大体一致,为北东10左右。 2.4.2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影响较大,一方面造成瓦斯分布不均衡,另一

36、方面形成了瓦斯储存或瓦斯排放的有利条件。不同类型的构造型迹,地质构造的不同部位、不同力学性质和封闭情况,形成不同的瓦斯储存条件。3、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3.1 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根据以上地质构造情况分析,玉舍西井井田内断层褶曲较为发育,井田总体构造呈单斜形态,褶曲均具有向背斜特点。通常,向斜构造比背斜构造对瓦斯保存有利,单纯从向斜构造来看,向斜两翼地层倾角越大煤层瓦斯越容易逸散;反之两翼倾角较小、断裂不发育或发育逆断层,则有利于瓦斯保存。背斜构造根据影响瓦斯保存的特点可划分为对称背斜、不对称背斜和次级背斜,在对称背斜中,在型背斜顶部裂隙密集发育,形成气体逸散运移的通道,故背斜轴部的

37、含气性较差,而向两翼和倾伏端方向含气性变好;不对称背斜顶部多发育张性裂隙,在缓翼有逆断层形成,瓦斯在陡翼顺层运移并从裂隙逸散,在缓翼因受逆断层阻隔瓦斯常得以较好保存。次级背斜多位于大型宽缓复式向斜两翼或发育在单斜构造背景中,一般次级背斜幅度较小,两翼产状缓、裂隙不太发育,有利于形成小型构造“圈闭”。3.2 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煤层围岩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取决于它的隔气和透气性能,瓦围岩的隔气和透气性能有关的指标是孔隙性、渗透性和孔隙结构。玉舍西井各主采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底板均为粘土岩和泥岩。泥质岩石有利于瓦斯的保存,但当含砂质、粉砂质时,将会大大降低其隔气能力。粉砂质含量会影响到泥质岩中优势孔隙的大小,优势孔隙的大小能反映岩石的隔气能力,随着孔隙直径的增大,渗透性增高,岩石隔气能力显著减弱。砂岩一般有利于瓦斯逸散,但有些地区的砂岩因孔隙率和渗透率较低而成为很好的隔气层。3.3 岩浆岩分布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岩浆活动对瓦斯赋存影响比较复杂。岩浆侵入含煤岩系或煤层,在岩浆热变质和接触变质的影响下,煤的变质程度升高,瓦斯的生成量和吸附能力增大,在缺少隔气盖层或封闭条件不好时,岩浆的高温作用可以强化煤层瓦斯排放,使煤层瓦斯含量减小。岩浆岩体有时会使煤层局部被覆盖和封闭,形成隔气盖层。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岩脉蚀变带裂隙增加,造成风化作用加强,可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