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D区100MW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D区100MW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甲字第4005号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D区100MW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哈密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新疆鼎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4005号二一四年三月 乌鲁木齐(一)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北部,属三塘湖淖毛湖风区,拟建风电场属于新疆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开发建设方案中三塘湖风区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南距巴里坤县城约85km,距三塘湖乡约48km,距哈密市约170km。风电场区域的海拔高度约在11201180m,场地开阔,地形较平坦,地
2、势西南高、东北低。场址区域位于东经E:92439247、北纬N:44184422之间,开发面积约17.5km2。本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1.1.2 建设工程背景哈密地区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哈密东南部和三塘湖淖毛湖区域10m高度风功率密度150W/m2的面积达45664km2,约占全疆的58.7%;技术开发量达到6498.8万kW,约占全疆的54.1%。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D区100MW项目位于九大风区之一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处在新疆风速通道的喇叭口颈部,三塘湖风区长约257km,宽约100km,总面积24007km2,风能资源储量8220万kW,技术可开发量4807万kW。风区风能
3、资源十分丰富,适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风电项目建成后,与已建电站联网运行,可改善地方电网电源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哈密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方案的复函(国能新能【2013】272号)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密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发改能源【2013】3434号),为积极推进哈密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参与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工作,同意哈密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开发方案。哈密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方案,确定送出风电规模800万kW,其中已核准哈密风电项目200万kW,新增风电建设规模600万kW。新疆哈密风电基地
4、二期新增600万kW风电项目由烟墩区域风电场、景峡区域风电场和三塘湖风区风电场组成,共计25个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为6000MW(19200MW+3400MW+1600MW+1100MW+1300MW),其中三塘湖第一风电场和第三风电场区域总装机容量为150万kW(包括三塘湖第一风电场 A区、B区、C区、D区和三塘湖第三风电场 A区、B区、C区、D区共8个风电场)。国电集团作为牵头单位(风电)统一开展前期工作,由国电哈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巴里坤分公司、国华(哈密)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广核巴里坤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巴里坤融信华创风电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哈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哈密国投新风发电有限
5、公司、华能新疆三塘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哈密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拟建67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5MW,预计年上网电量为25785.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2566h。三塘湖第一风电场 A 区、B 区、C 区和第三风电场 D 区合建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由中广核巴里坤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牵头承建,统一开展建设,包括升压站内主变、事故油池等设施的建设工作),分别单独建设一座监控中心。本风电场静态总投资75080.88万元,动态总投资78404.17万元,建设期15个月。风电场建成后,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善地方电网电源
6、结构,促进当地风力发电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保护环境,满足电网用电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此外,本工程的建设对于探索利用电力外送通道(首个利用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促进风电建设和消纳的示范项目)扩大风电消纳范围、促进新疆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风能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D区100MW项目 图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1.2 建设项目主要概况1.2.1 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D 区100MW风电场工程(以下简称“三塘湖第三D 区风电场”)新建67台单机容量1500kW的WTG1/1500
7、型风力发电机组,装机规模为100MW。三塘湖第一风电场 A 区、B 区、C 区和第三风电场 D 区合建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升压站位于第一风电场 B 区外南侧,由中广核巴里坤风力发电有限牵头承建。本工程在风场区内的南端新建一座监控中心。施工总工期为15个月,年上网电量为25785.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2566h,容量系数为0.30。本工程主体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箱式变压器、集电线路、监控中心等。表1 工程组成情况表工程组成规模(规格)备注主体工程风力发电机组67台单机1500KW箱式变压器“一机一变”,集电线路60km;2.09km。35kV架空线路和直埋电缆监控中心1座临
8、近升压站,升压站外的北部东端配套工程给排水生活用水:采用拉水污水: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现场设置一座200m3临时蓄水池采暖与通风系统电采暖道路公用道路4.4km总长66km,按装机容量分摊场内道路27.632km电气发电部分和监控中心一次电气消防150m3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依托工程220kV升压站1座(合建共用),由第一A区牵头承建,包括升压站内主变、事故油池的建设。第一风电场A 区、B 区、C 区和第三风电场 D 区风电场合建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升压站位于本风场外的南侧表2 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风电场名称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D区100MW项目风电机组单位造价元/kW
9、4100建设地点哈密巴里坤三塘湖乡塔筒单位造价元/t11000装机规模MW100风电机组基础造价万元/座62.99单机容量kW1500风机台67年发电量万kWh25785.2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万m312.96年利用小时数h2566土石方回填万m312.96静态投资万元75080.88混凝土m330195动态总投资万元78404.17钢筋t2383生产单位定员人15塔筒t8704计划第一批机组发电月第12个月用地面积永久用地m2167775计划总工期月15临时用地m21843331.2.2 工艺流程及污染工序运行期主要为风能吹动叶轮,经过齿轮的传动系统(变速箱),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电流。发电机
10、的电流经初步升压后,进入风电场升压站,经升压后的电流送入电网,供用户使用。风电场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风能叶 轮传动系统发电机变压器升压站电 网噪 声固体废物生活废水电磁辐射运营期1.2.3 建设周期和投资1.2.3.1 施工计划施工总工期为15个月,施工准备期4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11个月。第12个月底具备首台机组发电能力,第15个月底风机全部并网发电。 施工准备阶段从建设期的第1个月开始,第4个月底结束,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场外公用道路、通水、通电,场地平整及临时房屋等设施的修建,施工人员及主要设备机械的进场,待准备阶段完成后,进行有关各项分项工程施工。 场内施工道路从第5个月开始施工,
11、至7月底结束。 监控中心土建从第5个月开始施工,第10个月月底结束。 风电机组基础、箱式变电站基础及杆塔基础施从第6个月开始安排基坑开挖,基础开挖、浇筑顺序进行,至10月底结束。 架空线路、电力电缆、通信电缆敷设从第10个月开始施工,第14个月结束。 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第7个月中旬开始安排,第13个月月底全部安装完成。1.2.3.2 工程投资本工程静态总投资75080.88万元,动态总投资78404.17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20%,其余80%为银行贷款。1.3 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与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相符性1.3.1 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1) 风能资源风电场选址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
12、较好的风能资源。现有测风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料,一般要求为10m高度年平均风速应大于5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150W/m2,有较稳定的盛行风向,以利于风电机组的排布;湍流强度较小;风频分布较好,可利用小时数高;可按照风功率密度进行风能资源区划。 本工程属于新疆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开发建设方案中三塘湖风区开发建设项目,场址位于三塘湖风区的中部,工程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本工程位于九大风区之一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三塘湖区域风电场所在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处在北疆风速通道的喇叭口颈部,其中三塘湖风区长约257km,宽约100km,总面积24007km2,风能资源储量8220万kW,技术可
13、开发量4807万kW; 工程所在区域代表性4123#测风塔70m高度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67m/s,年有效风速(3m/s22m/s)小时数为7727h,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85.0W/m2。风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一致,均为西风(W)。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该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级,风能资源较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2) 地质和地形拟建风电场场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为0.45s,对应地震烈度为VI,属构造稳定性较好区域。场地地形平坦,在勘察范围内无滑坡、崩塌、采空区、地下天然洞穴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无液化土层,不考虑液化影响。依据现场勘察和调查结果,
14、工程区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洪积松散堆积物与第三系地层组成,是本区良好的天然持力层。风电场地貌属三塘湖盆地山前冲洪积平原及丘陵,冲沟较发育。地基土主要为三层,分别为含砾细砂、砾砂、灰岩。风机应建基于3m以下的砾砂层及灰岩层。综上,风电场场址区属构造稳定性较好区域,场地稳定性好。地基土种类少,地基土为中硬土,分布稳定,均匀性较好,适宜风电场的建设。 (3) 接入系统条件联网是风电场的必要条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时应尽量靠近合适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或电网,并网点短路容量应足够大。根据电网现有情况及发展规划,确定建设规模与电网是否匹配,减少因风电机组随时启动并网、停机解列的影响。本工程升压站以1
15、回220kV线路送出至就近汇集站(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再升压后接入哈密南800kV换流站,通过哈密南郑州800kV高压输电工程送出。综上所述,该场址的建设条件较好,适宜建设风电场。1.3.2 与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相符性1.3.2.1 与法律法规、政策的相符性本项目的开发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地方法规、政策、计划及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风力发电不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但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允许类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3.2.2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本工程位于新疆具
16、有开发价值的九大风区之一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属于新疆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开发建设方案新增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6000MW中三塘湖风区开发建设项目之一。风电场的建设符合新疆“十二五”电网规划,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风电发展规划,符合新疆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项目开发建设方案,也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这不仅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新疆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监测期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SO2和NO2的日均浓度均较低,部分
17、未检出;PM10最大日均浓度为0.140mg/m3,占二级标准限值(0.15mg/m3)的93.3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PM10浓度较高,主要是区域气候干燥、少雨、多扬尘天气所致。本工程场址附近评价范围内无地表河流,根据本工程地勘调查资料显示,初次勘探未揭露地下水,场址区属贫水区,地下水埋深大于50m。场址周围无大型工业企业及人为活动,场区地下水属于自然状态。本工程厂界四周声环境监测点位昼、夜连续等效声级均没有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限值。工程所在场区声环境质量较好。工程区无耕地、无农田,属于未利用地,土壤
18、基本未受人为活动污染,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的地貌。本工程所在区域目前尚无变电站,周围5km范围内未见已运行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广播电视发射塔、无通信发射塔,电磁辐射强度属正常环境本底水平。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拟定为以生活区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项目所在区域无地表水分布,评价范围拟定为场址区域地下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整个风电场场区、场界外延200m范围;监控中心场界外延200m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整个风电场占地区域,并向四周外扩1.0km。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情况及生态影响3.1.1 电磁辐射影响本
19、工程为新建工程,三塘湖第一风电场 A 区、B 区、C 区与第三风电场 D 区合建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由三塘湖第一风电场A区建设单位(中广核巴里坤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牵头承建。本工程升压站的电磁影响在此不做分析,见“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三塘湖第三风电场A区200MW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本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主要为35kV箱式变压器及其输电线路,根据类比分析,其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 中推荐的工频场强为4000V/m和磁场强度100T的标准。同时拟建35kV变压器及35kV出线线路周围无环境敏感目标,本工程建成后,
20、35kV电磁辐射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3.1.2 生态环境影响(1) 景观影响分析本工程建成后,风电机组整齐排列于荒漠中,从景观美学上看风电机组外表为白色,大规模的风电基地亦可成为当地的清洁能源参观基地,成为荒漠区域的一道亮丽的独特景观。(2) 对动物的影响本工程所在区域为天然牧草地,该区域附近无沼泽湖泊等鸟类栖息地的存在,不是候鸟迁徙通道,工程投运后不会对候鸟迁徙产生影响。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风机转动及转动时产生的噪声影响。鸟类在正常飞行时,飞行高度较高,如不下降捕食,不会受到风机的危胁。风场建成后,风轮转速在919 rpm,速度较慢,加之鸟类的视觉极为敏锐,反应机警,发生鸟类撞风
21、机致死现象的可能性很小。本次评价建议在风机的叶轮上安装有警示颜色的标识,提醒鸟类避让风机。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鸟类的影响较小。运营期风机运行和检修车辆产生的噪声、振动、以及人员活动会对工程区野生动物造成回避,对在其影响范围内营巢的啮齿动物、两栖及爬行动物的交配、繁殖及觅食、育幼等日常活动造成干扰。升压站及监控中心生活照明则可能对一些夜行性食肉动物造成影响。此外,由于可能存在部分工人缺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哄赶、捕捉、伤害野生动物,或处于好奇追赶和接近动物,对其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损害。由于区域野生动物数量较小,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动物的影响较小。(3) 对植物的影响根据当地用地文件,风电场道路占地
22、类型为国有天然牧草地,本工程运行后,将占地16.78hm2,由此造成的鲜草损失75.51t/a,载畜量损失约42只绵羊单位,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被破坏或影响的植物均为广布种和常见种,且分布也较均匀。因此,工程占地会使原有植被遭到局部损失,不会使评价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的消失。因此,本工程建成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会造成不利影响。(4) 水土流失分析施工结束后通过对临时占地进行平整和恢复,降低生态破坏,减少了水土流失;监控中心和升压站在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后,将有效提高站址区地表植被覆盖面积,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因此,本工程
23、建成投运后不会加剧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但为了能切实有效的将工程开发带来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应严格执行并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工程施工期,塔基、集电线路及附属建筑土石方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及回填,合理组织、布置,减少临时施工占地面积,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避免无序施工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在场内永久道路的修筑中,应尽量使用风力机及其它建筑物基础施工中的弃土,以避免各分散施工场地的弃土随意堆放,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风蚀);施工产生的剩余未利用土方,就地平整对局部地貌的覆盖,减少因施工对局部原生地貌的破坏;施工结束时对临时占地进行占地恢复;运营期通过对升压站绿化,
24、在采取种草等措施后,将有效提高站址区地表植被覆盖面积,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加剧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但为了能切实有效的将工程开发带来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应严格执行并落实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3.1.3 环境空气影响本工程为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无工艺废气产生,建成后管理区采用电热设施取暖,不设置锅炉等热源,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响。3.1.4 环境噪声影响风电场单个风机,昼间在水平距离28m外、夜间在水平距离89m外的噪声满足风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L/T 1084-2008)3类噪声标准限值,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的要求。根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可知,距
25、离场界最近的风机约60m,运行后风电场厂界噪声昼间满足风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L/T 1084-2008)3类区域噪声限值,夜间超出标准限值,由于拟建风电场场界周围5km范围内无居民及其它企业等环境敏感点,风机运行时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不存在噪声扰民的现象。3.1.5 水环境影响风电场施工和运行中可能对评价区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下:(1) 生活废水排入地埋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采用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后夏季在监控中心用于道路浇洒、降尘,冬季污水经处理后贮存在60m3的集水池,翌年用于场区道路浇洒、降尘,对周围
26、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2) 偶有突发的暴雨洪流通过排水沟收集洪水和排除洪水,不会影响升压站的安全生产。(3) 场区地下水埋深大于50m,监控中心等建筑物地面采用水泥硬化,事故油池为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具有防渗功能,不会对风电场区域地下水产生影响。3.1.6 固体废物影响本工程运营期主要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生活区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垃圾袋装、统一收集、压缩转运”等方式,均收入生活区设置的封闭式垃圾桶收。本工程建成投运后,风电场职守人员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0.6kg/d,运行期排放生活垃圾约1.75t/a,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放在指定的封闭式垃圾桶存储(带盖、防渗),定期随车拉至巴里坤县生活
27、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对少部分包装物中纸、木板乃至塑料等可分类收集后回收或综合再利用。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分布。3.3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材料和土石方(如:水泥、沙石)以及生活废弃物如不妥善堆放处理,在大风天气将对区域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施工中废污水排放较少,主要污染物为SS,不会对该区域地下水产生影响; 由于风电场场址区域人烟烯少,施工、安装中产生的噪声,对场址所在区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施工中弃土及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或填埋,将该区域局部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控制在较低的程度,不会因施工对该区域
28、的自然景观产生明显影响。 对施工便道定期进行洒水降尘,对植被的影响也很小。(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投产后,生活采用洁净能源(如液化气或电),冬季采暖使用电采暖,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对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无影响; 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86.88m3/a,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后夏季在监控中心用于道路浇洒、降尘,冬季污水经处理后贮存在60m3的集水池,翌年用于场区道路浇洒、降尘。同时,杜绝污水不经处理随意乱排,不会对场区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运行设备采用低噪音风机,在风机运行时100m外基本属自然噪声; 厂区职工产生生活
29、垃圾约1.75t/a,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放在指定的封闭式垃圾桶存储(带盖、防渗),定期随车拉至巴里坤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主变发生事故时,检修产生的废油直接排入事故油池,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 预计工程建成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区内哺乳动物数量将减少,新景观的出现会对本区鸟类活动有一定的影响。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电机组桨叶的运动,二是风电机组的噪声。一般来说,风电场建成后,场内鸟类的数量将有所减少。鸟类对风电场噪声较为敏感,但其闯入风电场区时间会产生避噪效应,主要表现在在风场区升高飞行路线或绕过风场的现象,因此风场的建设对向侯鸟类的迁徙是有一定影响的。但鸟类会通过
30、避绕等方式解决,其影响也是有限的。本工程运行后,将有部分永久占地,因此,会减少工程区域生物量,由于拟建场区现有植被就十分稀疏,生物量较小,均为耐旱、耐恶劣环境的杂草类,且长势较差,没有农田、森林等生物量较大的植被,因此,本工程建成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3.4 评价标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如下:3.4.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工频电场强度参照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的以离地
31、面1.5m高度处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推荐限值;工频磁场强度参照采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即100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推荐限值。3.4.2 污染物排放标准职工食堂排放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小型净化设备最低去除率。施工期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的二级标准。本工程生活废水经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用于场区监控中心的道路浇洒、降尘,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32、)。风电场运行时场界噪声执行风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L/T 1084-2008) 3类噪声标准限值。事故废油贮存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要求。无线电干扰限值执行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在升压站围墙外20m距离处、晴好天气时,频率为0.5MHz,无线电干扰值55dB(A);频率为0.5MHz,输电线路路径环境保护目标处地面2m高度处无线电干扰值53dB(A)。3.5 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本工程生产原料为风能,产品为电力,主要生成过程为风机叶轮在风力作用下转动,通过齿轮箱把低速变为高速,并带动发电机转动
33、,产生电能,生产运行过程中不涉及危险化学物质及有毒、有害气体,无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本工程运营期不涉及危险性物质,所设油品库是用来储存润滑油,其主要环境风险为施工期储存的设备用油及运营期设备事故情况下检修产生废油对环境的影响。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储存场所的最大储存量汽油为200t、柴油5000t。本工程施工期工地用油主要是机械用柴油、汽油和各种特种油,设专门的油库区,柴油采用2个10t油罐储备,汽油采用1个5t油罐储备,特种油采用油桶储备。因此,油库区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施工期油库应布置在远离工程施工现场
34、及人员日常活动区域,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及防火间距; 储油罐采用玻璃钢防腐防渗技术,加强设备(包括各种安全仪表)的维修、保养,杜绝由于设备劳损、折旧带来的事故隐患。 制定油库管理制度,妥善储存保管油品,对储油罐加强日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建立事故管理和应急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和实施演练,一旦事故发生可迅速进行处理; 油库区严禁存放火种和油脂、易燃易爆物;远离热源;设置“危险、禁止烟火”等标志; 备有一定数量灭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状态以及防毒面具等气防设备;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事故自救能力,制定和强化各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规程,减少人为风险事故(如误操作
35、)的发生。3.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3.6.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6.1.1 施工区及施工生活区环保措施(1) 施工期间,应划定施工区域,强化施工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施工人员、施工机械、临时生活区的范围,严禁随意扩大扰动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面和减少扰动面积;压缩开挖土方量,并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和减少弃土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2)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基础及缆沟开挖应避开大风天气,并尽快进行土方回填,弃土及时处置。(3) 施工后在作业带内恢复砾石层,防止因开挖扰动引起的风沙危害。基础及缆沟
36、开挖时,将表层开挖出的砾石另行堆置,作为铺压材料,回填时采用机械或人工对填土表面平整夯实后铺压砾石层。(4) 废土及时用于施工道路的修筑或就地平整,但“禁止弃土填于冲沟中”,施工垃圾应及时随车拉至巴里坤县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统一处理。 (5) 在设计中,合理规划,减少临时占地面积。施工便道少占地,划定路线,不得随意向两边拓展,或单另开道。在施工道路两侧布设彩条旗,减少地表扰动。(6) 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和修缮,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3.6.1.2 道路施工环保措施(1) 施工要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
37、,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在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2) 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严格控制临时占地面积,不得随意扩大施工道路的宽度和长度。(3) 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并将其包括环境监理的内容明确通告施工单位。(4) 施工便道要避开植被生长较好的区域,施工人员不得随意破坏植被。(5) 完善路基边坡和护坡道的防护设计,减少水土流失。 (6) 临时建筑宜选址在无植被区,施工机械及人员行走路线也应避开植被区。(7)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进行平整,避免大风天气产生扬尘。3.6.1.3 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1) 对现场作业人员实行严格的管理,将施工作业机械和人员活动范
38、围严格限制在作业带范围内,即道路施工作业宽度在山区控制在10.0m,平坦地区控制在6.0m,尽量减少施工破坏面;(2) 根据地形避开冲沟合理布置风机,避让植被丰茂区,重点保护冲沟内的麻黄和梭梭;(3) 施工区和施工生活区要定期洒水降尘,同时避免在大风(六级及以上)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4) 尽量减少大型机械施工,风力发电机塔基坑开挖后,尽快浇筑混凝土,并及时回填,对其表层进行碾压,缩短裸露时间,减少扬尘产生。基坑开挖严禁大爆破,以减少粉尘及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 加强对施工中的各类材料运输、堆放的管理,重点是水泥使用的管理。运入施工现场的水泥要集中堆放、入材料库,避免大风使水泥粉尘漫天飞
39、扬;(6) 在施工中还要合理组织材料的拉运,对沙石等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时调入现场,并尽快施工,避免砂石料在堆放过程中,沙土飞扬,影响区域环境质量;(7) 在场内运输道路及永久道路修筑中,应尽量使用风力发电机塔及建筑物基础施工中的弃土,以避免各分散施工场地的弃土随意堆放;弃土主要用来填筑风电场内的道路路基或就地平整场地;(8) 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平整各类施工迹地,恢复原有地貌,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9) 施工生活区设置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牌。3.6.2 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3.6.2.1 施工期废气影响减缓措施(1) 扬尘防治措施 应对现场作业人员实行严格的管理,将施工作业
40、时机械和人员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在作业带范围内; 施工区和施工生活区要定期洒水降尘,同时应避免在大风(六级及以上)天气下进行土方开挖、回填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在场内运输道路及永久道路的修筑中,应尽量使用基础施工中的弃土,以避免各分散施工场地的弃土随意堆放。对临时土方堆放场采取拦挡、遮盖等临时防护措施控制扬尘产生; 加强对施工中的各类材料运输、堆放的管理,重点是水泥使用的管理。运入施工现场的水泥要集中堆放入库;在施工中还要合理组织材料的拉运,对沙石等应根据施工进度,调入现场,并尽快施工,不需要的土方就地平整或及时运走; 基础开挖、场地平整等过程采用加湿作业,定期洒水防止扬尘;此外,控制干散
41、材料的堆存时间及堆存量,必要时采取苫布遮盖减少起尘; 限制车速,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 加强运输管理,散货车不得超高超载,以免车辆颠簸物料洒出;水泥的装卸应有除尘装置,防止扬尘污染;化学物质的运输要防止泄漏;施工时设置施工安全标识,坚持文明装卸;运输砂土等干散材料的车辆使用苫布遮盖。 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平整各类施工迹地,恢复原有地貌,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 (2)废气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车辆的检修和维护,严禁使用超期服役和尾气超标的车辆。对施工期间进出施工现场车流量进行合理安排,防止施工现场车流量过大。尽可能使用耗油低,排气小的施工车辆,选用优质燃油,减少机械和车辆的有害废气
42、排放。3.6.2.2 运营期废气影响减缓措施(1)工程冬季采用电热设施取暖,避免冬季燃煤取暖排放大气污染物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2) 餐厅炉灶燃料为液化气,污染物排放量小。餐厅产生的油烟通过油烟净化设施,排放量极小,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3.6.3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6.3.1 施工期噪声影响减缓措施(1) 选择低噪声和运行状况良好的施工设备,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动工具;(2) 施工产生较大声源的工地周围设立围护屏障,同时也可在高噪声设备附近架设可移动的简易声屏尽可能的减少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3) 现场作业人员要求佩戴耳罩,采用定时轮岗制度以减少具体的工作人员接触高噪声设备的时间;
43、(4) 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其最佳运行状态,避免高负荷运行,从声源上控制。3.6.3.2 运营期噪声影响减缓措施(1) 设备选择中,采用低噪音的风力发电设备;(2) 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3) 工作、生活区采用隔声材料建造,以便营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3.6.4 水环境保护措施3.6.4.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由于施工人员多,生活用水量较大。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的润滑油及其它油污,对废油应妥善处置;(2)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过程中燃料油的跑、冒、滴、漏;(3) 施工时产生的
44、泥浆等废水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4) 不得随意在施工区域内冲洗汽车,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清洗时必须定点,检修和清洗场地必须经水泥硬化;(5) 混凝土搅拌站和混凝土运输车辆产生的设备清洗废水,必须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或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6) 施工废水沉淀池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确保不污染地下水;3.6.4.2 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建成后,废水主要为职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盥洗水和洗浴排水等。由于生活污水水质较为简单,没有特殊的毒性因子,因此可各建筑物内的排水管网统一收集,排至地埋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采用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
45、污水预处理(粗格栅沉砂沉淀池调节池)缺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8)的二级标准后夏季在监控中心用于道路浇洒、降尘,冬季污水经处理后贮存在60m3的集水池,翌年用于场区道路浇洒、降尘。对于餐厅等公建的含油、含渣废水必须经隔油隔渣池处理后再排入室外集成式地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对周围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3.6.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3.6.5.1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 根据施工产生的工程垃圾和弃土,分类管理,对开挖过程产生的弃土做到及时就地平整和利用,避免产生二次扬尘;(2) 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
46、固体废物时,必须密闭、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3) 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开,设封闭式临时垃圾站。生活垃圾收集后及时随车拉至巴里坤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4) 施工期设简易旱厕,旱厕池底应采用混凝土防渗,防止污水下渗影响地下水。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提前建设的集水池(前设隔油池)中,经处理后用于风电场周围道路浇洒和降尘用水;(5) 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并负责清除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场地的弃土全部平整,落实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3.6.5.2 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 生活垃圾设封闭式垃圾桶定点收集,采取防风措施,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到及时清运,避免造成垃圾二次污染。(2) 风力发电机组等设备,在事故情况下检修,可能产生一定的油污染。当个别风机出现事故,对于漏油处用纱布清理,纱布回收,避免事故废油对外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风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与火电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或油气资源,有利于周围环境的保护。本工程装机规模为200MW,年平均上网电量25785.2万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