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400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二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一、项目现状(一)行业背景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创设于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被服生产培训班,在20余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为原军队服装企业培养了大批一线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双方具有军工行业的合作背景。目前,这些原军队保障性服装企业已成为我国制式服装生产加工的支柱产业,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成为服装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十余年来,随着国际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成为国际型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对高技术含量的服装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河北省服装加工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百人以上规模企业4000余家,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全省年服装产量达10.5亿件,出口额8.

2、3亿元,服装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服装专业多次派出考察组,前往北京、江浙、广州等全国重点区域进行了针对服装市场、服装人才市场的调研与考察。深入了解到了服装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和同类院校的发展情况。1.服装专业学生总体水平较高,已成为省内外及原军队服装企业的骨干力量毕业生到企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岗位锻炼,多数学生都能在技术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材料开发部、贸易部等岗位中担任重要职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品牌服装企业。2.服装专业传统的优势岗位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样板师、设计师、工艺师、服装CAD操作人员等岗位是服装专业毕业生传统的优势岗位,

3、历年来这些岗位吸纳了大量的毕业生,今后这些岗位仍会保持较大的需求。3.相关岗位需求量很大这些岗位包括:各类文职办公岗位、外贸业务岗位、面辅材料采购岗位、专职销售岗位、QC质检岗位、跟单岗位、特种设备维修岗位等。以上表明: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服装业中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大对专业的建设力度,立足河北辐射全国,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二)现有基础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创办于1982年,1991年开始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

4、首批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首批通过河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验收。二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1.创立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自承担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树立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思想,加强实训基地、师资、课程、教材等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形成了单元模块教学同实践教学环节相统一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即目标驱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岗位驱动。(1)“2+1”专业分流链形成目标驱动服装设计与加工专

5、业学制为三年,通过教学组织,在前两年所具备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于第三年在大专业下分流出服装设计与CAD方向、技术方向、管理与营销方向,组成“2+1”专业分流链,在教学组织中形成专业专攻方向的目标驱动。(2)单元模块链形成项目驱动单元模块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的主要教学形式,以课程教学为主体,同时引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改革了课程相对独立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服种为单元,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工艺、服装工程学等核心课程为模块,组成单元模块链,形成以服种为变化的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完成单元模块的教学后,学生可直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

6、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实践教学链形成任务驱动实践教学链是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依托服饰产业技术中心,设置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企划部、技术部、生产部、营销部等企业职能机构,学生以班为单位组建模拟服装公司,组织服装生产管理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以生产加工、产品研发、技术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校企合作链形成岗位驱动校企合作链是产学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品研发、各类培训等,形成岗位驱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以上四种循环链中,每一个循环链在完

7、成各自驱动项目的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由四种循环链所形成的四种驱动合力完成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具有服装专业教学特色的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2.课程建设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是我院最早开展教研室基础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专业之一。通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工艺、立体裁剪、服装工程学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了服装专业单元模块链教学的主体,同时引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服装CAD、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手段,并带动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目前服装专业群拥有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鞋靴设计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立体裁剪、服

8、装工程学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同时服装制作工艺、服装表演与编导已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3.师资队伍建设服装专业群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敬业奉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0人,工程师1人,硕士10人,留日归国教师8人。拥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服装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2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具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5人。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2000年以来学院投入经费700余万元,其中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根据现代化服装产业运作条件

9、要求,搭建适合服装产业运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了总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24个专业教室和1个针织服装生产车间、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校内实训基地服饰产业技术中心。配备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多种智能化进口设备计500余台。导入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规范,设置真实的企业职能部门与机构。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模拟生产管理实习中,学生以班为单位组建模拟服装公司,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生产实训。同时建设有表演艺术中心、鞋业技术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服装专业群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000余万元。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同中国乔顿服饰企业有限公司、邯郸雪驰集团、北京顺思童服装有限公司等50

10、余家服装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二、专业建设目标(一)建设目标1.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实境教学方式,变校内模拟型生产实习为实战型生产实训,同时加大生产性实训和校内外顶岗实习的学时比例,实现基础能力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并驾齐驱的学工一体“双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2.改革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加大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使课程的单元模块教学实现工与学的“双驱动”教学。到2008年,建设出8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10门精品课件及8门相关课程教材建设,修订课程标准;建立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3.建设出一支专兼结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

11、”素质较高、作风过硬、实用实干的专业教学团队。到2008年,服装专业群培养出专业带头人6名,引进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出骨干教师18名,引进骨干教师2名;引进企业技术人才4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4人次;85%以上教师达到“双师”型。4.扩建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建设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6120平方米的服装综合实训大楼,营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与真实的就业情境,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把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建设成为集教学、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服务于社会的学工一体实训基地。5.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求,扩展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建立与完善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二

12、)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现有办学条件和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主动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变化,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内涵建设;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长效而稳固的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创设实境教学环境与就业情境,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同教学和生产运作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建设,实现学工一体,带动服装专业群的协调发展,专业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多年的服

13、装专业教学中,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产业升级和产学合作的不断深入,必将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巩固与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召开以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体、与服装行业协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进一步深化“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基础能力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并驾齐驱的学工一体“双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1)在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模拟生产管理实习的基础上搭建实战型企业运营的平台,实践教学从模拟型转向实战型。依托整合后的服饰产业技术中心,按企业运作模式组织教学;聘请少量专职的技术

14、管理人员和大量的学生作为职员,进行生产实训,生产实训任务以面向校内外承揽各种服装批量加工业务为主,对学生按劳发酬,校内完成从基础型实训到生产型实训的过渡。(2)走出校门,以同邢台市服装二厂的合作为开端,开展工学交替,企业空出岗位,学生分批轮岗。(3)进一步扩展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规范开展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将顶岗实习纳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管理规范,向经过有效顶岗实习、并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合格的学生发放“工作经历证书”。这样,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形成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学工一体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能力。(4)积累

15、总结订单式教学经验,在目前顺思童、3502等4个订单班的基础之上扩大订单式教学,到2008年,达到8个订单班。(5)提升双证书层次,实现多证融通。同劳动部门、服装行业协会及服装企业共同改革制定职业资格的鉴定标准,到2008年,将目前的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设计人员规范提升为服装设计师、服装样板师、服装工艺师,新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二)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1)课程体系改革与单元模块的项目驱动方式改革相统一以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单元模块链的项目驱动方式,增加岗位工作项目,使服装设计与制作同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标准相结合,模块内容贴近生

16、产实际,使单元模块教学实现工与学的“双驱动”教学。(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同解放军3502、北京顺思童服饰有限公司等大型加工型服装企业以及温州乔顿、邯郸雪驰集团等著名品牌服装企业合作,改革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增加岗位工作项目,使设计、样板、工艺、管理等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相结合,采取校企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讲授模式,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建立专业教学规范,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内涵建设。在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之上,对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工艺、服装工程学、立体裁剪、服装生产管理实习等6门课程进行优质核心课

17、程建设,同时进行核心课程的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工作。到2008年,建设出6门精品课件,修订出6门配套教材,并以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作为试点课程开发立体化教材。(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学工一体“双四轮驱动”教学模式及专业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依据。在校内与校外、工与学的交替过程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监督管理,使学生在基础实训、校内生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对基础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1表1: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专业课程名称主持人 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郝瑞闽2003年

18、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国家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服装工程学冯旭敏 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服装制作工艺文家芹 2006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服装设计王凤岐 王莹2004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2008年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立体裁剪王凤岐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服装生产管理实习范树林1995年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完成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时装画马存义完成课件建设(三)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根据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课程改革的特点、实训基地建设及运作的需要

19、,需打通学校与企业的壁垒,引进教学所需的工程技术权威和技术人才,和解放军3502、邯郸雪驰集团等服装企业、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国内外服装院校密切合作,培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作风过硬、实用实干、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素质较高的服装专业教学团队,为服装专业群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证。建设目标是:到2008年,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引进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10名;引进企业技术人才4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4人次;85%以上教师达到“双师”型。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采取国内外进修培训、下厂挂职锻炼、课题研究、参与技术服务项目等措施,培养一批专业带头

20、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在专业教学、科研、工程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及引进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计划见表2、表3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服装实训大楼建成后,规划建设服装生产实训车间,并由骨干教师作为管理及指导人员,青年教师同时作为指导人员和员工参与到生产当中,在实践中培训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2)明确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支持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专业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力争两年内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达85%以上的目标。服装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

21、伍建设计划见表43.企业技术人才与兼职教师建设计划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引进服装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力争2年内引进4名技术领先、经验丰富的行业技术人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4人次。表2: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计划专 业培养类别姓名教师基本情况培养计划年度资金(万元)培养措施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带头人郝瑞闽教授 河北省教学名师 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院教学督导成员 高级考评员2007年10去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研修、课题研究、企业调研范树林教授 硕士 系主任 教育部服装专业教指委委员 河北省服装协会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服装协会常务委员会理事 高级考评员200

22、8年10去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研修、课题研究、企业调研骨干教师文家琴副教授 学院教学督导成员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温平则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刘辉讲师 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王瑞芹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牛海波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王丽霞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08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周璐讲师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

23、08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李勇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2008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王振贵助教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2008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臧莉静助教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2008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表3: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计划 专业与年度引进类别2007年2008年服装工程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设计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人1人引进企业技术骨干2人2人聘请企业技术骨干7人4人8人5人表4: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年度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培养措施资 金2007年张志斌、杨海峰、王志红、杨琨、李唐、张静、孙超

24、等7人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培训、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到国内院校进修或到大型企业下厂实践1-3个月,并获得相关证书7万元2008年岳海莹、苗艳霞、刘连元、周福芹、张晓明、张战胜、付俊等7人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培训、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到国内院校进修或到大型企业下厂实践1-3个月,并获得相关证书7万元合 计14人次14万元(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1)在现有服饰产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扩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占地面积1530m2、建筑面积6120 m2的服装综合实训大楼,建设服装工业化生产车间、服装工业化裁剪车间等实训场地,满足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每年承接校内作训服的生产加工及

25、完成企业所提供的生产加工任务,并以此带动专业群的建设。(2)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建设服装工业化生产实训室、鞋类工业化生产实训室,满足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建成集教学、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学工一体、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提升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水平。(3)同解放军3502工厂、邯郸雪驰集团、石家庄振新服装厂合作,争取企业的设备支持及技术支持,共建服装工业化生产流水线。(4)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加强在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与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解放军3502工厂、温州乔顿服饰企业有限

26、公司、邯郸雪驰集团等服装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实训的教学改革研究,制定实习标准、实训指导手册,创新长效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服装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建设项目见表5。表5:服装实训大楼主要新建项目规划(大型设备清单见附表)实训基地名称主要设施和设备项目资金(万元)建成后项目功能鞋业技术中心鞋类工业化生产实训室(一层)制帮实训工区1.高台缝纫机104台2.拼缝机2台3.平缝机3台4.缝皮机1台5.片边机2台6.罗拉车(单针)2台7.包边缝纫机2台8.后跟压条机1台9.罗拉车(双针)2台10.测厚仪8个30.6460具备真实的鞋类生产情境,教学组织、操作规程、生产流程与生产实际

27、相对应,满足实践教学及对外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需要,生产性实训达80%以上1鞋靴帮部件的加工整型2鞋靴帮面的装配3鞋靴帮里的装配4制帮缝纫机的正确使用,制帮操作工艺规范技术的掌握制底实训工区1.小型定型烘箱1个2.小型活化烘箱3个3.划线机1台4.港宝沾湿机1台5.手动压合机2台6.重型片边机2台7.钉跟机1台8.气动按磨轮3把3.551.鞋靴内底的装配2.鞋靴外底的装配3.鞋靴绷帮成型4.手工绷帮、制底操作工艺技术的掌握成型与整饰实训工区1.鞋口冷热定型机1台2.英寸磨台(立式磨台)1台3.双头砂磨机1台4.靴面定型机 1台5.蒸汽吹线除皱机3台6.抛光机1台5.291内底的整型加工2外

28、底的整型加工3整帮部件的定型加工4绷帮成型的定型加工5帮底粘合面的处理加工6鞋靴帮面的后整饰处理制楦实训工区1.梳子尺(大)3把2.梳子尺(小)3把3.双头砂磨机1台0.571塑料楦坯的手工修改制作2石膏楦的手工制作鞋靴设计开发室1.经纬制鞋软件15套2.鞋样切割机2台3.二维A3扫描仪1个4.三维数字化仪1个5.电脑5台6.折边机1台7.A3激光打印机1台8.移动式投影仪1台9.高头缝纫机10台10.片边机2台19.951半数字化鞋靴设计开发。2半数字化鞋靴样板制作3数字化样板缩放4承担对外小品种鞋靴开发技术服务的业务5鞋靴实品设计教学6前沿制鞋技术的网络教学服饰产业技术中心服装工业化裁剪车

29、间(二层)裁剪室与CAM1.自动裁剪与铺布系统2.手动铺布与裁剪系统3.粘合机4.带式精裁机159159是生产型实训的重要场所。具备真实的服装生产情境,教学组织、操作规程、生产流程与生产实际相对应,满足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需要,面向校内外承接各类服装生产加工业务,同时满足对外技术培训需要,生产性实训达100%1.全自动及手动铺布裁剪2.粘合机及带式精裁机3.考料、缝纫标记、打号、分发裁片及捆扎等服装工业化生产车间(二层)裤子生产线1.高速平缝机30台2.电脑高速平缝机6台3.特殊部位专用缝合设备12套4.特殊线迹、特殊材料及后整理设备13套563551.生产加工各种男、女正装及运动休闲

30、裤2.裤子专用生产设备使用3.裤子生产线组织4.裤子生产技术管理上衣生产线1.高速平缝机32台2.电脑高速平缝机10台3.柔性吊挂系统1套3.特殊部位专用缝合设备32套4.特殊线迹、特殊材料及后整理设备11套2531.生产加工各种男、女正装及运动休闲上衣 2.上衣专用生产设备使用3.上衣生产线组织4.上衣生产技术管理后整理及包装室1.成品熨烫台15台2.平头眼机1台3.子母订装机2台4.活动衣架2组5.线头祛除机1台6.后整理案台4台7.全身模特20个8.半身人台50个461.成品熨烫设备使用2.各类锁眼、钉扣设备使用3.线头祛除设备使用及成品检验4.产品包装实训生 产 车 间 (三、四 层)

31、制图与裁剪室1.裁剪案台340米2.制图垫板22130是基础型实训的重要场所。满足学生进行各类服种的样板制作、工艺实训及模拟型服装生产管理实习的需要,同时满足对外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需要,生产性实训达80%以上1.服装制图、样板与裁剪实训2.服装制作工艺及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实训3.开展服装生产技术培训4.开展服装类职业技能鉴定和服务工作缝纫实训室1.熨烫案台烫板熨斗和熨斗架熨烫工具柜300套2.平缝机300台3.小型粘合机2台94.8锁边室1.锁边机10台2.平头锁眼机2台13.2各层通用基础设备1.总配电箱、分区配电箱、吊装布线框架、插座和机位照明等2.真空泵、空气压缩机、蒸汽锅炉、管道等3

32、.坐凳1000个4.各种操作台5.材料柜6.货筐、货车7.成品架8.设备配件工具柜4040各楼层动力布线、重型设备管道、真空泵、空气压缩机、蒸汽锅炉及基础设备服装CAD实训室CAD机房1.电脑60台2.扫描仪、黑白打印机、彩色打印机各一台3.操作台60套27271.服装实际生产当中服装CAD的作用及其使用规范2.各种不同版本服装CAD软件的使用3.服装CAD样板制作4.服装CAD样板缩放5.服装CAD排料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目前5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继续扩展实训基地数量,满足学生带薪顶岗实习的需要。到2007年,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70家以上,到2008年达到100家以上。(五)加

33、强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学院投入资金60万元,2006年启动项目建设,做好该项目的规划、论证和方案制定工作,力争2007年取得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08年初步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核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装教学资源库以学院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其数据结构、运行参数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实现与其它采用相同标准资源库的兼容性。服装专业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是:以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模

34、块进行建设。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切实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资源库建设分为:1.教学系统建设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2.素材库建设包括课件库、试题库、习题库、案例库等。3.网络教学区包括各类以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为特点的大量网络课程和电子课件。4.能力训练区以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各实训车间为单元,以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建立起和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网上虚拟实训基地。(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工一体的“双四轮驱动”教学模式。在基础实训、生产型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

35、习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作风硬、能力强、敬业奉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七)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1.加强服装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继续推进产学合作机制,服装专业将发挥高职教学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在保持现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拓展合作空间,服务社会;依托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以产品设计开发为主的技术服务,把已有的松散型技术服务变为紧密型和长效型;依托服饰产业技术中心面向校内外承揽服装加工业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依托现有精品课网络平台,进一步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

36、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在服装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专业教学中,留日归国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畅通并始终保持了对外交流的信息渠道,不断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并通过和国外院校的合作办学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聘用与讲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了影响。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逐步实现与国际服装高等职业教育接轨的目标,应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争取在今后的三到五年中要为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提供出国考察学习的机会;争取再次实现与国外高水平服装院校的合作办学。3.扩大校际合作与对口交流对口支援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服装专业建设工作

37、,2007年接受干部挂职锻炼,培训教师10人次。(八)专业群相关建设以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服装设计、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方向)、服装表演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工作,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群的教学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就业质量,使整个服装专业群稳步协调发展,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之上,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精品课件建设工作,同时进行部分课程教材的修订及编写。到2008年,建设出2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出4门精品课件,修订出2门配套教材

38、。服装专业群相关专业优质课程建设计划见表6表6:服装专业群相关专业优质课程建设计划专业课程名称主持人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鞋类设计与工艺鞋靴设计陈念慧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国家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皮鞋结构设计刘虹秀2004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完成课件建设皮鞋制作工艺辛东升完成课件建设服装表演服装表演与编导吴晓明2007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2.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相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及引进,到2008年,培养出服装设计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5名;服装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方向)专业带头人

39、1名,骨干教师2名;服装表演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名。服装专业群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培养计划见表7,“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计划见表8表7:服装专业群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培养计划专 业培养类别姓名教师基本情况培养计划年度资金(万元)培养措施服装设计专业带头人王凤岐副教授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考评员2007年10去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研修、课题研究、企业调研马存义副教授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高级考评员2008年10去日本大阪文化服装学院研修、课题研究、企业调研骨干教师白树敏讲师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考评员2007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王莹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人员高级考评员2007

40、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刘清涛讲师 在读硕士 级服装设计定制工2008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肖雪梅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人员2008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吴丽华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人员2008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服装表演专业带头人冯旭敏教授 高级考评员 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模特委员会主任2007年10去日本大阪文化服装学院研修、课题研究、企业调研骨干教师吴晓明副教授 硕士 高级服装模特 2007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陈念慧教授 硕士 高级鞋类设计师高级考评员 全国鞋类设计师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7年10去意大利研修

41、、课题研究、企业调研骨干教师辛东升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皮鞋工2007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范成杰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皮鞋工2008年4国内培训、研修下厂挂职实践表8:服装专业群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年度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培养措施资 金2007年王美芳、刘作东、周灵、徐茂松、孙继峰、高海燕、马英华、吴东利等8人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培训、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到国内院校进修或到大型企业下厂实践1-3个月,并获得相关证书8万元2008年王士林、刘虹秀、宗静、陈志良、王永法、张若、李雪、马雪飞等8人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培训、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到国内院校进修或到大型企业下厂实践1-3个月,并获

42、得相关证书8万元合 计16人次16万元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组长:范树林 副组长:冯旭敏、陈念慧组员:王振贵、刘清涛、郝瑞闽、马存义、王凤岐、温平则、辛东升、范成杰、王美芳、陈志良、吴晓明(二)资金保障建设项目总投资1261万元,其中中央专项投入资金868万元,用以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及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并以此拉动服装专业群建设,利用地方财政投入资金393万元,用于专业群的各项建设。项目资金用于课程建设18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40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836万元。具体资

43、金投入预算见表9表9: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群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项目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合计2006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102020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424486654教材建设66122214精品课件建设99184422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0306060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781515小计86871731212185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带头人1人202020培养专业带头人6人10102030104060引进专业骨干教师2人881616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44、18人25255016163282培训双师30人次7714881630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8人次15173232小计57591168242124240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35306565服装工业化裁剪车间159159159服装工业化生产车间355355355服装工业化生产综合实训室130130130鞋类工业化生产实训室606060基础通用设备404040服装CAD实训室272727小计35544579257257836合 计178690868823113931261(三)管理保障为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运行,提高建设质量,实现项目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各项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特制定严格灵活的运行保障机制如下: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项目要求及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