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5741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与设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名称 示范性特色专业(中职) 申报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艺 所属专业大类 文化艺术类(代码:142400) 项目单位(盖章) 湖南省津市职业中专学校 所属市州 常 德 市 项目负责人 吴 梅 英 项目联系人 卢 鹰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736-4222938 手机号码 13875036584 电子邮箱 jszzjwk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制二一一年五月 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申报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序 言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创建于1984年,1988年5月,学校经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合格,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职业中学之一。1996

2、年5月,被教育部确认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之一。2008年8月学校成功入围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的牵头学校。2009年8月学校再次被遴选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德育为首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双证书”制度为抓手,以培养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紧贴市场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专业设置、办学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我省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的要求,根据“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

3、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结合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中职示范性特色专业,打造湖南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特制定此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一是从国内服装设计与工艺制作的需求来分析。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衣着消费方面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对服装的做工、款式、色彩、质地等有了更高的品位追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产业也发展较快,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行业的

4、发展呈强劲势头,所以国内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很大。二是从津市服装设计与工艺制作的需求来分析。21世纪我省提出实现工业化进程战略目标,之后,湖南工业迅速的崛起,各级大型专业市场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各类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这将大力推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行业的发展。津市突出“工业立市”核心发展战略,围绕工业带动、新农村建设、商贸活市开展工作,全市经济呈现出稳健快速的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一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二是特色农业产业凸现;三是商贸市场稳中见旺。面对本市稳步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技能型人才出现了大量的缺口,就工业企业来说,几大支柱产业汽车配件、盐化工、食品、纺

5、织服装、造纸等,一般技术工人就缺1800多人,更不要说高技能型人才。随着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服装设计与工艺制作人才青黄不接。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大批技能性人才,已成为我们学校迫在眉睫的工作。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处于湘西北地区服装销售市场、生产群之一的津市,每年对设计、生产、销售人才需求量很大,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我校毕业生完全可以在本区域内找到就业市场。三是从行业的需求来分析。根据毕业生就业和各方面提供的情况来看,属于人才紧缺专业,特别是服装制版设计和高级服装缝制工艺人才尤为突出;全国各地区对本行业各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平衡,江浙和沿海经济发

6、达地区的服装类出口与内销企业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服装设计与生产、销售中心地带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特大。(二)建设基础(一)组建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委员会,并能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津市工业基础雄厚,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70余家,依托传统机械制造产业优势,建成了新型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汽配、盐化、食品、服装纺织等四大工业板块为支柱,多种门类配套的工业体系。学校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方面做了打断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招生安置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科科长、招生安置办主任、专业带

7、头人、学科带头人、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行业协会的代表为成员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二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市场调查,瞄准沿海及我市工业园区内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求,关注服装产业的新岗位,实时跟踪服装产业的技术与技能要求,随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基本形成了适应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从而确保了学校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的科学性,保证了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近三年来,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岗位指向明确,学生对口就业率分别为85、88、90。(二)形成了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订单培养”、共同制

8、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了拓展办学条件,开阔办学思路,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学校广泛寻求企业合作伙伴。采取聘用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讲课、到学校实训室现场演示、指导,学校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充电”,按照教学计划定期安排各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见习及生产实习,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等合作方式与企业合作。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有广州联亚制衣有限公司、广州环亚制衣有限公司、广东中山妮姬制衣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习基地,建有1个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津市职专服装厂。近几年来,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先后深入到津市经济开发区、周边县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用人单位,寻求校企合作伙伴。通过反复

9、调查、了解、洽谈,最后与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达成了共识,签订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协议。该公司给我们学校的服装厂配置了高速平缝车80台,电脑车5台、DY平缝车10台,DY人字平缝车2台,铆钉机1台,四线拷克机2台,五线拷克机2台,三针平缝车1台,打枣车1台,双针车4台,裁片机1台,设置了4个车间,75个生产工位,所有这些,既能满足现阶段服装专业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又能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多赢的良好局面。“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

10、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培养”的具体细化,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因此,我们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服装行业标准,根据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产品制作的具体要求,结合部颁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了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校企资源共享,推动“教、学、做合一”,探索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强化生产性实

11、训与顶岗实习,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形成了符合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学校于2007年成立了“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2008年起,学校根据需要,适时聘请高素质的专家补充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来,确保了该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仅对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进行了全程指导,主要成员还参与了方案的起草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对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审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

12、革等进行研究,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议。为推进本专业产学研结合,学校与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与10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他们不仅为该专业提供毕业实习岗位,还为本专业提供订单。二是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学校于2008年8月,依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组建开办了“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津市职专服装厂”,与此同时,学校还与湖南省津市市娄星纺织有限公司、湖南宏力纺织有限公司、湖南友联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合作,使教学生产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三是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服装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参加劳动部门职业

13、资格证书或行业部门资格证书的相关认证考试考核。获取一个或两个工种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获初级证书的比率达100,获得中级证书的比例达到89。(四)学校高度重视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一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基本素质要求,设置了人文德育课程和相应的文化课程;根据职业岗位专业素质要求,设置了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训练课程;根据学生持证就业需要,在专业课中融入服装美术、服装设计、服

14、装制图、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服装工艺、服装设备、服装CAD等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按岗位作业流程,打破了学科体系结构,选择其中与该项目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实践技训教学中,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双证沟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如“服装车工工艺”实践教学项目,该工种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服装缝制定制工证和相应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文凭毕业证,因此必须让学生掌握相关工种国家职业标准应知应会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服装制图、服装美术、服装材料、服装CAD等知识,专业操作技能有手工工艺、服装车工工艺、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技术等。按照这一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规

15、定,该课程模块由相关工种应知应会内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相关技能、劳动部门和行业标准等部分组成,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等,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为了确保上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学校开辟了16个专业实训室,与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津市职专服装厂,与校外10家优秀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目前,该专业实训教学已形成了“一、二年级学生以校内工学结合为主,三年级学生以校外顶岗实习为主;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合一”的专业教学方法提供了

16、条件。(五)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建成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学校已建成了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能满足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和实训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学校不断加强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三制改革”。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对教职员工实行动态管理和合同管理,对不能适应本职岗位的教师调离我校,引进教师实行招考录用制。二是学校先后制定了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津市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训方案、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学历提升培训方案、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定等一系列制度,

17、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三是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外出进修或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我们曾选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吴梅英老师东渡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专门研修服装设计,如今该教师不仅是学校服装专业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而且成为了常德市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研组长。2008年8月,吴梅英老师被顺利遴选为湖南省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近三年来,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下到实习基地轮训的20人次,其中有8人获相关专业工种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四是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成了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

18、学团队。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9人,专任教师14人,教师与学生之比为1:17。专任教师中有专业课教师12人,专任专业教师中有吴梅英、谭珍等7位教师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有8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李苗老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高级职称教师有3人,比例为21%以上;有常德市教科院教研教改立项课题“服装专业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及应用”1项;聘请有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国内总管、总工程师路琳为现场专家,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李金荣、王小林、黄杏春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8%。广大教师爱岗

19、敬业、乐于奉献,无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六)基本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工位足够的实践教学条件一是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实训楼一栋及可供学生生产和实习的服装厂一个,总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其中,服装实训车间3间,总工位500个;高速平缝机车间3间,配有高速平缝机120台,圆头锁眼机1台,三线锁边机5台,0.6MPA蒸汽熨斗5台,电蒸汽熨斗30把;制板裁剪室2间,总工位80个;工具材料室1间;服装画室2间,工位100个;含器材室2间;服装设计室2间,工位100个;服装CAD室1间,工位50个;计算机操作室3间,工位155个;多媒体教室1间。2008年学校与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联合在校内建

20、立了“津市职专服装厂”,公司给服装厂配置了高速平缝车80台,DY平缝车10台,DY人字平缝车2台,铆钉机1台,四线拷克机2台,五线拷克机2台,三针平缝车1台,打枣车1台,双针车4台,裁片机1台,设置了4个车间,75个生产工位,进行教学和生产,能充分满足专业教学与学生实践需要。校内专业实践教学项目达标率、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了100%,价值达标率达到了85%,完好率达到了95%。实践教学时数达到了专业总课时的50%。本专业校内实践场地由实习就业处统一管理,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每周向学生开放累计达10小时以上。二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该专业相继与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广州总部)、广州环亚制衣有限

21、公司、中山妮姬制衣有限公司、广州联亚制衣有限公司、湖南益林纺织有限公司、湖南宏力纺织有限公司、湖南娄星纺织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和10多家联系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上述基地不仅为该专业学生提供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岗位,而且还为该专业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岗位。本专业教师中,已有7名专业课教师到上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为期2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七)建成了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需要的优质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目前我校有较为丰富的服装类专业教育资源:拥有以部颁专业教学计划为依据,根据市场需求和服装行业标准制定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试行),该计划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

22、、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实践环节安排;有与工厂生产接轨的学生实践评价方案;有本专业纸质图书3596册,学校有电子图书2.1万册,有服装专业实训楼楼一栋和学校服装厂一个,建筑面积为3400平米;有价值达330万元的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本专业有纸质图书3596册,电子图书4500册;有满足现有规模制版、工艺教学的电动缝纫车间、制版室、电脑绘图机房等共16间;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内外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开通了校园网,有较好的网络资源,新建了专供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师生使用的座位数为120座的多媒体教室。(八)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制订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本专业特点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学

23、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教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规划和统筹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明确教务科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落实和全面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一是加强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订了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备、教、批、辅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实训科研实施办法,学校每年制订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保证计划落实的工作措施。二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认真进行科研项目的规划、立项和评审工作。目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常德市市级立项课题服装专业项目

24、教学法的探索及应用项,有津市市级立项课题3项。三是认真开展专业教学研究和技能大赛工作。近年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有浅谈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基本要求、中职服装专业工学结合几个问题等6篇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C219班学生周小月在湖南省2011年春季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九)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目前,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已建设成为我市职教中心的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行业或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多年来,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与区域内其它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一是每年接纳本市其他职校服装专业教师来校

25、培训2次,达50人次;二是每年为津市市劳动劳动就业处实施的服装缝制定制工、服装设计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试提供场地和支持服务;三是每年为我市进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返乡农民工培训、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达200人次;四是每年为常德市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大赛提供赛点;五是2010年该专业在灵泉镇关桥村挂牌成立了农民工服装实用缝制技术培训基地,面向关桥村举办了5期培训班,开展“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服装缝制”、“服装熨烫”、“服装设备使用”等应用技术的推广与咨询,共培训了152人,为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效益明显

26、提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一是坚定不移的积极推行“双证书”教学制度改革。2010年该专业毕业生146人,获中级证书的117人,达80;获初级证书29人;获证率为100。二是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2010年该专业毕业生146人,全部安排就业,当年就业率为100,对口安置131人,对口就业率达91。三是学校不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该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该专业毕业生146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7。(十)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属校、市、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办学模式创新,教学质量较高,社会效益显著,是我市职教中心的龙

27、头专业,在校生规模是全市职业学校各类专业中人数较多的专业,在全市具有较高水平和很高的知名度。一是2007年10月常德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会长办公会决定,以津市职业中专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依托,联络常德市纺织行业协会、服装协会、主要纺织与服装生产及其营销企业、专业学会和举办纺织服装专业的教育机构,组建“纺织服装专业技能人才与培养使用协会”,该协会的成立使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常德市乃至全省起到特色和示范作用。二是学校是常德市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中心教研联组主持学校,常年主持常德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学研讨和师生技能竞赛。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牵头制定了常德市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28、教学指导方案,内容涵盖专业教学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受到了省教科院中职研究所的高度肯定。三是该专业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以课堂教学为主,技能课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实训实习为主,实行“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对同类专业具有指导示范作用。四是本专业建设最近三年来投资近100万元。其中用于仪器设备添置50万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0万元、课程建设5万元、教学模式构建5万元、专业教室建设15万元,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对区域内同类专业具有指导示范作用。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主要问题按照湖南省

29、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在专业建设方面已有基础的实际,在以下领域还存在着需要着力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的:一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及功能,依托市场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校企深度对接方面,订单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三是校内外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兼职教师库、专业建设团队建设方面有差距;六是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于继续加大力度;七是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建设推进缓慢;八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要强化;九是面向企业和

30、社会的职业培训及“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建设需加大力度;十是巩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区域内的特色与示范作用效果还要努力。(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所涉企业与公司及津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顾客满意率和招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以“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以及“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以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岗位需求实

31、践教学,实行模块教学与主题教学法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等技能人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构建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基本思路1、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现“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2、实行双证书制,以获得中级计算机办公软件资格证作为基本要求,设计类学生取得中国商业美术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工艺类学生必须取得服装制作工资格证书。3、以岗位工种为导向,

32、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加强学生能力、素质为中心,项目驱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工厂+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4、通过“专业+工厂+师生员工”的模式,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制定专业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专业教学软件包,通过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培训共享与社会服务。三年时间内完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包括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试大纲、评价体系、课程设计、试卷、技能训练模式与标准、各种管理制度等等的课程体系化;制定核心课程的质量标准,为提高课程质量实效、构建考核体系提供依据。5、校企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名师为龙头、骨干教

33、师为核心、合格教师为基础的思想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专业建设团队。建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团队;建成以专业名师、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一流“双师”课程建设团队;建成以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科研团队。6、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出发点,继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具备完善的服装专业实习、实训、研发的功能,具备领先的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技术,具备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做到实习、实训设施与设备技术含量高,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实习、实训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达到100%,价值达标率达到90%以上、完好率达到

34、100%。使之成为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表演等项目的省重点实训中心。“政府主导、行业扶持、学校主体”三方互动,通过“自建、共建、捐建”,完善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技术、服装表演等中心建设,在现有10所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增加建立8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使校外实践基地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并实现“共享、共赢”。7、建成“标准化、产权型、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如优秀作品资料库、电子教案库、以及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与标准要求、学习评价方案等要素构成的管理材料库、教学课件库、各类材料实物库、电子档案库、作业陈列

35、库、作业实物与展板库,服装成品档案库等,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8、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和行业素养教育,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素质要求,建立三方审核的评价体系,多方位考核评价学生。9、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课余向学生开放实训场地每周达10小时以上,并且安排专业教师指导与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实习、实训。(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结合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13年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省内领先、国

36、内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二)具体目标:1、健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并经常性的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津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符合服装产业岗位要求的动态化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2、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学校实训基地广州永进新服装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对接。进一步完善订单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体系建设。3、探索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构建“校内外工学交替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4、结合“专业+工厂+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双证沟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

37、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将服装缝制工艺和极限运动防护服工艺制作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5、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为途径,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构建兼职教师库,三年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10名;二是打造专业团队建设。6、建设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工位足够的实践教学条件。一是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优化建设;二是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由现有的10个,新增8个,达到18个。7、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建设为载体,倾力打造优质共享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8、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

38、术推行信息化管理,创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全面建立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9、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成为适应津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利用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项目,年培训人数大500人。10、充分发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巩固和发扬本专业在区域内特色与示范作用。三、重点建设内容(一)“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1、建设具体目标:在已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到2012年拟构建以行业技能评定机构、高校服装专业专

39、家、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明确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及指导方向。2、建设内容与措施:一是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成立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团队,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的开发过程。二是开展市场调研,根据服装行业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特点,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服装企业的调研,进行职业能力、技能分析,明确课程设置与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三是开发职业技能训练项目,把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课程直接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素质。四是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方向如下:专 家 机 构主要专家专家职务指导方向中国商业联合会李 军秘书长技能鉴定湖南服装工

40、程研究中心欧阳心力主任/教授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湖南师大工学院服装系陈 耕系主任/副教授课程设置与体系建立胡 忧讲师技能训练常德服装协会会长专业设置与实习设置广州永进新服饰有限公司路 琳董事长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师技能培训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序号指导方向的建设建设资金投入(万元)2011年2012年小计1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0.20.20.42专业设置与实习设置0.20.20.43课程设置体系与建设0.20.20.44教师技能培训1125学生技能训练1126技能鉴定0.50.51合 计3.13.16.2(二)依托市场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建设1、建设具体目标:以区域内服装纺织行业对

41、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求,服装产业新岗位的技术和技能要求为依据,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综合素质高、作风过硬、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具有服装辅助设计、制作、打版、排料、裁剪管理、营销、服装展示等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等服装技能型人才。2、建设内容与措施:(1)对该专业学生加强计算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使毕业生全部获得计算机中级办公软件职业资格证书。(2)按照技能性岗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服装缝制工艺的教学,要求服装工艺类学生考取国家劳动部的服装制作工中级证书,拿证率为90%。(3)按照技能性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商业美术师、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培训,要求获取行业认证初

42、级证书达60%。3、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计划:序号建设内容资金投入(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小计1计算机办公软件培训考证0.50.50.51.52服装制作定制工培训考证0.20.20.20.63中国商业美术师培训考证0.50.50.51.5合 计1.21.21.23.6(三)“学生顶岗实习的体系”建设1、建设具体目标:开展产教结合的实践教学,生产型实习占实训环节的50%,100%的学生能进行顶岗实习,且顶岗实习时间在一学期以上。服装设计方面就业行业规模都比较小,一般安排最多不超过3人,因此采取自主选择,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服装制作专业现已进行“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模式,具备

43、一定规模,在后的建设中,将进一步扩大顶岗实习等力度,“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率达100%。2、建设具体措施:(1)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管理,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制度,规范顶岗实习的作业文件,确保学生到岗。(2)开通3种顶岗实习途径(校内服装工厂、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单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3)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顶岗学习,一年级学生在校办服装工厂车缝流水线上顶岗实习,二年级学生在校办服装工厂流水作业岗位上轮岗实习,三年级学生在第五学期按订单培养单位要求在订单单位顶岗实习。(4)加强应用技术的研发,扩大校办服装工厂的经营范围,实

44、训教学和校办工厂生产同步进行,实训教学就是企业生产,让学生在全真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工作,便于教学的组织和职业能力形成。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序号建设具体内容资金投入计划(万元)2011年小计1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0.20.22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制度建设0.30.33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的实习实训评价机制建设0.50.5合 计11(四)“校内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1、建设目标: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本专业学生创造校内与校外做工的条件,构建“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构建科学,有创新之处,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开展产教研结合的实践教学

45、,生产型实习占实训环节的50%,100%学生能进行顶岗实习,且顶岗实习时间在一学期以上。2、建设内容与措施:一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管理,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制度,规范顶岗实习的作业文件,确保学生轮流到岗。二是开设3种顶岗实习途径(校内服装厂、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单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三是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顶岗学习,一年级学生在校内服装实训车间、服装厂等实训实习,二年级学生在校内和校企合作工厂进行本专业工作过程的顶岗实习,三年级学生在第五学期按订单培养单位要求在校企合作工厂相应岗位顶岗实习,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后直接进入订单单位顶岗实

46、习。四是加强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训教学和校外工厂生产实习同步进行,实训教学就是企业生产,学生即是员工,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工作,便于教学的组织和职业能力形成。3、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计划及资金投入预算序号项 目具体内容经费投入(万元)201120122013小计1调 研与企业相互考察,签订协议,后期满意度调查11132教学文件校企共同编写教学大纲、教师手册、实习日志0.5112.53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制定教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实训制度建设中已投入4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的评价方法0.50.51合 计22.526.5(五)“服装缝制工艺、极限运动防护服的工艺制作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1、建设目标: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坚持“教、学、做”合一,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将服装缝制工艺、极限运动防护服的工艺制作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建设措施;一是建立课程建设团队,由现场专家、骨干专业教师负责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必要时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二是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由课程骨干教师牵头,做好教学内容遴选工作,按课程内容模块化每年根据执行情况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