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564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流变学临床讲义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内容临床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血管、血液组分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可分为:1、宏观血液流变学;2、细胞血液流变学;3、分子血液流变学;4、临床血液流变学。,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定义:将血液流变学应用于临床,研究血管血液器官的功能紊乱、病理状态和疾病过程等的临床表现以及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二、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略),三、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 回转式粘度计。回转式粘度计有圆筒式及锥板式两种。可自动检测血粘度,用计算机完成计算,并进行自动分析。,四、临床常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1、粘度:衡量物质粘稠程度的物理量,即称之为物质的粘度。剪变率:液体在流动中,层间速度差形

2、成的宏观速度梯度。物质的流动性与其粘稠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水、牛奶很稀易于流动;而油、沥青就很粘稠不易流动。血比水浓,具一定粘度,这是因为血液中含多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浆中含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电解质等;血液粘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分为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血液粘稠度大,流动性差,形成血栓的危险性高;反之血液粘稠度小,流动性好,则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小。,2、血流变各项指标意义血流变学检查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膜的微粘度、红细胞电泳,血液的触变性和粘弹性、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聚集力、体外血栓的长度及干重、血栓

3、弹力图、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血糖及血脂等。检查项目很多,可以用以综合分析血液的流变性。,血液流变学常见的主要指标 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指标。全血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组织细胞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功能障碍等,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休克、烧伤等疾病有关。全血粘度减低多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血浆粘度:血浆粘度越高,全血粘度也越高。血浆对全血低切粘度的影响有赖于血浆中高分子化合物对红细胞施以缗线状凝聚的作用。大分子使血浆粘度增高的影响力为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如巨球蛋白血症、骨髓瘤。,红细胞压积:是影响全血粘

4、度的重要因素。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脱水、烧伤),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红细胞压积降低常见于孕妇、贫血患者以及药物反应。,全血还原黏度检测:是反映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对血液黏度的影响。红细胞聚集指数:主要是影响低切变率时的血液黏度。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伴有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周围血管病等。,红细胞变形指数:是指红细胞在血液流动中的变形能力。主要是影响高切变率时的血液黏度。临床上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血液心脏疾病、糖尿病等。红细胞沉降率(血

5、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用于血液流变学的意义主要是反映红细胞聚集的程度。病理性增快见于结核和风湿的活动期,心肌梗死、感染、胃癌、组织损伤及坏死、盆腔炎性包块等。,血沉方程 K值:比血沉更客观地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变化。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弹性越小、变形性越小。,四、怎样看血液流变学检查报告单?血流变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

6、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一般分为五种亚型:,(1)血液高浓稠型: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2)血液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意义: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3)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血沉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如: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

7、的变形指数增高;如: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血液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血液低粘滞综合征: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降低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低粘滞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一般来说,低切粘度和高切粘度的变化是平行的,但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以有相反的变化,如全血粘度正常,血浆粘度偏高,建议医生让病人加查纤维蛋白原,血脂及其它血浆蛋白项目,以明确原因。如果低切粘度高,让病人加查红细胞聚集,血小板及血浆蛋白指标。如果是单纯的粘度增加,使用活血化

8、瘀,输液等治疗方法。,与血压、血脂、血管硬化度等指标相比,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血液处于高粘滞的指标项目愈多,各指标异常程度愈高,意味着血液处于高粘滞状态愈严重,最终都会使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可造成缺血、缺氧、酸中毒、出现微循环障碍。,许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往往已引起若干血液粘滞因素增高,这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进行综合分析,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时,进行跟踪检查,尽可能查出潜在的疾病,进行早期防治。,五、什么人应该做血流变?1.正常人年纪超过 30岁就应每年检查一次;有肥胖、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

9、更应注意监测。2.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的患者。,六、标本采集及检测中的注意事项1、采血时间:一般在早晨空腹时采血;2、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3、肘前静脉采血、坐位采血;4、采血针头内径宜大,不宜反复穿刺;5、使用肝素抗凝管,与标本充分混匀,避免剧烈晃动。,6、放置时间:抗凝血样一般在室温(15-25)下存放,要求在采血后20分钟至4小时内做完。7、上机前全血标本因放置会造成红细胞沉降,所以上机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混匀。自动化仪器上机前也必须先用手工混匀。

10、,8、离心:离心是获得血浆标本的重要环节。离心标准是离心力2300g,离心30分钟。离心力RCF11.1810-6N2R。其中11.1810-6为常数;N为离心转数;R为离心半径。,9、使用当地正常参考值厂家仪器中提供的正常参考值,未必是当地医院的正常参考值。地区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会形成人群间的差异,检测当地的正常参考值做为检测值的比较标准是必要的,这也是血流变学指标规范化的要求。,10、仪器标定实验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标定;使用非牛顿质控物判断仪器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总之,临床血流变学检测指标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遇到指标异常首选考虑病理因素,对病理异常要作综合分析,如排除病理因素,应考虑仪器前变异,排除仪器前变异应考虑工作环境因素,排除工作环境变异,再考虑对仪器进行重新标定。,不吸烟 少饮酒 多喝水 常锻练 心舒畅,健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