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656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按摩法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按 摩 法,清风常在古菊犹存仁心驻寿妙手回春,中 医 护 理 小 组,讲解内容,一、发展简史,二、辩证原则,三、适用范围,四、禁忌症,六、操作步骤,五、注意事项,七、具体实例,按摩简史,1、定义古称按硗、案杌,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 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 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 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2、发展简史,原始社会-生产劳动或与野兽搏斗中,外伤出现疼痛自然地用手去抚摸,按揉逐步收到效果。商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药而以桥引、案杌、毒熨等法”。这些记载中的“案

2、杌”、“桥引”都指的是按摩。春秋战国及其以前时期,庄子、老子、旬子、墨子等著作也提到了锻炼及 自我按摩的方法。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按摩的起源、作用 和应用-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 十卷。,在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外用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出现膏摩、火灸魏、晋、隋、唐时期,设有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隋书.五官志宋、金、元时期,按摩疗法得到了进一布的发展。这时,不仅其治疗范围扩大了,而且还将按摩用于妇科催产。明代,太医院将按摩列为医政十三科之一-小儿按摩经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清代,“崇儒尊道”的封建礼教占据统治地位,认为按摩“有伤大雅”,属劳力者的“贱技”,系

3、非“奉君之道”,遂使按摩术遭到政府的冷落。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办起了按摩推拿学校、专科医院。按摩推拿的治疗范围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同时还开展了按摩作用和治病机理的初步研究,以及按摩推拿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按摩疗法、中医推拿讲义、中医按摩学简编、中医按摩脏腑图点穴法、新推拿十八法祥解等按摩专著。当前,按摩已经规范化,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讲解内容,一、发展简史,二、辩证原则,三、适用范围,四、禁忌症,六、操作步骤,五、注意事项,七、具体实例,辩证原则,按摩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应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和部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保

4、健、强身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讲解内容,一、发展简史,二、辩证原则,三、适用范围,四、禁忌症,六、操作步骤,五、注意事项,七、具体实例,适用范围,1骨科疾病: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软 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2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面瘫、遗尿症等。3外科疾病:如肠粘连、慢性阑尾炎、前列腺炎及增 生、乳腺炎及增生等。4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等。5儿科疾病:如小儿感冒、呕吐、腹泻、脱肛、夜啼 症、佝偻病等。6五官科疾病:如鼻炎、咽炎、近视、斜视、耳鸣、耳聋、牙痛、美尼尔氏综合症等。,讲解内容,一、发展简史,二、辩证原则,三、适用范围,四、禁忌症,六、操

5、作步骤,五、注意事项,七、具体实例,禁忌症,1各种出血型疾病,血小板减少症。2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骶部禁止按摩。3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表皮有疖肿破损及 不明原因包块等。4急性扭伤、创伤骨折部位等。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讲解内容,一、发展简史,二、辩证原则,三、适用范围,四、禁忌症,六、操作步骤,五、注意事项,七、具体实例,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注意修剪指甲,防止损伤患者皮肤。2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征等,选用适合的手 法与刺激强度。3在治疗过程中,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盗汗 等情况,要停止操作,告知医师。4操作要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讲解内容,一、发展简史,二、辩证原则,

6、三、适用范围,四、禁忌症,六、操作步骤,五、注意事项,七、具体实例,操作程序,1、目的,通过按摩,缓解、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牙痛、胃痛、腹胀、中风后遗症、便秘、失眠、骨折后遗症等病症。通过穴位或部位的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2、评估,1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心理状况及个体差异。,3、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4、计划,1.物品的准备:治疗盘 治疗巾等。2.患者准备:介绍按摩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 作,暴露穴位与部位等。告知患者按摩时,会 出现局部酸胀的感觉。3.环境准备:要求环境舒适、保暖。,5、实施,1按

7、要求着装,洗手。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嘱患者排空膀胱。3安排合适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 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5观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如 果有不适应,要及时调整,防止意外发生。6操作完成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等。7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按摩的客观情况,记录并签名。,手法,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扣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滚法,揉法,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伸屈腕关节是以第2到第5掌指关节为轴来完成的;前臂的旋转运动

8、以手掌的尺侧为轴来完成。因此滚法的吸定点是上述两轴的交点,即小指掌指关节背侧,这点附着在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此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轻柔缓和的摆动。,掌揉,指揉,是用手掌罗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作轻柔缓和的摆动。,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扣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摩擦类手法,推法,搓法,抹法,是用指、掌或肘部着力

9、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是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此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常用。,是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此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扣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抖法是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的远端,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震动类手法,此法适用于四肢部以上肢最为常用,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扣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挤压类手法,按法,

10、点法,拿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拇指点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屈指点有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体表,或屈食指,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常适用于肌肉较薄的骨缝处。,捏而提起谓之拿。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扣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扣击类手法,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

11、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掌击法 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拍法,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常用于头面、胸腹部。,用桑枝棒击打体表。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拳击法,侧击法,指尖击法,棒击法,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扣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患者正坐。医师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角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

12、,两前臂下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患者坐姿。医师用双手握住其腕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之力对抗。,医师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逐渐牵拉。,用一手捏住被拔伸关节的近侧,另一手捏住其远侧端,两手同时作反方向用力牵引。此法常适用于关节错位、伤筋等。,头颈部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6、评价,1操作方法正确熟练。2患者对按摩的满意度。3注意与患者的沟通。,讲解内容,一、发展简史,二、辩证原则,三、适用范围,四、禁忌症,六、操作步骤,五、注意事项,七、具体实例,具体实例-开天门,简史

13、开天门用于小儿推拿,又名推攒竹。是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发际处。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谓之开天门。”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头痛,惊风等症。“开天门”也可用于成人,是通过推拿刺激末梢神经,使机体产生感应,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机体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安全舒适,解除头晕、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即使无病通过按摩也可以增强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辩证原则开,有起始、发动、显露、扩大、发展,融化、使通之意。起手按摩,惟恐郁滞无循行之路,易招痛苦,故对于闭塞一类疾患,必在一些可影响人体整体机能的部位,首先开而导之,以期气血通畅,开启闭

14、塞之门户而愈诸疾。治病要先“开门”。若不开门,犹如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不到贼,不开门,疾病也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本法运用得当可起到疏通气血、通经活络,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营卫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动员机体的潜在能量,调动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转。对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具有可靠的功能。,适用范围外感头痛、头晕头胀、神经衰弱、失眠、增强体质、预防保健。,禁 忌 症凡有头部有外伤、皮疹、血液病患者、过敏的患者禁用此法。,注意事项1.操作者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 暴力。3.操作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操作程序,目的:疏风解表、明目、开窍醒脑以解

15、除患者头晕、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评估:患者病情、头部皮肤情况、心理状态。,告知:治疗过程中会有酸胀的感觉。,计划:,1.物品准备 治疗盘、快速手消、梳、治 疗巾2条、滑石粉(小儿用)、治疗单。2.患者准备 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应按穴 位部位。3.环境准备 病室整洁、安静。,实施,操作步骤1.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2.核对、解释,评估。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4.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应按穴位部位,垫治疗巾。快速手消消毒双手。5.手法。6.梳头,整理床单元。7.洗手,记录实施治疗后的效果。,手法1)推上星:印堂上星36次2)抹头维:印堂头维36次3)抹眉:

16、攒竹丝竹空36次4)梳理太阳经:双手指端交替梳推头额10-20次5)叩印堂:36次(中指端弯着叩)6)叩百会:36次7)揉太阳:顺、逆时针各10次8)轻拍头部:前额左太阳穴前额右太阳穴 前额额顶(共3分钟)9)收功(拿双侧风池及肩井穴5-10次),印堂穴: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主治: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目眩失眠、高血压刺灸: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放血,可灸,攒竹穴: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动迎风流泪、眼睛充血、假性近视、眼睛疲劳刺灸:平刺0.50.8寸。禁灸,丝竹空穴:定位:在

17、面部,当眉梢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齿痛、眼睑跳动癫痫刺灸:平刺0.51.0寸。向攒竹方向透刺,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百会穴: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晕厥中风不语、偏瘫、癫狂痫、不寐脱肛、阴挺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头维穴: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主治:头痛、目眩、口痛喘逆烦满、呕吐流汗、眼睑膶动、迎风流泪、目视物不明面部额纹消失刺灸:平刺0.51.0寸。禁灸。,上星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面赤肿、鼻渊、鼻出血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刺灸:平刺0.50.8

18、寸。可灸,风府穴: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粗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刺灸: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太阳穴: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主治: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风池穴:定位:在枕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落枕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刺灸: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评价,1.患者/家属对操作过程满意。2.动作轻巧节力,患者感觉舒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