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9657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历史发展动力模版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所回答的问题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各种观点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过程看历史动力 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怎样分析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一、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所回答的问题,社会历史运动是由哪些力量推动着前进的?那些力量各自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又是怎样起作用的。,二、有关历史发展动力的现有观点的分析,(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改革(四)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五)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

2、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源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诸矛盾方面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层面,它们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二,作为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它们贯穿于社会的始终,渗透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方面。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更为根本。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了社会进化的阶段和方式。第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发展、变革的具体内容。,(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组成为每个社会的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总是

3、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就是广大无权者、被压迫者和劳动者反对特权者、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和资产阶级的斗争。”,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阶段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阶段性或局部性质变的发展动力。第二,在社会形态发生质变时,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质变阶段的直接动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2、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是社会发展在量变阶段中积累的矛盾到了最后解决的阶段。社会革命的发动和成功是需要历史主客观条件

4、的。客观条件是指社会基本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激化造成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这时改变社会原有秩序的革命条件成熟了。主观条件是指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即革命党能否正确审时度势,果断、坚决地发动革命,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组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客观条件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主观条件是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二者的有机统一是社会革命成熟的标志。,(三)改革,(1)社会改革的性质 社会改革是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以维护社会的根本制度为前提和目标,依靠现存的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相比

5、较,都是表征社会进化与变革的同一系列的概念,但是二者又有所区别:第一,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是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社会改革是社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制度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所作的调整。第二,社会革命一般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目的在于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而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一般由统治阶级内部发起,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第三,社会革命的一般形式是暴力革命,往往会引起剧烈的社会震荡;社会改革虽然也会引起利益冲突,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的形式。,(2)社会改革的根源 改革同革命一样,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当一种社会形态处

6、于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就需要统治阶级在原有根本制度框架之内,通过改革的途径和手段,去改变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与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从而缓和阶级矛盾,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必然催生并伴随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而社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四)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产品和物化了的精神产品。作为一种非意识形态的精神客体,科学技术具有客观性和世界性。第一,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7、第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第三,科技进步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五)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什么是生产力?以作为生产者的人为主体,同以生产工具为主的人的结合,本质上指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实践能力。个人力量通过一定交往方式,组织起来成为总和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个人力量的发展。生产力是推动着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动力。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源泉 2、“生产力标准”理论和实践意义,(六)合力论,“多种因素决定论”和笼统的“合力论”合力的提出:在1890年9月给布洛赫的信中,他首先申明了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即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在

8、这个基础上,发生了经济、政治、思想等各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从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许多特殊条件中,产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意志。这许多不同的意志相互冲突,形成了一个总的“合力”,合力的内容:“合力论”中的“合力”,不仅仅是个人意志,还包括产生这些意志的多方面的特殊生活条件的力量。合力论的优点:合力”是一个动态的动力系统和上述诸动力论比较起来,“合力论”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它把社会发展的动力看做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都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并且,这个系统以及系统中各要素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一种观点,才符合唯物辩证法,才能充当正确解释各种社

9、会现象的方法论武器。,(七)恶,历史哲学中所说的“恶”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恶”并不完全相同。基督教哲学中的“恶”维柯的“恶”康德的“恶”黑格尔的“恶”马克思的“恶”,创新-历史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历史前进的永恒动力交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懒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三、“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最后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最后动力”。或经济运动即广大劳动者推进物质生产力和经济交往方式前进的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直接动力”:物质生产活动以外的一切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包括政治权力、阶级斗争、科学研究、法律、宗教、哲学、科学、道

10、德以及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等等,都是在“最后动力”推动下发挥作用的“直接动力”。,三、“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合力”:A 各个阶层、各个社会实践活动领域的人们的一切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动汇合起来形成“合力”,最终决定着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程度。B 任何时候都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阶级在形成“合力”和决定历史前进方向中起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作业思考题,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过程看历史动力 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四、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过程看历史动力,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农民劳动生产能力的增长,在促进城市和市民阶级发展上起了关键作用。农民、市

11、民、王权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形成合力,最终促成了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五、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大约从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国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作用较小,农民有较多的活动空间发展生产能力,促使中国经济、文化长期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宋元以后,封建制度日渐僵化,对劳动阶级的控制日渐强化,农民劳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停滞甚至倒退趋势,到16世纪以后,日益明显地呈现出从先进降到落后的地位。,见教材P214-215二图,五、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侯外庐,在分析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唐代中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时,指出了“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提

12、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根据自己的计算指出:“汉代亩产量合唐量三斗多到一石,唐代亩产量为唐量一石多到二石。这说明了唐代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提高。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当然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分不开的,同时更是和劳动技术、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分不开的。”(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172页,174页。),见教材P214-215二图,六、怎样分析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怎样分析人民群众和杰出人

13、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生产力越低下,劳动大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可能性越小,领袖或精英人物的作用越大。随着劳动大众物质生产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可能性相应地增大,领袖或精英人物的作用相应地减小。任何时候领袖或精英人物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们的作用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作为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劳动大众的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劳动大众的响应和支持。,(一)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

14、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两者是辩证的统一。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进步思想、主张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能够成为实现某种历史任务的发起者。(2)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领导者和组织者。,(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3)某些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某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要求

15、,对历史的发展起着某种推动作用。(4)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任何杰出人物,包括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给予历史进程以重大影响,但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三)认识与评价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观点与方法,第一,历史主义原则。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第二,阶级分析原则。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16、。因此,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做阶级分析。,(三)认识与评价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观点与方法,第三,必然与偶然的统一。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第四,客观、全面地评价。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客观、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思考题,1、什么是历史发展中的“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2、试分析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的历史动力。3、怎样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4、怎样分析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 要掌握哪些基本观点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