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1059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病人护理查9月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病人护理查房,中医科 8月,定义,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和肠穿孔为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潜伏期7-23天,一般为10-14天。典型伤寒整个病程为5周4期。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阶梯性上升,于57天内可高达3940摄氏度,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二)极期(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表现。并发症出现。高热 消化道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表现 玫瑰疹 蛋白尿,汗疹、消瘦、脱发。,临床表现,(三)缓解期(3-4周):体温逐渐下降

2、、食欲好转、腹胀渐消失、肿大的肝脾开始回缩,本期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四)恢复期(第5周):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约一个月左右完全恢复。,临床分型,一、轻型 发热38左右,全身性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3周即可恢复。起病早期已接受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病情可较轻,年幼儿童也稍多呈轻型。本型患者易被误诊或漏诊。二、普通型 具有典型临床过程者。三、迁延型 起病初的表现与普通型相同,由于机体免疫力低,发热持续长,可达5周以上,甚至数月之久,弛张或间歇热型,肝脾肿大较显著。常见于合并慢性血吸虫病者。四、逍遥型 毒血症状轻,病者常照常生活,工作而不察觉。部分病者以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发症状。五、暴发型 起

3、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见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DIC等。如能早期诊断,及时积极抢救,仍可治愈。,、,病人(全程均有、2-3周最强)带菌者:潜伏期、恢复期、慢性带菌者(排菌3个月 数年或终生),粪-口途径(主要)尿-口途径(罕见)水和食物污染(重要)-暴发流行日常接触散发流行,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Vi),沙门氏菌属D群有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冷:水、食物中存活23w、粪便中12月、冰冻环境可维持数月,牛奶中可生长繁殖;-20长期保存。对光、热、干燥、一般消毒剂敏感:日

4、照数小时、6015min或100立即死亡。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消毒饮水余氯0.20.4mg/L迅速死亡。,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后消失,嗜酸细胞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价值细菌培养:血培养 为最常用的确诊伤寒的依据。第1-2周,阳性率最高(80%-90%)第三周约为50%,第四周后不易检出。骨髓培养 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已抗菌治疗 尤适。粪尿培养 第3-4周,阳性率最高。胆汁培养 慢性带菌者。玫瑰疹吸取物培养,实验室检查,肥达氏反应:应用伤寒沙门菌的“O”与“H”抗原,副伤寒菌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1周左右出

5、现抗体,34周阳性率可达70%。“O”抗体 1:80,“H”或其他鞭毛抗体 1:160或有4倍增高者更有意义。,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隔离、休息、饮食、护理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高热、便秘、腹胀,烦躁不安、严重毒血症4.并发症治疗,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便秘者禁用泻药,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腹胀者忌用新斯地明严重毒血症可酌情使用激素,并发症,(一)肠出血:为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周到第4周,轻重不一,从大便潜血阳性至大量血便。饮食不当、腹泻等诱因。大出血的发生率约2%-8%。出血量少可无症状,或仅有头晕、脉快;大量出血则体温突然下降,继而回升,头晕、烦躁、面色苍白、冷汗、脉快、血

6、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大便可呈暗红色血便。,并发症,(二)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3%-4%,多见于病程第2-4周,好发于末段回肠。发生肠穿孔前常先表现腹痛或腹泻、肠出血等。穿孔发生时,突然腹痛,右下腹为甚,冷汗、脉快、体温与血压下降。随后出现明显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等腹膜炎征象,体温再度升高,腹部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体体征。,病情简介,病史汇报,患者段晓倩 女 14岁 因“发热、头痛2天”于2014年8月12日入院。患者2天来开始出现发热、头痛,体温高达39。7,食欲下降,活动后气促,上腹轻微饱胀,剑突下压痛,曾在院外输液治疗无明显好转,门诊以“发热查因:伤寒?”收入我科。体格检

7、查:T39.,P84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病史汇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低下(2.56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1.69109/L,嗜酸性细胞计数消失0109/L;肥大氏反应O1:1280,H1:160,甲1:80,乙1:80,丙1:40;血培养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G-杆菌感染。诊断:副伤寒,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源性至热源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及摄入减少有关3

8、、潜在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4、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伤寒沙门菌从粪便排出有关,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进行肠道隔离。2、发热期间患者卧床休息,热退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热退后一周可以轻度活动,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渐渐增加活动量。,护理措施-饮食护理,(1)发热期间给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退热期间给易消化的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不易产生肠胀气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可进软饭,切忌暴饮暴食或进食生冷、粗糙、不消化的食物。(2)伤寒的主要病变在小肠,由于小肠淋巴结增生发炎、肿胀,粘膜表面隆起,特别是在发病后的23周,往往易引起溃疡,消化吸收的能力大大降低,

9、饮食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而危及生命。,护理措施-病情观察,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发热程度和热型及体温升降的特点、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心率、面色及呕吐物、排泄物(有无黑便及隐血试验的结果),并随时观察药物疗效和用药后的副作用,观察有无腹痛及肠穿孔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作好记录。,护理措施-对症护理,高热:在严密观察下采用物理降温为宜,一般避免使用药物降温,以免引起大汗虚脱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便秘:可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忌过分用力排便用泻药或高压灌肠。腹泻:可调整饮食,减少脂肪及乳糖等食物或给铋剂与颠茄,不可作为常规给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抗菌素治

10、疗。但是禁止在冷敷的过程中对腹部施压。,护理措施-对症护理,腹胀:如不及时解除,使肠腔压力增高,可诱发肠道并发症,应停止饮食中的产气食物,注意钾盐的补充,还可用松节油热敷腹部,或肛管排气也可低压盐水灌肠。但是禁用新斯的明和腹部按摩。,护理措施-并发症,(一)肠出血:迅速安置其静卧,暂禁食或给少量流质,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及止血剂,严密观察其面色、血压、脉搏、意识大便的颜色性状及量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措施-并发症,肠穿孔: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加用对肠道敏感的抗生素,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同时,积极手术治疗。,隔离措施,1、消化道隔离隔离期体温正常15天或每隔5天便培养

11、,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2、一般预防措施:(1)早期发现带菌者,严格登记,认真处理。(2)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及防护,勤洗手。3、接触病源的预防措施:(1)用0.5%碘伏溶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溶液涂擦,作用13min,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2)病人排泄物.呕吐物,用20000mg/L有效氯搅匀放置两小时后,再倾倒。(3)病人餐具使用一次性,所有的生活垃圾视为医疗垃圾,集中处置。(4)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对床单位,地面湿拖2次。(5)同病种集中收治隔离。(6)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7)常用治疗器械,应固定专用。(8)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如何预防,预防,1.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食物。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吃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后再食用。海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烧熟煮透,生吃水和其他食品是导致伤寒、副伤寒的一个重要原因。2.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蚊蝇。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厨房要有防蝇设备,安装纱门纱窗。3.高危人群或地区定期普查普治。4.提高人群免疫力,易感人群可进行预防接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