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537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杨翰卿我国先秦道家哲学学派以老子为创始人,以庄子为集大成者,其哲学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庞大,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之一。进一步破解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内涵、认识其现代社会价值,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总括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大体上包括关于道的哲学,辩证智慧和方法论思想,关于认识的神秘性和相对性,社会历史观和崇尚自然无为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等方面。道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道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本根之道

2、,即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和构成天地万物最原始的混沌未分的始基或材料。二是法则之道,也就是把道看做自然界的内在秩序和必然性,具有客观法则和规律的意义。三是无为之道,表明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的。道的自然性指道产生天地万物是自然而然、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它以自身为根据,自己决定自己的存在、运动和变化,所以道的存在、运动、变化也就自然而然,不是任何人所能左右。于是也就蕴涵着道的无为性。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无为无不为,是为无为,是不乱为,是无所为而为。以往大多认为道家哲学是消极无为,其实这种理解并未把握道家哲学的真谛。用今天的话说,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正是尊重事物的规律和法则,按规律、法则办事的一种规

3、律观念或法则观念,蕴涵着怎样才是正确之为的积极有为的深刻辩证性。这种思想对于克服各种胡作乱为是极有现实意义的。辩证智慧和方法论思想是先秦道家哲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老子强调事物、现象之间的相反相成,即认为包括道在内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相反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如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来说,它也是无与有、虚与实、阴与阳、动与静、变与常、始与终等相反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由道所产生的天地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等都是如此。由此揭示了事物、现象相反相成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其次,对立面相互转化(包括量的积累到性质的变化)的思想。老子认为,事物运动到极限时,无不向自己的反面转化,特别是指出了强

4、壮事物向自己反而即衰老方面的转化,也即物壮则老。这是反者道之动法则的具体表现。其次,是关于事物的相对性问题。先秦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庄子在老子辩证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由看到事物的相对性,到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和差异性,从而走向相对主义,提出以道观物的齐物论,达到要齐万物的最终结果,即所谓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关于认识的神秘性和相对性思想。这是先秦道家哲学认识理论的突出特色。无论经过多少环节或步骤,认识的最终目标都是达到对道的体认和把握,即得道。老子论述得道,提出了静观、玄鉴的理论,就是通过静观、玄鉴的方法直观道。静观就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塞其说,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5、,同其尘。玄鉴就是涤除玄鉴,即清除一切欲望、杂念、知识,以使内心灵明,达到像镜子一样无一点瑕疵,这样就可以静观、玄鉴道了。老子的认识理论注意到了人的感性认识的局限性、表面性和理性认识的相对性、有限性,并试图超越两者追求一种更高的认识方法,在认识史上不失为一个探索,但也由此陷入了排斥感性、理性的神秘直观,使其认识理论富有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庄子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心斋、坐忘的观点,继承和发展老子神秘主义的精神,并且由看到事物质的规定和差异的相对性,到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和差异性,陷入相对主义。因而在认识论上也贯彻这一宗旨,否认认识的客观标准,否认认识的是非界限,认为人的认识也都是相对的,从而由齐万物走向

6、了齐是非。但透过庄子种种生动诙谐有趣的论述,又可以看出庄子关于人的认识的玄奥智慧,给人以许多深刻积极的启发。崔大华先生评价庄子的认识理论时说:这是一曲认知相对性的千古绝唱!千世万世的人们读来,都会忍俊不禁,开怀不已,无从辩驳。老子的社会历史观同样极具特色,突出的是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思想。老子生逢乱世,最关心的问题当属人生和政治。他为解决政治问题而提出的无为而治原则,理论上源自其道的自然无为,实践上则是对当时有为政治的反动,蕴涵着对于为政者清、正、勤、廉、德等各种为政素质深刻辩证的要求和政治自由、以民为本使民自治自化等许多合理积极的思想因素。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即小国寡

7、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虽拥有初始文明而又不受文明之累之害的素朴的理想社会图景,表现出一种既批判社会现实又向往复古倒退的独特结合,其实不满社会现实、持一种独特方式的社会批判精神是实,崇尚怀念远古的幸福状态只是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的反映而已,曲折地表达着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向往,至少说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兼具复古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两重性,同时字里行间更是充溢着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崇尚和谐不争的积极思想精神。崇尚自然无为被褐怀玉的

8、圣人理想人格,追求绝对精神自由是先秦道家老庄的人生哲学。理想人格就是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的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一种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先秦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都称之为圣人,但其内涵或精神境界却有很大差异。儒家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人伦之至者为圣人,墨家服膺劳形天下、以自苦为极者为大圣,道家老子则将被褐怀玉、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得道者奉为圣人,庄子把无己、无功、无名即能免除内外之刑或超脱生死、时命、情欲之限者称为圣人,又称为真人、神人、至人、全人,等等。老子的圣人观包含着得道、同道、有道、守道、玄德、上德、大德等内容,表现为像婴儿、赤子一样的具有淳朴自然的天性,一切

9、都任性而发,率性而为,淡泊恬静、无知无欲、无私无虑、纯任自然的精神境界。通过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做到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方可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的理想人格中,不仅死生无变乎己、游乎尘垢之外、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而且是一种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的精神逍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甚至是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洹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这种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已经进到了神化般的奇妙幻想之中。二、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集精华与糟粕、科学合理的东西与非

10、科学合理的东西、优秀成分与非优秀成分、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进步内容与落后的思想理论于一体,经过科学的分析、阐释和改造,其有益方面是十分明显的,在理论、现实、精神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与现代的对接性。1.理论层面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融通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人们曾就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问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定的进展。虽然人们关于二者能否结合的认识见仁见智,但多数论者普遍认为,合则两利,离则两伤。而在道家哲学思想文化的研究中,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问题似乎还未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其实,探讨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同相异、相通相融关系,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马

11、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使道家哲学思想文化获得提升、发展和发扬光大的需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有赖与中国的经济、政治特点相结合,同时吸收包括道家哲学思想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有益养分,从而充实和丰富自身;另一方面,道家哲学思想文化要实现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化,也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其加以改造,使其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在,道家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得到愈来愈多人们的认同,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道家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或融合,正是使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获得充分体现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道家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契合融通的根据,既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又在于道家哲学思

12、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历史哲学、生命哲学等各方面具有恒久意义、科学成分和当代社会价值的合理因素。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包括道家哲学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丰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则是当前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2.现实层面上与社会实践的渗透亲和性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家哲学思想的文化精神还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与现实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不是现代人有意识地要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道家哲学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实践生活的自作多情,以古恋今,而是二者之间具有一

13、种自然而然的渗透亲和性。具体实例不胜枚举。例如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与现代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与企业管理、有生于无与企业创新、反者道之动柔弱胜刚强与企业竞争等。有的企业索性直接就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理念,本着清净无为,守中抱一的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有的企业甚至将道家哲学思想文化的运用视为企业管理成功的奥秘之一。又如,道家哲学思想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道家哲学思想中关于人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整体观念,知常曰明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意识,知和曰常的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崇尚和谐思想,以及知止不殆、知足不辱的适度观念等,都深刻地启发着我们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

14、展观,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枯竭,不仅华夏民族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从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全世界都在开始注目于中国的优秀文化,到包括道家哲学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具有现代价值的理论智慧。再如,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近年兴起的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就是对被人类曲解了的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反思。国际上已经有人针对当代科学农法的缺陷和弊病,依据我国道家哲学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出了自然农法的构想,认为近代科学农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社会进步,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主要是依靠多施化肥、多用农药、勤于机械作业等技术而获得高

15、产的,因而越来越成为一种病态农业,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微量元素欠缺、土壤退化、农田沙化等。对照于这些农业的病态,自然农法提出的不耕地、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农药的构想,并付诸实践而获得了成功。这与当今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绿色食品的观念完全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文化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另外,道家哲学思想文化还与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养生、与当代建筑、与当代科学、与领导科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具有种种深刻而有机的联系。发掘道家哲学思想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各个领域积极的社会价值,责任义不容辞,岁月时不我待。3.精神层面上对人们心理的抚慰调适性随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危机(自然危机、生

16、态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社会危机、伦理危机、精神危机等),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中的积极精神对治这些危机,以精神文化的历史惯性作用在当今充分表现出来。譬如,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中,时常受竞争、压力、困难、逆境的困扰,道家文化中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智慧,总能给人以心理的抚慰和调适。具体说来,对调节人们的心理具有平衡、调适、抚慰和缓解等作用。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竞争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必然在人们的心理上得到反映,而成为心理不平衡。这种情况下道家哲学文化的不争观念就会产生一种平衡作用;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在平衡作用下的不平衡,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中的许多观念,例如弱胜强、柔胜刚、圣

17、人不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都能够起到抚慰调适人们心灵的作用;这种抚慰调适当然也只能是一定程度的,但最终道家哲学思想文化的整个精神取向会对人们欲壑难平的欲望产生降压、缓解之功。例如,在现代化社会中,突出地存在着争名(权)于朝,争利于市的现象,利欲熏心、权钱交换、贪污受贿、道德虚伪,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状态失衡,正在严重地扭曲着人的本性,人被物欲所异化,折磨着当代人的平静心灵与和谐生活。道家提出的身重于物和少私寡欲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于现代人树立身外之物观念和淡化做官心理,缓解由于利益冲突和权力之争而激化了的人际关系,调解人的生活节奏,维持个体生活的心理平衡,

18、保证社会的相对稳定,不但可以起到一种解酒剂、清醒剂的作用,而且也为淡泊名利的人生取向提供了理论根据。在人生历程中,人既需要争、不知足、不甘后人,也需要知足、不争、吾不敢为天下先。争与不争、知足与不知足、不甘后人与不敢为天下先是相辅相成的。奋发进取的不知足,善于开拓、敢于拼搏的不甘后人思想,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但是有时人也需要清净无为的不争与知足,只有知足才能不辱,只有不敢为天下先才能不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身心放松,养精蓄锐,以利再战。又如,由于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人生的各个领域都能满足一切欲望,往往是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能同时满足,事业与爱情无法兼顾,工作与娱乐发生冲突,

19、权位与财货也难以双收。在这种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或取知足态度,或取不知足态度,或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调整人的生活节奏,缓解人际的紧张关系,以维持人的心理宁静与平衡。这种知足、不争之德、不敢为天下先,也是道家为人类提供的一种高超的生活艺术。道家主张的上德若谷、以德报怨、宠辱若惊、功成而不居、人贵自知之明等思想,以及它的无名、无功、无己的人生理想境界说,虽有某些消极因素,但它在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现代高尚人格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则是一剂针砭社会疾病和人的心理障碍的良药,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力,闪烁着人生艺术的智慧之光。【博主点评】中华文化的基本思想是道家思想,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道是我们文化的根,我们需要认学习研究道家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