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789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13430.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题 目: 后进生教育问题初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后进生教育问题初探 王建宏 石门乡教育管理中心(兰州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摘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后进生大致可分为智力因素问题生、思想品质问题生和行为习惯问题生,以及以上三种形式的复合型问题生。其形成主要受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影响。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应当转变观念,一视同仁,顺从学生的同众心;点燃热情,辅导从心开始,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循序渐进,梯度实现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集体帮扶,捕捉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多方合作,校内外齐抓,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关键词】

2、:后进生 教育目 录一、后进生的类型及特征1一是智力因素后进生1二是行为习惯后进生1三是思想品德后进生1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21、自身因素22、家庭因素23、学校因素24、社会因素3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31、转变观念,一视同仁,顺从学生的同众心32、点燃热情,辅导从心开始,呵护学生的自尊心43、循序渐进,梯度实现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44、集体帮扶,捕捉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55、多方合作,校内外齐抓,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参考文献6后进生是指班级中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因家庭环境和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

3、异,学生的发展必然带有不平衡性,后进生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教学客体中,不可避免。而班主任工作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教好优秀学生的锦上添花,而恰恰在于“用生命改变生命”的后进生转化。对后进生,我们不但不应该放弃,反而应该倾注更多的感情,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从后进生的类型及成因探究入手,以创新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的寻求转化问题生的策略和方法。一、后进生的类型及特征根据后进生不同的表现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智力因素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稍微落后于其他同龄人,接近或属于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之外。他们可能对某一个讲数遍的、较简单的问题仍不解其意;在学习上感到吃力或明显赶不上。尽管学习态度也还算端正

4、,但多次努力而成绩却不见起色。这类后进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和自卑感。二是行为习惯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正常,有一些甚至在前列。他们能迅速接受一个新的概念。尽管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由于他们行为习惯差,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缺乏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知识性错误不断积累,学习效果不明显,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这类后进生普遍存在主观愿望上的自觉和实际行为上的放任的矛盾心理。普遍存在学习上的焦虑感。三是思想品德后进生受家庭、社会等环境影响,对任何事均表现出无所谓或不满情绪,缺乏责任感,玩世不恭,故意顶撞,经常违反校纪班规以及公认的道德准则,甚至违法犯罪的学生。这

5、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纪律观念淡漠、行为放任、自由散漫、自我否定、意志脆弱、心理波动较大、情感淡漠甚至心理扭曲等心理特点。前两种是属于“学困生”,后一种是我们通常讲的“德困生”。无论是哪种后进生,他们一般都带有不健康的思想品德、没有崇高的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学习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完成、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学习生活懒散、逆反心强、不服从管教、是非认知偏颇、自卑感强、易自我否定、情绪波动大等基本特征。但一些问题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头脑灵活,知识面广,一些后进生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如计算机技术、体育音乐等,有的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在运动会、文艺演出、郊游等集体活动中表现出

6、较强的组织才能。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造成一部分孩子“后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孩子自身,也可能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认真探究后进生的成因,便于我们把准病脉、对症下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般来说,后进生不外乎下列四种因素造成:1、自身因素中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青春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但这时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认知水平低,情感容易波动,意志比较薄弱,人格尚未形成,易受环境影响。大量新事物突然涌现,使他们来不及消化和适应,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外显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情绪化倾向明显,他们可能因老师的一句鼓励而欢欣鼓舞,也可能因朋友间的一个玩

7、笑而大打出手;可能因解出一道难题而信心倍增,也可能因一次测试不利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这种不稳定、易冲动和对外界的依赖使他们很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导致自我否定,成为后进生。2、家庭因素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性格以及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顺畅的情感沟通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生活充满热爱,个性品质健康向上,思想感情积极热情,观念信仰正确得体,风俗习惯有趣活跃,便会使孩子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之中,造就孩子的良好个性。相反破碎的家

8、庭、冷漠的感情、简单粗暴或过于溺爱的不当教育方式、粗鲁庸俗的恶习、父母对财富地位的迷恋追求等等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格的扭曲,进而产生对生活学习的淡漠,久而久之产生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最后沦为后进生。不少统计表明,顽劣不羁,疑心重,难以接近的多为单亲、离异、留守家庭子女,;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一个破裂的家庭,或者跟随着染上恶习的父母,或者是被父母遗弃,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因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问题生产生的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

9、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或受从众心理的驱使,使学生对错误行为不辨是非,盲目效仿,进而逐渐变成后进生。或者因为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偏爱成绩优秀者,对成绩落后者动辄训斥、挖苦、嘲讽、体罚甚至给他们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对老师的信任,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障碍,从而无法正确面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破罐子破摔,最后沦为后进生。他们在无形之中被我们个别教师改变了命运的轨道,推到了后进生的行列。4、社会因素社会转型时期,旧有的价值体系已经解体,新的主流价值观念尚未形成。混乱的价值观念、普遍不高的社会素质和

10、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不择手段对未成年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加上“电子罂粟”网络暴力、色情以及不良的文艺作品等的影响,让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又较弱的青少年学生极容易产生价值观念的混乱,形成不良行为习惯,进而沦为后进生。三、后进生的转化策略后进生的形成既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原因导致,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复杂艰巨,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更突显出其塑造灵魂、改变命运的重大价值与意义。这不仅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更需要我们把握正确的转化原则和技巧。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转变观念,一视同仁,顺从学生的同众心后进生让班主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

11、很难收到明显的效果,但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班主任对待后进生的转化要耐得住性子,经得起折腾。要以正确的观念对待后进生转化。以搞科研的心态从事后进生的转化教学。后进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有些方面发展与正常水平不平衡,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中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歧视、暗示或排斥,他们自己本就缺乏自信,如若老师在教学中不能一视同仁,而将学生硬性划分等次,将无以复加地再次挫伤后进生的自尊、自信心。所以在给后进生施爱的同时,要给予后进生平等的机遇,让他们加入到班级的民主管理中来。通过教育来转化学生。应该尊重他们,公正地对待他们,在班级管

12、理中,应该大家的事情大家管,给每个同学以公平的机遇和权利,尤其对少数后进生,要不带任何偏见,不求全责备,要扬长避短,大胆使用。给他们机遇,也给他们责任,让他们参与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在师生协同认定的基础上,建立“个人行为规范制度”、“班干部轮换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是建立在学生们平等交流,舆论监督下的民主的公平的机会。这不仅激活了学生心灵深处参与班级管理的自我意识,满足了后进生的成就感,又能使班级管理规范化,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2、点燃热情,辅导从心开始,呵护学生的自尊心马斯洛认为:自尊的需要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人人都有享受尊重的愿望,如果这种愿望得到落实,就会成为一种

13、鼓舞的力量。后进生大多听到的责备多,嘲笑声多,其实他们也有可爱的一面:他们有的特守信用、讲义气;有的很重感情,细节处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有的思维灵活点子多,能在关键时刻出奇招助班级取胜。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开放的花,虽然有的可能开放的晚一点,但一样有享受阳光的权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发现。愿意去发现就需要心中有爱。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陶行知先生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这些长期生活在批评、指责甚至歧视之中自卑感强而又心理脆弱

14、的孩子而言,老师的爱和信任便是那融化坚冰的暖流,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和信任,才能给他们以人格得到尊重的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更没有后进生的转化【1】。爱是转化问题生的起点,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后进生是帮助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相互尊重是打通心灵壁垒的钥匙,建立感情是转化工作成功的关键。虽然刚开始时我们可能面对他们冷漠的眼神、戒备的内心,但相信真诚的关爱是没有人能够拒绝的,更何况是这样一些久未有爱的甘霖滋润的心灵!我们为人师就要用热情的火焰去融化

15、后进生心头的坚冰。3、循序渐进,梯度实现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说学生“反复出错”是对班主任涵养与耐心的真正考验。能在面对后进生一再的“反复出错”时始终保持耐心的班主任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真正懂得改变一个生命的艰巨性。面对此类学生,我们必须适当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帮助他们制定可预期实现的梯度目标,以使他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他可以不是班上总成绩的前十名二十名,但他的进步却可以是前几名;他听不懂高中的英语课,他可以翻翻初中的课本;他不喜欢历史课,也可以先看看历史小说。我们应该试着用五十种方法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去教育五十个孩子【2】。当然,这时的宽容决不等于纵容,而是将总体的目标拆分成若

16、干个小的要求,让他们从低起点出发,去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树立信心。只要能激起他的一点儿学习兴趣,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再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提高要求,最终完全转变。【3】4、集体帮扶,捕捉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良好的集体氛围、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对问题生的转变有着巨大的作用。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调动集体的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进步,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这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优秀学生的需要,更是后进生的需要。【4】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树

17、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积极倡导鼓励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帮助同学进步,在宿舍安排上,注意成绩的搭配;在座次排位上注意好差结合;充分重视学生的性格互补;在班会、团队活动发言和班委会组成上,注意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和位置;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班级的团结、友爱、平等和温暖,没有歧视、冷漠和偏见,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对班级的价值,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影响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的弦一起振动,产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5】班主任该如何拨动后进生的心弦呢?教育学心理学家曾做

18、过相关的实验,将学生按成绩平均分成三组,让他们进行同样内容的学习,只是学习时对他们的态度有别。第一组表扬为主,第二组批评为主,第三组漠然视之。一段时间后进行考试,结果第一组进步最大,第二组也有所提高,第三组基本没有变化。相对而言,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的大多是白眼,听到的大多是批评,甚至是讽刺挖苦,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被忽视。因此,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常持回避和抵触情绪,他们与优等生的距离越拉越大。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多鼓励、表扬、肯定,少批评、责备、惩罚会收到积极的效果。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极为重要。班

19、主任要善于用放大镜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5、多方合作,校内外齐抓,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还要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转化和巩固工作。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转变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只要摸清后进生的成因,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只要我们教师有像园丁爱护花草那样的爱心,满腔热忱,循循善诱地去对待学生,像和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1)把爱心献给后进生J. 陈光清.辽宁教育,1999,(6).(2)用全新的课程观观照课堂教学2009.3.16中国教育报教学版(3)语文教学论 何更生 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4)浅谈后进生转化倪先聘徐贵申河北教育2005年第18期(5)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