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803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苕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综合技术及工程示范.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概述2一、现状及主要问题2(一)“十一五”末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态势分析2(二)存在的问题及“十二五”科技需求21、存在的问题22、“十二五”科技需求(国家、地方科技需求)2二、“十一五”课题执行情况2(一)“十一五”课题阶段目标与重点任务21、阶段目标22、重点任务23、主要考核指标24、研究进展与任务完成情况2(二)“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21、突破的关键技术、形成的示范工程及标志性成果22、研究成果在国家或地方重大工程的应用情况23、课题实施对水环境改善的支撑作用2三、课题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及预期成果2(一)课题编制依据2(二)课题目标21、总体目标22、“十二五”阶段目标23、对流域水

2、质改善目标的支撑作用2(三)技术路线21、课题三阶段实施的技术路线图22、“十二五”技术路线2(四)任务设置21、主要任务及任务整体设计思路22、与“十一五”相关内容的衔接关系23、与国家和地方重大规划、工程的结合情况2(五)研究示范区的选择2(六)主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21、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22、拟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及创新点23、形成的系统集成技术2(七)“十二五”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21、预期主要成果22、重大标志性成果23、主要考核指标24、“十二五”各年度考核指标2四、研究内容、示范工程和配套条件2(一)研究内容21、林地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综合集成及示范22、农林复

3、合型村镇污染综合控制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23、汇流水体的清水养护技术及示范24、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综合技术构建及示范25、青山湖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技术体系构建及监控能力建设2(二)示范工程2(三)依托工程2五、支撑与关联行动2(一)能力条件建设21、技术体系建设22、研究平台与基地建设23、管理机制与体系研究24、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2(二)国内外已有的其他科技成果21、国外相关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2、国家863、973、支撑等科技计划23、地方各类科研计划2六、组织实施方式2(一)课题组织实施机制21、组织与管理机构22、课题的组织实施2(二)建议的课题牵头单位、主要参与单位及负责人21

4、、课题牵头单位及研究任务相关软硬件基础条件22、主要参与单位及研究任务相关软硬件基础条件23、课题技术负责人2(三)各任务承担单位确定方式建议2(四)产学研及成果推广方案2(五)能力条件建设方案21、技术体系建设22、研究平台与基地建设23、管理机制与体系建设24、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2七、筹资方案2(一)概(预)算编制依据21、概(预)算编制依据22、概算编制规定2(二)收入概算的编制21、经费投入来源22、经费投入比例2(三)支出概算的编制21、支出概算22、经费支出范围23、支出预算结果2(四)投融资方案2(五)课题经费预算表2八、技术经济效益分析2(一)技术市场分析2(二)效益分析2

5、1、经济效益22、社会效益23、环境效益2(三)风险分析21、技术的风险分析与对策22、市场风险23、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24、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2九、相关附件2概述笤溪上游的青山湖流域是太湖重要的产流基地,也是杭州市的重要水源地。笤溪上游水质状况直接影响笤溪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目前笤溪上游农、林及工业发展迅速,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日益壮大,由此带来的污染负荷也不断加重。目前笤溪上游水土流失面积635.08 km2,占整个区域土地总面积20.2%;青山湖水质不容乐观,呈中度富营养化,其中TN严重超标,特别是在夏季TN含量超过7mg/L,COD也超过40 m

6、g/L。笤溪上游水环境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与笤溪上游清水产流和清水入湖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十一五”期间“太湖流域苕溪农业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课题设置子课题“苕溪上游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与示范”(子课题8)。该子课题以苕溪上游为研究对象,攻克了丘陵型乡镇径流传输过程控污的生态净化技术、河道内污染物原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稳定塘湿地生态净化及山林净化技术、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技术等一批污染控制单项技术,建立了相应的示范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改善了入湖河流水质,但离全面控制苕溪上游污染、实现清水湖水质整体改善仍有一定差距,上游森林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

7、能修复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缺乏系统成套的技术体系及规模化示范和推广应用,还需加强流域层次的系统设计,从整个流域范围和高度构建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与系统方案。“十二五”期间本子课题将从流域产汇流、泥沙下泄、污染源及排放强度等调查分析入手,落实流域清水产流新理念,重点研发林地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控制、农林复合型村镇污染控制、汇流水体的清水养护、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与养分综合利用等成套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构建以清水产流区、污染物净化与清水养护区、城市集中式污染控制区和湖滨入湖区为4个关键环节的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选择流域重点区域开展水源涵养与水土

8、流失控制、农林复合型乡镇面源污染控制与径流传输过程拦截控污、污染水体物化调控与生物操纵协同净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及养分综合利用等成套技术的规模化示范,开展技术推广应用,形成青山湖流域综合保护与支撑技术研究基地,为实现苕溪上游的清水产流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本子课题的实施,可为我国建立和推行流域清水产流技术体系与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全面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有效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现状及主要问题(一)“十一五”末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态势分析笤溪上游是太湖重要的产流基地,也是杭州市的重要水源地,笤溪上游水质状况直接影响笤溪乃至整个太湖流域

9、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安全保障。苕溪上游以青山湖为其终点,主要支流为南苕溪和锦溪,87%的流域面积位于临安市境内。“十一五”期间,临安市水污染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城镇点源污染控制方面,“十一五”期间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及其尾水深度处理设施,经过“十一五”有效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5%,建成水土流失观测网点10个,完成小流域治理项目10个,从而有效削减了入青山湖的污染负荷,对整个笤溪流域污染削减和水环境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目前临安地区农林及工业发展迅速,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日益壮大,由此带来的污染负荷也不断加重,笤溪上游水环境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与笤

10、溪上游清水产流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图1为目前笤溪上游(临安)主要污染源与排放强度。1图1 笤溪上游(临安)现状主要污染源及排放强度(吨/年) 图2 青山湖流域现状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目前卫星遥感显示,临安市水土流失面积635.08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0.20%。其中轻度侵蚀299.12 km2,占总流失面积47.10%;中度219.17 km2,占总流失面积34.5%;强度67.78 km2,占总流失面积10.67%;极强度42.68 km2,占总流失面积6.72%;剧烈6.33 km2,占总流失面积1%。同时,近几年随着临安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染负荷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村镇

11、和城市集中区居民生活污染是氨氮的主要贡献来源。特别是近几年临安森林旅游度假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生活污染负荷也快速增加,对周边村镇水体造成严重影响。临安地区生活污水每年向周边环境排放氨氮高达225吨。工业污染行业,包括造纸、化工、印染和木材加工等,其污染物主要包括COD以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工业废水主要受纳水体是南笤溪和天目溪,其中南笤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总量55%左右,对周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目前笤溪上游入青山湖支流水体呈现不同程度污染,特别是锦溪河周边汇流污染负荷较大,其主要断面水质较差,尤其是总氮超标严重(表1),给青山水库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表1 锦溪三眼桥断面2005-2009年季

12、变化平均值指标年份COD(mgL-1)BOD5(mgL-1)NH3-N(mgL-1)TP(mgL-1)TN(mgL-1)200547.18103.431.626.25200625.882.630.297.3220072152.440.174.1820081951.570.202.20200917.3431.030.317.07目前,青山水库水质不容乐观,呈中度富营养化。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在“十一五”期间的长期监测结果,苕溪水专项其中总氮(TN)严重超标(图3),特别是在夏季TN含量超过7mg/L,而化学需氧量(COD)也超过40 mg/L,对下游笤溪水质以及水源地供水安

13、全造成严重影响。 图3 青山湖主要断面水质变化动态(二)存在的问题及“十二五”科技需求1、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笤溪上游污染控制与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方面重点开展了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与工程示范,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些针对性的示范工程,为区域水质改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与笤溪流域污染控制与水环境全面改善的科技支撑需求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无法实现笤溪上游清水产流的目标。“十一五”笤溪上游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笤溪上游清水产流机制尚不清楚,缺乏系统方案 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是削减入河(湖)污染负荷的有效手

14、段,也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笤溪上游污染源及其复杂,加上过去缺乏长期研究,使得目前笤溪上游清水产流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所以无法形成并构建笤溪上游污染负荷削减和水环境改善的综合治理方案。(2) 水源涵养功能修复和养分流失控制技术需要完善笤溪上游森林是笤溪乃至整个太湖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但是由于该地区的农林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人工经济林的面积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笤溪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大大削弱,水土和养分流失面积和强度在不断加大,给周边水体造成严重影响。虽然针对以上问题,过去也做过相关研究,但是,目前缺乏一整套笤溪上游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和水土养分流失控制综合方案,使得清水产流过

15、程无法实现。(3) 村镇复合污染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集成与更新随着笤溪上游城镇化不断发展,人口规模不断积聚,特别是当地森林休闲旅游的高速发展,加上村镇地表径流和面源污染负荷较大,未来村镇污染源将成为笤溪上游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重要环节。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笤溪上游村镇分散式生活污染治理还刚刚起步,缺乏科学有效的实用技术方案,治理效果并不明显,而关于村镇面源污染控制目前还是空白。(4) 典型城镇水体污染治理缺乏有效技术支撑由于该地区农林面源、生活和工业污染源强不断加大,造成周边水体污染严重,特别是如青山湖几个支流水质氮磷超标严重。虽然“十一五”期间国家水专项以及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展了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16、,但是还是停留在清淤、截污等较为初始的技术方法,缺乏有效的综合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河道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构建的集成技术方案,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治理效果,无法实现水体水质持续稳定改善。(5) 城镇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十一五”期间,笤溪上游城镇相继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并开展了尾水深度处理的研究和示范工程,但是其处理效果与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如何在现有的技术方案基础上,采用物化调控和生物强化技术集成措施,在有效削减氮磷、COD等污染负荷的同时,有效去除尾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提升尾水处理效果,并与受纳水体水质进行有效对接,真正实现清水入湖,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17、。2、“十二五”科技需求(国家、地方科技需求)(1)国家需求u 落实国家对水环境保护和科技发展的部署 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是导致我国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我国农业面源中COD、总氮、总磷污染负荷分别占水体污染负荷的43.7%、57.2和76.4%。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太湖、笤溪流域农业和农村污染对水环境影响尤为显著,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是该重大专项的主要研究任务。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

18、合整治工程,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综上所述,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部署和科技发展的规划迫切需要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和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面的技术控制。u 实现笤溪流域水质改善目标的需求苕溪是太湖重要的入湖河流,其污染物的输入与水质好坏对整个太湖流域水质的改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青山湖流域是苕溪流域的源头产流区,是保障太湖水质良好与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前提。所以,开展笤溪上游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对于削减整个笤溪流域入河污染负荷,改善与提升水质和水环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u 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要求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强新农

19、村建设。而由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造成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本课题所采用村镇复合型污水处理集成技术,将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村镇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2)地方科技需求u 实现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15年,全省境内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省控以上断面劣类水质比例控制在5%以内,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比例大于75%。同时,制定实施笤溪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大力推进笤溪流域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和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有效改善水质。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迫切需要对笤溪上游清水

20、产流和污染负荷特征进行研究,开展相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有效削减入河污染负荷。u 保障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要求笤溪是浙江省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特别是笤溪上游,包括青山湖,是临安乃至整个杭州的重要水源地。然而,该区域由于受到长期高居不下的污染负荷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问题依然突出,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15年,县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超过9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超过75%。根据临安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5-2020要求,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率100%;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因此,本子课题开展的笤溪上

21、游清水产流研究将为该地区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u 推进村镇农村连片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浙江省以及杭州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形成了以集镇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环境基础建设。笤溪上游临安市也从实际出发,积极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的活动,并以创建全国优美乡镇为切入点,大力推荐生态村镇建设,确保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工业总产值得到提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地下管网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本子课题的研究也必将为笤溪上游村镇环境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巨大的技术支撑。二、“十一五”课题执行情况(一)“十一五”课题阶段目标

22、与重点任务1、阶段目标“十一五”课题主要围绕项目的流域层次削减污染负荷总体目标,开展苕溪上游乡镇径流污染控制、河道原位修复及入湖污染物拦截技术研究,实施示范工程,营造健康的上游水生态系统,实现通向中游断面污染负荷有效削减的目标。2、重点任务“十一五”期间课题组以苕溪上游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染物拦截、削减和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并实施示范工程,以营造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控制青山水库富营养化,使流向苕溪中游的水质改善。主要任务是完成太湖源旅游观光景点面源污染控制、太湖源不同区位雷竹种植区养分流失综合控制、丘陵型乡镇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河道原位生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尾水“稳定塘湿地”生态净

23、化、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等7大示范工程的研究与示范。3、主要考核指标完成各示范工程的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并达到预期目标。4、研究进展与任务完成情况(1)太湖源旅游观光景点面源污染控制a、技术研究针对“散布式”农家乐饭店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建立管道网络并统一纳入生态净化系统,并进行生活污水氮磷资源再利用与雷竹生产养分需求耦联技术示范。b、工程建设进度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c、工程效果COD去除率全年达到70 %以上,SS去除率全年达到90 %以上,TN、TP除冬季外,其他各季去除率在70 %以上。(2)太湖源不同区位雷竹种植区养分流失综合控制a、技术研究针对雷竹

24、林过量施肥现状,开展雷竹专用肥研制与施用、林地养分管理、高效氮磷拦截植物篱筛选及营建等技术研发,实现雷竹种植区养分优化管理和污染综合控制。b、工程建设进度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c、工程效果雷竹专用肥研制与施用运行效果:研制了雷竹专用肥,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根据林地土壤肥力现状,肥料减量40%(以氮计),雷竹产量保持稳定。人工改造粗放雷竹林的生态拦截效果:氮磷拦截率达80%以上。(3)丘陵型乡镇地表径流污染控制a、技术研究丘陵型乡镇径流传输过程控污的生态净化组合技术。组合技术包括:径流消能设置、滞留塘、重污染径流地下储存库、生态技术净化、缓冲带、营养物质吸附、植被恢复、河道的生态修复等,设在丘陵

25、型乡镇与河道的径流传输通道中。b、工程建设进度该示范工程包括两个部分:森竹园示范工程及宏渡村示范工程。森竹园示范工程已完成施工建设与调试运行,等待验收;宏渡村示范工程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图设计,即将开始施工。c、工程效果暴雨时段示范乡镇COD、SS及氮磷负荷削减30。(4)河道原位生物净化与生态修复a、技术研究在锦溪中游河道内实施原位生物净化及生态修复工程,削减河流农业面源与工业点源污染负荷,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升景观功能。主要技术包括:抛石基底改造技术,“蛇形”蜿蜒河道重构技术,深潭浅滩净化技术,植被漫流净化技术,防侵蚀沙洲技术,生物飘带技术,点源污水原位截污净化技术。b、工程建设进度

26、该工程已立项,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图设计,正进行工程招投标,即将开始施工。c、工程效果消减示范区段的COD、SS及氮磷负荷20,恢复锦溪的生态及景观功能。(5)污水处理厂尾水“稳定塘湿地”生态净化a、技术研究在锦溪下游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周边滩地建设处理能力为3000吨/日规模的尾水“稳定塘-湿地”生态净化工程,并最终建成6万吨/日尾水高效植物生态治理示范区。主要技术包括:物理-生物脱毒技术、陆生植物浮岛技术、表面流生态湿地技术和潜流湿地技术进行高度集成,形成生态工程技术体系,有效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氮磷。采用强化的自然净化原理,以重力流和太阳能为驱动力,不使用化学试剂,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环保

27、技术。b、工程建设进度已完成3000吨/日的尾水“稳定塘湿地”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正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并已进入实施阶段。该技术将应用于6万吨/日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前期环评工作,正在浙江省发改委立项中。c、工程效果二级污水处理厂尾水经过生态净化后,COD与氮磷负荷削减30。(6)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a、主要技术苕溪上游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示范工程的主要技术包括:河道基底改造技术,生态拦水坝技术,植被缓冲带技术,侵蚀面的沙洲场防侵蚀技术,深潭-浅滩塘与洼地组合净化技术,沉水植物恢复技术。这些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对河道无硬性改造,基本借

28、助河道的现有地势地貌、水流特征,采取合适的生态化措施,无浆砌水泥,措施实施后,可以起到丰富河流水流流态,曝气增氧,形成生物膜发生净化,在岸边起稳固化和生态拦截的作用,在河流内部能够促淤沉沙,方便日后清挖,而不往下游输送过多泥沙和污染物,同时兼顾景观美化和生物多样性改善,总体上起到了多重功能。b、工程建设进度该工程已立项,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图设计,正在施工中。c、工程效果预期完成时间:2011年3月预期工程效果:示范河段向下游输送的泥沙颗粒物减少35,氮磷负荷削减10。(7)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工程a、主要技术可检查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技术:采用户用容器分类收集生物可降解垃圾,并通过上门收集,

29、实现分类效果检查;生物可降解垃圾就地厌氧-好氧复合转化技术: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剩余垃圾可贮存性,结合垃圾回收与就地处理减量,大幅度地降低垃圾集中处理的运输成本。b、工程建设进度目前该项目处于一定范围垃圾收集试验阶段,待技术成熟后进一步扩大垃圾处理范围。c、工程效果预期完成时间:2011年3月预期工程效果: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削减集中处理的运输成本,改善集中处理(焚烧)的物料条件。(二)“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1、突破的关键技术、形成的示范工程及标志性成果(1)太湖源旅游观光景点面源污染控制a、关键技术:分散式农家乐型生活污水厌氧间歇性曝气好氧集中处理和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尾水养分再利用与雷

30、竹营养需求耦联技术。b、示范工程:太湖源旅游观光景点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c、标志性成果:针对“散布式”农家乐饭店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建立管道网络并统一纳入生态净化系统,并进行生活污水氮磷资源再利用与雷竹生产养分需求耦联技术示范。(2)太湖源不同区位雷竹种植区养分流失综合控制a、关键技术:雷竹专用肥研制、施用和林地养分优化管理技术;高效氮磷拦截植物筛选和生态篱营建技术。b、示范工程:太湖源不同区位雷竹种植区养分流失综合控制示范工程。c、标志性成果:针对雷竹林过量施肥现状,开展雷竹专用肥研制与施用、林地养分管理、高效氮磷拦截植物篱筛选及营建等技术研发,实现雷竹种植区养分优化管理和污染综合控制。(3

31、)丘陵型乡镇地表径流污染控制a、关键技术:植草沟技术;低位绿地技术;透水地面技术;生态稳定塘技术;控污型岸边带系统;暴雨径流储存净化技术;净化池技术;山体护坡技术。b、示范工程:丘陵型乡镇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c、标志性成果:研究完成丘陵型乡镇径流传输过程控污的生态净化组合技术。组合技术包括:径流消能设置、滞留塘、重污染径流地下储存库、生态技术净化、缓冲带、营养物质吸附、植被恢复、河道的生态修复等。(4)河道原位生物净化与生态修复a、关键技术:强化在线接触氧化技术;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重构技术;沿岸重污染点源旁路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净化技术。b、示范工程:河道原位生物净化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c

32、、标志性成果:针对工农业点、面源污染,特别是N、P污染严重的锦溪中下游河道,因地制宜地研发河道内污染物原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5)污水处理厂尾水“稳定塘湿地”生态净化a、关键技术:将物理-生物脱毒技术、陆生植物浮岛技术、表面流生态湿地技术和潜流湿地技术进行高度集成,形成了成套的生态工程技术体系。b、示范工程:污水处理厂尾水“稳定塘湿地”生态净化示范工程。c、标志性成果:该技术工艺采用强化的自然净化原理,以重力流和太阳能为驱动力,不使用化学试剂,是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环保技术。氮、磷去除率达50%以上。(6)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a、关键技术:河口区营养物持留生态技术;水库滨岸带的物理生态修

33、复技术。b、示范工程: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示范工程。c、标志性成果:利用河口区的面积,构建湿地缓冲区,使泥沙沉积,进行营养物质生态拦截,并在水库滨岸带实施生态修复使之稳定化,为健康河流生态系统构建和青山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提供保障。(7)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工程a、关键技术可检查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技术:采用户用容器分类收集生物可降解垃圾,并通过上门收集,实现分类效果检查;生物可降解垃圾就地厌氧-好氧复合转化技术: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剩余垃圾可贮存性,结合垃圾回收与就地处理减量,大幅度地降低垃圾集中处理的运输成本。b、示范工程:在临安市太湖源镇临目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c、标志

34、性成果: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村庄就地处理,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削减集中处理的运输成本,改善集中处理(焚烧)的物料条件。2、研究成果在国家或地方重大工程的应用情况苕溪水专项子课题(苕溪上游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与示范,编号:2008ZX07101-006-08)为2008年启动课题,其中摸索成熟的技术已经在2009年启动的北运河水专项课题(北运河水系中游段生态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编号:2009ZX07209-005)中进行了推广应用。这些技术包括:蜿蜒河道技术、深潭-浅滩技术、水下潜体技术、河岸稳定化技术等。3、课题实施对水环境改善的支撑作用(1)我国河流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改善,将有助于进

35、一步提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我国对环境质量安全的重视,可以预见,河流污染控制、治理及水生态健康构建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本子课题研究成果,建立河流健康水生态系统前景十分广阔。(2)对于“十一五”的关键关键技术,子课题组已经做了相当多的从理论到实践方面的探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的基础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解决了不少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子课题组对这些技术进行系统的集成优化,并在本子课题中加以应用并作进一步完善,达到预期研究目标,进而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河流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体系,为我国相关河流水体的综合整治提供技术上的借鉴和应用。(3)本子课题中所提出的一些关键技

36、术,如丘陵型乡镇径流传输过程控污的生态净化技术、河道内污染物原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稳定塘湿地生态净化及山林净化技术、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技术等,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对全国同类河流近自然生态的治理和修复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三、课题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及预期成果(一)课题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6)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7)胡锦涛总书记在“200

37、6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9)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10)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实施方案;(12)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1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14)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1年工作要点及工作计划安排;(15)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编制的批复(国函200845号);(16)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38、总体方案;(17)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浙政发200884号);(18)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二)课题目标1、总体目标针对苕溪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区遭受破坏、清水产流功能日渐脆弱、农林复合型污染严重、入湖河道水质恶化等问题,以青山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清水产流机制及其主控因素、农林复合型水污染形成机制及生态工程控制原理等科学问题入手,攻克一批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关键技术,构建我国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有效减排入湖污染负荷,提高湖泊水环境质量,并形成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动态评估及监管体系,建立我国典型流域

39、综合保护与支撑技术研究基地和自主创新平台,为全面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2、“十二五”阶段目标针对青山湖流域水源涵养区遭受破坏、农林复合型乡镇污染突出的问题,以入湖水质改善为目标,在“十一五”研究示范基础上,从流域产汇流、泥沙下泄、污染源及排放强度等调查分析入手,构建基于GIS的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动态评价系统;制定农林复合型污染系统控制方案;重点攻克林地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控制、农林复合型村镇污染控制、汇流水体的清水养护、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与养分综合利用等成套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初步构建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选择流域重点区域进行规模化示范,完成水源

40、涵养及水土流失控制、村镇地表径流污染综合控制与净化、河流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等4个示范工程的建设,形成青山湖流域综合保护与支撑技术研究基地,开展技术推广应用,明显改善青山湖水质。3、对流域水质改善目标的支撑作用整个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目标是开展大型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水污染与蓝藻水华治理技术研发、工程示范与总体方案研究。采用以综合的控源治河为主要对策,修复流域水源涵养林、湖荡水网、沿湖缓冲带与湖滨带生态自然体系为长期基本措施,以湖内控藻、调水引流及有毒有害污染底泥疏浚为配套措施,以依法治湖与强化管理作为太湖水污染治理的有效保证的治太技术路线,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选择

41、示范区开展规模技术研究,以点带面,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至2020年,太湖示范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太湖水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取得明显成果。苕溪是太湖重要的入湖河流,其污染物的输入与水质好坏对整个太湖流域水质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青山湖流域是苕溪的源头产流区,是保障太湖水质良好与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前提。本课题调研评估青山湖流域的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现状,攻克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成套技术,制定农林复合型乡镇污染系统控制方案,开展规模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编制苕溪上游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及青山湖综合保护技术方案,开展水源涵养及水土流失控制、村镇地表径流污染综合控制与净化、河流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

42、、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等4个示范工程的建设。到“十二五”末期,确保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提高5%,水土流失减少10%;示范区COD、N、P削减15%,交界水质断面稳定达标,初步实现苕溪上游的清水产流。(三)技术路线1、课题三阶段实施的技术路线图2、“十二五”技术路线(四)任务设置1、主要任务及任务整体设计思路根据苕溪上游水源涵养与污染物类型及负荷特征,结合系统全面的现场调研,对径流区水量平衡进行估算,计算与分析水土流失、村镇污染、农田径流、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等的污染情况,进行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和入湖量估算,对流域清水产流的破坏原因进行诊断与源解析,攻克农林复合型乡镇污染控制系统技术,应用清水产流功能

43、修复新理念,分别提出清水产流区、污染物净化与清水养护区、城市集中式污染控制区和湖滨入湖区的修复措施;通过技术的系统集成与优化,建设规模化示范区,构建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形成青山湖流域综合保护与支撑技术研究基地。本子课题将在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构建、成套技术的规模化示范与推广应用以及青山湖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技术体系构建及监控能力建设等3个方面展开研究与示范。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将重点开展林地水源涵养和保水空间优化、经济林与人工林地水土流失控制与林地排水污染物生态拦截等成套技术集成,提出林地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开展村落分散式污水净

44、化、镇域面源污染控制、农林复合型村镇污染生态拦截等成套技术集成,形成农林复合型村镇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开发植物根孔促渗与原位养分拦截、污染河道复合功能生态网填料原位净化、水体生物巢原位净化、湖滨带生态拦截与净化等关键技术,创建汇流水体的清水养护技术体系;开展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升级改造工艺、稳定塘生态深度处理、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微污染水质净化廊道构建等技术集成,构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与养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最后经过各系统集成,构建以清水产流区、污染物净化与清水养护区、城市集中式污染控制区和湖滨入湖区为4个关键环节的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体系规

45、模化示范与推广应用方面将针对苕溪上游水源涵养与污染特征,开展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功能修复技术的规模化示范,重点在临安市建设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控制、农林复合型乡镇面源污染控制与径流传输过程拦截控污、上游污染水体物化调控与生物操纵协同净化、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及养分综合利用等4个示范区,并在苕溪上游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技术规范与标准。青山湖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技术体系构建及监控能力建设方面将基于苕溪上游地表径流与泥沙下泄分析及流域污染调查,构建地表水-地下水系统耦合水量水质模拟技术,定量评估流域水土流失与污染排放现状及特征;构建流域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指标体系,开发水源涵养与

46、清水产流动态评价技术,对流域清水产流的破坏原因进行诊断与源解析,识别清水产流主控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苕溪上游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动态评估系统平台,建立青山湖蓝藻水华动态监测及预警的分子检测体系,提出苕溪上游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进行苕溪上游综合整治对策和乡镇社会经济结构优化研究及工农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模式研究,同时开展库岸缓冲区建设管理方案和库内环境整治管理对策研究,最终形成青山湖流域综合保护与支撑技术研究基地。子课题2重点任务分解如下: 任务1:林地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综合集成及示范 任务2:农林复合型村镇污染综合控制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任务3:汇流水体的清水养护技术及示范 任务4

47、: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综合技术构建及示范 任务5:青山湖水源涵养与清水产流技术体系构建及监控能力建设2、与“十一五”相关内容的衔接关系“十一五”期间“太湖流域苕溪农业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课题设置子课题“苕溪上游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与示范”(子课题8)。该子课题以苕溪上游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太湖源旅游观光景点面源污染控制、太湖源不同区位雷竹种植区养分流失综合控制、丘陵型乡镇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河道原位生物净化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尾水“稳定塘湿地”生态净化、河口与滨岸带营养物质生态拦截、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等7大示范工程的研究与示范。“十一五”期间通过该子课题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