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806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引 言2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2(一)文学类课程为主2(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弊端3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3(一)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3(二)任务型教学方法4(三)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特点5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设置6(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电影课程设置6(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图片课程设置6四、教学设置中的文化渗入7(一)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8(三)汉语文化教学的手段8(四)汉英文化的对比9结论10主要参考文献1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跟一些传统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型和发展,离不开作为横断科学、工具学科

2、的数学;此外,它跟一些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科学、通讯工程科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也有着密切关联。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目前外国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已不限于为入中国大学作语言准备;有许多学生来华前就已学过汉语,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学制、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上都应考虑各种不同的要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各种衡量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背景,以及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

3、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教学现状 教育模式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引 言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从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文学类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其课时数受到很大的挤压,往往是在前者课时的基础上减半进行,有的甚至更少。如武汉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总课时量为180,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为432课时;湖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

4、计划中,文学类课程时数不仅较汉语言专业少了近一半,而且将文学类课程放入三十几门限选课中,只要修满28分学分即可,而文学类课程的总学分为19,共271个课时。 谢群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文教资料2010年第30期一、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一)文学类课程为主文学课程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早最主要的语言文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是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写作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目前的文学课程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对有限,以及文学学科自身固有的特点(如历史跨度大,知识点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等等),文学经典渐渐失去学生的关注。文学类课程教学面临不小的挑战。(二)对外汉语

5、教学中的弊端文学类课程为主的教学特点导致教学内容庞杂,学生接受流于表面。这一课程贯穿上下五千年,横贯中西,时间空间跨度大且涉及到了文献学、文化学、哲学、美学、史学等多种学科。教师既要把这些内容融汇在几节课中向学生输出,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授课内容和课程设计较为简单,重点作品的阅读与分析量上也明显欠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直觉感知能力。尤其是对外汉语专业,课时量比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少,课堂教学内容一多,学生就很吃力,如果减少的话,教学任务又完不成。教师在检查教学效果时往往发现,学生对很多的文学知识和经典一知半解。 谢群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文教资料2010年第30期

6、 偏于“教”而少于“学”,启发讨论环节不够,尤其是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以古代汉语为语言载体的文学形式,现代大学生对此并不熟悉,独立学院的本专业学生古汉语阅读水平尤其有限。即使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古代汉语也熟悉不够。因此在对文本缺乏足够阅读和掌握的情况下,谈不上师生的对话和主题的探讨。大量的课堂时间放在翻译字句上,教学只能侧重于教导而疏于启学。我在课堂讨论的几次实践中,就发生过学生沉默不语的冷场局面,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作品不熟悉,对研究方法不了解。 薛毅,王丽。文学教育的悲哀。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二、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一)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中国

7、早先的教育方法的弊病较为明显,所教授的内容与过程由教师全程掌控,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热情有限,学习效果难以及时呈现。学生学习的很枯燥,教师教的也累。学生只是学习了部分的语法以及相对应的格式化的表达方式,一旦真正的要进行交流时就会手足无措,其语言真正的运用能力非常有限。(二)任务型教学方法知名的教育工作者Willis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指出了任务教学的三个步骤: (1)任务前阶段。(2)任务中阶段。 (3)任务实施后的阶段。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2006,(1)。第一个阶段是为今后打基础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相互交流实践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二阶段完成

8、后的查漏补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三个过程互为犄角,缺一不可。第二阶段是整个教学的重心所在。第一阶段是构建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对前两个步骤的总结与归纳,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学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的教育工作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学生这个内因能够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够让他们学到真才实学。我们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端倪,那些积极主动的回答教师的问题,对教学工作配合度较高的学生通常言语表达能力很强,其原因有下列几条: 第一,任务型教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以此为起点来建构教学,学

9、生的所作所为均有明确的规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大脑思维非常活跃,不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语言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运用语言。 第二,由于设计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衔接有连贯性,学生是被自然而然地引导到下一个任务中去的。 第三,小组合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第四,注重任务完成的结果,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

10、习的动力。(三)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特点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我们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多管齐下的教学形式。每一篇的课文都需要我们去苦心经营,通过小四的课堂实践,我意识到了课堂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就其中几篇课文来简略谈谈。第一篇课文:我们的学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实际学校情况自己动手画出课文所描述的校园;第二篇课文我们班来了新同学,结合小四新学期来了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三篇课文跟老师学中文,结合他们每天上中

11、文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四篇课文你为什么不试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话剧表演。每一篇文章经过不通的方式去处理,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能够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该认真地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尽量创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把他们的生活拉进课文,用汉语演绎他们的生活,让汉语播撒在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汉语语法的枯燥难懂使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淡化了语法教学。但是从一些词汇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语法本身有她的趣味性。如:类似“开关”、“忘记”、“国家”等偏义词,“开”是“OPEN”,“关”是“CLOSE”,“开关”

12、是什么意思呢?我反复地按着教室里日关灯的按钮以提醒学生,终于他们意识到了是“SWITCH”,“开”和“关”都是动词,而组成“开关”时却转化为名词“SWITCH”。“IT IS VERY INSTERESTING!”学生惊呼道。于是顺水推舟,把刚学习的新词“忘”扩展到“记”再用类似的方法解释了“忘记”。学生凝神谛听,意识到仿佛每个汉字里都暗藏着无限玄机。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词语解剖分析到具体的每一个语素,汉字的活力便一次次的彰显并感召着学生们。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设置(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电影课程设置电影本身具有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特点,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为

13、一体。电影中语言密集程度高,交际环境真实自然,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电影欣赏课程的设置可以促进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感知。 选取电影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电影的时段问题。笔者认为,以中国影坛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现当代题材的电影作品为教学资源,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及百态的人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填补词汇和语法的空白,让学生的汉语说得更地道。 在电影的类型上,各种风格的电影都要适当选取,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文化价值和代表性。中国电影,作为中国语言、文化、艺术的共同载体,吸引了众多外国影迷。视听法教

14、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实践作用又被广泛关注,所以通过观看中国电影来学习汉语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电影本身具有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特点,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电影中语言密集程度高,交际环境真实自然,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列出的电影在内容和艺术思想上都称得上中国电影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优秀教材。(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图片课程设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单一感知觉器官单独作用的效果远远不如多感知觉器官的综合运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技术手段,来开展

15、词语的教学与检测。我们以图片为例。词语教学中,我们常用图片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词义并进行效果检测。一幅图片已经赋予了词语意义以一定的外在形式,当然这种外在形式只是形似或神似,只是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线索,并不能直接诠释该词语,这就需要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经验和原有知识框架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去主动分析并验证,这就有了较大的张力。学生可以说出与图片含义相关的许多词语,正是这不尽相同的意义建构,可以让学生共享每一位学习者的思维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建构意义的形成,还有利于建构意义的保持。四、教学设置中的文化渗入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上来看,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

16、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发展必然会在语言使用中留下痕迹。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范围上。语言也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使用者人类,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所以说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制约,又互相依赖、又互相推动发展的关系。所以说,如果脱离了文化,深入的语言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进行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正确的文化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跨文化文际的能力。因此,文化教学的原则应以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对比为基础,来解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因难和障碍。但由于习俗文化与观念文化一般会随着

17、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动,因此在文化教学中除了以民族共同的文化为主外,还必须反映出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否则不利于培养正确的语言交际能力。出现教授的情况与现实脱节,导致留学生理解混乱。(一)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汉语文化教学内容包括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专门文化知识等三方面内容。文化背景知识提供有关汉语的基本情况,如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一般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中,它通常先以母语立项简介,再与课文内容结合教学。 语言文化因素包括隐含在语构,语义,和语用等三系统中的民族心理个性和思维方式。在初级阶段中,它通常与汉字,词汇,语法,与语用教学相结合,可以收到事

18、半功倍的效果。专门文化知识的教学提供较深层文化底蕰,培养高层次的交际能力,是高级或专修阶段的课程。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法上,首先要注意三点:一是先用母语阐释,再转用目的语注释的方法。二是先开始语言文化因素和基本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再提升到专门文化知识的讲授。三是先直接阐述文化知识,进而再与语言结构,功能,和意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循序渐进,由简如繁。通过项目练习,揭示文化内涵,最后将文化知识转化成交际技能。 (三)汉语文化教学的手段在文化教学中引入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文化理解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式。它包括PPT制作、播放电影、音乐、动画,等等。例如利用P

19、PT技术编制课程,使视觉画面更加生动和更加饱满。插入大量来自网上或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和自己制作的图表、地图、古代书法绘画等,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于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哲学”这些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可以采用形象设计的手法,借助三维动画设计,使页面更加形象,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播放电影也是良好的文化教学手段之一。电影可以营造与学习母语相似的环境,影片中所表现的社会本身又有着文化、现实生活的内涵,可以提供后续的活动内容,使学习者更自然地接近目标文化。 文化决定语言,也影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说:“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

20、是两件不同的事,但它们又相互依存。在学习中,两者缺一不可。”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也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不仅生成语言的特殊语义部分,而且对语言的构词构句模式也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或者说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如果教材不反映目的语文化,那不是好教材,学生如果不学习目的语文化,同样学不好目的语。(四)汉英文化的对比汉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文化塑造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对某些事物的特定看法,反映这些事物的词语在中国人的心理上会产生特定的联想。如“狗”在某些语境中对中国人来说是可憎的动物,人们用它作比喻,于是产生特定的心理联想,与狗有关的

21、词和成语常常含有贬义,含“狗”的词语有“走狗”、“狗腿子”、“看门狗”、“狗咬狗”何干俊: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及教材建设等,含狗的成语有“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屁不通”、“狗血喷头”、“鸡鸣狗盗”等,还有与狗有关的俗语,同样含有贬义,“痛打落水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眼看人低”等等。可是,在英美国家人心目中狗是可爱的动物,所以有关狗的成语有不少是褒义的。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宗法等级的观念影响至深,表现在汉语上就是具有庞大而丰富的亲属关系的称谓词语。在言语交际中,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份的严格区别。例如,在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区别甚严,不可含糊,伯父和叔父属于

22、旁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而且同姓,舅父指母亲的兄弟,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姑父、姨父属于姻亲,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具有婚姻的亲属关系,而英语用uncles统称。与此类似的还有汉语有伯母、婶母、舅妈、姑妈、姨妈,在英语中也没有外延相同的对应词,而用aunts统称。又比如汉语中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区别一目了然,可以立刻分辨出性别和大小。表兄指舅父、姨妈、姑妈的儿子,比自己年长,表弟指舅父、姨妈、姑妈的儿子,比自己年幼,表姐指舅父、姨妈、姑妈的女儿,比自己年长,表妹指舅父、姨妈、姑妈的女儿,比自己年幼。而在英语中用cousins统称。结论 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23、,文化教学应该始终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要搞好文化教学,必须深入研究汉语文化本身的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特点,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和汉语本体研究者应该一起努力,找出更多科学的、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文化汇教学方法,以提高文化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文化,凸显文化教学的桥梁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1周凤玲.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2李双梅.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育发展与研究.3刘洁莲.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技巧.教育论丛.4徐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5孙冬梅.对

24、外汉语词汇教学简述.语言教学研究.6刘月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天府新论,2009.7 朱德熙 在纪念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第3期8张旺熹 对外汉语教学的几项基础研究工作,世界汉语教学1996,第2期9 赵金铭 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第4期10 李忆民 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11 崔淑慧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2 陈玮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南京社会科学,2002,(2)13 黑琨,王凤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14 高立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南京社会科学,20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