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叛逆心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2820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青少叛逆心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青少叛逆心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青少叛逆心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青少叛逆心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青少叛逆心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青少叛逆心理毕业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青少年叛逆心理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青少年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为此,进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助其健康成长便是于必然。关键词:青少年、叛逆心理、成长、教育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迄今为止,逆反心理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概念描述。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此作如此定义:“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另有人定义

2、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价而表现出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对抗行为。”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必须把握: 第一,逆反心理不等于逆反行为。逆反心理虽然可能与一定行为相联系,但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应起来。第二,逆反的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心理学界将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目的是想确保行动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对个人来说越重要,则心理上的抗拒越大。也就是说,当个人发现外界压力或无视其自我时,为了保护或突出自我,产生了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与阻碍他自我的外界作对的心理行为,并在内心筑起一道“防感染层”。 所以,应该说一定独立意向的盲目性和突出自

3、我是逆反心理的两个本质特征。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一般原因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主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非凡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2、1、1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定、分析功能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非凡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把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把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

4、1、2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教师、家长及专职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们,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2、1、3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一些教师不认真探

5、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2、1、4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

6、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青少年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筝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2、1、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

7、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三、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通过前面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实质、活动和机制以及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3、1 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

8、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功能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非凡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青少年。进而就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3、2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

9、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和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心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假如教育者能在感情上和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和背离,那么,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3 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

10、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功能。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非凡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3、4 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新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经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拟,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新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

11、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起到预防、消除逆反心理的功能。 3、5 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和成功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他们认为: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布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装载成功之船的海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可能性则是极有可能的,也就是说,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处理得当,则会把青少年从罪恶的鸿沟中拉回来,反之,则会是青少年坠入犯罪的深渊。

12、我国闻名的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建议: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熟悉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即使表面顺从了,但是,逆反心理的祸根将扎得更深;那么,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四、参考文献1 甘剑梅: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 J . 思想理论教育,2005(5) ,4347. 2 张骑: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透视与教育 J .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8),98-100,109. 3 张骑: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透视与教育 J .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8),98-100,109. 4 甘剑梅: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J . 思想理论教育,2005(5) ,43 - 47. 5 何小霞:剖析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J .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8(8),143-144. 6 甘剑梅: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 J . 思想理论教育,2005(5) ,43 -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