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濮凹陷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论证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原 油 田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项 目 名 称: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编 写 人: _ 卢双舫_ 负 责 单 位: 东北石油大学 二一二年三月九日一、项目立项依据与目的意义1.立项依据东濮凹陷地处环渤海湾断陷盆地的西南缘,横跨河南、山东两省,主要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及兰考五县,面积约5400km2。盆地东部为鲁西隆起,西部为内黄隆起,北部为莘县凹陷,南部是兰考凸起,是一个呈北北东向、南宽北窄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盆地。目前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三轮资源评价结果显示东濮凹陷常规石油资源12.37亿吨,探明储量约5.6亿吨。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有泥岩裂缝油井发现,
2、如1976年东淮凹陷文6井首次在3132.03136.5m见褐色油浸泥岩3.5m/2层,同年文1井在2473.3m井壁取芯见绿色油斑泥岩,证明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含油。此后在文14及文19等井见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1978年5月对文19井2849.52852.0m井段灰质页岩与相邻砂岩油层合试,获工业油气流。目前东濮凹陷已在文留、淮城、卫城、胡状、庆祖、刘庄等地区发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截止2003年底,东淮凹陷共有70口井泥岩裂缝见油显示,6口井测试或试油,主要分布在文留地区。东濮凹陷展现出良好的泥页岩油勘探前景。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迫使石油勘探家不得不探索油气
3、勘探的新领域,这使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重要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页岩油气在北美的成功勘探、开发自然就引起了油田领导对这一目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因为如此,国土资源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有关油田正在组织开展全国、全探区或矿权区包括海相、陆相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的战略研究工作。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可以说正处于页岩油气大发展的前夜。中原油田各级领导也十分关注这一领域,尤其是已有较多显示的东濮凹陷泥页岩油潜力。但评价过程中,地质和地球化学家普遍感觉到缺少指导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这是因为,泥页岩作为生成油气的源岩,虽然
4、没有人怀疑其中残留蕴含着海量的油气资源,而且,应用现有的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人们不难计算出泥页岩中有机质生排烃之后残存的油气总量(卢双舫等,2008)。但是,受沉积环境、矿物组成及其中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排烃效率的影响,泥页岩中的含油气量有着明显的差别。加上泥页岩致密、低孔、尤其是低渗的本质,决定了其中油气较常规储层中的油气更难以开采。那么,泥页岩中所赋存的海量油气中,哪部分油气是近期可以、或经过努力可以有效开采出来,哪些是有待未来技术进一步突破后有望开采出来,而哪些可能是永远难以有效开采出来的呢?也就是说,对泥页岩油气而言,我们需要知道的不仅仅是其中赋存的油气资源总量,更迫切需要知道
5、的是其中不同富集程度的油气资源量!这就需要有一套分级评价标准来指导页岩油气资源的分级评价工作。理论上讲,页岩油气资源的分级应该基于2方面来进行:一是其富集的程度;二是其是否(经济)可采。不难理解,其他条件相近时,富集程度越高,被有效开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富集是(经济)可采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由于油气的(经济)可采性还与技术和油价有关,因此,泥质岩中油气的富集性是其资源分级评价的第一考察要素。前一问题主要与页岩中的有机非均质性有关,只有高丰度的有机质聚集才有可能形成富集状态的页岩油气,主要分析源岩的TOC、“A”、S1、KTI等参数对页岩含油气性的影响;后一问题主要与页岩的无机非均质性有关,即
6、主要受控于脆性矿物与粘土矿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微观非均质性)以及页岩层系中砂质薄夹层、互层的发育情况(宏观非均质性),主要研究页岩的储集特征和储集物性。因此,本项研究以“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为题申请立项,依据前面的分析,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的理论问题:1)页岩油气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2)页岩中有机非均质性(含油性)的评价技术;3)页岩无机非均质性的评价技术。在此基础上,回答2方面的实际问题:1)靶区不同级别的页岩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2)靶区页岩油气的有利探区。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本项研究所涉及的三方面的理论问题(即1)页岩油气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2)页岩中有机非均
7、质性的评价技术;3)页岩无机非均质性的评价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趋势如下:世界上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油气的北美地区关于页岩油气具有富集、可采性的基本标准是有机质丰度较高(TOC2%)、成熟度较高、一般有机质类型较好,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粘土矿物含量较低),并没有见到有关分级评价标准及其提出依据的报道。关于非均质性,除了在常规烃源岩评价中借助测井资料、利用logR技术评价TOC的剖面变化之外,并没有见到评价页岩有机非均质性和无机非均质性的技术。其重要原因在于,目前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油气的北美地区基本是在相对比较均匀的海相地层中,其相变小,均质性较强,利用有限的钻井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基本可以确定
8、页岩油气的有利发育区。国内虽然有一些学者(张金川等,2011;程克明等,2009;李延军等,2011)尝试提出过页岩气的资源的选区评价分级标准,但因为缺少分级依据,同时更主要是一个选区标准、有些参数难以在资源评价的早期获取而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应用。关于页岩油,迄今并没见到有关的文献或研究报告报道。在我国陆相盆地,尤其是东部的断陷盆地,许多学者都已经认识到,由于相变快、泥页岩有机、无机非均质性强,对其中页岩油气的富集程度及脆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试图通过实验室分析资料来揭示其非均质性变化。但由于取样及经费的限制,难以全面描述其非均质性变化。利用资料丰富、分辨率高的测井资料评价源岩的非均质性
9、也见于计算TOC。而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价页岩含油气性(氯仿沥青“A”,热解烃S1)、粘土矿物的含量、物性等工作也许有学者正在探讨,但尚未见报道。卢双舫等(2011)近期依据页岩含油性TOC关系的三阶段性,将页岩油气分为分散(无效)资源、低效资源、富集资源可能是一种确定分级评价标准的可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页岩油气的可采性。有了分级评价标准及有机、无机非均质性的评价技术,不难利用体积法来定量评价不同级别的页岩油气的资源量。此外,在常规油气资源评价中应用的类比法、统计法,也可以被结合进来探讨应用的可能性。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关键(一)主要研究内容泥页岩油气藏成因机制及富集成藏的制
10、约因素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决定了泥页岩油气资源潜力不能照搬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的流程和方法,需要探索适合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标准和技术手段。本次研究靶区为中原油田探区的东濮凹陷沙一段、沙三段、沙四段,以东濮凹陷北部为主。1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筛选1)体积法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计算公式为:Q油=ShA,其中Q油为页岩油资源量,h为页岩有效厚度,S为面积,为页岩密度,A为氯仿沥青“A”含量,一般需要作轻烃补偿校正。对于页岩气,计算公式为:Q总=Q吸附+Q游离+Q溶解,在前面技术研究现状中已经叙述,页岩气主要由吸附气和游离气构成,而游离气可以根据含气饱和度和孔隙度等计算获得。由于页岩有机
11、非均质性及受取样数目和分析经费的限制,实验测得的A、TOC对于完整刻画页岩有机非均质性是远远不够的。而测井数据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且对上述地化参数也有一定的响应。因此,本项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建立测井评价页岩有机非均质性模型。页岩的有效开采还与页岩的可压裂性有重要关系,页岩的可压裂性与矿物的组成有重要关系,因此,本项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建立测井评价页岩无机非均质性模型。2)类比法类比法可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因此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评价方法,包括规模(面积、体积)类比法、聚集条件类比法、综合类比法等。该方法需要有一个成功勘探开发区块做刻度区,从目前情况来看,只能以成功勘探开发的北美页岩气区块为刻度区。
12、国内有关的勘探和评价获得突破后,另选成功区作为参照区。具体首先要确定刻度区评价参数,如TOC、成熟度、类型、厚度、埋深等;其次根据各参数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对刻度区和评价区进行综合评价参数确定;最后依据刻度区资源量/可采储量丰度和综合评价参数对评价区资源潜力进行评价。3)统计法统计法是西方石油公司进行油气经济评价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统计法是根据体系自身已经确知的变化规律,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去推测未来的变化过程。统计法各种模型所涉及的参数非常少,参数取值主观影响小,评价结果比较可靠。计算原理比较简单,它是根据油气田历年储量、产量或已发现油气藏的时间规模序列,按照某种变化趋势或假设油气藏规模
13、服从某一种分布,然后进行油气资源量预测。但统计法存在以下不足:参与计算参数过于简单,而且与地质分析缺乏明显的联系;某些参与计算的参数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一般适用于成熟或较成熟勘探地区的中、后期评价阶段,主要原因是受评价对象勘探成果资料的制约。统计法包括蒙特卡罗法、油气藏规模概率法、油气藏规模序列法、发现过程法(时间发现率、单位进尺发现率)、锚链法及地质锚链法等。4)综合分析法-福斯潘模型(FORSPAN)福斯潘模型(FORSPAN)法是USGS在1999年为连续型油气藏资源评价而提出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以连续型油气藏的每一个含油气单元为对象进行资源评价,即假设每个单元都有油气生产能力,但各单
14、元间含油气性(包括经济性)可以相差很大,以概率形式对每个单元的资源潜力做出预测。以往也用体积法对连续型油气藏资源潜力作过评价。在体积法中,原始资源量估算常用的参数主要是一些基本地质参数(如面积、厚度、孔隙度等),这些参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各单元间关系密切、缺乏独立性。因此,参数选取及标准确定较困难。福斯潘(FORSPAN)法建立在已有开发数据基础上。估算结果为未开发原始资源量。因此。该方法适合于已开发单元的剩余资源潜力预测。已有的钻井资料主要用于储层参数(如厚度、含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的综合模拟、权重系数的确定、最终储量和采收率的估算。如果缺乏足够的钻井和生产数据,评价也可依赖各参数的
15、类比取值。目前的勘探程度较高探区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分级评价,看来应该以体积法为主。2泥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研究利用实际资料统计法确定页岩油气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具体做法如下:充分利用中原油田数十年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地球化学资料,系统探索、发掘总有机碳(TOC)、热解烃(S1)、氯仿沥青“A”、有机质成熟度(Ro)、有机质类型、无机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探索残油量、残气量与各种地化指标及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利用有关曲线的拐点,确定页岩油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初步计划将页岩油资源分为富集资源(I级)、低效资源(II级)、分散资源(III级)三级。页岩气的分级评价标准可参考上述分界点,加上
16、考虑成熟度来界定。3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分级评价研究1)页岩有机非均质性(TOC、S1、“A”)的实验分析评价及测井评价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评价研究依据实验室分析数据,评价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及其变化泥页岩TOC非均质性评价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为埃克森(Exxon)和埃索(Esso)公司研究的logR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诸多问题,如需要确定成熟度参数(LOM)和有机碳含量背景值(TOC),需人为确定基线值,并且计算logR过程中预先给定叠合系数(0.02)。本次研究从模型的便捷性、客观性、适应性角度出发,对该项技术进行改进,并将密度参数纳入模型,使得logR计算TOC技术更加完善。对
17、于丰度评价具体内容如下:a选取标准井,密集取样,进行TOC检测;b根据logR模型的不足之处,考虑多元测井参数,改进模型,利用标准井实测TOC数据确定模型参数;c利用未参入建模井数据对模型检验,应用于研究区其他井,进行有机质丰度纵向非均值性刻画。泥页岩含油性非均质性评价受到取心样品数量限制,对泥页岩层系含油气性,连续性评价受到限制。本次研究尝试将测井评价烃源岩方法引入到泥页岩含油、气性评价当中。根据机理分析及实践证明,声波时差主要对岩石骨架响应,电阻率的变化与地球化学中热解分析的S1、“A”分析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A”和S1分别代表了泥岩中已生成的游离状、束缚状油,它们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源岩的
18、导电性能。泥页岩在未熟之前,“A”、S1值很小(有时会残存一些少量生物气),当源岩达到生油门限,油气大量生成后,S1、“A”才会有明显的增加,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值会逐渐增大。这样源岩电阻率将随之逐渐增加。由于声波时差与电阻率均对孔隙度变化敏感,两条曲线叠合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孔隙度对有机质测井响应的影响。“A”、S1、属于孔隙中流体部分,加大电阻率部分在logR中所占比重,增强logR模型识别烃类流体能力,便可达到用测井资料计算“A”和S1的目的。也可以先用测井方法评价TOC,然后区域范围内尝试建立TOC与“A”和S1的定量关系,进一步预测“A”和S1。2)不同级别页岩的发育分布及页岩油气分级
19、资源量评价根据岩性录井资料和分级评价标准编制不同级泥页岩等值图。利用有机非均质性评价结果和不同级别泥页岩厚度,编制泥页岩含油气量及其平、剖面图。利用建立的页岩油气分级评价标准,结合区内泥页岩发育分布,不难由体积法评价得到不同级别的页岩油气资源量。3)页岩层系中砂岩薄、夹层中的资源量利用识别出的砂岩薄夹层的体积(分布及厚度),结合孔隙度和含烃饱和度,或含油率(氯仿沥青“A”或S1),利用体积法评价资源量。4页岩油气可采资源量评价1)泥页岩的无机非均质性评价(实验分析、测井)本项研究计划通过实验室的电镜、X衍射等方面的分析,刻画区内泥页岩的非均质性。但考虑到受取样数量、分析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实验室
20、分析资料难以系统、全面描述泥页岩无机非均质性的变化,本项研究试图探索建立利用高分辨率、丰富的测井资料评价粘土矿物含量及其变化的技术;同时,美国的开发实践揭示,泥页岩层系中,砂质互层或夹层的存在(宏观非均质性)有利于改善页岩油气的可采性,本项研究也计划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工作,以期为页岩油气可采性的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有效的评价技术手段。粘土成分和含量评价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有助于准确地确定粘土矿物的成分和含量,在缺少自然伽马能谱资料的情况下,利用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声波组合参数,通过多元回归或建立计算粘土矿物含量的多因素模型,探索评价泥页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的技术并进行具体的应用。砂岩薄夹层识
21、别归纳国外典型页岩气系统,厘定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占总厚比例大于50%,且所夹致密灰岩或砂岩单层厚度小于10m的岩性组合为页岩气系统。以泥页岩中薄砂层为突破口,进行水平井压裂,对于页岩油气的开采至关重要。对于单井,可以利用自然伽玛、声波、电阻率等测井特性进行识别,而平面上砂体的展布则需要利用地震数据,应用地层切片、分频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便可识别。2)页岩油可动性的尝试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利用测井资料、井区沉积相资料、物性资料开展泥页岩油可动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法开展页岩油可流动性研究;利用物理实验开展页岩油可动性研究;收集国外页岩油开发实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3)具可采性的地质资
22、源量评价及其分布4)页岩油气采收率研究泥岩裂缝油藏的累计产量(产量趋势分析)/直井控制范围内的地质储量)可动空间含烃量(裂缝、孔隙中的游离烃)/总烃量与国外成功区的类比确定5资源量可信度探讨页岩油的资源评价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其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必须进行分析。其分析方法有以下两种:1)对方法及关键参数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及对比根据对关键参数的可信度分析来反推资源量的可信度。关键参数的可信度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关键参数的获取方法、数据资料是否配套; 关键参数的实测数据数量、是否能控制整个评价区的分布; 实测数据的代表性是否广泛; 关键参数所使用的岩芯的状况,如岩芯的保存状态等。2)采
23、用多种方法计算取平均值或给出分布区间选取各种资料较全、关键参数可靠性较高的区块应用多参数进行页岩油资源量计算,评估其可信度。6页岩油气资源有利分布区预测及选区评价前述不同级别页岩油气资源及其分布格局决定了页岩油气的有利富集区,而无机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和砂质互层或夹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制约着页岩油气的可采性,两者的综合,加上页岩厚度、埋深、地表条件将有助于确定泥页岩油气的有利探区。(二)技术路线本次研究拟从泥页岩油气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有机、无机非均质性等方面展开工作,结合测井、实验室化验分析资料,综合评价靶区不同级别的页岩油气资源及其分布、可采性及其有利探区。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图1 项
24、目总技术路线图2 泥页岩有机、无机非均质性评价技术路线(三)技术关键1.页岩有机非均质性的测井评价技术包括改进的logR技术评价TOC的技术和含油气性非均质性的测井评价技术。2.泥页岩的无机非均质性的测井评价技术3.泥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的确定技术三、项目达到的总目标及技术、经济指标(一)项目总目标利用地质数据统计建立靶区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测井资料建立有机、无机非均质性刻画技术,评价不同级别页岩厚度、油气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评价页岩油可采性。为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及选区提供技术和指导。(二)技术指标1. 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 页岩有机非均
25、质性评价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率7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领先水平;3. 页岩无机非均质性评价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率7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交成果:1页岩有机碳TOC与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2含油气性(S1、A)与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3页岩矿物组成与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4页岩油气分级评价标准;5岩油气资源可采性评价标准;6不同级别泥页岩厚度、TOC、“A”、S1等值图;7不同级别泥页岩含油强度图;8ResForm 或 Carbon 综合地球化学柱状图;9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表;10页岩油气可采系数;11页岩油气可采资源量表;12项目研究报告15本,研究文字及多媒体电子材料3套(光盘)。(
26、三)经济效益指标提供勘探有利目标区1-3个。四、计划进度安排及考核目标(分年度按季度填写)时 间计 划 内 容考 核 目 标20124-61. 整理靶区目的层系的地化、测井、地质资料;2. 利用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与测井曲线,建立泥页岩有机碳、含油气性与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3. 利用页岩含油气量等分析测试数据,探索残油量、残气量与各种地化指标及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按富集程度确定分级标准;4. 利用有机非均质性评价的结果及分级评价标准,评价页岩中的含油气量及其平剖面特征,结合区内页岩层系中砂岩薄、夹层发育分布,利用体积法对其油气资源量进行计算。1. 页岩有机碳与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2. 含油气性与
27、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3. 页岩油气分级评价标准;4. 页岩油气分级评价方法体系;5. 提交资源评价相关基础图件;6. 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计算结果;20127-91. 在国内外已开发页岩油气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可采性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评价标准;2. 利用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与测井曲线,建立泥页岩矿物组成与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1. 页岩矿物组成与测井曲线的响应模型;2. 可采性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评价标准;201210-121. 页岩油气井的累计产量可利用产量趋势分析法,推算最终产量,单井直径控制范围可参考国外采出页岩油气井网距离的算法推算单井波及范围;2. 结合国外页岩油气可采系数,对解剖区页岩油
28、气可采性的关键参数赋值加权,结合可采性页岩油气资源量的计算结果,计算可采系数;3. 在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分级评价基础上,结合页岩油气可采性研究,利用所建立的资源评价方法,计算可采性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4.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优选有利页岩油气区。1. 页岩油气可采系数;2. 页岩油气可采资源计算表、图件;3. 靶区页岩油气有利区预测结果。五、开题条件(包括技术准备、人员情况*、现有仪器设备及实验室条件)1、人员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本项目承担任务工作/时间1卢双舫男50教授石油地质/地球化学全面负责及协调管理10月2王民男31副教授地球化学有机-无机评价及有利区预测10月3薛海
29、涛男36教授油气地化生、排烃强度评价10月4申家年男49教授地球化学页岩生气及吸附气实验10月5肖佃师男30博士生/讲师地球物理页岩平面展布预测10月6陈海峰男37副教授测井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研究10月7刘超男27博士生地球化学泥页岩无机非均质性评价10月8王文广男24硕士生石油地质页岩生烃史、生气剖面10月9陈崇光男24硕士生石油地质泥页岩非均质性评价10月10陈国辉男25硕士生地球化学类比法、统计法评价资源潜力10月11田善思男25硕士生地球化学类比法、统计法评价资源潜力10月12王雪飞女24硕士生地球化学烃源岩定性评价10月13李洋女24硕士生地球化学生排烃史、生排烃强度计算10月14颜鑫
30、桐女24硕士生地球化学有机非均质性研究10月15黄爱华女24硕士生地球化学无机非均质性研究10月2、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及技术准备情况(1)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申请人所依托的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为省部级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该实验室已具备岩石吸附气、扩散气测定、SEM扫描电镜、水溶气、氯仿沥青“A”、TOC等基本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拥有大型的GC、GC-MS、元素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烃分析仪、挪威地质公司的GHM烃分析仪、ROCK-Eval热解分析仪及自行研制的油裂解气热模拟装置。所在学校的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micro-CT为焦点扫描
31、装置(比利时SkyScan公司生产),可以进行岩心样品的微米级的CT扫描实验。在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已经初步编写了一套油气资源评价系统软件,有望在本项目的研究中完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可采性评价这一模块。拥有石油地质分析测试和工作站为主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等各类设备30余套,勘探开发、信息和钻井工程技术领域应用软件15套。先后形成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断层、盖层封闭性评价技术、含油气盆地模拟技术等。具有完成该项目的准备和技术。(2)技术准备项目组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从事石油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测井研究的各路技术骨干,研究人员近两年一直从事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科研工作,具有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
32、专业素质,并形成初步的攻关研究思路和攻关技术路线,为本项目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从资料上来说,中原研究院已收集、整理的地质、地震、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基础。先期已完成的关于东濮凹陷构造演化、沉积体系、成烃成藏等多项研究成果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六、经费测算明细及使用计划(一)经费测算明细 合计:97万1研究费:28.1万元教授3人3000元/人月10月=9万元 副教授2人2800元/人月10月=5.6万元 讲师1人2500元/人月10月=2.5万元博士生:1人3000元/人月10月=3万元研究生:8人1000元/人月10月=8万元
33、2差旅费及住宿费:20.41万元 车费:2000元人.次4次11人=8.8万元住宿及补助 教 授:2人30天240元/天=1.44万元 副教授:1人35天220元/天=0.77万元 讲 师:2人28天200元/天=1.12万元 博 士:1人60天180元/天=1.08万元研究生:6人120天100元/天=7.2万元3出版印刷费:8万元图书、资料及复印、报告印刷(含彩印)、工业制图费共计8万元4材料费:8万元5机时及软件使用费:16万元 笔记本电脑、微机资料处理、测井评价有机、无机非均质性、卡奔、双狐等:16万元6.税金+提留(17%):16.49万元(二)经费计划表1 项目投入总资金 (万元)资金来源甲方拨付乙方自筹其它合计金 额9797 表2 甲方拨款计划 (万元)年度20122013总计一季度二季度50三季度四季度47合 计9797七、外协说明(外协内容、进度安排、拟外协单位) 无